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收復臺灣(2)

“你還是要堅持要親征啊,現在朝廷文武人才這麼多,給他們一個立功的機會啊。”周濤還是不想朱顯波親征,又不好阻攔,只好扯其他將軍。

“朕親征可以鼓舞士氣,主要還是想見識下荷蘭人到底有多厲害。你也知道我們真正的對手絕非高迎祥,也不是皇太極。而是在西方,荷蘭、英國、西班牙等航海強國。另外你也知道朕一個人抵一個加強營呢,收復臺灣,朕如果坐在家裡太浪費我這身武藝了。”

“可茫茫大海,萬一有意外怎麼辦?”

“不會的,你看張蕾現在不是混成海盜王了嗎?東亞東南亞都是她的地盤了。我萬一有事,你就帶領皇兒們繼續我的思路前進,努力按照五年規劃去實施。反正要抓住海權,把西方列強擋在國門之外。”

“你。。。”周濤欲言又止。

“好啦,我不會有事的。來,我們好久沒練習了。”

“練習什麼啊?”

“還能有什麼?房術啊。”朱顯波突然襲擊,周濤全無防備的倒下。

。。。。。。

激情過後朱顯波再三囑咐周濤,照顧好幾個皇子,然後召集大臣準備商量出徵事宜。

朱顯波親征是沒人可以阻攔的。於是命德妃周濤監國,北海,東海艦隊連同龍康仔等隨皇上出征,戰艦二十艘,運兵船五百艘,火槍六千。另外步騎兵十五萬已經在泉州待命。只能朱顯波海軍艦隊移到便一起渡江參加戰鬥。

1638年陰曆二月十五(建貞十年初),朱顯波親率領衆將士在金門“祭江”,舉行隆重的誓師儀式。一切準備就緒,船艦將士集結於料羅灣,候風進發。之所以選擇這個季節出發,朱顯波就是想到夏秋季颱風來臨之前拿下臺灣,不然狂風暴雨大明的步騎兵和火槍毫無優勢而言。當然人算不如天算,颱風每年都有,朱顯波什麼時候能拿下臺灣,自己心裡也沒底。

二十三日,朱顯波親自率領第一梯隊自金門料羅灣放洋,向東挺進。

二十四日晨,部隊橫越臺灣海峽,陸續到達澎湖羣島。次日,朱顯波登各島巡視,認爲澎湖在軍事上很重要,遂留下位將領留守,自己率軍繼續東征。澎湖到臺灣雖然只有五十多海里,但如遇逆風,就十分困難。只有牢牢的佔駐這裡,大軍才能不斷的得到增援,糧草也纔有保證。

二十七日,大軍駛抵柑橘嶼(今東吉嶼、西吉嶼)海面時,突然颳起暴風,只好返回澎湖。因大風不止,明軍攜帶的糧食已所剩無幾。如果無限期停駐澎湖候風,不僅會影響軍心,更重要的是不能按預定日期開進鹿耳門港。

朱顯波急令浙江、福建布政使和兩廣總督李自成糧草支援。還好出發前給李自成幾個人下了死命令,應該有現成的糧草。

根據錦衣衛事先的調查,要順利進入鹿耳門,必須利用每月初一日和十六日的大潮,如錯過時機,就要向後推遲半個月。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當機立斷,決定進行強渡。一些將領鑑於風大浪險,力諫不要貿然從事,要求暫緩開航。但朱顯波是膽大心細,最主要還是有歷史經驗。機會難得,不容錯過。他鄭成功能收復臺灣,我朱顯波一定行的。

“皇上,這大海里風浪過大,還是臣等領隊前行吧。”

“少說廢話,朕這般年輕,難道怕這風浪不成,不要把朕當累贅,朕是你們的將軍。帶頭人!大家跟緊了跟朕衝過去。”其他人也朱顯波執意堅持也無奈。朱顯波自己呢則想着身先士卒鼓舞士氣,在這種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有時候士氣就能決定戰場形勢。而朱顯波玩遊戲無數,當然知道士氣的厲害。何況正如他先前個周濤說的一樣,能問能武的他能抵兩個加強營呢。

三十日晚,朱顯波親自率船隊冒着暴風雨橫渡海峽。他們同風浪搏鬥了半夜,於三月月一日拂曉航行到鹿耳門港外。朱顯波先換乘小船,由鹿耳門登上北線尾,踏看地形,並派出精良的潛水健兒進入臺江內海,偵察荷軍情況。同時令兩隻艦隊並排前行掩護後面的大批准備登陸的步騎兵。許多將士都在祈禱不要被荷蘭人發現,唯獨朱顯波滿臉微笑的指揮若定。

荷軍的據點臺灣城、赤嵌城位於臺南市。這裡海岸曲折,兩城之間有一個內港,叫做臺江。臺江西南面有七座山嶼相連,叫做七鯤。每座山嶼相距1裡多,彼此“毗連環護”。一鯤北面隔臺江海有北線尾小島,其間海面叫大員港(又稱安平港)。北線尾北側爲鹿耳門港。荷蘭人修築的城堡臺灣城在臺江西側的一鯤,赤嵌城在臺江的東側,互爲犄角。他們根本不會想到朱顯波會親征,會是一個穿越回來的皇帝,洞悉臺灣的一切。因此說是犄角防禦,其實並不嚴密。

而從外海進入臺江有兩條航路:一條是大員港,叫南航道,在北線尾與一鯤之間;一條是北航道,在北線尾與鹿耳門嶼之間,即“鹿耳門航道”。南航道口寬水深,船容易駛入,但港口有敵艦防守,陸上有重炮瞰制,必須經過戰鬥才能通過。北航道水淺道窄,只能通過小舟,大船必須在漲潮時才能通過。

明軍之所以選擇在鹿耳門港突入,一是掌握了該地的潮汛規律,即每月初一、十六兩日大潮時,水位要比平時高五六尺,大小船隻均可駛入。從澎湖冒風浪而進,正是爲了在初一大潮時渡鹿耳門,二是錦衣衛早已探測了從鹿耳門到赤嵌城的港路。所以,實施登陸作戰的路線、地點的確都是正確的。朱顯波不打沒準備的仗,而錦衣衛的情報也是經過過濾的,最主要的是結合了歷史。

三月初一中午,鹿耳門海潮果然大漲,朱顯波於是命令衆將士按圖迂迴而進。明軍大小戰艦、運兵船順利通過鹿耳門後,立即兵分兩路:一路登上北線尾,一路駛入臺江,準備在禾寮港(今臺南市禾寮港街)登陸。

臺灣城上的荷軍原以爲大明船隊必從南航道駛入,忙於用大炮攔截,未料到朱顯波他們卻躲開了馬力,船隊從鹿耳門駛入臺江,在大炮射程之外。荷蘭侵略者面對浩浩蕩蕩的明軍船隊,“駭爲兵自天降”,頓時束手無策。明軍船隊沿着預先測度好的港路魚貫而人,切斷了臺灣城與赤嵌城荷軍的聯繫,迅速於禾寮港登陸,並立即在臺江沿岸建立起灘頭陣地,準備從側背進攻赤嵌城。在北線尾登陸的一支明軍,駐紮於鹿耳門,以牽制荷蘭侵略軍兵船,兼防北線尾。

“龍康仔,你登陸後驅南邊去聯絡當地羣衆,讓他們支援我軍作戰。”

“皇上這。。。”

“別小看臺灣民衆的力量,朕已經命錦衣衛秘密聯絡過當地的義士和鄉紳了,他們都會支持大明軍隊的。”

“微臣遵命!”

正如朱顯波所預料的一樣,龍康仔上岸以後受到了熱烈歡迎,當臺灣的漢族和高山族人民見祖國的大軍到達,爭先恐後地出來迎接他們,用貨車和其他工具幫助大明船隊登陸。當然這一切要歸功於無處不在的錦衣衛。根據初步估計,明軍的登陸行動得到臺灣居民中2.5萬名壯士的幫助。南北路土社高山族羣衆聞訊接踵而至,表現了臺灣人民熱烈歡迎祖國軍隊收復臺灣的愛國熱情。

正是由於臺灣人民的大力支援,朱顯波的大軍不但順利登陸,而且爲分隔包圍盤踞臺灣的荷軍創造了條件。朱顯波佔盡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這仗要是還打不贏,只能怪朱顯波太爛了,大明的軍隊戰鬥力太差了。當然朱顯波不會讓大家失望的,他是英明神武的大明帝國的一代聖君。

—————————————————————————————————————————————————————————

(本月響應縱橫號召,日更一萬,穩定更新!請各位書友收藏、紅票支持啊!)

第211章 佔領馬六甲第420章 目標好望角第282章 謀劃印度公司第457章 刁蠻公主第474章 西班牙人攪局第498章 逼退荷軍第501章 兒孫福第456章 翩翩起舞第416章 非洲探險第90章 圍攻周至第240章 文化強國第287章 微訪西南第244章 帶地圖上陣第217章 孤身去日第100章 拜訪少林第361章 大事化小第158章 欲立儲君第131章 華麗轉身第82章 二次科考第409章 視察澳洲第62章 鄭和寶船第234章 燙手山芋第498章 逼退荷軍第282章 謀劃印度公司第194章 平定新疆第312章 殲滅戰第359章 血案層出第80章 福禍相隨第216章 江戶大屠殺第353章 兩位小姐?第104章 冰雪魔女第112章 大戰前夕第286章 危機第360章 商量對策第88章 對峙潼關第343章 立儲君第235章 改造長安水系第247章 引蛇出洞第254章 文理並舉第31章 相聚恆山(2)第190章 進軍葉爾羌第187章 中央銀行(3)第189章 談婚論嫁第266章 運籌帷幄第7章 化緣第501章 莫臥兒叛盟第91章 單挑高迎祥第258章 旁敲側擊第6章 賣箱置業第218章 我有個條件第237章 買煤炭第90章 圍攻周至第502章 分歧的聯軍第323章 各司其職第254章 文理並舉第124章 北海艦隊第96章 暗渡陳倉第221章 說服島津第502章 分歧的聯軍第258章 旁敲側擊第139章 東征(3)第208章 殲滅援軍第295章 英國內戰第336章 解救查理第399章 來日方長第275章 西伯利亞省第64章 美女發飆第470章 招兵買馬第290章 進入角色第98章 微服私訪第246章 準備種菜第256章 迎接功臣第478章 繼承了父皇的優良傳統第482章 黑海冒險第402章 尾隨第164章 攻佔馬尼拉(1)第14章 書生徐光啓(2)第28章 拜師第118章 集權第228章 我是穿越來的第125章 出兵朝鮮第159章 文武雙全第75章 火槍列裝第228章 我是穿越來的第7章 化緣第116章 相思成災第137章 東征(1)第247章 美麗的伊斯坦布爾第470章 招兵買馬第458章 預謀拐公主第318章 換防第206章 馬六甲海峽殺豬第78章 改進火槍第403章 迂迴亞丁灣第456章 翩翩起舞第400章 海上施援第318章 換防第166章 結盟協議第300章 死囚定西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