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11章 【書生意氣】

婦人在朱棣面前如此無禮也出乎丘福等人意料,三人對望了一眼,眼見着朱棣臉色越發陰沉,卻知朱棣的脾性,也不敢來勸、更不敢多話,只跟在後面順着人流往前踱去。

一行四人好不容易來到恆輝路路口,果見一座千步石階上雕石玉宇,赫然矗立着一座寶剎,上書“慈雲禪寺”四字。寺廟下,緊貼着千步石階,擺設着十個粥棚兀自冒着熱氣,一衆穿着僧衣的和尚正自忙碌。四面八方涌來的災民一個個叫花子似的,擁擠在粥棚的周圍迤邐往前,不時發出陣陣哭鬧聲。另有一干僧侶則抹臉揩汗護着隊伍。

“施主往這邊走走”

“哎,你們別往裡擠呀!”

“施主請讓一步,讓一步,讓後頭的大娘先過來。”

朱棣見了不禁頷首,沉吟道:“慈雲禪寺?真佛心高納之地。只本王爲何從未聽這江南水鄉何時有如此的一座寶剎?”

丘福忙上前一步笑道:“慈雲禪寺原是閩粵一帶的寺院,這江南廟宇衆多,卻從沒有慈雲禪寺。直到唐朝時三大名僧之一的山谷和尚遊方於閩粵一帶,入戒在慈雲禪寺。山谷和尚本久居於浙江的三祖塔,後來得了慈雲禪寺保福和尚的密傳心印,不久便離了漳州,來到這山陽縣建草廬修行,號曰‘紫雲廬’,而後成寺。至宋太宗年間,寺主認爲寺裡曾出有山谷祖師,於是請朝廷擴建寺廟,並請封賜牌匾,朝廷以爲‘紫雲乃帝王之瑞氣’,故將紫雲二字更換爲慈雲,自此得名鶴峰慈雲寺。至宋徽宗時期,此寺進入鼎盛時期,僧衆日增,方改名慈雲禪寺。後因天下大亂,寺中因缺供奉,一度廢棄,至前元大德年間方有一名和尚,名曰丁悅的住了進來,寺院這才稍稍興旺了一些,卻也風光不再了!不想這寺裡的和尚竟然如此的良善!”

朱能詫異地望了望丘福,滿臉欽佩道:“原以爲丘大哥只是勇武老成,卻不想竟然如此見多識廣,真比朝中的那些個翰林公也差不了多少,嘿嘿嘿。”

見朱棣等人失笑,丘福忙謙虛道:“我只是老粗一個,自小走南闖北慣了,見得多聽得多而已。哪兒能跟那些翰林相提並論?賢弟莫要取笑我了。哈哈哈”。

幾人說笑着離開慈雲禪寺,來到一處園林外,擡頭看去卻原來喚作楚秀圓。奇怪的是楚秀圓外也正設着幾個粥場,卻是空無一人,只有幾個兵丁模樣的人坐在粥場裡面嗑着瓜子閒聊天。

“哎呀,這暴雨剛過,烈日又來了。瞧這架勢,怕曬掉一層皮的功夫都有啊。這老天爺也忒殺的作怪了些”,只見一名漢子不住用袖袍扇着風,一邊抱怨道。

另一名漢子正擺弄着粥場裡的大鐵勺,聽了這話也不禁推開鐵勺,一屁股坐了下來挑了幾粒瓜子嗑了起來,冷笑道:“哼哼,暴雨淹的是災民,可這烈日曬的卻是咱們呀。縣太爺也真是的,明知道這稀粥不會有人來喝,偏要咱們在這裡擺場子、曬太陽,哎,這不是沒事找事,尋咱們開心麼?呸”,說着皺了皺眉吐出一口發了黴的瓜子來。

“嘿,可不是嗎?”這時另外一名漢子也來了精神,訕訕地接口道:“這一鍋淮河水燒開了,放那麼幾粒米便成稀粥啦?這不是成心作踐人麼?哎,那些個災民一個個餓紅了眼,這個時候還要咱們設這麼一個場子尋他們晦氣,我還真擔心他們火氣一上來把咱們丟到鍋裡燉了,熬湯喝的心都有!”

“放下吧放心吧”,那名掌勺的漢子不禁失笑:“瞧你膽小得?這些個災民都餓得只剩半條命了,哪兒還有精神尋咱們的晦氣?”

正當這幾人說笑間,卻忽然從街角踱步過來三個書生模樣的男子來。三人也不多話,徑自來到粥場跟前停了下來,盯着粥場旁立着的“施粥”二字的木牌沉吟不語。

“哎,二位仁兄且看,這粥場有意思,嗯,有意思,哈哈哈”,這時三人中個頭最高、穿着白緞圓領窄袖袍的一名白麪留須男子忽然笑了起來說道。

再看另外兩人,一個黑臉矮瘦,一個白麪矜持,兩人都不約而同地詫異道:“介庵賢弟何處此言呢?”

那高個男子走近了,笑指粥場道:“二位仁兄不見外面災民遍野,哀嚎震天麼?這粥場怎麼不是施粥,反而施起宮人太監來了?”

此話一出,就連遠處靜觀的朱棣等人都不禁愕然,想着這書生莫不是瘋迷了?否則怎會如此胡言亂語?

那高個男子見同伴不明就理,便指着寫着“施粥”二字的木牌道:“二位還瞧不出來麼?”

“這‘施粥’二字有何不妥之處麼?”,那矜持白面書生不禁問道。

高個男子哈哈一笑:“幼孜兄,無米如何能成之粥呢?以在下看來,這不是寫着‘施粥’二字,粥字無米便是兩個弓也。故而此處寫着的乃是‘施弓弓’也,施弓(公)弓(公),豈不是太監麼?哈哈哈”。

一語畢了,不禁鬨堂大笑。就連朱棣等人也都忍俊不禁,暗暗讚歎這高個書生心思敏捷。又不失詼諧幽默。

粥場的幾名兵丁聽了卻都羞紅了臉,惱羞成怒,放下手中的瓜子走了過來,上下打量着這三名書生,怒喝道:“哪兒來的書呆子在此耍嘴皮子,活膩了麼?走走走走......再在這裡胡鬧小心爺爺把你們帶到縣太爺那裡,哼,到時候怕你們的嘴皮子連喘氣都喘不了!哼!”

那高個子聽了這話蘧然變色,十分威嚴,稍一沉吟,卻又嘻嘻一笑,朝另外兩名同伴道:“這山陽有縣太爺麼?恕在下愚昧,怎麼沒看出來呢?”

兵丁見他還要耍渾,不禁皺了皺眉。

兩名同伴知他能言善道,卻暗暗替他憂心。

高個子卻渾然不覺,一副無所畏懼的模樣,繼續揶揄道:“豈不聞縣令乃是一縣之父母也。父母者,愛之以理,護之以義者也。縣令乃是百姓父母。可如今百姓遭殃,流離失所,若真有父母,豈能坐視不管呢?更何況,以如此稀粥來愚弄百姓?哼,豈是父母所爲?這山陽縣哪裡來的父母?哪裡來的縣令呢?”

言罷,高個子已是拍案而起,對幾名兵士怒目而視,威不可犯!

二卷31章 【繞道昌平】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三卷14章 【佐證之人】二卷18章 【奇招解困】五卷19章 【太子回宮】五卷45章 【許以周公】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三卷11章 【重查舊案】五卷第2章 【太子西巡】四卷17章 【沐英平南】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第五章 【空印案起】五卷48章 【建文登基】五卷20章 【夤夜陛見】第四十三章 【相面安心】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二卷44章 【計中有計】三卷34章 【胡攪蠻纏】五卷48章 【建文登基】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第一章 【古寺奇遇】三卷10章 【慧眼識主】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第九章 【於皇寺內】第十章 【殺伐工匠】二卷29章 【瘋癲道士】五卷53章 【謀奪九門】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三卷6章 【叔侄相見】第十四章 【夜入府邸】四卷18章 【虛虛實實】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五卷19章 【太子回宮】四卷第3章 【小人伎倆】四卷39章 【御醫華中】五卷32章 【宮外雪人】四卷39章 【御醫華中】四卷23章 【紀綱奏事】三卷17章 【督察山陽】二卷39章 【滑稽千戶】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三卷27章 【巧遇熟人】二卷44章 【計中有計】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五卷54章 【設計擒王】四卷42章 【猶豫不決】四卷12章 【深謀遠慮】第十三章 【人間地獄】二卷40章 【舊時淵源】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四卷45章 【貪墨真相】五卷第7章 【西入臨潼】第十三章 【人間地獄】四卷38章 【燒鵝傳說】四卷34章 【重回北平】四卷24章 【皇子座師】第三章 【笑算姻緣】四卷12章 【深謀遠慮】二卷28章 【火德真君】二卷24章 【暗箭難防】四卷第11章 【深夜來訪】三卷45章 【前朝宮人】五卷32章 【宮外雪人】三卷50章 【暗度陳倉】三卷25章 【功敗垂成】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二卷38章 【關城翹楚】三卷12章 【才能出衆】二卷37章 【巡視居庸】三卷30章 【步步爲營】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四卷第11章 【深夜來訪】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二卷30章 【羣匪奪寶】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二卷28章 【火德真君】五卷19章 【太子回宮】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三卷32章 【大功得成】四卷42章 【猶豫不決】五卷50章 【託付王子】三卷20章 【洪澤會合】三卷4章 【父子重逢】第一章 【古寺奇遇】第三十二章 【天定良緣】二卷25章 【隆福爲宮】二卷27章 【巧言設謀】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四卷39章 【御醫華中】第二章 【剖析造化】五卷46章 【京師遇冷】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四卷22章 【皇后薨逝】四卷40章 【骨肉相殘】三卷37章 【暗入揚州】五卷第2章 【太子西巡】第四章 【兄弟相爭】五卷31章 【太子人選】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