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28章 【計議離京】

想到徐賁的枉死,朱棣也不禁有些憤懣,咬着細牙冷冷地說:“哼,光做這些下三濫的勾當,枉殺無辜,能濟什麼事兒?就他和晉王那樣的人,還想做太子,奪天下,哼——只怕老天也不會答應!”

“晉王和秦王如今抱了團,但是這二人卻有些不同”,道衍沉吟着踱了兩步:“晉王是心高氣傲之人,怎會甘爲人後?說起來,貧僧也有些看不明白,也不知什麼時候,這二位爺就親近起來了。這裡面的水,只怕深着呢。”

朱棣對此事卻是明白,秦晉二位抱團是始於自己迎娶徐儀華的那日。晉王孤傲,素來和誰都不會走得近,誰又能料到他心裡愛慕徐儀華多年呢?但事實出人意料,洪武皇帝朱元璋竟然將徐儀華指給了朱棣,晉王朱棡爲此遷怒燕王,加之秦王常加以籠絡,這二人便就此攪合在了一起。只是這些事,又怎麼好向道衍說呢?

道衍見朱棣默然無話,還以爲他是在思索朝局,笑了笑道:“殿下,您如今躲在太子身後,萬事有太子擋着,無需多慮。這把火一時半會,恐怕還燒不到您的身上。只是......小心預備着總不是壞事。如今殿下在北平的根基初定,貧僧料想皇上不久便要調魏國公回京,到了那時,北平、燕山之地便全交給了殿下您了,不趁着如今的機會好好打理停當,事到臨頭時,可就晚了。所以,如今北平和燕山纔是殿下的關鍵。”

朱棣被道衍說得一愣:“父皇又要將魏國公調回應天?不至如此吧,北邊軍事初定,沒有魏國公坐鎮,只怕萬事都不好辦吧?!”

“不不不”,道衍連連搖頭:“北元元氣已傷,很難再有什麼作爲了。所以,元賊只是大明的疥癬之疾。倒是魏國公徐達,功高蓋世、威望滔天,有他在北平掌着軍權,若是殿下這位藩王也回去了,二位聯手想做點什麼,只怕連皇上都沒有必勝的把握啊。哼哼,所以,這對皇上而言纔是心腹大患啊,以皇上的心思和睿斷,貧僧料定,魏國公是不會在北平呆得太久的。”

朱棣聽得將信將疑,皺着眉,望着遠處的黑暗沉思,許久方別轉過臉來,覷着道衍沉吟道:“如今的北平雖說已經初定,但畢竟還有晉王的岳丈陳亨在那裡做了數年的都指揮使,不少將官文臣都是他的人。魏國公在北平一日,那些人畏於他的威望,還不敢怎樣,我們辦起事來也方便。但......若是魏國公調回應天,只怕......”,話到嘴邊朱棣又收了回去,因爲直到此時他才意識到,若是徐達一走,原本深藏着的掣肘只怕都會露了出來,他在北平的處境再也不會像現在那樣光鮮了。

道衍原本沉鬱的眸子悠然冒出精光,死死盯着朱棣,聲音卻已經冷了下來:“哼哼,貧僧原以爲殿下在北平指揮數萬大軍殺得敵人聞風喪膽、燕山百官爲之敬服,定然歷已歷練成了個敢開山劈石的偉男子了呢,不想竟越來越沒了志氣!魏國公功勞再大,威望再高,也不過是個公爵罷了。殿下您呢?您是當今洪武皇帝的第四子,是北平的藩王,如何沒了魏國公的幫助就不能獨撐一片天呢?連北平殿下都收服不了,談何其他呢!”

說罷,道衍冷哼了一聲,竟徑自轉身望着天空如洗的明月,不再理會一旁被數落得有些發愣的朱棣。

朱棣被說得呆住了,心頭滿是慚愧,暗暗罵着自己,許久歉然地來到道衍身後,深深地一躬身:“謝大師教我。若是大師能常伴本王於北平,那......本王又有何懼呢?”

道衍也覺得方纔的話說得重了,可朱棣是自己選定的雄主,見他喪了志氣,怎能不急呢?此時見朱棣並不見怪自己,反而求教模樣兒,胸襟之寬廣可見一斑了,心下也是嘉許,便轉過身來,臉色已經齊和得多了,沉吟着點了點頭:“不瞞殿下,貧僧與殿下走得過近的事已然爲人所知。貧僧的師兄宗泐已經不止一次地來詢問、規勸過了。再在這京師待下去,貧僧怕也不能自保。”

“什麼?”朱棣聞言大驚失色,忙道:“那......那大師便早早地離開此地、隨本王去北平爲妙啊”。幾年下來,道衍和尚是朱棣最信得着、最依賴的一個人了。若沒有道衍和尚,就沒有早些年燕王的嶄露頭角,更不會有如今的威望和權勢了。若是沒有道衍和尚,燕王朱棣只怕還是那個默默無聞、無人問津、爲皇室嫌棄的四皇子罷了。如今聽說道衍有了危險,朱棣又怎能不急呢?

道衍卻沉着安詳得多,一手捻着念珠默默地念誦了幾句佛經,這才淡淡地說:“離開京師是定必的事兒,也不難辦。只是如何才能名正言順地去北平,倒有些棘手。若沒有一個說法,貧僧這麼一個受萬歲召命入太廟祈福的和尚,忽然請辭,卻又去了北平投奔燕王殿下您,這太過扎眼,也太不合情理了些。攪鬧不好,只怕還要給殿下惹來禍端呢。”

經他這麼一說,朱棣也覺得道衍所慮的十分有理,一時間也沒了主意。

二人正自蹙眉沉思,遠處緩緩地踱過一個人來,那人身形消瘦,乾乾的身子在月光下照的影子越發細長,直垂入道衍二人的跟前,惹得朱棣也是一驚,擡眼看去,見竟是僧録司左善世宗泐和尚,這才舒了一口氣,卻也有些尷尬地與道衍對望了一眼。

道衍自幼與宗泐一處長大。宗泐是大師兄,爲人聰慧、又摯誠佛法,因而很快便成了一代高僧。而後天下戰亂不斷,同門師兄弟裡要麼死於戰禍、要麼凡心不死要還俗立功名去了、要麼就是定力不夠早早破了戒、要麼就是天賦不夠流於表面。最後餘下來的只有宗泐和道衍兩人。可是道衍偏偏又不拘泥於佛法,天下奇書、五行術數,佛家、法家、道家、兵家無不涉獵,學識淵博通達,但在佛法上卻造詣不夠。宗泐每每看着着急,幾次三番地相勸,道衍嘴上答應,私下裡卻仍是照舊,宗泐也是無法。多年之後,宗泐爲洪武皇帝奉爲十大高僧之首,入京主持僧録司,專一召集天下有德高僧說法祈福。宗泐因想着自己年邁,師門凋零殆盡,能繼承衣鉢的,也就剩下雜學不拘的師弟道衍了,實在無可奈何了,也只有想洪武皇帝推薦了自己的同門師弟,這纔有了道衍出山的這許多事。

此時見這麼一位最愛數落自己的師兄過來,道衍也覺得渾身不自在,拿眼看了看朱棣也呆立在當場,二人一時間都有些手足無措起來。

三卷17章 【督察山陽】五卷49章 【朝廷設謀】三卷28章 【重燃曙光】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二卷3章 【單刀赴會】第二十九章 【燕王大婚】四卷34章 【重回北平】三卷9章 【紈絝子弟】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三卷28章 【重燃曙光】三卷21章 【夜闖茹府】二卷34章 【二虎相鬥】三卷44章 【怪誕私邸】三卷25章 【功敗垂成】四卷41章 【郭恆案發】二卷30章 【羣匪奪寶】四卷31章 【道衍隨行】四卷15章 【算無遺策】四卷26章 【爺孫情深】三卷27章 【巧遇熟人】四卷48章 【收攏民心】三卷29章 【分頭行事】三卷9章 【紈絝子弟】二卷27章 【巧言設謀】五卷47章 【過眼雲煙】三卷42章 【鬼話連篇】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三卷33章 【晴天霹靂】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五卷41章 【燕王謁陵】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三卷44章 【怪誕私邸】二卷44章 【計中有計】二卷9章 【秦王后招】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四卷47章 【歷史之謎】五卷52章 【張信報信】二卷39章 【滑稽千戶】三卷33章 【晴天霹靂】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第十四章 【夜入府邸】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第十章 【殺伐工匠】二卷29章 【瘋癲道士】三卷19章 【道貌岸然】五卷48章 【建文登基】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三卷第一章 【暗潮涌動】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二卷44章 【計中有計】第二十三章 【離家出走】五卷23章 【北平得信】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第十三章 【人間地獄】第二章 【剖析造化】五卷第10章 【一舉兩得】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四卷21章 【北征大捷】五卷43章 【事成定局】二卷7章 【行舟奇人】二卷28章 【火德真君】三卷41章 【鬥謀用詐】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四卷17章 【沐英平南】三卷6章 【叔侄相見】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五卷54章 【設計擒王】三卷49章 【一勞永逸】五卷21章 【坦誠相見】四卷第2章 【返回北平】四卷13章 【灰白錦囊】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二卷29章 【瘋癲道士】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四卷42章 【猶豫不決】四卷28章 【計議離京】二卷25章 【隆福爲宮】四卷第6章 【戲鬥陳亨】五卷42章 【嫡爲生變】三卷17章 【督察山陽】二卷45章 【再襲朝陽】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五卷28章 【入宮請見】四卷第11章 【深夜來訪】四卷16章 【啓用舊將】三卷53章 【太子搶功】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五卷54章 【設計擒王】五卷31章 【太子人選】三卷33章 【晴天霹靂】三卷11章 【重查舊案】五卷第10章 【一舉兩得】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五卷15章 【秦王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