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韓信私心

瑞雪過後,大地初晴,過了春節之後,西川的天氣越來越暖和,新春到臨,冰雪漸漸開始熔化,不少草叢林木吐出了綠絲,萬木回春。

西川的百姓順利熬過了寒冬,糧草充裕,即使是從中原逃難而來的流民也沒有凍死、餓死多少,新春過後,漢中又開始熱鬧起來,大街小巷不少士子、大夫、貴族、商賈等都在議論着陽春三月科舉之事。

“有沒有聽過,這次科舉已經擴招,報名條件不侷限漢戶籍,據說剛進入西川,不是漢籍的士子也可以在奇士府報考,只是在錄取方面限定了人數,比例佔的小!”酒樓雅閣,一個青衫的儒生向着酒桌上其它士子說道。

“愚兄也聽說了,這第一屆科舉,由漢王親自命題,包括經史諸科道,理綜、文綜、武綜三大方面,理綜即天文數理、力學巧技等,同樣能獲得爵位,擔任漢室官職;文綜即經義政論、詩詞歌賦、百家學說等,範圍最廣,擔任的官職也大小不一,報考人數最多,武綜要考究兵法和武藝騎射,被選拔後進入漢軍任職,無論哪一方面,無疑對咱們士子來說,是一件天大的事,日後爵位將不再是世襲不變的了,咱們老百姓家的子弟也能獲得爵位,入仕爲官了。”

“不錯,還是漢室的官,這可是天下士子夢寐以求的仕途啊!”

整個西川議論做多的話題就是三月份的科舉,不光是興漢學院內的近千的學子,更有儒家、法家、墨家、名家、兵家等學派的弟子進入西川,積極備考,對漢中的科舉充滿了期待。

除了科舉這等大事外,對於龍天羽而言,北伐軍遷出大劍師更是重中之重,眼看開春後北伐在即,朝廷已密旨韓信率軍分批趕往隴西郡,東征軍從大劍山陸續出發,經過陽平關、白馬關、祁山、陳倉古道,進入鳳州一帶。

韓信走上山峰,眺望四周羣山,渾身竅穴開啓,吸收着天地的元氣,精神氣爽,忍不住感嘆道:“巴蜀四周崇山峻嶺環繞,北有秦嶺、巴山,東爲巫山阻隔,西有嶼山千秋積雪,南則武陵、烏蒙山脈綿互,成爲隔絕的四險之地,惟只陸路的蜀道和三峽水道作交通往來,西塞外族即使有意沾手巴蜀,亦有心無力!”

他的身邊站着一位謀士,四十多歲,卻眉目清朗,雙眼異光炯炯,留着一副山羊鬚,一襲樸素灰色長衫,渾身不沾俗氣,一看就知道是位飽學之士,此人乃蒯通,齊國遺民,師承雲夢鬼谷宗,對於儒墨道法家的經義都有專攻,現爲東征軍統帥韓信帳下首席謀士。

蒯通捋着鬍鬚說道:“韓將軍覺得此次東征,若要統一諸侯,需要多少年?”

韓信俯視着東方的河西神州,豪氣十足道:“最多不過四年!”

蒯通喔了一聲,淡笑道:“將軍竟如此自信?”

韓信轉過頭微笑道:“天下英雄雖多,但稱得上梟雄的人卻廖若寒星,如今天下雖有十幾路諸侯,但根基都不穩,糧草不足,民心未定,一旦攻破城池,斬殺諸侯王,其地便盡收漢室囊內,不足爲據。”

“能與西川爭雄者,唯衛國、楚國爾!楚國地大物博,肥沃千里,糧草充沛,兵甲充足,但楚王項羽不過一介匹夫,有勇無謀,剛愎自用,武力雖強,霸氣雖猛,或許對其他諸侯有震懾力,如果與我對陣,在戰場上我只需要一支伏兵就能除掉他,非明主也。”

“至於衛國,據說那衛君主乃是一位年輕俊傑,劍聖人物,比漢王的劍術還要高出不少,爲人陰險,未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這樣的人非常可怕,但戰場對敵不是靠個人的劍術,也不是靠陰謀詭計,戰爭靠的是陽謀,兵法之道,若我帶兵去打衛國,不需半年,也能吞併衛地,擊得衛王苟延殘喘。”

“而我漢國推行新政之後,循環漸進,不但沒有傷及國本,而且迅速發展壯大,得到百姓擁戴,比商鞅變法還要成功,漢王科教興國,鼓勵經商,與番邦貿易往來,半年的時間就使國力充沛,四年之內,西川不受戰亂滋擾,發展的潛力和速度將遠超過中原諸侯,戰爭不但拼兵甲將帥、山川地形,更是拼國力,戰亂時間拖延久了,其他諸侯國未必能耗得起,不戰自潰!”

蒯通點頭大笑道:“韓將軍有此次見識和目光,看來蒯通留在此做軍謀,卻是多餘的了。”

韓信莞爾道:“哪裡的話,在下雖精通兵略,卻疏於權謀,征戰沙場自信不輸於戰國名將,但論起權術,運籌帷幄,卻遠遠不足,有先生輔佐信左右,足以橫掃中原。”

蒯通捋着山羊鬚,哈哈大笑,搖頭道:“將軍太看得起在下了,既然如此,夫子也有幾句話,不知韓將軍願聽否?”

韓信尊敬道:“願聞其詳!”

蒯通走了兩步,意態悠閒道:“老夫頗精相人之道,人的高貴卑賤在於骨骼,憂愁喜悅在於面色,成功失敗在於決斷,用這三種驗證人相萬無一失。”

韓信本以爲他會長篇大論當今形勢,忽聽他講起了相術,頗爲驚訝,笑着追問道:“先生看看我的面相如何?”

蒯通道:“看將軍面相,只不過封侯,而且還會危險不安全,看您的背向,卻是貴不可言。”

韓信一愣,疑問道:“這是何故?”

蒯通鄭重其事回答道:“天下初發難也,俊雄豪傑建號一呼,天下之士雲合霧集,像魚鱗那樣雜沓,如火焰進飛,那時各方勢力關心的只是滅亡秦朝罷了,而今中原戰亂,百姓屍骨暴露荒郊野外數不勝數,目光都聚集在漢、衛、楚三國,其他諸侯不過割據一方,沒有什麼前途可言,而韓將軍此次手握漢室重兵東征,首戰河西之地的三秦,一旦勝利,然後就會出兵函谷關,討伐趙、魏、韓、河南、殷等諸侯,逐漸擴大,可以說漢室的統一大業將要在韓將軍身上實現,到時候手握漢室兵馬大權,功高震主,唯有兩途極端,便是這面相與背向了。”

韓信眉頭緊皺,喜怒不顯於色,冷靜道:“選擇面相如何,背向又如何?”

蒯通道:“選擇面相,便是漢室的大將軍,南征北討,忠心爲主,爲漢室成就不朽霸業,封王拜相,成爲漢室開國功臣,不過當你位極權臣,功業達到巔峰的時刻,也就是你最危險的時刻了,自古名將都是死在沙場上,而是死在國主的手中。”

“如果選擇背相,就是自己掌握命運,在戰爭到達關鍵時期,將軍手握的重兵,並遠離了西川,駐守一方,便可擇機自立,牽制各方大勢力,保持一個平衡,那時將軍就成爲了一國之主,這天下一統於誰,卻就不好說了!”

韓信心頭如一潭湖水忽然被投入了一個大石頭,震得波瀾起伏,臉色終於變化了,猶豫片刻,沉吟道:“先生覺得我比之漢王如何?”

蒯通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半晌說道:“將軍治軍有方,堪有大才,卻兩次敗於漢王,可知漢王帶兵本領未必若於將軍,況且漢王有周武王之氣運,秦始皇之偉略,諸子百聖之學問,管仲商鞅之法度,鬼谷墨子之奇數,數百年難得一見的人物,將軍若與漢王相比,仍顯不足!”

韓信聽此評價,沒有絲毫慍色,反而平靜道:“那先生比之張良又如何?”

蒯通聞言愕然,輕笑道:“張子房天文地理無所不精,儒墨道法無所不通,師承天下奇人黃石公和儒家大師荀子,乃是入世之高人,博浪一椎,天下聞名,運籌帷幄,決戰千里,即便家師,對他也甚是讚賞,通與良比,那也是自愧弗如!”

韓信點頭道:“先生比張子房如螢火與皓月,韓信比漢王如同粟米與滄海,既然如此,信又何必貪圖一時權勢,去做那背信棄義、自取滅亡之事?況且西川能人異士無數,興漢學院人才濟濟,新法推廣政通人和,百姓擁戴,漢王又是賢主明君,值得屬下付出生死以效命,韓信又何必辜負聖意?故此,在下選擇忠君爲主,相信以漢王的胸襟,比能容下這些開國功勳的!背相之言,先生日後切莫再提了。”

蒯通微微點頭,沉思半晌,忽而輕笑道:“將軍若這樣想,那麼西川必定能統一中原,天下勢必再度大合,對於百姓而言,將軍功德不可湮沒,只要出征前後,將軍懂得明哲保身之法,釋去漢王所有疑慮和擔心,或許將軍日後能化危轉安,還能隨着漢王一起名垂青史!”

韓信忽地謹慎起來,拱手一揖道:“不知先生有何安身高見?”

蒯通笑道:“將軍可記得秦始皇手下第一猛將王翦,在出徵楚國的時候,對秦王的要求嗎?”

韓信目光一閃,倏然道:“王翦將軍出征前,向秦王要了不少封地,說是要做功成之後的獎賞,其實是王翦擔心手握兵權、功高震主的保身之法,秦王聽後對他的疑慮盡去,難道先生也讓我效仿王翦?”

蒯通搖頭道:“這倒不必,否則顯得有些做作了,只要韓將軍能保持淡薄的心態,不爲君王權勢心動,在日後不可擁兵自重,慢慢就會得到漢王的認可,畢竟就你所說,漢王精明得很,只要你無愧於心,相信漢王不會做出獸盡弓折、兔死狗烹的事情來。”

韓信轉身望着廣袤的山河,長嘆道:“我韓信無愧於天地足矣,只求盡忠漢室,在青史上留下我的足跡,讓信的撰寫兵書能流傳後世,無視歲月時空,幾百年後,江山社稷宏圖霸業不過是一堆黃土,然則學術卻能橫跨時空,永無止境!”

他身上白色斗篷隨風飄展,劍眉星目,臉色說不出的孤傲與期待,此刻韓信的心境與往昔徹底地發生了大變化,韓信這位一代兵神不久將要決戰天下。

第三章 韓信私心第九章 巔峰對決第十章 芳心已亂第三章 朝廷政局第十一章 橫掃北國第二章 沿途荊棘第十二章 以身相誘第一章 巔峰對決第十章 落敗霸王第七章 佳人如夢第七章 臥龍之地第七章 見證興亡第八章 神兵出爐第十一章 四渡黃河第七章 項王出兵第三章 婉兒分娩第五章 歃血爲盟第七章 血光沖天第七章 血光沖天第十一章 秦楚抗龍第十二章 革鼎機構第一章 佔盡便宜第五章 反客爲主第十二章 鬼谷宗主第一章 鏖戰城池第十二章 重劍無鋒第四章 天羽九劍第十一章 包藏禍心第九章 巔峰武道第五章 兵臨山下第九章 龍鳳呈祥第四章 情挑依依第十二章 仙子鏖戰第六章 止步劍聖第九章 突圍破敵第十一章 多情刺客第五章 雙雄對決第五章 風雲變幻第十二章 六大劍門第十章 古玄激戰第二章 科技治國第十二章 愛恨情仇第九章 夜巷伏擊第三章 烽煙將起第八章 各懷心機第四章 強收仙子第七章 簽訂條約第十章 彈劾鉅子第六章 迎戰騎兵第八章 少女情懷第二章 韓信歸來第四章 章邯降楚第八章 幻想雙飛第八章 追殺千里第六章 路見不平第九章 鋒芒展露第十一章 劍道突破第一章 萬里長征第五章 皇后領兵第二章 歡喜冤家第八章 軍用雷管第五章 洞房韻事第十二章 無形之兵第十二章 堅難決定第十二章 彭城西遷第六章 空城疑計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六章 陳平歸漢第十一章 中原混戰第十一章 包藏禍心第一章 月兒春色第三章 再逢強敵第九章 天降奇兵第九章 破月兒身第十一章 橫掃北國第二章 暗室溫香第六章 破衛水師第十章 真假弒龍第十一章 詩詞歌賦第三章 呂公提親第二章 身陷伏擊第八章 終於突破第二章 守城攻略第十章 魚水之歡第九章 突圍破敵第八章 蒸汽機械第三章 迫在眉睫第四章 逆境轉折第七章 命運難違第十章 玄女救主第十一章 高手對決第二章 清白之軀第十二章 生死抉擇第一章 千鈞一髮第二章 北渡黃河第十章 放縱慾火第十一章 諸子百家第十二章 青衣遭襲第十章 驚世謎團第五章 語出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