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大雪中的辯論(中)

因爲皇太子朱常洛要駕臨國子監聽取這次大辯論,所以自祭酒朱國禎以下的國子監官員都不敢怠慢,早幾日就對國子監進行了全面的巡視檢查,除了教官和監生外,其餘閒雜人員一律不許待在監內,十一月十五日一早又命役者把集賢門到彝倫堂一路上的積雪全部清理乾淨,又從東城、北城兵馬司調來了兩百名軍士來加強守衛,監丞和各堂教官正督促監生們列隊迎候。

北京國子監比南京雞鳴山的國子監規模還大,佔地百餘畝,最多時曾有監生一萬三千多名,規制之備,人文之盛,前所未有,然而自嘉靖以來,在南監、北監坐班學習的監生逐年減少,如今這北監在冊的監生不過七千人,時已冬月中旬,大部分外省的監生已經回鄉,但還有一千多名監生留在監中,很多監生對這次大辯論很是期待,有些好學的監生還購買了《幾何原本》、《伊索寓言》這些西學書籍來研讀,瞭解西學已成了一種時尚——

近來國子監裡還有這樣一種傳言,說是新科狀元張原過耳成誦的強記能力得之於泰西大儒利瑪竇的傳授,利瑪竇有一種記憶法叫“記憶之宮”,當初利瑪竇就是以這種非凡的強記折服了不少官紳,一篇數百字語句不通的文字,利瑪竇看一遍就能背誦出來,並且還能倒背如流,利瑪竇宣稱這並非天賦,而是通過“記憶之宮”訓練就能獲得的能力,這對監生們的吸引力很大,因爲誰都希望自己擁有過目不忘的本事,讀書、科考就不用這麼費勁了,張原十九歲中狀元、翰社社員有十人金榜題名,於是就有流言穿鑿附會地把張原及其翰社的科舉成功與利瑪竇的記憶法聯繫起來了,監生們的好奇心蓬勃不可遏止,不畏寒冷,早早就在太學門到彝倫堂甬道兩側列隊等候皇太子和參加辯論的官員們的到來——

巳時初刻,詹事府、翰林院衆官以及沈榷、蓮池大師諸人在祭酒朱國禎的陪同下進了集賢門。在太學門前駐足恭立,東宮已經有內官來傳話,皇太子將於己時二刻駕臨國子監。

太學門到彝倫堂前的露臺長四十三丈,一千多名監生兩邊列班,整整齊齊,發出輕微低沉的嗡嗡聲,那是監生們在竊竊低語,他們看到穿鷺鷥圖案補子官服的張原了。弱冠少年六品官。真讓人羨慕啊。

陰晦的天又開始飄下雪花,巳時二刻,東宮鹵簿煊赫而至。燕山衛、羽林衛、東宮扈從簇擁着皇太子、皇長孫的車駕來到國子監,皇太子朱常洛和皇長孫朱由校在太學門前下車,接受衆官和監生們的拜見。張原見朱常洛白麪虛胖,比三個月前他和周延儒在文華殿對質時更顯老,心想鄭貴妃送的八個美女很纏人吧、甘露餅經常吃吧,“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朱常洛長此下去,身體肯定要垮,房幃牀笫之事,就是東宮大伴王安也不好勸諫吧?

進入彝倫堂正中那間廣堂。廣堂有火牆和地熱,溫暖如春,上面懸掛着太祖高皇帝的敕諭五通,朱常洛就在敕諭下設座,朱由校立於下首,待衆官見禮畢,朱常洛特命給八十高壽的蓮池大師賜座。其餘官員是沒得坐的,倒也不用跪着,站着辯論,又恩准負責記錄辯論內容的四個文吏可以坐着筆錄——

詹事府以錢龍錫爲首的府丞、學士、庶子、諭德、贊善一共十六名官員,翰林院以郭淐爲首的學士、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也是十六人。?另外還有國子監官員十二人,以及西洋傳教士四人。錢龍錫和郭淐分別向皇太子稟報此次大辯論的準備事宜,皇太子便道:“自古帝王御世,以儒術爲尊,又以佛道補益教化,勸人爲善,泰西遠臣來我大明傳播耶教,已有數十年,近來忽致糾紛,南京士論譁然,侍郎沈榷諸人力主驅逐傳教士、嚴禁耶教,而詹事府左贊善徐光啓等則爲耶教辯護,各執一詞,宸宮有聞。昔唐太宗問魏徵‘人主何爲而明何爲而暗?’魏徵對曰‘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又且辯論決疑,古亦有之,西漢之鹽鐵論、南朝之神滅論,皆史上大辯論,有鑑於此,皇帝乃命詹事府、翰林院諸官於本月十五、十六、十八三日聽取雙方三場辯難,以定是非——現在便由南京禮部沈侍郎一方陳詞。”

四個文吏筆走龍蛇,飛快地記錄着,辯論結束後這四份筆錄將會互相補漏參證,合成一份交由錢龍錫和郭淐審定,再呈皇帝御覽——

沈榷便出班,先向皇太子行禮,起身道:“職聞帝王之御世也,本儒術以定綱紀,持綱紀以明賞罰,使民日勸善改惡,而不爲異物所遷焉,此一道同心,正人心而維國脈之本也。以太祖高皇帝長駕遠馭,九流率職,四夷來王,而猶諄諄於夷狄之防,載諸祖訓及會典等書,凡朝貢各國有名,其人員、貢物有數,審應貢之期,給有勘合,職在主客司,其不繫該載及無勘合者,則有越渡關津之律、有盤詰奸細之律。至於職部職掌,尤嚴邪正之禁,一應左道亂正,佯修善事,煽惑人民者,分其首從,或絞或流,其軍民人等不問來歷,窩藏接引探聽境內事情者,或發邊充軍,或發口外爲民,律至嚴矣。夫豈不知遠人慕義之名可取,而朝廷覆載之量,可以包荒而無外哉!正以山川自有封域,而彼疆我理,截然各有止所,正王道之所以蕩平,愚民易以爲非,而抑邪崇正,昭然定於一尊,乃風俗之所以淳厚。故釋道二氏流傳既久,與儒教並馳,而師巫小術,耳目略新,應嚴絕之,不使愚民煽惑,爲萬世治安計至遠也……”

沈榷洋洋灑灑說了一大通,都是他前後三道“參遠夷疏”裡的內容,他要看徐光啓、張原等人怎麼當面反駁他?

徐光啓向李之藻、張原、熊三拔點了點頭,出班辯道:“臣累年以來,與利瑪竇、龐迪峨諸陪臣講究考求,知彼最真最確,不止蹤跡心事一無可疑,實皆聖賢之徒,且其道甚正。其守甚嚴,其學甚博,其識甚精,其心甚真,其見甚定,在彼國中亦千人之英、萬人之傑,所以數萬裡東來者,蓋彼國教人。皆務修身以事上主。聞中國聖賢之教,亦皆修身事天,理想符合。是以辛苦艱難,履危蹈險,來相印證。欲使人人爲善,臣細考天主教義,皆以事上帝爲宗本,以保救身靈爲切要,以忠孝慈愛爲工夫,以遷善改過爲入門,以懺悔滌除爲進修,以昇天真福爲作善之榮賞,以地獄永殃爲作惡之之苦報。一切戒訓規條悉皆天理人情之至,當能補益儒教,導人向善,豈是師巫小術!”

沈榷道:“耶教誑惑小民,則曰祖宗不必祭祀,但尊奉天主,可以昇天堂免地獄。?夫天堂地獄之說,釋道二氏亦有之,然以之勸人孝悌,而示懲夫不孝不悌造惡業者,故亦有助於儒術爾。今彼直勸不祭祀祖先,是教之不孝也。是率天下而無父子也,實乃儒術之大賊,聖世所必誅。”

沈榷說得聲色俱厲,站在皇太子座前的皇長孫朱由校都有些吃驚地後退了半步,十二歲的朱由校聽不明白雙方辯什麼,只看誰氣勢足,就認爲誰佔了上風,現在見沈榷這般氣勢洶洶,自然是佔上風了,不禁擡眼看張原,見張先生正微笑着望着他,心乃安,暗想:“看張先生怎麼駁你。”

論資歷,還輪不到張原發言,現在是南京太僕寺少卿李之藻迴應沈榷的指責,李之藻道:“天主十誡的第四誡就是教人要孝順父母,沈侍郎道聽途說,對天主教義一知半解、斷章取義,乃至肆意歪曲,就說天主教教人不孝,這豈是君子之所爲。”

李之藻態度也很強硬,不給沈榷留情面,他與沈榷同在南京爲官,原本私交不錯,沈榷也知道他信天主教,以前從沒勸諫過他,自去年那次宴會之後,突然就激烈反教,實在讓他很氣憤,去年五月沈榷初任南京禮部侍郎,在府中大宴賓朋,李之藻也參加了,宴會上有歌妓和戲班表演,李之藻認爲那些表演流於淫褻,就以天主教第六誡毋行邪淫來勸告沈榷,沈榷很惱火,於是成了反耶教的先鋒——

沈榷聽李之藻當面指責他不是君子,心下大怒,冷笑道:“在下是不是君子且另當別論,但在下祭祀祖先、孝順父母,怎麼也稱得上是人子,而耶教信徒連人子都稱不上。”

眼見二人言詞激烈,站在皇太子身畔的王安對皇太子耳語數句,皇太子便道:“彝倫堂上辯論,不得互相責罵,應以理服人。”

李之藻、沈榷齊聲稱:“謹遵殿下諭旨。”

李之藻放緩語氣,說道:“泰西賢人利瑪竇曾受皇帝召見,其學識淵博,曾得葉閣老讚許,利公在大明傳教何曾有不許人祭祀祖先和祭拜孔子之言?”

就在十日前,在張原的提議下,徐光啓、李之藻和龍華民等傳教士在教堂召開會議,對天主教是否允許中國信衆祭祖和祭孔這些中國傳統禮儀進行表決,最終龍華民、龐迪峨等傳教士同意延續利瑪竇的禮儀適應和科學傳教的策略,這是必要的讓步,否則張原將退出辯論,張原可不想爲了天主教而挑戰中國傳統民俗,所以李之藻今日重提利瑪竇當年傳教事蹟——

南京禮部郎中徐如珂道:“利瑪竇初來大明,自然謹慎傳教,不敢挑釁我祭祖、祭孔的禮儀,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天主教自龍華民以下,自以爲教衆大增,勢力擴張,乃敢禁止教衆祭祖、祭孔,假以時日,定會煽動教衆作亂反叛,壞我大明國統。”

熊三拔跪稟:“司鐸王豐肅在南京禁止天主教衆祭祖、祭孔,乃是一時偏見,也有因爲對大明習俗不甚瞭解、言語溝通上造成了誤會,其實情是,王豐肅見江南民衆頗有厚葬薄養之風,何則?厚葬,一時也,鑼鼓喧天,招搖過市,可博孝順名聲,而養親則是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事,家門中事,外人難知。俗雲久病牀前無孝子,故謂養親難於厚葬,王豐肅有鑑於此,在教民中倡導孝親於生前,毋致子欲養而親不在之痛,生前盡孝,死後無憾,天主教豈有不敬祖先之理。而在於祭祀禮儀之不同也。龍華民會長現已告知教衆要尊重大明傳統禮儀,祭祖、祭孔一律不禁。”

日耳曼人熊三拔果然能言善辯,官話琅琅。俗語並用,說來入情入理,把王豐肅的激進傳教輕輕掩飾。在大明的這些傳教士現在已經意識到在東方傳教必須迴歸利瑪竇的謹慎策略,因爲就在前一年,曰本發生了天主教教難,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宣佈取締天主教,摧毀了所有教堂,並把大批耶穌會士、方濟會士和教徒斬首或者燒死(曰本幕府禁絕天主教極其嚴厲,刑罰殘酷,把教衆倒懸在糞坑上薰死、丟到硫磺礦泉裡泡死等等,直到兩百年後明治維新時才解除禁教令)。在北京的龍華民等人也是最近才得知這一消息,這次南京教案若不能化險爲夷,他們也很可能落到在曰本的傳教士一般的悲慘境地——

沈榷斜睨着熊三拔,冷笑道:“祭祖、祭孔一律不禁,這是汝等見朝廷禁教事急,行的緩兵之計吧。”

張原終於說話了:“沈侍郎爲何以此惡意來揣度他人,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也’。王豐肅有過豈不容他改之?”

沈榷也正等着張原開口呢,聽張原引用《論語》爲王豐肅辯護,當即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王豐肅夷狄之人。來我大明傳教就是包藏禍心,普天之下。薄海內外,惟皇上爲覆載照臨之主,是以國號曰大明,而彼夷狄亦稱大西,豈天下有兩大乎?三代之隆,臨諸侯曰天王,君天下曰天子,本朝稽古定製,每詔誥下,皆曰奉天,而彼夷狄稱天主,若將駕軼其上,此以下犯上,罪坐不赦。”

張原微微搖頭,沈榷是無知盲目自大迂腐的大明官紳的代表,持這種觀點的應該是佔大多數,他們不相信利瑪竇的《萬國輿地全圖》,大明版圖怎麼才佔那麼一小塊呢,而且還不是正中央,真是豈有此理,這些人所知道的外國就是朝鮮、曰本、安南、暹羅,最遠的就是滿刺加了,三寶太監到過的地方他們都忘了,利瑪竇說的什麼海西萬里有三十餘國,絕對是欺人之談,利瑪竇是以爲汪洋杳渺,大明人目所不能見、足所不能至,乃敢信口胡說——

張原有些無奈,沈榷這些人對任何新事物都是採取排斥態度的,你沒法讓他們相信西班牙人已經橫渡大西洋到美州開採銀礦,因爲你不可能揪着他們去美州走一趟,所以你沒辦法證明你是對的,龍華民、熊三拔從數萬裡外遠來站在他們面前,他們也不信,他們只認爲大明最大、大明最好、大明是天下的中心——

張原心道:“必須以沈榷能理解的、四書五經上面有的知識來反駁他,否則任你說得天花亂墜都沒用,他就三個‘我不信’你就沒轍。”

從彝倫堂窗隙望出去,雪越下越大了,一早掃淨的地面又積起一層薄薄的雪,張原長吁了口氣,問沈榷:“沈侍郎開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閉口夷狄之人包藏禍心,敢問沈侍郎,夷狄之說首見於哪部典籍?”

沈榷遲疑了一下,答道:“論語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錯!”

張原聲音不大,但斷然清晰:“諸夏夷狄之辯始見於《春秋》,然而《春秋》所言之華夏夷狄之辯,沈侍郎知之乎?”

張原是治《春秋》經的,會試時首藝被人割截,憑的正是《春秋》題的精彩發揮依舊脫穎而出,所以無人敢懷疑張原在《春秋》上的深厚造詣,其實《春秋》和《論語》都是出自孔子之手,夷狄之說本不分先後,但《春秋》是史書,起自魯隱公元年,世人印象當然是《春秋》比《論語》久遠,張原就以此來給沈榷一個下馬威,先把沈榷的氣勢打壓下去——

沈榷果然漲紅了臉,忿忿地不再回答張原的問話。

張原微笑道:“沈侍郎中了進士後就把四書五經丟在一邊了嗎,真把聖賢經義當作仕途敲門磚了,讓我來告訴你,《春秋》所言之華夏,只在如今的河南、山東諸地,嵩高河洛之外皆是夷狄,陝西古屬秦,《公羊傳》曰‘其謂之秦何?夷狄之也’,在下來自紹興,紹興古屬百越,夷狄也,沈侍郎是浙江烏程人,也是夷狄——”

“一派胡言。”

沈榷憤怒地大叫起來:“春秋之世豈可生搬硬套到大明之朝,我祖我父,世代讀聖賢書,和夷狄哪有半點干係。”

張原就等着沈榷這句話,朗聲道:“沈侍郎說得是,人面獸心、爲非作歹,雖中華之人,豈非夷狄;行善好義,修身事天,雖邊遠絕國,亦是我華夏之友,《春秋繁露》譏鄭伐許,曰狄之,鄭國伐喪無義、叛盟無信,夷狄之行也,故狄之——故華夏、夷狄不在地域之分,而在於文明教化,是禮儀之邦,還是野蠻部落,如建州奴爾哈赤輩,真夷狄也,而利瑪竇諸人,學問淵博,慕我中華教化,豈能以夷狄貶斥之?”

———————————————————————

五千字更到,很不好寫,比當初寫《上品寒士》的辯難還費神,小道是殫精竭慮。

————————————————————————

推薦兩本書:《網遊之大禁咒師》,書號:2570768,《青燈鬼話》,書號:2331669,一本是網遊,一本是靈異,請感興趣的書友前往一觀,謝謝書友們。

第456章 山海關第368章 一石二鳥第225章 棄子第132章 三英戰呂布書友曉月燦聽崑曲讀雅騷第392章 波瀾起第490章 過家門而不入第16章 蝴蝶振翅第150章 禍起蕭牆第182章 七夕幽情第52章 憂心錯占鳳凰儔第159章 將飲茶第160章 衣衫襤褸也動人第156章 宵小奸謀第3章 蒙目棋第494章 暗流洶涌第300章 幽蹤誰識女郎身第51章 悶騷第206章 一招鮮吃遍天第280章 嫁禍大名士第137章 襲胸第337章 澹然的病第208章 是神是鬼還是狐?第398章 從翰林院到文華殿第307章 高貴的謊言第98章 少女蹴鞠第483章 追語第488章 先知的苦悶第138章 履純履潔第214章 高士邪僧房中術第60章 澹然心亂第464章 啞女之秘第38章 蓬門美玉第177章 姐妹錯認第6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第469章 筆談與手談第164章 如賊如鬼第16章 蝴蝶振翅第389章 裂痕第247章 娥眉月第264章 祭酒面試第20章 安內第65章 看騾吃草第388章 漁夫的智慧第20章 安內第412章 顏面第479章 約戰第490章 過家門而不入第178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402章 非禮勿多視第16章 蝴蝶振翅第172章 生而知之第299章 通天塔第298章 人生百年天涯海角第403章 文華殿風波第110章 年節、燈景、拙荊第342章 後花園情結第98章 少女蹴鞠第97章 春夢第224章 頂缸第160章 衣衫襤褸也動人第79章 常恐秋節至第293章 流水千里第397章 公主的腳印第466章 端陽雨第241章 射蟬第345章 是拿來還是排外?第310章 砎園夜第295章 煨竽美味第375章 狀元與榜眼第386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154章 打行青手第506章 稍縱即逝第243章 晨曦之美第108章 歪打正着第40章 絕不饒恕第372章 苦海彼岸第336章 龍山與陶庵第152章 孺子護母第271章 三管齊下第91章 有涯之生無涯之學第340章 父與子第243章 晨曦之美第112章 柳絮飛來片片紅第448章 東嶽廟的恐怖第400章 有喜第32章 金剛怒目第482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289章 三千里外萬言書第72章 越王橋上第460章 勇氣第4章 兔亭第465章 謀定龍山巔第133章 敢送太監春宮冊第223章 以子之矛第409章 甘露餅第407章 慈母心第198章 打破門庭第393章 大風圈外第504章 薩爾滸!薩爾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