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晚清,特別是最後十年時,大多數人腦子裡想的都是清朝統治者是如何的無能,革命志士是如何的讓人熱血沸騰。
當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革命要比改革難,因爲革命要冒掉腦袋的風險。但事實上,改革未必就容易。任何的改革,它都會遇到正反兩方面的攻擊和阻力,激進的改革者往往指責當局敷衍欺騙,缺乏誠意,而頑固守舊者則詈罵改革過於孟浪輕率,不成體統。
當改革者被夾在中間,既需要左右平衡,又要推進改革,這需要何等的高超藝術?
革命烈士固然可敬可佩,但對國家做出貢獻的改革者,也不能加以漠視。畢竟,從最終的目的來看,他們是殊途同歸的,都是爲了國家強盛、民族振興。
也正是本着這樣的思路和原則,陳文強才既能與諸多清廷官吏結交相處,也能爲革命貢獻力量,在現實中,不斷變換着既是革命者,又是改革者的雙重身份。
當陳文強趕到廣州,再次見到張人駿時,名義上,他已經不是兩廣總督了。六十多歲的老人,顯得有些黯然,但面對陳文強,還強裝歡笑。
清廷的反應是迅速的,可見對再一次的慘敗的震驚和惱怒,新任兩廣總督袁樹勳已在赴職的路上,對張人駿的處置是去職歸鄉,沒有交部議處,還算是寬大了。
“老夫的舉薦,朝廷已經允准。”張人駿先是向陳文強賣了個好,隨後又意味深長地笑道:“張之洞大人亦向朝廷推薦,要朝廷重用於你,還有袁項城也附議老夫所奏。文強啊,看來你的聲名和才幹還是有頗多重臣青睞的。”
“多謝大人栽培、舉薦。”陳文強拱了拱手。停頓了一下,說道:“文強但知實心任事,可若沒有諸位大人的幫助提協,想來會是一事無成。”
張人駿沉默了片刻,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積弊太深、太多,非短期所能改變啊!所幸者,你洋務嫺熟、處世有道,所遇者又不是迂腐之輩。而老夫舉薦於你,在朝廷那裡能如此順利,原因嘛,我想你也能猜到。”
“西南革黨作亂,朝廷急於平息,財政卻又困難。只能依靠地方。”陳文強抿了抿嘴角,略有些譏諷的味道,“大人舉薦文強,文強感激。可此時此地,卻如同在火上烤一般。”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張人駿沉聲說道:“你若能盡心竭力辦好差使,功業可直追曾、胡、左等前輩。若是辦不好——”
“辦不好我就回瓊州,回上海。朝廷能奈我何?”陳文強開着玩笑,見張人駿瞪大眼睛苦笑搖頭。又繼續說道:“大人放心,我的脾氣性格是要麼不接,接了就要幹好。至於軍事方面,卻不是下官所長,最後打成什麼樣子,不好置評。”
“吳祿貞的才幹是有的。”張人駿沉吟了一下。說道:“而且他與你的交情不淺吧?讓他好生去做,這高官厚祿是不愁的。若能平定亂黨,青史留名也是平常。西南戰事,以後就要靠他這個陸路提督了。”
陳文強猶豫了一下,問道:“那李準李大人呢?”
“他是水師提督。便去管他的水師吧!”張人駿擺了擺手,嘆息一聲,“朝廷未降重罪,已是格外施恩了。能離開西南是非之地,這也是他所願。”
陳文強自然知道這其中的究竟,革命軍不過派人秘送了一張李準兒子在美洲的照片,便把他弄得心神大亂。戰不敢死戰,退又有朝廷降罪,實在是左右爲難。現在好了,他雖然丟了巡防營統領一職,沒了陸軍的兵權,卻不必再受煎熬了。
“或是沒有西南動亂,李准此時應已奉命巡視外海了。”張人駿稍有些遺憾地搖了搖頭,“可惜現在錢財、物資皆耗於西南,不知何時方能成行了。”
張人駿在忠君保國思想基礎上,敢於大義凜然,與外強不懈抗爭,維護國家主權。由於他在擔任兩廣總督時曾乘坐兵艦巡視南海諸島,故南海諸島中有一塊島礁被命名爲“人駿灘”,以做紀念。而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率船艦巡視西沙諸島,升旗鳴炮,並勒石立碑,也是奉了他的命令。
而英國商船在廣東梧州被劫,英醫被殺,駐京英公使屢向外務部詰責,外務部下札飭兵嚴捕犯民,優恤英醫,同時應英人之請,將粵東、兩江緝捕權歸英人統轄。捕權問題實爲喪權辱國,部電一到粵人大譁,請人駿爭回此權。人駿奏書達部,“外部先不允准,激動全粵.電質外部,奮爭多次,卒達收回之目的,人駿實爲有力焉”。
如果平心而論,張人駿和李準這些在歷史上被視爲革命敵人的清廷官員,卻於國有大貢獻。比如李準巡視南沙、西沙的資料和海圖,在百年後依然是重申外海島嶼爲中國神聖領土的有力證據。而被史書崇尚、讚美的革命者,又有幾人真正地於國有功?
“下官聽說日人偷佔東沙島,建輕便鐵道十餘里,機器、廠屋若干座,巡視外海、與日交涉似乎不可拖延。”陳文強沉吟了一下,慨然道:“下官剿滅南澳、饒平海盜,繳獲布匹、綢緞、茶餅等贓物,可發賣籌資,使李大人能儘快成行。”
對於巡閱海疆,陳文強以前便答應過幫助李準,只是後來因爲種種原因而未能兌現。現在,李準幾乎已經構不成對革命軍的威脅,陳文強倒想一舉兩得,既能讓他巡視外海,又能使廣東水師能遠離西南戰場。
“你能如此深明大義,不貪不吝,老夫實是欣慰。”張人駿捋着鬍鬚,點頭讚賞道:“袁大人接任兩廣總督,他雖重吏治,但實非廉吏——你好自爲之吧!”
張人駿欲言又止。只是隱晦地給陳文強提了個醒,袁樹勳是要打點的,可不象他。
“下官明白。”陳文強淡淡一笑,又誠懇地說道:“瓊州,上海,大人想去哪裡。文強皆可安排。”
張人駿呵呵一笑,故作灑脫地說道:“老了,葉落歸根,還是回老家頤養天年吧!若是以後想出來走動,再麻煩你不遲。”
“大人言重了。”陳文強笑着保證道:“只要大人一份電報,文強自會安排妥當,何言麻煩二字?”
“現在你數職在身,難免引人毀謗。這差使幹得好壞是其一,與張之洞諸大人的關係也要維繫。”張人駿語重心長地教導道:“依老夫看。張南皮入主中樞是早晚的事情。你與袁項城亦沒有利害,有此二人在朝中爲你說話,行事自然順遂。”
“朝廷是要收地方之權?”陳文強試探着問道。
“制衡,收權,二者皆有吧!”張人駿與袁世凱是兒女親家,也是耳目靈通之輩,此番未受朝廷責罰,估計也是朝中有人爲他說項開脫。
“這豈不與地方自治相悖?”陳文強微皺起眉頭。
“老夫知道你是立憲派中堅。也知你擔心什麼?”張人駿想了想,說道:“立憲和國會等制度自然是好的。但需要很長時間的準備,走得太快,一定會出問題的。諮議局,地方自治,朝廷還是要看實施情況如何,再作下一步的考慮。”
對張人駿的話。陳文強深以爲然。對於一個向現代國家轉型的舊中國來說,要做的事情和準備太多,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按部就搬,諸如設立諮議局和資政院,開辦各級地方自治。調查人口和戶口,修定典,推廣普及國民教育,實行地方稅和國家稅改革,編制國家預決算,辦理巡警,清理財政,舉行文官考試製度,釐定官制,變通旗制,確定皇室經費,舉行皇室大典,頒佈議院法,頒佈議院法和選舉法,進行選舉,宣佈憲法等等,非有個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能完成。
但現在面臨的是幾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已經沒有充裕的時間來不急不徐地實現這些。滿清的歷史欠賬太多,改革太晚,陳文強已經知道革命勢在必行。就算有些動亂,但清廷不被推翻,憑那些尸位素餐的庸碌之輩,是無法以最短的時間使國家走上發展的快車道的。而被列強嚇怕了的政府,更難以維護國家的主權尊嚴和領土完整。
見陳文強面色有些不愉,沉思着不說話,張人駿又苦口婆心地說道:“老夫不是反對立憲,但卻認爲要通過內生條件的長期準備,立憲制度才能得以順利實現。比如進行一系列的憲政,包括髮展地方自治、興辦現代教育、發展實業等等。過早的實行立憲和擴大政治參與度,只能使矛盾尖銳的政治分歧公開化,不但無法團結民衆,反而會導致國家的分崩離析,政民兩亂。”
張人駿的話不失中肯,陳文強也認爲很有道理,如果把張之駿等緩行派全部斥之爲頑固保守乃至反動,顯然是不客觀的。
“大人所言確有道理,下官會詳思之。”陳文強不想就此事與張人駿討論爭辯,轉而岔開了話題,說道:“之前陸軍部屢催編練新軍一事,如西南無戰事,或可完成。但從目前情勢來看,年內外編足一鎮的目標難以達到啊!”
“年內外,自然是不以今年爲限。”張人駿苦笑了一下,說道:“朝廷只管北洋新軍,財政又緊張,編練新軍還是要着落到廣東地方。你呢,盡力去做,倒也不必有太多擔憂顧慮。”
陳文強點了點頭,說道:“巡防營不堪戰,逐步裁撤,可節省下些糧餉;清鄉剿匪可使商路暢通、地方安靖,稅收厘金亦會增加;鼓勵興辦實業,招商引資,地方富庶亦可增加收入;官場風氣之浮靡,度支之冗濫,亦應以裁員減薪爲務,並限制任差者薪水……”
政治,貪污受賄成風,乃是清朝的頑症。舉報官場此類惡風的奏摺接連不斷,但卻不見朝廷的果斷措施。更有地方名流任新政各差,動輒月薪二三百金,糜費甚多。既然要陳文強出資出的,少不得他便要開源節流。
張人駿暗自嘆了口氣,陳文強的脾氣稟性他是知道一些的,既然說到裁員減薪,肯定會付諸實施,並且雷厲風行。但痼疾要除,官場上怨聲載道、樹敵過多也就不可避免。
“官場上的積弊,還須緩除爲好。”張人駿委婉地勸道:“袁樹勳在山東亦推行過類似政策,然卻未能貫徹到底,效果也不顯著。更有被裁員後,不能養家餬口而全家服生鴉x片自殺者,可謂是怨聲載道。此不可不慎也。”
陳文強愣了一下,這樣的事情還真是他所不知道的。略略思索片刻,他向張人駿拱手道:“多謝大人提醒,下官定會謹慎從事,不令此等事情發生。”
“老夫聽聞,御史屢有奏報袁樹勳侵吞之事,且聽聞其設門丁,屬僚晉見,未納門包者逾日不面;猶任用私人,虛報業績。”張人駿皺着眉頭,不無擔心地說道:“你須隱忍,不要與其頂項衝突。”
這是關懷之語,陳文強連忙點頭應承,心中卻不以爲然。袁樹勳雖然是兩廣總督,但新任之官又有多少根基?他現在有陸路提督吳祿貞相幫,手中又有警察這支武力,身兼數職,根基已固,袁樹勳即便是強龍,也難壓住他這地頭蛇。
“對於立憲,袁樹勳倒是頗爲積極,你們二人或可因此而和諧相處。”張人駿又算是提醒了陳文強,也想借此消減陳文強的牴觸心理,“在上海對地方自治還是很支持的,與你也有過接觸吧?”
“有過一面之識。”陳文強微微一笑,說道:“大人儘管放心,下官自有分寸,保管差使辦得好,又不與上官結仇結怨。”
張人駿將信將疑,可也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又交代了一番,收下陳文強的一張匯票,結束了這次長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