第72章 回到京航(爲盟主flankerr加更25)

第72章 回到京航(爲盟主flankerr加更25)

在兩個人的合作之下,經過大改的八三工程新機翼只用了二十天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設計優化。

最後的模擬結果表明,改進後的機翼可以大大提高飛機的操縱性,帶彈狀態下發生副翼反效的位置被大大推遲,失速迎角和大迎角下的可用過載也都得到了明顯改善。

當然,具體的性能數據還需要等到風洞測試結束,把新機翼造出來裝到04號驗證機上進行試飛才知道。

實際上,如果幹脆給八三工程換裝雙三角翼,那麼這方面的性能還有進一步提高的潛力。

但這就背離了殲8這個型號的發展初衷了。

要知道,八三工程預計換裝的1471G雷達性能幾乎對標APG66(V),後續甚至有可能直接換裝在其基礎上衍生出的1473型,也就是殲10的同款雷達,再加上雙發重型截擊機的底子,因此成本並不算低。

在十號工程和十一號工程都順利推進的情況下,八三工程在人民空軍的定位只能是特化的高空高速截擊機,走差異化競爭路線,做兩種三代機不太容易做的事情。

所以當前所做的一切改動,都必須是在保證其高空高速能力的前提下,儘量對其它性能進行優化。

如果把它變成一種長短板都不明顯的飛機,那相比於未來的殲10和殲11反而徹底沒了優勢。

在這樣的思路指導下,再結合目前華夏的航空工業水平,常浩南自問在機翼設計方面已經算是做到最好了。

另外,在等待計算結果的時間裡,他也順便完成了答應徐洋的那份說明文件,並在離開計算技術研究所之前的最後一天交給了對方。

……

本來,常浩南應該在這邊工作結束之後跟着楊霞一起回盛京。

可是算算日子的話,現在距離京航大學的推免研究生面試已經沒幾天了。

雖然以他目前幹出來的成績,即便排除掉八三工程的涉密部分,單憑全年級第一的績點、一篇《航空學報》上的論文,以及最重要的,603所申報上去的先進技術成果第一完成人的身份,這個面試也就是走個過場。

但這個過場還是得走。

就像在二十多年後,京航大學的一位教授成爲了航天員,也要在空間站裡面開組會和主持學生的畢業答辯一樣。

1996年這功夫,連網的地方都沒幾個,網速上限一般是56K,條件好一點的能到128K,打開一個最簡單的網頁都要等上一段時間,所以線上面試什麼的……

想都不要想。

當然,考慮到常浩南的情況特殊,學院方面也表示如果他實在沒辦法回來,可以用攝像機錄一個幾分鐘的視頻,到時候在現場播放。

不過他本人現在就在京城,機翼改進完成之後,短時間內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着急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用視頻參加面試的行爲本身就有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美感。

於是思考再三之後,還是決定向楊奉畑說明一下情況,回學校把直博的事情給辦了。

“霞姐,我想跟楊總師那邊通個電話。”

雖然這個電話跟機翼改進的具體內容無關,但畢竟涉及到他和楊霞兩個人的行程,因此還是通過保密方式聯絡比較穩妥。

“電話?可我們明天或者後天就要回盛京了。”楊霞一臉疑惑地看着常浩南問道。

“這個……我學校那邊有點事情,可能需要在京城這邊留幾天。”

楊霞接到的任務是協助常浩南,因此她並不會干涉對方所做的決定,只是把後者領到了計算技術研究所的一個辦公室內,裡面有幾部紅色的電話。

“隨便用哪一部都可以,我在外面等你。”

說完之後,楊霞便轉身離開了房間。 常浩南迅速撥通楊奉畑辦公室的電話,並向對方說明了情況。

“這當然沒問題。”

那邊的回覆也非常痛快。

畢竟常浩南說到底並不是601所的人,而且過去的這一個多月時間裡,他也已經爲整個八三工程立下了汗馬功勞。

哪怕僅僅是提前發現機翼設計缺陷這一項內容,就相當於是給項目節約了幾個月的時間。

更不用說他直接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甚至還順道優化了一下困擾殲8多年的低空低速操縱問題。

“那這樣,我讓徐進徐工程師過去替你一下,讓他跟楊霞一起把數據帶回來。”

顯然,由於這個數據的重要性,不能只由楊霞一個人帶回去,必須要有第二個密級相當的人陪同才行。

而徐進就是之前林示寬提到過的那個老工程師,跟常浩南在第一次進度研討會上有過一面之緣。

安排的相當周到,後者自然不可能有什麼意見。

另外,或許也是考慮到機翼設計改進工作結束後,製造新機翼還需要一段時間,楊奉畑甚至專門批了半個月的假期,讓常浩南可以專心處理好學校那邊的事情,順便再好好休息休息。

當然,如果這中間出了什麼緊急情況的話,還是要保證隨叫隨到的。

於是,第二天上午,在跟風塵僕僕趕到京城的徐進完成了交接之後,常浩南終於再次回到了京航大學。

這個時候已經是八月中旬,正好趕上1996級的大學新生報到——

因爲有軍訓的緣故,他們要比老生提前半個月左右到校。

於是學校門口照例堆滿了有些茫然無措的新生,以及來送學生的家長們,這讓常浩南很是費了些功夫才總算擠進了學校。

“同學你好,請問需不需要……”

還沒等他緩過神來,便聽到了一個有些熟悉的聲音。

“老吳?”

常浩南擡起頭,看到吳懿範正站在路邊的一頂遮陽傘下面,顯然是把手裡拎着旅行箱的他當成了新生。

“我去,南神啊?”

對方顯然也認出了常浩南:“今年怎麼這麼早過來?”

隨後也是馬上意識到了什麼,又自己回答道:“哦對,伱要準備保研面試的……”

“咳咳……不說這個。”常浩南擺了擺手:“你這是在幹嘛?”

吳懿範身後不遠處,站着足足二三十個看上去應該是開學大二或者大三的學弟。

而稍遠的位置則擺着三張桌子,上面滿滿的擺着幾個紙殼箱,看上去應該是IC電話卡、磁帶錄音機、電暖壺之類的小東西。

“嗐,我可沒你那麼大能耐,讓杜院士看上點名去讀研,只能趁着這個機會賺點小錢了……”

今天肝到這了,明天繼續加更

(本章完)

287.第287章 該省的省,該花的花,轟6再改改362.第362章 最強大腦,模塊化並行程序開發第581章 好TM大的導彈!(月初求一波月票)第37章 殲7E總設計師的震驚第686章 墜落的夜鷹第662章 那個飛機是我設計的第35章 保研名額第593章 讓全國產三代機上閱兵!第129章 這纔是真正的截擊機!(二合一)第500章 飛向世界的“山鷹”第854章 正常的垂髮267.第267章 還是看看遠處的大飛機吧,家人240.第240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上)274.第274章 老型號也有新春天249.第249章 美國人總是喜歡折中的第470章 你沒錯,麻省理工搞錯了第130章 航展準備(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第155章 三倍音速第823章 航空裝備試驗基地第855章 專利技術合作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第510章 論文又上封面了?第485章 跟羅羅談判!你們英國人也有今天?第456章 山鷹,兩個半月創造的奇蹟!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429章 你的鬼怪我的鬼怪怎麼不一樣第714章 常浩南的進步308.第308章 前沿技術,但不夠前沿第494章 隨手發個頂刊(月初求一波月票)321.第321章 巴黎航展第692章 雙向奔赴第552章 殺人,還要誅心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第178章 精工計劃(二合一)第573章 爲華夏機械行業正名的機會!第538章 法國人的試探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第620章 與安南海軍的又一次交鋒第195章 國際倒爺第646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第607章 華夏產品,走進歐洲!第649章 我,博士,兩年畢業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發大會戰第679章 一不小心,創造歷史第633章 超遠程空空彈第815章 加入WTO的得與失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第556章 聯合反潛演習!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345.第345章 關鍵裝備還是不能依賴外人第181章 關於渦扇9的二三事392.第392章 大涵道比渦扇項目的歸屬第533章 女士,你也不希望第92章 理論水平精進(二合一)第87章 航空動力的問題第51章第635章 機彈彈彈組網協同無源定位361.第361章 對燕京大學的無情NTR366.第366章 航空產業的大勝利!第604章 躬匠精神就完事了?第435章 十倍壽命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619章 一臉懵逼的安南人,空中行舟?第627章 令人糾結的垂直起降第151章 運8的機翼結冰,老大難問題了第646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第137章 技驚四座第709章 我 們 仨第91章 我們全部歸你指揮!(爲舵主fhtvbn加第155章 三倍音速第837章 豪華的審稿陣容第723章 不講武德,偷襲幻影2000第461章 高性能航發的技術拼圖255.第255章 “9910”工程365.第365章 從夢想公司手裡搶資源!第37章 殲7E總設計師的震驚第823章 航空裝備試驗基地267.第267章 還是看看遠處的大飛機吧,家人第66章 解決方案【求首訂!!!】(15)第37章 殲7E總設計師的震驚第59章 這個機翼還有改進的餘地第169章 放棄幻想,準備鬥爭!275.第275章 航空工業今年賺麻了第866章 國產大涵道比渦扇的裝機對象第787章 搞個大新聞第93章 塞翁失馬第615章 真正的六邊形戰士222.第222章 轟6AIT第755章 分頭行動288.第288章 我一個本科生,怎麼就成了超算第180章 絕地求生的430廠第829章 來自滬飛的邀請第142章 新型護衛艦(上)第129章 這纔是真正的截擊機!(二合一)第620章 與安南海軍的又一次交鋒第143章 新型護衛艦(下)第785章 火炬實驗室引發的爭議(算昨天的)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第614章 華夏戰鬥機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