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的選角期限還沒到,權寶兒消化《盜夢空間》的劇本、揣摩人設也需要時間。所以顧莫傑並沒有在那件事情上盯得太緊。他給了寶兒半個月的功夫,到11月底再和諾蘭打招呼。
要涉足電影行業,在這個領域撈錢,可不是光靠自己拍電影就夠了的,很多時候,製作方並不是一部電影裡賺錢最多的環節。後期製作外包、發行、推廣、院線,都是利潤點。
既然專心做這門生意,顧莫傑不得不站在全局好好統籌電影產業的所有環節。
此後幾天裡面,他很是忙碌,一方面召集初音娛樂的高層開會,一方面引進相關的智囊人員,充分聽取意見。
院線首先被他斃了。那是搞房地產的豪客們玩的東西,初音弄這個不專業。
距離四萬億出臺沒幾天,聽說國內就有地產大佬進軍院線了,一個叫“萬大院線”的計劃,首先被北方某地產提了出來。
發行領域,聽說馮導系背後的華誼兄弟,已經開始籌備上市工作了——歷史上,他們也正是在大半年之後的2009年9月27日,成功上市創業板。
別的跟進的發行商大佬們,也不會閒着。
這個領域的准入可能性,比院線高一點,但是顧莫傑權衡再三之後,還是不準備把這個領域作爲初音娛樂將來的重點。
主要原因是:他買下的傳奇影業,至今性質還是一家“註冊在好萊塢的中資外國公司”,傳奇影業製作的任何電影,在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都要按照進口片的待遇先被分潤一刀,各種潛規則也很多。
所以發行要有,但不能當重點。弄一個發行公司,將來防禦性地爲自己製作的片子做好保駕護航,就夠了。至於撈過界、去發行別人拍的電影;顧莫傑眼下還沒這個野心,也不想惹更多競爭對手。
宣傳和後期製作外包麼……
經過一番內部討論,顧莫傑覺得這事兒有戲。
……
11月18日,初音集團宣佈了兩項大動作。
第一項,是新設成立了獨立的“初音原創”公司,然後“初音原創”斥資70多億人民幣,內部走賬把原本“初音娛樂”名下的所有原創內容提供方業務部門買了下來,再整合新的資源,成立了一家內容提供公司。
這70多億,第一個大頭是值30多億的傳奇影業,第二個則是值20億的初音動漫事業部,外加一些總值10幾億的原初音娛樂零零碎碎原創業務部門。
於是乎,“初音原創”就成了一個剛剛成立,就資債幾乎相抵的公司——公司資產有80億人民幣光景,其中70億都是花錢從初音娛樂買來的。而同時公司也欠了60多億的包括銀行貸款、初音娛樂走賬欠款在內的融資金額。
整個公司的資產,只有大約10億人民幣的錢,是初音集團拿出結餘現金直接注資的。
銀行之所以敢借這個錢給新成立的“初音原創”,一方面固然是顧莫傑走關係動手腳了。另一方面也是招商的高層看清了顧莫傑的把戲,知道這筆生意是不可能壞賬的,絕對是將來可以按期足額收回的優質貸款,纔給了。
將來無論是拍電影、拍電視劇/mv、拍動畫片、製作音樂、原創小說……反正除了製作遊戲以外,其他所有內容型產品的生產,統統交給“初音原創”。而初音娛樂則只管後期的銷售和發行。
相當於從此以後,初音娛樂賣的產品,都是先從初音原創那裡買過來版權,然後再賣。
這麼做的好處,當然是更加便於顧莫傑控制“初音娛樂”這家上市公司的利潤率。別讓太多的錢被上市公司賺走,儘量多留在集團內的那些非上市公司名下。
至於具體的控制手段,自然是“高估文化產品價格”。
明明別人創作出來的同等質量的電影、2億美元就能買斷版權了,初音原創賣給初音娛樂的時候偏偏要賣3億。這樣初音原創就多賺了1億,初音娛樂就少賺了1億,顧莫傑也就可以少分1500萬利潤給中國股民——等到09年4月大小非解禁之後,這個少分的數字就會更多。
國內的證監會,只要上市公司有利潤,就不會監管得太細。何況“藝術無價”,文化產品的版權都是很難說買貴買便宜了;只要最後沒虧本,誰都挑不出錯來。
這也是當初顧莫傑爲什麼非要把現金奶牛留在國內上市的主要原因。
在納斯達克,他要敢這麼黑股民的分紅,分分鐘就被美國佬教做人了。
……
做完了拆分“初音原創”這樁卑鄙的、坑害中國股民的勾當之後。顧莫傑也少不得做幾件人事兒,清洗一下雙手的鮮血。
根據前期的會議討論,初音娛樂決定在“影視音樂產品推廣領域”,走一條“適合初音集團形象、適合大數據技術繼承性”的路線。
這個路線,用人話翻譯一下,就是不依靠傳統廣告,而靠社交口碑、自來水,爲文創產品“吸粉”。
他讓cfo古勇將,派了一名手下(因爲對手沒資格勞動古勇將本人親自出手),揮舞着大約5億人民幣的支票,收購一個叫做“豆瓣網”的存在。
豆瓣網,成立於2005年年中,至今三年半。
三年前的2005年11月,豆瓣號稱註冊用戶3萬、日訪問ip20萬。
一年前的2007年11月,豆瓣註冊用戶發展到100萬,日訪問ip號稱500萬。
如今,這個數字是註冊用戶430萬、日訪問ip2000萬。
三個月前,豆瓣開通了一個叫做“豆瓣廣場”的新業務。半個月前,也就是“四萬億”風聲出來後,豆瓣推出“豆瓣音樂人”這個分社區。正式把豆瓣的服務範圍,擴大到了“影視、音樂、文學評論推薦”。
外界對這個網站的評價是:成長趨勢很快,但是體量還不足。
校內網號稱5000萬註冊、實際3500萬有效用戶,也不過才賣了16億人民幣。
豆瓣這麼一個社區,規模只有前者十分之一。哪怕用戶黏性高很多倍、有無數顧影自憐的文藝範小清新死忠,充其量也就賣校內網五分之一錢。
顧莫傑手下的人預備了5億的支票,還是看在對方目前正處在上升期、有可能不願意賣的份兒上。
(注:歷史上豆瓣網在06、09、11年底分別完成abc輪融資,三次金額是200萬/1000萬/5000萬美元,投資方是紅杉資本和貝塔斯曼。09年底這次融1000萬美元讓了10%股權,可見估值在1億美元左右,當時的註冊數是1000多萬。書裡面比歷史上的豆瓣b輪早了一年,我認爲3億人民幣市值、5億溢價收購是合理的。)
初音的投資人員找上門去,果然先碰了個閉門羹。
豆瓣創始人楊波,不愧是文藝範小清新們的扛把子。果然有情懷,果然不願意賣。
馬仔回來彙報,古勇將把手下人一陣痛罵,然後告訴他們幾個談判條件。
第一,如果豆瓣不賣,初音也可以直接動手在“初見網”裡搭建自己的文創產品評論分享社區。
第二,如果豆瓣願意賣身投靠,那麼初音方面保證保留“豆瓣網”這個名字、品牌。儘管會把豆瓣網納爲“初見網”的一個二級子網站,但不干涉豆瓣的內容運營。
第三,就算賣了身,豆瓣這個社區也是賣給初音網絡科技、而非初音娛樂。相當於是把豆瓣算在初音集團的im/sns社交產品圈子裡,而不是歸到娛樂產業宣傳工具的口徑下。
這個條件,是爲了避免楊波和其他豆瓣小清新們的心理牴觸:
很多豆瓣人覺得,要是賣身給電影、音樂發行公司的話,將來豆瓣意見的開放性和獨立性就沒有了,逼格和公信力就低了。用戶都會覺得豆瓣上那些電影好評是刷出來的。
一個是拿錢說話的“五-毛-黨”,一個是標榜公信的“自來水”。任你哪個小清新,也不會甘心做“五-毛-黨”的。
消除了楊波爲代表的豆瓣高層這三重顧慮,初音的投資人員重新厚着臉皮敲開談判的進程。
情懷男楊波悲憤不已。
面對初音集團“要麼收下5億跟我混,要麼爺另起爐竈弄個傢伙做了你”的血淋淋條件,他只能選擇答應。
他唯一的要求,是簽字之前初音方面必須告訴他顧莫傑的聯繫方式。
初音方面答應了這個請求,於是在簽約之前,楊波打了個電話。
“顧莫傑!你會遭報應的!虧我當年還覺得你是中國互聯網界的希望,可以靠你對抗不要臉的馬花藤。沒想到你比馬花藤還要不擇手段,還要不要臉!”
“謝謝,還有什麼要說的麼?”
“沒有了!”楊波被氣得無話可說:怎麼世上會有這麼年輕就練得這麼臉皮厚的人的?
“那就這樣吧,豆瓣負責人還是你,明天記得好好幹活,我不想自己收購的資產貶值。過幾年你就知道了,我是在保護你。如果不託庇於我的門下,你以爲小清新、講情懷,就鬥得過馬花藤的小白營銷?”
憐憫,辦不成任何事情。文藝小清新,根本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在這個世界裡存活下去。
它最好的生存方式,無非就是成爲“初見網”口碑生態中的一個環節,一種選擇,與其他產品共生。
……
ps:可能有書友覺得太容易得手了,但是,兩千億人民幣的集團,對付市值兩三億的小公司,收購戰本來就只是一場“吊打小學生”。真寫長了、寫出“曲折性”來,那才叫水字。
所以,就這樣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