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

日本新進國際法家、現任衆議員蘆田均四月間在東洋經濟新報社召開之中日親善時賢座談會席上發表意見雲:“日本今日之國力(包含經濟力、武力及其他)尚不足併吞中國四百餘州,今併吞無由消化之大物,實爲不利之政策,今後十年、二十年之中,若日本仍能以今日破竹之勢向前進展,則實力即強,在實力未充以前,日本亟應隱忍以待時機。”

此爲日本老成訓誡其少壯之語,乃亦僅爲我國留十年或二十年之餘地。凡我國人聞此語,應如何驚懼,如何憤慨。但驚懼憤慨之餘,應本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己之義,一反前此自亡之錯誤,以求自強。不可徒事向外責人,而反速其亡也。蓋第三者可責恃強凌弱者爲非義,若被侮辱者只當反求諸己,自責其不能自強,致招侮辱。並應反思恃強凌弱者何不加之於諸強國,而猶加之於吾國也,則應自責而不應責人之理甚明矣。若不求諸己之自強,而責人以不應凌我,非特永無脫離被侵侮之日,反速度其亡也。欲國人於此下一堅決之決心,以求自強,惟此十年之間。欲用常法以求自強,無論何人,均知其不能及也。非用非常法,無以圖之,此國人當首先覺悟者。若不覺悟此,吾敢斷言其雖救國有心,終無補益也。所謂以非常法求自強者:一、加速度以縮短年限。二、加強度以增進效率是也。所謂加速度與加強度,由正面說是使做甚的務甚,由反面說是使做甚不務甚的感受不安。自強非易事,觀強國政府之勵精圖治,官吏之勤勞辛苦,人民之擔負犧牲,較亡國民未亡國前其痛苦緊張,不啻十倍。今中國欲於短期間求自強,非用非常法使國人皆忍痛犧牲,強制國人走上做甚務甚之路,尤非先使全國公務員一改前此委靡腐化貽誤而不知貽誤廢弛而不知廢弛之麻木不仁之政治不爲功。

欲於十年中改造麻木不仁之政治,發達救國必要之富強文明事項,固非一端,而首當以非常法規定公務員之貽誤罪,一振前此安於亡是其亡之輿論與習慣,若不如此而仍以常法處此非常時期,敢斷定其日困一日,勢必至人心瓦解,弱者附異國求富貴,強者投赤化圖報復,至彼時雖欲用非常法,亦不可得矣。此願當國者加以審慎考慮勿失時機也。公務員之貽誤罪應如何,非常規定也,貽誤罪規定愈嚴,增加速度強度愈大,應規定:一、爲貪圖私利而貽誤公務者處以死刑。二、爲講情面而貽誤公務者處以無期徒刑。三、因才識不夠而貽誤公務者處以有期徒刑。國人勿以爲如此規定公務員之貽誤罪爲過重也,亡人身家者尚當處死刑,亡人國者定爲死刑,絕非過重。蓋救國不亡,全憑國之富強文明。國之富強文明不能憑空而來,全賴公務員之做甚務甚。國亡即由於全體公務員做甚不務甚而致毀國恃以立之富強文明。今科公務員以貽誤罪,實即科公務員以亡國罪,亡國罪而處死刑,只有嫌其寬假,而不得謂之爲嚴峻也。亡人身家,一人可亡之。亡人之國,非一公務員可以亡之,固全般公務員亡之也。然今日之貽誤罪,係爲全般公務員所定,亦非爲一二公務員所定也。此等對公務員貽誤罪太重之錯誤認識,將亡人身家者看的重,亡人國者看的輕,以致亡人身家人不敢爲,亡人國人敢大膽爲之,而人反不以爲非也。假使前二十年之政府,規定公務員之貽誤罪而實行之,敢斷定今日之中國,不致爲他人所亡也。國人願輕行非常法,蓋愛惜現狀之秩序也,此亦未審輕重者也。武力亡我者,固未能予我以十年之優容,即經濟亡我主義亡我者,亦何嘗爲我留十年之餘地。吾國若不能於此十年之內,以非常法圖自強以自存,國之存將不能有十年矣。此現狀之秩序,又何足愛惜哉。與其安常守故,十年而必亡,十年之後,非特土地爲他人之土地,人民爲他人之人民,主義爲他人之主義,而仁義道德亦併爲他人奪之而去。何若踢破範圍,以十年後他人之土地他人之人民他人之主義用非常法以圖存。果能存也,無異於拾得中國之土地人民與主義也,即不能存,亦尚可爲民族爭光輝,以蓄將來複興之民族種子也。民不願亡,若久無救亡之法,則民怨生而民心離,政府必失其統馭之能力。政府失其統馭之後,千奇百怪之現象有不可思議者。恐亡我者非外人之武力,乃國人之武力也,殺我辱我者亦非外國兵,乃中國兵也,讀亡國史何國不然。願政府乘人心將瓦解而未瓦解之前,堅民志而固民心。堅民志而固民心,要在不失機,此爲領導民族者,不可不認識而並須十分顧及之也。處此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法,理固然也。然亦須得其要,始能有路可循。立國之要,不外精神與事業兩者。精神與事業皆根源於國人之責任心,國人無責任心,立國即無精神,國家即無事業。無精神事業即無富強文明,不富不強不文明而欲立國於今日必不可能。蓋國之存在與富強文明爲正比例,有幾分富強文明,始有幾分存在之可能。而富強文明又與責任心爲正比例,國人有多少責任心,國家始有多少富強文明。故今日首應以非常法督勵中國人之責任心,俾物質建設有因可期,富強文明有路可尋,此其一。國家之力量在國民,國民總力量之表現在組織與訓練。若無組織等於散沙,若無訓練等於麻木。散沙麻木之人民,有等於無,多等於少。亦當以非常之法組織訓練之,使多數人民能用於自強圖存,此其二。吾國落後在自然科學之不發達,今欲圖存,當以非常方法以求發達自然科學之捷徑,若照各國先例,聽其自然演進,恐非十年所能收效,此其三。

以上三者,爲自強圖存之扼要辦法,有此三者以爲基礎,再從事於精神物質之建設,亦當以非常方法,期收實效。所謂建設之非常方法,繫有計畫有督促有考察有懲罰,使之增加速度增加強度,雖造成歷史上之建設恐怖時期,亦應不惜。尤當實行物產證券以擴開造產途徑,防止經濟侵略,以期物力集中。實行按勞分配,防止主義侵略,以期人力集中。物力集中,人力集中,庶幾於不可爲之中尋得或可爲之路乎。蓋今日國家在國際間所處之地位,不外三種,一攻擊人者,二被人攻擊者,三不攻擊人亦不畏人攻擊者。此三種地位,人皆以爲應以其國力爲標準,已往固然也。然吾人細加推思,經濟制度實爲此三種地位之莫大根據。蓋國力亦不外人力與物力二者,經濟制度實可驟變其人力與物力。吾國今日完全處於被武力經濟主義侵略之地位,欲脫此危險,非由此畏人攻擊之國勢進而爲不畏人攻擊之國勢,不能使國家由危而復興也。如明顯的說,畏人經濟侵略而且無辦法之國家,實行物產證券,所畏全消。畏人主義侵略而且無辦法之國家,實行按勞分配,所畏全消。畏人武力侵略而且無辦法之國家,就積極方面說,實行物力集中,人力集中,國力可以相當加強。就消極方面說,經濟平等,人性普俱。今日侵略人之國家其武力皆產生其經濟不平等之構造,以其不平等之構造而置諸經濟平等之社會中,其不自亂者幾希。願國人於此點加審量焉。

八月四日

淺近的道理利於現在,深遠的道理利於將來,只顧現在不顧將來,與只顧將來不顧現在,一樣的吃虧。

八月五日

農人說,種禾爭回耬,可見時之關係甚大。非特人與物之事爲然,人與人之事亦要不失時。得時則人交事納,勢順惠顯。不得時則人不交事不納,勢不順惠不顯。故識時之人始能成功。

八月六日

走路人說慢走強於息,做事亦然,短期之急進,不如長期之繼續。

八月七日

知之而不能行,行之而不能到,與不知不行一樣的無益。

八月八日

失信之後,仁不能施,義不能行,善不能褒,惡不能貶,信之於人大矣哉,一生當堅守。

八月十日

表裡不一致,終久要暴露的。

八月十一日

無論如何善哄人,不如老實善。

八月十二日

凡事漏下空子,就是束手無策。

八月十三日

積財始能用財,積力始能用力。

八月十四日

浮淺的人心,不識深遠的對,故行政上深遠的對,必須費力宣傳,始可施行。

八月十五日

一事從易處着手則易,從難處着手則難,故辦事須辨別其難易。

八月十六日

千級的階段從低處邁步,亦易上去。無論多難的事,從易處起點則不難。

八月十七日

儒學爲仁字,在發生,是由無而有的種子。釋學爲滅字,在回首,是由有而無的根子。兩者不同顯然。

八月十八日

喜雨惡雨,時地不同。

八月十九日

弱肉強食,是事實,不是道理,環境決定意志,也是事實,不是道理。不可因事實而抹煞道理,使人類等於禽獸。亦不可因道理忘了事實,受人之凌辱。

八月二十日

機事不密則害成,密於筆,密於聲,人皆知之,尤須密於色,密於動。

八月二十一日

惟大聰明始能幫助自己之順利,用小聰明非特添事之不順利,且足以取辱。

八月二十二日

知道難,知道而如同不知道尤難。

八月二十三日

政嚴民勉,法嚴官勉。

八月二十四日

事之來,其權在我者,認識清楚,處置適當,其餘則操之在人者。

八月二十五日

當想者想到,當說者說到,當做者做到,其對一樣。

八月二十六日

利不十倍不變法,與雖十易之不爲病,是站在兩個極端,但各有各的道理。審清何者不可變,何者應當變,是施爲者之必要。

八月二十七日

帶上紅眼鏡看見一切俱是紅的,帶上藍眼鏡看見一切皆是藍的,有成見的人遇見一切認成一切,皆是成見的先驅。

八月二十八日

古人說,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己。行不得的事,只有求諸己,尚有得的可能。若求諸人,不只無得的可能,且有招禍之慮。蓋做一件事,不是自己理直,就是自己理屈。自己理屈了,應當求諸己,改直即是自己理直。行不得亦當求諸己,蛇蠍毒人,豺狼吃人,不是你自己理屈,亦當求諸己而避免之。若不求諸己,而只責蛇蠍之不應毒人,豺狼之不應吃人,亦終不免爲其所毒所吃也。

八月二十九日

人能不作無益害有益,此生之作爲,必大有可觀。

八月三十日

器有看的好看而不適用者,不可用。飯有吃的好吃而不衛生者,不可吃。

八月三十一日

平四緊七悠十一慢六,爲餘擊醒鐘調。

九月一日

應當度德量力以爭勝,不應當度德量力以盡忠。

九月二日

難事,尋見易處即不難。易事,碰到難處亦不易。

九月三日

認識周圍,站在中間,始有作爲。

九月四日

做下不敢承認的錯,雖有愛者亦莫能助,故明達人要事先審慎。

九月五日

承認錯可以消錯,粉飾錯可以添錯,承認錯與粉飾錯其明白與糊塗顯然判矣。

九月六日

帶上色眼鏡的眼,永不會見物的本色。但是帶上紅眼鏡的看紅的,帶上綠眼鏡的看綠的,其錯小。如同醫生偏於補的人治虛症,偏於開的人治實症,其錯小。

九月七日

能長久不斷的平常,就是特色。

九月八日

一個做事的人,身跟前必須有若干善於傳達自己意思的人,才能易於成功。

九月九日

餘病癒之後,公事積壓,承辦人員各欲趕辦,以盡責任。醫者惟恐病復,每懼辦公。可見拒公辦公,因職責而異。

九月十日

由外向內之事要包容。能包則大,能容則安。

九月十一日

由內向外之事要明斷。能明則清,能斷則斂。

九月十二日

弱國之官不如強國之奴,弱國家者罪其大矣。

九月十三日

未雨綢繆爲衛國之道,但非憂深思遠者不易見及。

九月十四日

失了鎮靜就是個著忙。失了經常就是個非常。不失鎮靜,外來了著忙仍是鎮靜的著忙。不失經常,外來了非常仍是經常的非常。

九月十五日

土和上水,塑成胚,窯中一燒即成磚。貧農分與地,予以組織,即成國之中堅。

九月十六日

一日之好,雖仇亦能之。長久之好,雖恩亦難能之。一日之勤,雖不肖者亦能之。長久之勤,雖賢者亦難能之,故恆爲人之美德。

九月十七日

舍因求果是迷信。不知因便不認果是迷不信。

九月十八日

心生物,物又生心,此心與彼心不同處完全不相同,同處完全相同。儒家謂萬物共具一太極,是前者之學,一物各具一太極,是後者之學。前者爲人理,後者爲物理。

九月十九日

母理之該不該,是萬物共具一太極。子理之該不該,是一物各具一太極。

九月二十日

無母理之該不該,事之當爲與否無標準。無子理之該不該,事之能成與否無把握。

九月二十一日

與王東臣談話:

一、蒙古事件,日趨嚴重,中央處置辦法,如萬不得已時,似可於察綏各設一個蒙政會,以免一丟全丟,請轉汪先生注意。

二、日俄戰爭,勢所難免,倘一旦爆發,俄國必進佔中國以圖包圍日本。華北、西北尤爲日俄兩國所必爭。謀國貴在未雨綢繆,請轉汪先生早籌對策。

三、日俄戰爭發生之後,俄必奪取西北而以太行山爲東界,日必奪取華北而以黃河爲西界,使山西處於日俄互爭環套之中,將以何法保此一千三百萬人民之生存。請轉汪先生指示。

注:汪精衛時任行政院長

九月二十二日

羞恥是家庭的骨幹,和氣是家庭的珍寶,乾淨齊整是家庭的文章。教訓子女,亦如培養禾苗一樣,最要緊的是幼小時,所以教育小孩兒最爲要緊。不教子以德,猶養賊也,不教子以藝,是棄之也。

九月二十三日

有羞恥的小孩一定有出息,是以培養小孩的羞恥,是家庭教育的要着。無羞恥的家庭,永無復興機會。

九月二十四日

欺人恨人,萬萬要不的。盼望人壞,忌刻人好,是心短。爲人要知心短人不長。

九月二十五日

父母的言行,即兒童的模子,好就印個好,壞就印個壞。上等人家的兒子不會罵人,中等人家的兒子不會打人。

九月二十六日

不義之財,就是禍害。無錢不算窮,無職業乃是真窮。

九月二十七日

婆婆虐待媳婦,是倒敗人家纔有的事。家庭殘忍真是禽獸不若。

九月二十八日

知過認過能改過,真是丈夫。悔過自新,是自省的真諦。

九月二十九日

多享一分福,多損一分志氣。多受一分苦,多增一分智能。僕役愈多,危險愈大,非真有用處,不可輕於僱用。富貴家女人最易學壞,乃無職業的緣故。

九月三十日

無責任心的人,少一個好一分。心爲萬事之主宰,心一壞不會有一樣好。

十月一日

自己心上覺着不對,就是壞事,應該不做。想要愈做愈好,就是進取的精神。辦什麼的不把什麼辦好,說到家上家必敗,說到國上國必亡。

十月二日

辦什麼的把什麼辦不好,就應該得什麼罪。辦什麼的辦不好什麼,又沒有得辦不好的罪,是這人羣的公道倒了。勤儉爲成家之根本。爲父母者當知,不能強迫子弟作好人,要在善於誘導,引起子弟心上作好人的興趣。爲子弟者當知不能僥倖,作好人必須發了作好人的心芽,然後見了壞事才能不動心。

十月三日

待前妻子女不好的後繼母,他生下的兒女多沒有個好結果,真是天理循環。無學問的經驗,比那無經驗的學問強的很多。智者求己,愚者求人。

十月四日

禍莫大於任性,惡莫大於自欺。最可怕的是不怕兩字。最可恥的是不能兩字。淫詞小曲,是壞性情的媒介,家中應當嚴禁。不正當的小說是殺性刀。

十月五日

(夏曆九月初八日)紀念生日爲念親,爲惜生,爲完生,非慶生也。

十月六日

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1章 出版說明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1章 出版說明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1章 出版說明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