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草澤多莽漢

李創對宋獻策屬於試探心理,本心來說只想叫他不要小看自己,至於會造成什麼後果,他並沒有考慮過。

要說拯救百姓於苦難之中的李創有多麼偉大,這個帽子蓋的似乎有些太大。每個人對己對人之時都是有私情的,皇帝是凌駕於萬人之上的存在,誰不想當,不想當的都是傻子。

但是考慮到自己的身份和文化水平,思想上難免有很多不及格的地方。對於想當皇帝的人來說,哪怕稍微一個失誤都會萬劫不復。李創能挺過來,靠的是相信歷史的意志力。他知道只要夠穩、夠狠,滅掉大明朝之前,自己絕對不會死了,這是對歷史莫名的信任感。

從沒認爲自己多麼偉大,更不想叫這些文人給左右了。先行敲山震虎,將這些所謂的亂世之纔給牢牢掌控住,以後做起事來,無論從行爲還是思想上,只會更好而不會變壞。

其實李創此時所想的便是用人治國的方略,用自己的威嚴來控制部下,簡單地說就是我們看着很簡單,理解起來卻很難的‘政.治’,只不過在這個農民工的腦海中無法給他定義而已。

看到宋獻策的表現不似作假,他滿意地說道:“其時聽人言自成有做皇帝的命,卻不相信,亦曾多次占卜,皆爲大吉。雖然自成也知道冥冥中老天在安排一切,但事終有意外,讖語之說凡李姓之人皆可拿來做一番文章。軍師可知道應驗圖讖者還有何人?”

宋獻策激靈靈打了個冷戰,猛然想起正要趕來的密友李信,心中直嘆自己百密一疏,弄不好李信沒等到地方,就得被闖王給滅了,當下急忙說道:“李姓之人遍佈河山各處,但及圖讖皆是文不對題,獻策曾輾轉反側思慮此事,考慮周全之下,才經金星引薦誠心投靠闖王,以給江湖飄零之人一個交代,甚至名留青史。”

宋獻策既然有心投靠自己,自然免不了做一番功課,當他提及牛金星引薦之時,李創笑道:“軍師不要誤會,自成沒有懷疑你的才學,只是對這圖讖有所懷疑。只所以深夜來訪不是與你較真圖讖的來由,而是我們要如何使用他,讓他的作用在短時間內,效果達到最大化,助我們成就大業。”

聽到李創的話,宋獻策釋然地笑了,他突然明白身爲闖王,李創又怎能不知道讖語都是蠱惑人心所用。只所以將他與易經交織在一起,便是聽起來讓人更容易信服。

華夏古國幾千年文化的結晶與圖讖相搭配,傳到被壓迫的無法喘息的百姓耳中,百姓想當然地選擇給他生存機會的義軍,何況義軍所做的事,都是從百姓的利益出發。

“讖記所言,獻策卓信不已,闖王能自商洛山中重新殺將出來,這便是天意。能輕鬆攻下洛陽城,而不傷一兵一卒,這更是闖王給百姓的福報。就算讖記所言不是闖王,如今勢已呈猛然上升之態,只要適當的宣傳,闖王必然能得萬民來附,天下歸心。”

此時的李創已然恢復原有的微笑,兩人的言語已經達到心照不宣,若再深入探尋,不免會傷了宋獻策的心。等宋獻策心灰意冷之時,再去詢問他正事,恐怕即便心中有想法,宋獻策也會採取保留的心態,而不會一心爲自己出謀劃策。

“自成初入河南,人生地不熟,需要有名望的人來支持自成,軍師若有適當的人選可以引薦前來。”

宋獻策行走江湖多年,與牛金星哪般的文人不一樣,對人與社會的洞察力自然非同一般。

廣泛交友的同時是,亦留心觀察天下大勢,加之連年災害,朝廷不聞不問,他更加看清明朝的江山不會存活太久。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氣數已盡’。

他也是一個喜歡縱橫之術的謀士人物,總認爲星像隱於卜筮之中,只要伺機而動,找準‘應天命’的人,自然際會風雲,不怕做不出轟轟烈烈的事業來。

李創如此試探自己,沒有感到受委屈,內心反而更加喜悅。做爲臣下不怕君主想的多,就怕他如阿斗般扶也扶不起來,被要求引薦人才,當即高興說道:“獻策得牛兄推薦得以輔佐闖王,他向你建議的伯言兄,便是闖王此時最需要的人才,而沒有之一。”

“哈哈哈,你比牛先生說的果斷,竟是非他莫屬,你已經真正成爲自成的軍事了,選個吉日,擺桌筵席慶祝一番,哈哈哈……”

前幾天只是隨便說說,李創沒什麼特別的表示,此時宋獻策得到他的親口承認,自是高興非常,慌忙離座,拜倒在地,“謝闖王成全獻策之心,獻策感激涕零之時,亦想斗膽謹言,還請闖王採納。”

“軍師請起,私下相談不必拘泥禮節,還請說來便是,”李創趕緊起身再將宋獻策扶將起來,古來禮賢下士之明主亦不過如此,宋獻策激動的熱淚盈眶。

決意要站着說給李創聽,“闖王可知,古來崛起草澤者頗多,卻爲何成功者寥寥?”

“自成亦考慮過這個問題,大多爲兩種,一種是受思想上的侷限,常在打下江山之後,守江山之時出現問題,倘若我們時常反思自己,如不出意料,應該能夠避免。但是這些都需要在實踐中慢慢摸索,以後還請軍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自成絕不會因先生多言而怪罪於你。”

“闖王能做到以人爲鏡,獻策自不會以一己之私,而誤了國事,不知我王第二種想到的是什麼?”

“第二種便是歷朝歷代中起義首領爲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草草稱王天下,不思進取,安於享樂,導致到手的江山拱手讓人,不知自成說的可對?”

“讀史可以知興替,獻策想來,闖王私下裡沒少讀了書,”李創的想法竟然與自己不謀而合,宋獻策亦認爲自己找對了明主,越發對李創稱讚不已。

“自成感知識不夠用,便央求顧先生與宋先生多爲兄弟們講些熱血的英雄故事,實不值一提,”心中卻說我對自己的歸宿都能知道,這些問題根本難不倒人,倘若真能殺出一殺血路,更是求之不得,“還請軍師明示?”

“獻策想闖王應學當朝太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在保證我們生存的前提下,慢慢地發展壯大自己,最終成就霸業……”

第77章 皆大歡喜第80章 陷入重圍第9章 做人的底線第165章 兩個傻蛋第22章 以名銘志第64章 紙上談兵第90章 鳳陽印象第10章 再見牛金星第121章 大明危局第6章 一擲驚魂第9章 沒有底線的官人第33章 逝者如斯第34章 三千鐵騎化飛灰第25章 假託仁義之手第123章 心知肚明第135章 衆生像第32章 我們敗了第12章 告別來生第39章 柴稀米貴第6章 心存芥蒂第95章 轎伕傳奇第70章 谷底秦音第91章 末日元宵第29章 欲飛的子彈第115章 我來揹你第100章 神的存在第4章 全國通就是好用第8章 放虎歸山?第73章 師陷車廂第34章 自古洛陽是帝鄉第143章 天府之國?第51章 痛失三將第42章 瘋狂的木棍第17章 孰對孰錯第31章 做人如水第12章 意取中原第14章 不遺餘力第14章 千金買馬骨第10章 再見牛金星第38章 立竿見影的復仇第14章 誰是魔王?第85章 防不勝防第31章 六合槍陣第78章 脫穎而出第56章 其樂融融第34章 飛的感覺第114章 孤雁回飛第33章 臣何去何從第44章 嗜血魔徒第147章 意外之變第5章 鬧元宵與賞牡丹第145章 聞聲而斷第27章 夫唱婦隨第26章 不是兄弟第30章 煞氣未消再沉澱第118章 網中之魚第25章 震天雷第82章 慷慨就義第101章 羣魔亂舞第124章 清理門戶第67章 桑梓之情第97章 驚弓之鳥第16章 看不出意圖的投降第32章 十個洛陽都不換第34章 自古洛陽是帝鄉第49章 螳螂捕蟬第33章 青春萌動的叛逆第38章 立竿見影的復仇第140章 決戰漢中第9章 沒有底線的官人第7章 苦逼張獻忠第30章 我想要的是平等第20章 隨機應變第10章 英雄美人第43章 誰是魔鬼!第107章 禍不單行第79章 隆德告急第4章 行軍襄陽第34章 飛的感覺第11章 奉天命者第3章 紅娘子第16章 看不出意圖的投降第22章 最後一絲絕望第12章 告別來生第57章 鄉情難卻第132章 重振雄風第150章 數夫當關好難開第147章 意外之變第32章 以令爲鑑第3章 紅娘子第14章 誰是魔王?第5章 李過逞威第53章 四面楚歌第141章 戰的悲哀第147章 意外之變第41章 衙門裡的危機第30章 煞氣未消再沉澱第87章 瘋狂汝寧第2章 首戰開封第97章 驚弓之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