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

防禦這種作戰形式決不是單純的盾牌,而是由巧妙的打擊組成的盾牌。 只是防守,怕是過於被動。若是在防禦中也有進攻,就是在總的戰略上實行內線的持久防禦,在戰術上進行外線的戰役或戰鬥……

其實,陳文強並沒有這樣精僻的軍事見解,但他基於財政支撐的困難,提出了“自力更生、就地因糧、以戰養戰”。而要達到這些目的,革命軍的戰略戰術就必須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卻正是暗合了上面的軍事理論。

當然,從軍事造詣上,吳祿貞比陳文強高出太多,但他經歷的是正統的軍事教育,考慮的主要是如何能取得更大的勝利。換句話說,他對游擊戰是有所涉獵的,但卻更喜歡打正規仗,或是打大仗、硬仗。隨着革命軍實力的迅速擴充,這種思維在不知不覺地佔據主導。

這倒也不能說陳文強就是對的,吳祿貞犯了錯誤,只能說兩人的思想和側重點有差異。陳文強對於打仗,有更多的功利性,這也是資金緊張所造成的。同時呢,他對革命成功的迫切希望遠沒有那些革命者強烈。

所以,在他潛意識裡便不會奢望通過一兩場大仗便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而是不自覺地把時間放寬,把戰線拉長。

辛亥革命的成功不是偶然吧?或者是偶然之中存在着必然吧?陳文強並不能絕對地確定,所以總是覺得時機還不到,還要耐下心來隱忍發展,要使實力更加強悍,要使資金積累得更多。

當陳文強重新啓程,趕到廣州的時候,革命軍也接到了瓊州總參謀部的命令。

“以不少於兩千的部隊轉進滇西、滇西南。與挺進支隊會合,趁敵空虛光復大片地區,或迫敵分兵再擇機殲滅。爭取在雨季之前穩固據有以保山中心的數縣之地,就地因糧,自力更生……”

“另以陸支隊主力轉進滇黔交界地區,在東面形成對昆明或曲靖的威脅。並伺機向黔省發展,或使滇黔交通要道有被切斷之虞,迫敵分兵……”

“當面之清軍若南攻,可倚險據堅節節防禦,亦可擾襲不斷削弱其實力,滇南光復區可守可棄,西南戰區參謀部可依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總部支援不會斷,但西南戰區要堅決貫徹‘就地因糧,以戰養戰’的原則。積極行動起來,軍政兩大工作要齊頭並進,不可放鬆……”

戰略戰術轉變了!聽完傳達,幾乎所有人都是這樣的想法。同時,他們也聽明出了總部面臨的困難,再三強調要自力更生,要就地因糧,要以戰養戰。

“與法人的交涉還沒有最後結果。雖然最低的要求是達到的,但即便是法人不禁物資流入。總部要支撐革命軍越來越多的人馬,還是力有未逮。”軍政府政務總長張繼知道得更爲詳細,說得也更明白,“從兩三千人,到現在的一萬三四千,光靠外部的支援是無論如何難以長久的。現在清軍主力盡在北面。在昆明周邊,滇西、滇西南極爲空虛。而且,巡防隊的戰鬥力如何,大家心中更清楚。”

“抽調兩千人馬,再加上已經派出的三支挺進支隊。三千多人槍足以縱橫滇西南、滇西。敵人若分兵,那正合我們的意思;如果不分兵,那咱們就穩固佔領,收糧收稅,自給自足。還要攻城掠地,利用繳獲來擴充人馬。”總參謀長葛智初得到張繼的示意,便接着說道:“以一隅敵全國,便要有長遠的打算,不可能通過一兩場決戰便打垮清廷。”

“從起事到現在,軍政府的名號是叫出去了,但卻並沒有什麼政府的樣子。”張繼苦笑了一下,說道:“雖然是形勢使然,可咱們也很不重視。從現在開始,從建立滇西、滇西南根據地開始,便要象政府那樣去運作。不光要有作戰部隊,還要有維護地方治安的警備軍。縣要有縣政府,鄉要有鄉委會,村要有自治委,把政權牢牢控制住,老百姓纔會意識到這天是真變了,纔不會把革命軍作匆匆過客。葛參謀長,你公佈總部的任命吧!”

葛智初點了點頭,朗聲念道:“滇西軍分區,隸屬西南軍區;司令龍濟光,副司令秋競俠、楊文愷;參謀長宗少華,副參謀長陶雄;轄三個野戰團,一個軍分區警衛營……”

“滇黔桂軍分區,隸屬西南軍區;司令陸榮廷,副司令……”

“西南軍區本部,司令劉永福,副司令……”

更加細緻的任命,意味着軍隊大幅擴充後的重新調整,西南戰區在地域上被劃成三塊,但卻不是獨立作戰。王支隊留少部人馬繼續依託十萬大山牽制騷擾清軍,主力則調回本部,加強本部的力量。

而兩個軍分區各領三四千人馬,本部則有五六千之多,以儘量確保作爲兩個軍分區聯繫的中間鈕帶,並能繼續對法人形成壓力。大量政務人員則隨軍分配,跟着作戰部隊到各自的活動地區開展工作。

總部命令下達得突然,部隊展開行動也很迅速,蝟集於滇南與清軍對峙的革命軍東分西分,只剩下了本部兩千多人馬。王支隊主力正在奉命轉回,很快便會使本部人馬充實起來。而清軍,卻暫時對革命軍的行動沒有覺察。

…………

歷史證明,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離不開廣大人民羣衆的參與和支持。否則,就不可能取得改革的成功。而廣大人民羣衆參與的前提條件,就是人民成爲改革的受益者。人民在改革中或得到權力,或得到實惠,只有如此,改革才能成爲全體人民的自覺選擇,併爲他們所擁護。

而晚清的新政恰恰是沒有做到這一點,又遇到時機不好,庚子年鬧下的鉅額賠款,壓得清廷喘不過氣來,推行新政所需的大量經費就只能取之於民。

辦什麼事情都要錢哪!以新軍編練爲例。如果按編練三十六鎮的計劃估算,這一塊每年的預算就達到五千多萬兩,而當時清廷的財政收入也不過一億兩多一點。

結果呢,除了北洋六鎮按編制完成編練任務外,其它省份大多減少計劃,或者根本就是有名無實。而北洋新軍之所以得到朝廷財政支持。主要還是因爲他們負有拱衛京師之責,靠着朝廷強制攤派才得以保證經費的。爲此,有人抱怨說:“徵天下之餉,練兵一省,如人單護腹心,而聽四肢之屠割,未有不立死者也。”

令人驚訝的是,在清王朝控制力日益縮減、統治危機加劇的情況下,在二十世紀的前十年。它的財政收入居然還能以每年數千萬兩的速度增長,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蹟。

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爲了籌款,清廷只能向下攤派,而那些地方督撫們也叫苦不迭,上面催得緊了,只能層層轉移。向最廣大的老百姓身上榨取。原本爲鎮壓太平軍設立的釐卡制度,不但沒有因爲戰爭結束而撤銷。反而越徵越多,厘金由此成爲清末的大宗歲入之一。

當時,清廷和地方政府在傳統的稅收外,又增加了許多新的稅捐,如糧捐、房捐、新捐、學捐、鋪捐、膏捐、統捐、攤捐等等,這都是以前所沒有的。

由於稅收加重。老百姓苦不堪言。當時因爲推行新政、增加攤派而引發的民變事件愈來愈多,民衆對朝廷和官府的不滿情緒也越來越高漲,如各地毀釐卡、搶米風潮、衝擊新設立的警局甚至搗毀新學堂。

用民怨沸騰來形容清末的最後幾年,也許有些過分,但廣大民衆對這個威權逐漸減弱的朝廷確實是喪失了感情。如果有人要去推倒這棵腐朽的大樹。他們是樂見其成,甚至是會上前助一臂之力的。

這也就是革命軍,乃至同盟會發動起義能夠應者雲集、迅速擴充的原因所在。雖然不排除會黨的作用,也不排除參與的民衆有趁火打劫、湊湊熱鬧的心理,但對官府的長期不滿,需要一個渲泄的渠道,也是主要的原因。

通俗一些來講,就是長期受壓制的邊緣羣體有翻身的願望,有鬥爭的訴求,卻沒有管治的能力與妥協的精神。而當社會不可避免地走向動盪時,騷亂便可一觸即發。就好比是,舞臺已經搭好,只等着機緣巧合的人登場而已。

而復興會和同盟會的革命黨則是要粉墨登場,在歷史的舞臺上表演的人。顯然,復興會的行頭更光鮮,唱唸作打更是樣樣精通,表演得更好,得到的掌聲更多。

對此,陳文強是有切身體會的。到達廣州,他首先便來到粵漢鐵路廣東分公司,查看工程進度,召集董事會議。雖然他在外期間,電報聯繫也沒有間斷,但還缺乏更細緻的瞭解。

令陳文強感到欣慰的是,粵漢鐵路廣東段的修築還是比較正常,工程進度並沒有受到廣西戰亂的太大影響。從與各董事的隨意交談中,陳文強知道他們還是有疑慮的,但革命軍的紀律和行動,以及復興會喉舌的宣傳,還是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反,對於最近的黃岡和七女湖起義,大家的評價不高,甚至對官兵能夠平息暴亂而感到高興。

仔細想想也很正常,粵路“全系商股”,這些大股東、董事全是大商人,他們或許會爲了維護自身利益,經宣傳激勵而參加一些比較激烈的抵制行動。但畢竟有身家,對社會動亂是恐懼的。而同盟會發動會黨、綠林舉行起義,商界可能對革命黨人雖有一定同情,但無不懼怕會黨、綠林,更不會同這些擾亂秩序的羣體建立聯絡。

現在,粵路由省城北向到琶江口,因爲是築路條件較好的地段,所以,這一段的八十五公里已經修築完成。也就是說,全長二百多公里的粵漢鐵路廣東段幾乎已經修完了三分之一還多。

從整個粵漢鐵路的設計和修築來看,廣東段、湖北段,甚至是湖南段的大部都不是難度很大,而最困難的應該是中段,就是株州至韶關這四百多公里。穿山越嶺,展長過多、升高太大、隧道又多,令人頭痛。

“資金的籌集很令人欣慰呀!”陳文強暫時還要等待韶株段的最後勘測、設計結果,而廣州分公司的籌款數量確實令他鬆了一口氣。

廣東商人、百姓踊躍附股,已經籌集到修路資金的半數,正擬開第二期募股。原因呢,很簡單,獲利的希望源自於工程進度的不斷刷新。廣東商界對修築粵路則既有愛國熱情,也有籌集路款的實力與能力。

之前廣東鐵路公司所欠缺的是如何管理這樣一個大公司,如何聘請合格的工程技術人員,如何協調管理層和股東關係,如何組織管理施工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基本上都被陳文強給解決了,可以說,修築鐵路的困難已經所剩不多。至於工程技術上的問題,自然有專業人員去處理,股東只要坐等收益就行了。可這收益的希望,現在看來是越來越大,越爲越近了。

“資金不是大問題,只要鐵路大有修成之希望,廣東商民必踊躍附股,瞬集巨矣。”董事黃景棠行事比較激進,但卻是與廣東的鐵路事業大有關係的人物,其父在潮汕鐵路便有投資,對於陳文強的樂觀,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只恐官府朝令夕改,時局動盪不安,股金頓成泡影啊!”

“黃兄有何高見?”陳文強覺得黃景棠話裡有話,方纔從有關鐵路的資料中掙出頭緒,用心地審視、探悉。

“是這樣……”

黃景棠既是鐵路公司董事,又是廣州商會的坐辦即辦理商會內部事務的負責人。他起初很積極協助正副會長主持會務,但後來覺得總商會被一些思想守舊的大紳商把持,依附官府權勢,忽視商界利益,從中謀私利。因此,他便想獨樹一幟,自己廣泛聯繫一些具有學識、有新思想、辦事公正的商人,重新組織成立一個《粵商自治會》。

……血路救贖

第214章 宗社黨,袁氏阻礙第23章 破紅袖閣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211章 猛烈攻擊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66章 慶生第26章 第一桶金第45章 革命起航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263章 洞悉其虛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7章 暴力和事佬第257章 招攬,變化第63章 戲園之想,禮物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102章 一槍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94章 瓊州之基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175章 激勵的目標,在人不在槍第115章 冰冷現實,感觸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19章 心死,追人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47章 利劍閃電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盤散沙”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78章 拒法拒俄第184章 德皇接見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32章 小題大作的刺殺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61章 任務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53章 一箭三雕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67章 革命黨?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34章 猶太人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30章 捱打緣由,經歷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70章 雙花洪棍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237章 定遼東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43章 安頓第60章 南洋攻略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6章 安頓託付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66章 慶生第8章 遭罪,青樓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120章 狙殺,施恩惠民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59章 檳城立足第207章 大戰第280章 無題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41章 親熱第179章 深謀,革命成功的第一條件第23章 破紅袖閣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194章 財政困難是關鍵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15章 煽風點火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202章 老袁的心思,上海光復第191章 無題第78章 拒法拒俄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