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

道衍正要進青林洞,不妨聽到頭頂傳來喝斥,不禁吃了一驚,後退一步擡頭看去。只見青林洞洞口的正上方盤膝坐着一名道士。道士頭戴青色四帶巾,套着一件半舊的灰布盤領衣,身材高挑清瘦,面色蠟黃,挺鼻闊嘴,眉長眼小,且雙眸凹陷,神情十分猥瑣而怪異。只有那對始終緊閉、似笑非笑的薄脣可以隱隱看出此人的些許桀驁和非凡。再看他濃長的眉毛下那對小眼睛,正眨也不眨地盯着道衍,發出懾人的寒光來。

道衍身材本就高大,擡眼看了那道士,心中忽然一動,閃着三角眼凝目打量了半響,試探道:“出家人都是佛祖子弟,何來異僧之說?我要進青林洞難道有何不可?”說着眉毛一挑:“人人都進得了山洞,貧僧怎麼就進不得了呢?”

那道士卻不答話,起身凝視着道衍的眉眼良久,忽然冷笑道:“哼哼,你這和尚目三角有棱,且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哼哼......你必是劉秉忠之流,絕非善類”。(劉秉忠,法號子聰,元世祖忽必烈手下第一謀臣,輔佐元軍攻伐中原,殺戮無數,統一中原後製定了元朝一應典章制度,爲奠定元朝基業立下不世之功,被封爲常山王,諡號文正)

道衍聽罷也不惱怒,竟自哈哈大笑起來,神色間十分得意,忽然斂了笑、閃着眼盯視這道士沉聲道:“嘿嘿嘿......如若貧僧所料不錯,你必是柳莊居士袁珙罷?!哈哈哈,久違了,也久仰了,柳莊居士?!”

那人聽道衍說出自己的名字,也是吃了一驚,愣了愣:“你......你......你到底是哪兒來的妖僧?你怎會知道我的姓名?”

道衍哈哈一笑,頗爲得意:“給和尚我相過面的沒有十個也有八個,個個都號稱世外高人。可是能三句話將貧僧說得如此透徹的,普天之下除了你柳莊居士袁珙,還有誰能有如此本事呢?”

袁珙閃着眼看了看道衍,撇了撇嘴:“哼,凡心不死的假和尚。只不過......嘿嘿,你認錯人了,我不會相面,也不是你要找的那個袁珙”,言罷起身便走。

道衍好不容易找到他,豈會輕易放走?忙顧不得山路陡峭,三步做兩步攀了上去,擋在袁珙面前,阻其去路,閃着眼笑道:“你不會相面?柳莊居士不會相面?哈哈哈,你要欺和尚無知麼?”

說話間道衍已是變了顏色,獰笑道:“你若不會相面,那又是誰相南臺大夫普化帖木兒曰:‘神氣嚴肅,舉動風生,大貴驗也。但印堂司空有赤氣,到官一百十四日奪印。然守正秉忠,名垂後世’?此後,普化帖木兒果然被張士誠逼取印綬,抗節而死。嘿嘿嘿,你若不會相面,又是誰見江西憲副程徐曰:‘君帝座上黃紫再見,千日內有二美除。但冷笑無情,非忠節相也’?此後程徐果然在一年後拜兵部侍郎,擢尚書,又二年降於明,爲吏部侍郎。嘿嘿嘿,你若不會相面,又是誰相陶凱曰:‘君五嶽朝揖而氣色未開,五星分明而光澤未見,宜藏器待時。不十年以文進,爲異代臣,官二品,其在荊、揚間!’?陶凱後爲禮部尚書、湖廣行省參政。嘿嘿,如此這般見微知着,相無不中,難道這還叫不會相面?那要如何纔算是懂得相面了?”

袁珙見道衍居然連自己的老底都抖落了出來,而且分毫不差,也是吃了一驚,原本要走的步子忽然又停了下來,詫異地問道:“你......你到底是誰?這許多陳年舊事你怎會知曉得如此清楚?”

道衍一笑,雙手合十:“嘿嘿嘿,貧僧並不是異僧,也不是神仙。貧僧乃是徑山寺的家廟和尚,法號道衍的便是”。

“什麼?!噗嗤”,袁珙忽然笑了起來:“哈哈哈,原來是你這禿驢?!早就聽聞你是個怪和尚。今日相了你的面才知道傳言不假,你果然是個異僧。”

“哈哈哈”,道衍並不示弱,笑着揶揄道:“柳莊居士現在名動天下,怎麼就忘了本了呢?你之所以能學到這一身本領,還不是因爲昔日遊洛伽山時,機緣巧合之下遇見了別古崖傳授你相人之術?嘿嘿嘿,別古崖何許人也?異僧也!怎麼?你現在倒嫌棄起我等這些不容於世的異僧了?”

袁珙早聞道衍洞悉天機,且博學善辯,情知自己耍弄口舌不過,只得苦笑道:“好了好了好了,既然被你尋到我也便認栽了。你說罷,你這和尚如此糾纏於我到底意欲何爲?”

道衍看他着了急,卻笑了起來:“意欲何爲?自然是請你相面了。否則你身上還有什麼值得了和尚我千里迢迢地來找你?”

“相面?我方纔不是替你相過了麼?”袁珙不禁一呆。

“去去去去去,誰要你替和尚我相面了?”道衍拉扯着袁珙的衣袖便往外走。

“不是替你相面?那是給誰相面?”袁珙還待掙扎,卻怎扭得過道衍身高體胖?

二人一路拉拉扯扯,來到京師燕王府時已然到了五月二十四日,眼見便要到朱棣離京的最後期限。

燕王府的門吏鄭和正捧着一本《漢書》兀自苦讀,擡眼見來人是道衍,頓時雀躍,騰地跳了起來:“哈哈哈,大師您總算是回來了。燕王殿下每日都要催我去太廟尋你一次,看你回來沒有。可日日都說你遠遊未歸,真真急煞個人。你此番到底去了何處?竟然走了這麼許久的。”

道衍見這小童竟然嗔怒,不禁失笑,打趣道:“嘿嘿嘿,你這小鬼頭管得倒挺寬的,竟然管起和尚的事情來了?!若是給你個一官半職,那還不得管到天上去了?哈哈哈”,說着便與袁珙對望了一眼,都哈哈大笑起來。

見鄭和紅了臉,尷尬地愣在當地,道衍不禁笑着催促:“還愣着作甚?還不快去稟報燕王?!就說貧僧給他引來一位貴客。哈哈哈”。

眼見鄭和飛一般地去遠了,袁珙望着他離去的身影悵然想了半響,忽然凝眉,肅然悄聲道:“此子天庭極闊,眉宇間氣勢磅礴,恐非尋常之人呀。”

這話跟道衍心中所想如出一轍,道衍也不禁暗暗吃驚。

只片刻,府內忽然迤邐走出一羣王府侍衛來,侍衛們人人手裡拿着弓箭,醉眼惺忪,腳步踉蹌,顯是賭箭博酒去了的。道衍不禁一愣,皺了皺眉,難道燕王日日便是在與這些侍衛喝酒逗樂、墮落如此了麼?

道衍眼中放出鐵灰似的冷光掃向鄭和。鄭和聰明伶俐,情知這怪和尚是生氣了,吐了吐舌頭也不敢說話。卻在這時,袁珙忽然上前一步,在一名侍衛面前“噗通”一聲跪了下去,不住叩首泣道:“殿下,殿下身繫於天,何輕身若此呀?”

二卷41章 【計議用兵】五卷第7章 【西入臨潼】四卷24章 【皇子座師】四卷42章 【猶豫不決】二卷25章 【隆福爲宮】四卷21章 【北征大捷】三卷2章 【帝王心術】五卷40章 【同胞兄弟】五卷42章 【嫡爲生變】四卷45章 【貪墨真相】三卷53章 【太子搶功】五卷第2章 【太子西巡】二卷37章 【巡視居庸】二卷25章 【隆福爲宮】五卷24章 【大變在即】四卷37章 【真假流言】二卷6章 【燕王請罪】三卷第一章 【暗潮涌動】五卷26章 【蹊蹺毒殺】二卷14章 【扶危救困】五卷45章 【許以周公】四卷18章 【虛虛實實】四卷44章 【大慶壽寺】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四卷21章 【北征大捷】五卷38章 【百官跪迎】五卷22章 【太子暴斃】五卷21章 【坦誠相見】三卷22章 【宦海老吏】二卷8章 【秦晉相鬥】三卷13章 【雪夜回府】五卷49章 【朝廷設謀】二卷8章 【秦晉相鬥】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三卷17章 【督察山陽】二卷45章 【再襲朝陽】四卷28章 【計議離京】三卷33章 【晴天霹靂】二卷10章 【慈雲禪寺】三卷36章 【據爲己有】三卷11章 【重查舊案】五卷第10章 【一舉兩得】五卷第2章 【太子西巡】三卷24章 【別有他圖】二卷7章 【行舟奇人】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二卷38章 【關城翹楚】五卷13章 【臨水樓內】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第七章 【利誘御史】第三十二章 【天定良緣】三卷9章 【紈絝子弟】二卷3章 【借力打力】四卷26章 【爺孫情深】四卷34章 【重回北平】三卷10章 【慧眼識主】四卷36章 【疑案重重】四卷35章 【暴雨前夕】四卷第6章 【戲鬥陳亨】三卷30章 【步步爲營】四卷13章 【灰白錦囊】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三卷10章 【慧眼識主】四卷21章 【北征大捷】五卷35章 【大雪封山】四卷47章 【歷史之謎】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四卷第5章 【國丈失禮】四卷44章 【大慶壽寺】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二卷2章 【王府護衛】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三卷39章 【紅市競價】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四卷28章 【計議離京】二卷8章 【秦晉相鬥】三卷8章 【飄雪居內】三卷9章 【紈絝子弟】二卷1章 【邗溝遇阻】五卷20章 【夤夜陛見】五卷31章 【太子人選】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五卷36章 【冒雪探營】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五卷15章 【秦王惡行】二卷29章 【瘋癲道士】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二卷45章 【再襲朝陽】二卷9章 【秦王后招】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二卷42章 【角山設關】五卷13章 【臨水樓內】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五卷19章 【太子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