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

防禦這種作戰形式決不是單純的盾牌,而是由巧妙的打擊組成的盾牌。 只是防守,怕是過於被動。若是在防禦中也有進攻,就是在總的戰略上實行內線的持久防禦,在戰術上進行外線的戰役或戰鬥……

其實,陳文強並沒有這樣精僻的軍事見解,但他基於財政支撐的困難,提出了“自力更生、就地因糧、以戰養戰”。而要達到這些目的,革命軍的戰略戰術就必須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卻正是暗合了上面的軍事理論。

當然,從軍事造詣上,吳祿貞比陳文強高出太多,但他經歷的是正統的軍事教育,考慮的主要是如何能取得更大的勝利。換句話說,他對游擊戰是有所涉獵的,但卻更喜歡打正規仗,或是打大仗、硬仗。隨着革命軍實力的迅速擴充,這種思維在不知不覺地佔據主導。

這倒也不能說陳文強就是對的,吳祿貞犯了錯誤,只能說兩人的思想和側重點有差異。陳文強對於打仗,有更多的功利性,這也是資金緊張所造成的。同時呢,他對革命成功的迫切希望遠沒有那些革命者強烈。

所以,在他潛意識裡便不會奢望通過一兩場大仗便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而是不自覺地把時間放寬,把戰線拉長。

辛亥革命的成功不是偶然吧?或者是偶然之中存在着必然吧?陳文強並不能絕對地確定,所以總是覺得時機還不到,還要耐下心來隱忍發展,要使實力更加強悍,要使資金積累得更多。

當陳文強重新啓程,趕到廣州的時候,革命軍也接到了瓊州總參謀部的命令。

“以不少於兩千的部隊轉進滇西、滇西南。與挺進支隊會合,趁敵空虛光復大片地區,或迫敵分兵再擇機殲滅。爭取在雨季之前穩固據有以保山中心的數縣之地,就地因糧,自力更生……”

“另以陸支隊主力轉進滇黔交界地區,在東面形成對昆明或曲靖的威脅。並伺機向黔省發展,或使滇黔交通要道有被切斷之虞,迫敵分兵……”

“當面之清軍若南攻,可倚險據堅節節防禦,亦可擾襲不斷削弱其實力,滇南光復區可守可棄,西南戰區參謀部可依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總部支援不會斷,但西南戰區要堅決貫徹‘就地因糧,以戰養戰’的原則。積極行動起來,軍政兩大工作要齊頭並進,不可放鬆……”

戰略戰術轉變了!聽完傳達,幾乎所有人都是這樣的想法。同時,他們也聽明出了總部面臨的困難,再三強調要自力更生,要就地因糧,要以戰養戰。

“與法人的交涉還沒有最後結果。雖然最低的要求是達到的,但即便是法人不禁物資流入。總部要支撐革命軍越來越多的人馬,還是力有未逮。”軍政府政務總長張繼知道得更爲詳細,說得也更明白,“從兩三千人,到現在的一萬三四千,光靠外部的支援是無論如何難以長久的。現在清軍主力盡在北面。在昆明周邊,滇西、滇西南極爲空虛。而且,巡防隊的戰鬥力如何,大家心中更清楚。”

“抽調兩千人馬,再加上已經派出的三支挺進支隊。三千多人槍足以縱橫滇西南、滇西。敵人若分兵,那正合我們的意思;如果不分兵,那咱們就穩固佔領,收糧收稅,自給自足。還要攻城掠地,利用繳獲來擴充人馬。”總參謀長葛智初得到張繼的示意,便接着說道:“以一隅敵全國,便要有長遠的打算,不可能通過一兩場決戰便打垮清廷。”

“從起事到現在,軍政府的名號是叫出去了,但卻並沒有什麼政府的樣子。”張繼苦笑了一下,說道:“雖然是形勢使然,可咱們也很不重視。從現在開始,從建立滇西、滇西南根據地開始,便要象政府那樣去運作。不光要有作戰部隊,還要有維護地方治安的警備軍。縣要有縣政府,鄉要有鄉委會,村要有自治委,把政權牢牢控制住,老百姓纔會意識到這天是真變了,纔不會把革命軍作匆匆過客。葛參謀長,你公佈總部的任命吧!”

葛智初點了點頭,朗聲念道:“滇西軍分區,隸屬西南軍區;司令龍濟光,副司令秋競俠、楊文愷;參謀長宗少華,副參謀長陶雄;轄三個野戰團,一個軍分區警衛營……”

“滇黔桂軍分區,隸屬西南軍區;司令陸榮廷,副司令……”

“西南軍區本部,司令劉永福,副司令……”

更加細緻的任命,意味着軍隊大幅擴充後的重新調整,西南戰區在地域上被劃成三塊,但卻不是獨立作戰。王支隊留少部人馬繼續依託十萬大山牽制騷擾清軍,主力則調回本部,加強本部的力量。

而兩個軍分區各領三四千人馬,本部則有五六千之多,以儘量確保作爲兩個軍分區聯繫的中間鈕帶,並能繼續對法人形成壓力。大量政務人員則隨軍分配,跟着作戰部隊到各自的活動地區開展工作。

總部命令下達得突然,部隊展開行動也很迅速,蝟集於滇南與清軍對峙的革命軍東分西分,只剩下了本部兩千多人馬。王支隊主力正在奉命轉回,很快便會使本部人馬充實起來。而清軍,卻暫時對革命軍的行動沒有覺察。

…………

歷史證明,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離不開廣大人民羣衆的參與和支持。否則,就不可能取得改革的成功。而廣大人民羣衆參與的前提條件,就是人民成爲改革的受益者。人民在改革中或得到權力,或得到實惠,只有如此,改革才能成爲全體人民的自覺選擇,併爲他們所擁護。

而晚清的新政恰恰是沒有做到這一點,又遇到時機不好,庚子年鬧下的鉅額賠款,壓得清廷喘不過氣來,推行新政所需的大量經費就只能取之於民。

辦什麼事情都要錢哪!以新軍編練爲例。如果按編練三十六鎮的計劃估算,這一塊每年的預算就達到五千多萬兩,而當時清廷的財政收入也不過一億兩多一點。

結果呢,除了北洋六鎮按編制完成編練任務外,其它省份大多減少計劃,或者根本就是有名無實。而北洋新軍之所以得到朝廷財政支持。主要還是因爲他們負有拱衛京師之責,靠着朝廷強制攤派才得以保證經費的。爲此,有人抱怨說:“徵天下之餉,練兵一省,如人單護腹心,而聽四肢之屠割,未有不立死者也。”

令人驚訝的是,在清王朝控制力日益縮減、統治危機加劇的情況下,在二十世紀的前十年。它的財政收入居然還能以每年數千萬兩的速度增長,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蹟。

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爲了籌款,清廷只能向下攤派,而那些地方督撫們也叫苦不迭,上面催得緊了,只能層層轉移。向最廣大的老百姓身上榨取。原本爲鎮壓太平軍設立的釐卡制度,不但沒有因爲戰爭結束而撤銷。反而越徵越多,厘金由此成爲清末的大宗歲入之一。

當時,清廷和地方政府在傳統的稅收外,又增加了許多新的稅捐,如糧捐、房捐、新捐、學捐、鋪捐、膏捐、統捐、攤捐等等,這都是以前所沒有的。

由於稅收加重。老百姓苦不堪言。當時因爲推行新政、增加攤派而引發的民變事件愈來愈多,民衆對朝廷和官府的不滿情緒也越來越高漲,如各地毀釐卡、搶米風潮、衝擊新設立的警局甚至搗毀新學堂。

用民怨沸騰來形容清末的最後幾年,也許有些過分,但廣大民衆對這個威權逐漸減弱的朝廷確實是喪失了感情。如果有人要去推倒這棵腐朽的大樹。他們是樂見其成,甚至是會上前助一臂之力的。

這也就是革命軍,乃至同盟會發動起義能夠應者雲集、迅速擴充的原因所在。雖然不排除會黨的作用,也不排除參與的民衆有趁火打劫、湊湊熱鬧的心理,但對官府的長期不滿,需要一個渲泄的渠道,也是主要的原因。

通俗一些來講,就是長期受壓制的邊緣羣體有翻身的願望,有鬥爭的訴求,卻沒有管治的能力與妥協的精神。而當社會不可避免地走向動盪時,騷亂便可一觸即發。就好比是,舞臺已經搭好,只等着機緣巧合的人登場而已。

而復興會和同盟會的革命黨則是要粉墨登場,在歷史的舞臺上表演的人。顯然,復興會的行頭更光鮮,唱唸作打更是樣樣精通,表演得更好,得到的掌聲更多。

對此,陳文強是有切身體會的。到達廣州,他首先便來到粵漢鐵路廣東分公司,查看工程進度,召集董事會議。雖然他在外期間,電報聯繫也沒有間斷,但還缺乏更細緻的瞭解。

令陳文強感到欣慰的是,粵漢鐵路廣東段的修築還是比較正常,工程進度並沒有受到廣西戰亂的太大影響。從與各董事的隨意交談中,陳文強知道他們還是有疑慮的,但革命軍的紀律和行動,以及復興會喉舌的宣傳,還是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反,對於最近的黃岡和七女湖起義,大家的評價不高,甚至對官兵能夠平息暴亂而感到高興。

仔細想想也很正常,粵路“全系商股”,這些大股東、董事全是大商人,他們或許會爲了維護自身利益,經宣傳激勵而參加一些比較激烈的抵制行動。但畢竟有身家,對社會動亂是恐懼的。而同盟會發動會黨、綠林舉行起義,商界可能對革命黨人雖有一定同情,但無不懼怕會黨、綠林,更不會同這些擾亂秩序的羣體建立聯絡。

現在,粵路由省城北向到琶江口,因爲是築路條件較好的地段,所以,這一段的八十五公里已經修築完成。也就是說,全長二百多公里的粵漢鐵路廣東段幾乎已經修完了三分之一還多。

從整個粵漢鐵路的設計和修築來看,廣東段、湖北段,甚至是湖南段的大部都不是難度很大,而最困難的應該是中段,就是株州至韶關這四百多公里。穿山越嶺,展長過多、升高太大、隧道又多,令人頭痛。

“資金的籌集很令人欣慰呀!”陳文強暫時還要等待韶株段的最後勘測、設計結果,而廣州分公司的籌款數量確實令他鬆了一口氣。

廣東商人、百姓踊躍附股,已經籌集到修路資金的半數,正擬開第二期募股。原因呢,很簡單,獲利的希望源自於工程進度的不斷刷新。廣東商界對修築粵路則既有愛國熱情,也有籌集路款的實力與能力。

之前廣東鐵路公司所欠缺的是如何管理這樣一個大公司,如何聘請合格的工程技術人員,如何協調管理層和股東關係,如何組織管理施工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基本上都被陳文強給解決了,可以說,修築鐵路的困難已經所剩不多。至於工程技術上的問題,自然有專業人員去處理,股東只要坐等收益就行了。可這收益的希望,現在看來是越來越大,越爲越近了。

“資金不是大問題,只要鐵路大有修成之希望,廣東商民必踊躍附股,瞬集巨矣。”董事黃景棠行事比較激進,但卻是與廣東的鐵路事業大有關係的人物,其父在潮汕鐵路便有投資,對於陳文強的樂觀,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只恐官府朝令夕改,時局動盪不安,股金頓成泡影啊!”

“黃兄有何高見?”陳文強覺得黃景棠話裡有話,方纔從有關鐵路的資料中掙出頭緒,用心地審視、探悉。

“是這樣……”

黃景棠既是鐵路公司董事,又是廣州商會的坐辦即辦理商會內部事務的負責人。他起初很積極協助正副會長主持會務,但後來覺得總商會被一些思想守舊的大紳商把持,依附官府權勢,忽視商界利益,從中謀私利。因此,他便想獨樹一幟,自己廣泛聯繫一些具有學識、有新思想、辦事公正的商人,重新組織成立一個《粵商自治會》。

……血路救贖

第259章 戰端開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86章 黑吃黑第37章 無題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226章 狂風暴雨的清鄉第233章 第一輪和談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102章 一槍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6章 只要一個第102章 一槍第226章 探悉其心,嬉笑怒罵第24章 結死樑第69章 工會設想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3章 奪槍、回家第86章 黑吃黑第50章 財動人心,合盤托出第57章 瓊州戰略第202章 無題第51章 商團,試槍第246章 北京,強行籌款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259章 計議不定第8章 遭罪,青樓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95章 換馬,革命聯合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198章 兵貴神速,不戰而勝第18章 商機,愁怨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181章 無題第265章 強硬的原因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263章 洞悉其虛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76章 商團的前景第104章 大浪淘沙,提督李準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209章 戰局變換,再會張之洞第100章 暗殺行動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6章 新藥,說和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175章 激勵的目標,在人不在槍第13章 心有感,剪辮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75章 雨夜閃電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18章 候選,華人的稱呼第180章 離去,秘會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181章 無題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273章 訪德第82章 各有感慨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75章 僞裝立憲派的好處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228章 和談策略的調整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179章 展望:既艱苦又樂觀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48章 狂殺亂砍第40章 中華革命復興會第18章 候選,華人的稱呼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9章 接客,賣唱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70章 雙花洪棍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233章 倚仗實力的反擊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67章 革命黨?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188章 滇省震動第86章 黑吃黑第28章 無題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