饞丫頭小嬋

我們從不叫小嬋“小嬋”,前頭一定加個“饞丫頭”。鄉里鄰居都這麼叫,噱頭些,也體己些。一般嬰兒開口頭一個字說“媽”,小嬋的頭一個字是“吃”。那時她當然說成“喊”,並且一口氣就一串“喊、喊、喊喊喊喊”。後來她到了講話字正腔圓的年齡,卻仍說“喊”,說不來“吃”。也可能冥冥當中她對自己天性中的弱點是羞怯和避諱的。“喊”是嬌憨的未成年的“吃”;是邀人寵逗人愛的“吃”,於是人也從不去想這個“喊”很有潛力導致出那個有傷大雅有礙廉恥的“吃”。

說是她那個姥姥與她不親,是自她兩個月開始帶她的老保姆。我們都沒見過她父母,有說在香港努力發財,有說在青海勞動改造,誤差出天壤來了。姥姥在我們這個住宅區看花。我們這一片有些良種玉米,稀罕在顏色上:不白,不紫,是蛋青色。

植物園把花圈成他們的了。姥姥掙看花的錢。看花看不出大錢,因此小蟬在襁褓裡就“喊喊”地叫,似乎也冥冥中叫出人的這個最基本慾念中她命定的缺憾。

倚倚歪歪會走路時,小嬋便串門去了。開着的褲襠總露出她粉色帶青的屁股。有些單身的叔叔說:親一個,饞丫頭,叔叔給糖吃。她便巴巴結結上去親。

大一些,許多阿姨叫她幫着搬煤塊,繞毛線團,只要說一聲:“有東西吃哦!”

有回街口來了個吹糖人的,一街都是熱的黏的甜空氣。小學生們上下學都站住看一陣。難得有買得起的,一旦誰買,學生們都要喝一聲悶彩。然後那個得了糖人的孩子滿身披掛着羨慕從人閃出的南道走出,嘴裡咋唬:“別碰我別碰我!碰折我的糖人我跟他玩兒老命!”孩子們護駕一樣就都離去了,總是隻剩下小嬋。

小嬋那時六七歲了,塊頭極足的一個排場女孩。她眼跟着吹糖人的手走,兩掛鼻涕伸伸縮縮,太出神時她也不費事吸它們回去,只翹出上脣去抵擋或緩衝。大起來,她那樣子翅起的脣便固定在她容貌上,似乎她對事物的知覺都在這脣上。陰天時,她姥姥兩隻小腳亂絆地跑到街口叫她回家。她卻已幫吹糖人的扯起風箱來,臉漲得通紅。

“人家花多少錢僱你拉這大個風箱?看不累僵了你!”姥姥叫。

吹糖師傅慌着開脫自己:“誰叫她拉?她自己要拉!”他轉向小嬋:“我叫你拉沒有?”

小嬋搖頭,眼眯眯笑了。一看就看出那笑裡的貪圖。姥姥便伸手來拽,她躲身,猛了些,人磕到爐子上,兩隻手去護臉,先觸了燒得要融的爐壁,拔回手,掌心兩塊皮就留在爐壁上了。

哭聲像宰小豬,吹糖師傅送了個糖宮燈給小蟬,說那糖宮燈他少說熬進去三兩糖,也別讓孩子枉受一場痛。

多年後,我們還有人記得小蟬那哭以及那盞代價慘重的糖宮燈。“你咋地它了?”我們問她:“喊啦?”她否認有過這事。

她十二了,懂得有些事是該抵賴的。那是文革尾巴上,搞不清怎麼就消逝了肉、蛋、糖。沒了這三樣,糧耗得特快。春天大人們就揉我們出門櫓榆錢打槐花去。小嬋成把地將槐花掬進嘴,翅出老遠的脣邊都是泥污指痕。我們說活該人叫她饞丫頭,槐花給她吃成炒米花了。又問她槐花沒到家就讓她消化了,她姥姥拿什麼蒸餑餑。

她只渾頭渾腦地笑。也不知是她在這兒吃飽,勒出糧給姥姥,還是姥姥慣於盡她足吃足長個兒,她不懂去分擔大人缺糧的憂,只拿槐花當零嘴。她與我們年紀相仿,個高出一頭,跑動起來,胸脯顫上顫下,不像我們一身於緊。跑熱了,她脫掉麻衫,裡面一件點點花布馬夾,搓洗得紗一樣薄,比光身子含蓄些。她常是這身裝束在她家門口洗衣服、搔頭蝨、望街景,有時就幹着眼,像空着心又像滿心的事。那樣站站,不久就有醜話出來了。

我們當時都不信她與板刷頭的事。她在男女上根本是木的。有時我們討論些書上偷讀來的風月情節,她一點精神也打不起。

板刷頭是個建築工,跟着馬路對過那片新磚一塊出現的。說是要起一大窩公寓樓。板刷頭常是一身藍,一動作身上各塊腱子肉就你擠我撞的。他頭次走過小嬋家門口,就馬上走回去,爲了再走過來。兩來一往,他都在看小嬋。小嬋也看他。他手攥着幾串烤羊肉在啃。那時人還新鮮剛剛東進的新疆烤羊肉。他瞅小婉是瞅那被一層紗朦朧掉的身體,小嬋瞅他,是想弄清他啃的是什麼。

小嬋從小就會這樣看人。明明懂得人手裡拿的是個油餅或雪糕,她卻一定問:“你喊什麼呀?”後來常被人搶白,她不問了,就這樣看,看得嘴脣越翅越遠。她那兩片聚精會神的嘴脣使她好看得蠢,也蠢得好看。板刷頭順手給了她一串羊肉。那大概就是他們的開頭。

後來板刷頭被捕時,官方的證詞把故事講得很明瞭:板刷頭以食物爲誘餌,將小嬋帶進建築地基的壕溝。我們問,你怎麼肯跟他下壕溝呢?怎麼肯讓他在一團漆黑中往你身上暴虐?他綁你去的?

她一把一把吃槐花,像聽不見。

我們把沙土往她衣領裡灌,她只得脫光身子。我們覺得她脫起衣服來一點不扭捏,還覺得那身子上到處看得見板刷頭的穢跡,她答應招供細節,我們才把衣服還她。

聽上去那事很苦痛的。

“就給你一包砂糖?”

她瞪着我們,想我們在憤怒什麼。“打胎的時候,他給我家好大一塊成肉!”

我們憤怒不下去了。都朝她噁心地齜牙咧嘴。她那胖胖大大的身子反正是不一樣了,有什麼原則性的東西被消滅了。這時她嗡出一句:“我姥姥夜裡起來喝水。”

我們問爲什麼。

“她餓呀。”

姥姥一直在餓,某天小嬋發現是自己讓姥姥餓的,就用了這個簡單法子,讓姥姥好好飽了一度。都想起來了,小嬋家門外牆上,有陣吊了一塊漸漸小下去的臘肉。

打槐花回家,路走黑了。我們暗商量妥當,全走進一個大公共廁所。等小嬋往茅坑上一蹲,所有人聽了口令一樣擁出去,順手拉熄了燈。我們撒腿跑出去老遠,還聽她在那瘟臭的黑暗中哭嚎。

那樁事出之後的第三年,小嬋的真姥姥回來了。一看就知道是個老華僑,大花衣服大花褲子,走路都不熄掉香菸。她看看只有四十歲,聽聽只有三十。她的脆嗓子嫩模樣把小嬋的假姥姥比得格外老、幹,簡直掃帚疙瘩一柄。

真姥姥對人說小嬋父母在國外忙個餐館,回不來,她是替他們來接小嬋的。街坊們也不諱口,祝福一樣揶揄小嬋:“饞丫頭啊,這回你姥姥不用把臘肉吊屋檐上,掐着算着量着地吃了。外國呀,你想用糧蓋個房,用豬油洗澡都隨你!快跟你真姥姥去吧!”

假姥姥再捨不得也沒道理留小蟬了。真姥姥說給她一筆錢,她說死也要死了,又沒了小嬋,要錢做什麼?她只把平常攢的這一點點那一點點,原想給小蟬細水長流吃的食物都拿了出來,都燒了。小蟬仍是害癆症一樣地吃,她卻不再罵,欣賞地看,看看便流下淚。

“姥姥,你哭啦?”

姥姥輕打她一下:“瞎講。”又改成笑,說:“那個戴鐲子掛鏈子的纔是你姥姥!趕明兒你有的是吃了!什麼福沒有,吃福總有了!”

小嬋也哭起來。把頭抵住桌沿兒,淚滴溼了一隻鞋。

闊姥姥起程,小嬋卻沒跟着走。兩個姥姥一塊,拖死狗一樣,也沒把她拖進計程車。她忽然覺得那個窮姥姥那麼讓她舍不下。我們都搬進了新公寓樓。小蟬和她的饞癆、壞名譽,以及漸漸動彈不得的窮姥姥留在了原地,仍“嘁呀嘁呀”地講話,仍如常消耗着食物和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