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美國偶像》啓動

與《金屬歌劇:阿瓦隆幻想曲》一同展開的,是《美國偶像》選秀計劃的大規模宣傳。

在進行了針對性的市場調查之後,新成立的項目組確定了宣傳的口號。

【任何人都能成爲大明星!】

【屬於平民的超級秀!】

【觀衆即是評委!由你們親自選出最終的獲勝者!】

這兩條口號一經推廣,就引起了巨大的關注,風頭甚至超過了《搖滾聖經》、《阿瓦隆幻想曲》,乃至於任何一位明星的最新作品或者緋聞。

北美並非沒有過選秀類的節目,事實上,這類電視節目最早可以追溯到六十年代。

但在過去,選秀類節目永遠是已經簽約,但還未出道的新人的舞臺,例如大名鼎鼎的米老鼠俱樂部。

而《美國偶像》打破了這個概念,以海選的形式,從3.5億北美公民中,選拔出公衆們最喜愛的明星。

這個特殊的選秀形式,是過去從未出現過的。

不是沒有人這麼想過,這個想法根本不值錢,是個人都能想到。

但沒有人願意花這麼多資金去做一檔電視節目,這纔是真正的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偶像》一經推出,立刻就填補上了這塊巨大的空白。

一檔全新的,能夠全民參與的超級真人秀,立刻就引起了狂熱的追捧。

當然,在爆發式的熱度增長背後,僅僅首筆就高達兩千萬美元的宣傳費用,起到了相當巨大的作用。

無論是傳統廣告也好,病毒式營銷也好,任何推廣的背後,都離不開一個錢字。

沒有資金的支持,再好的項目、再出色的創意,也只能停留在紙面上。

一個出色的廣告文案可以幫助你提高廣告的轉化率,但歸根結底,推廣的效果如何,還是取決於在宣傳預算上砸進去多少錢。

例如是兄弟就來砍我的那個坑爹遊戲……

有着大衛-勞倫斯和三支樂隊的資金注入,《美國偶像》項目組不缺錢,也捨得在宣傳上砸錢。

這也就造成了一種特殊的《美國偶像》效應。

在這個年末,如果你不知道《美國偶像》,對它沒有產生任何興趣。

那你就落伍了。

在一波短暫,但卻高密度的宣傳轟炸之後,《美國偶像》項目組宣佈,已經與FOX電視臺達成協議,第一輪五個州的海選,將於2002年12月的第一個週末開始。

全程電視直播!

首輪海選在西海岸的五個州舉行,分別是加利福尼亞、俄勒岡、華盛頓、阿拉斯加,以及夏威夷。

任何一位這五個州的居民,只要年滿十八週歲,不大於二十五週歲,都可以通過網站、郵件兩種方式報名,報名成功即可參與海選。

如果嫌麻煩,直接在指定時間和地點的海選現場,當場排隊報名,也是被允許的。

除了年齡以及需要擁有北美公民身份之外,對於參賽者沒有任何要求,甚至都不要求無犯罪記錄。

若是真的有某位刑期結束的人進入到決賽圈,反而是一個勁爆的宣傳點,北美的公衆天然就對浪子回頭那一套興趣十足。

規則上,大體沿用了羅傑所描述的,前世《美國偶像》已經成熟的運作模式。

MAD唱片通過挖角、招聘組建起的專業團隊,僅僅只是針對某些細節上的漏洞進行了補充,例如如何杜絕,或者至少是減少刷票等等。

對於一個主要依據爲觀衆投票來判斷勝負的選秀節目來說,杜絕刷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旦出現大規模的刷票,只會將選秀變成一場鬧劇。

不說完全杜絕,但至少要大幅度的減少,將刷票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規則方面非常簡單,所有報名者分爲單人組、樂隊組,分別進行競賽。

在海選階段,觀衆不會參加,電視節目中播放的也是花絮、集錦的形式,或者選取某一個海選點進行較短時間的直播。

這一點,和前世只有到半決賽階段纔開始直播有很大的區別。

海選分爲數個階段,需要從無數報名者中,分階段淘汰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參賽者,將人數/樂隊數量降低至數百人,然後就會進入到正賽階段。

正賽的第一輪依然是由評委來決定參賽者的去留,在這一輪,參賽者人數會被降低至32或者36人,樂隊組同樣也是如此。

這些人,就可以說是進入了決賽圈,在開始下一階段的比賽之前,也需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之下,進行爲期數週時間的專業技能培訓。

不過在決賽圈的賽制上,羅傑沒有繼續沿用前世《美國偶像》那種按性別分組的做法,而是採取抽籤的模式,將單人、樂隊兩大類參賽者各自分爲四個小組。

每一週,都只進行一個小組的比賽,評委也不再對參賽者的去留做出決定,而是僅僅只在參賽者的表演結束後,對其表現進行點評,然後由全北美的觀衆,以電話和短信的方式,決定參賽者的去留,每輪每組淘汰末位兩人,直至剩下2人爲止。

每個小組的淘汰結束之後,剩餘的八個人進行決賽的競爭,依然是以單人組和樂隊組爲單位,各自進行競爭。

這一階段,爲了延長節目的時長,每輪僅僅只淘汰一人,直至決出前三。

單人組前三和樂隊組前三,共計六人,將混合在一起,進行最終的決賽。

每期節目每人演唱三首曲目,依然由觀衆投票,進行末位淘汰制,直至剩餘三人時,演唱曲目增加至四首,但淘汰規則不變,直至決出最終的冠軍。

這個規則體系整體而言相對簡單,沒有加入複雜的勝者組、敗者組、外卡晉級、復活晉級等機制。

這倒不是說羅傑不願意拿出來,而是節目組認爲,先從簡單的做起比較好。

畢竟,此前沒有人組織過如此大規模的選秀,所有人都可以說毫無經驗。

等到節目組對《美國偶像》這個項目足夠熟悉,觀衆也一定程度上“看膩了”的時候,再拿出這些新鮮的玩意,不但有利於保證節目的質量,更能將熱度維持得更久。

北美的這幫電視人,做節目未必強到哪去,但在如何讓一個節目的壽命更長久這一點上,絕對是無人能出其右。

要問爲什麼……

有一部拍了72年,合計18262集的電視劇,就是這幫人搞出來的。

這部劇的名字叫做《指路明燈(The.Guiding.Light)》,從1937年開播,一直拍到2009年才因爲收視率跌破紅線而停播,可謂是見證了北美大半個世紀的社會歷程。

一個投資高達兩億美元的大項目,哪怕再怎麼信心滿滿,所有的參與者身上,都揹負着巨大的壓力。

哪怕那些領死工資的員工也不例外。

若是履歷中出現“搞砸過投資兩億美元的大項目”這樣一句話,以後想要再找工作,難度也會上一個很大的臺階。

而壓力最大的,無疑是羅傑、加里-貝爾、埃文-泰勒以及大衛-勞倫斯這些主要投資者。

對於三支樂隊來說,哪怕大衛-勞倫斯承擔了大部分的投資,但剩餘的部分,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一旦《美國偶像》這個項目失敗,說傷筋動骨倒是不至於,但也絕對稱得上損失慘重。

幾千萬美元,哪怕是名列富豪榜上的那些人,也不至於說完全不在乎。

更何況即便是以樂隊爲單位,三支樂隊的身家也不過數億,這還包含了大量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套現的歌曲版權等資產。

身負着這樣的壓力,要說心裡沒有半點擔憂,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大衛-勞倫斯也同樣如此。

這個超級二代不在乎錢,但卻比任何人都要在意成敗。

若是項目成功,大衛-勞倫斯可以從家族獲得龐大的資源支持,而若是項目失敗,這個支持的力度如何,甚至於還有沒有,那就要打一個問號了。

從項目立項開始,可以說所有人都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之中。

這樣的現象很不好,但卻也沒有任何辦法去改變。

直到大衛-勞倫斯抱着一疊意向書,闖進羅傑-克里斯蒂安莊園,欣喜若狂地宣佈:“夥計們!我拿下了幾個大讚助商的合約!”

按照項目組和FOX電視臺簽署的協議,第一季的播放授權爲浮動式授權,也就是根據收視率而定。

只有在開播第一集收視率及格的情況下,FOX電視臺纔會繼續播放下去,但如果僅僅只是及格,FOX不會拿出哪怕一美元的版權費。

只有達到了相應的標準,才能夠以“收視率獎金”的形式,從電視臺方面獲得收益。

也就是說,如果不去考慮收視率的問題,《美國偶像》這檔節目的主要收入來源,應該是贊助商的贊助,以及決賽圈參賽選手的唱片合約。

後者的未來收益看起來很美好,但那首先要建立在《美國偶像》取得巨大成功的前提下。

而前者……

電視臺自身的廣告肯定是和《美國偶像》項目組無關的,畢竟北美的電視臺本質上也是商業公司,追求的是利潤,而不是做慈善事業的。

但是在和FOX電視臺的協議中有相關的條款規定,在每一集的中場休息環節,以及節目本身包含的時間中,《美國偶像》項目組有權在規定的時間範圍之內,播放贊助商的廣告短片,或者由主持人說出廣告詞、添加贊助商的商標水印等等。

可以說,這些贊助、廣告收入,就是《美國偶像》短期內的最大收入來源。

甚至是唯一的。

大衛-勞倫斯帶來了近十家贊助商的意向書,有的甚至已經完成了初步的談判,接下來的談判中只要不出現太大的分歧,簽下合約至少是不成問題。

在這些贊助品牌中,包括了福特汽車、可口可樂、沃爾瑪、諾基亞手機等等的大品牌。

這些品牌或許說出去給人的感覺比較低端,但體量卻是極爲龐大的,簡而言之,就是有錢。

非常有錢。

由於將目光定位在中下收入階層,這些品牌在推廣、營銷上的投入非常驚人,例如可口可樂,每年都會在廣告費上砸進去數十億美元。

《美國偶像》本身也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政.治節目,它的定位就是平民的娛樂,本身就和這些品牌非常契合。

“這些贊助我們不可能全部吃下。”

大衛-勞倫斯很清醒,也很理智:“我認爲一家冠名贊助商,再加上三到四家主要贊助商,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數字。太多的廣告,會加重觀衆的反感,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節目時間。”

“這些你去談。”

大衛-勞倫斯很擅長拉贊助。

這也是必然,出身於勞倫斯這樣的家族,無論其本人是否專注於這方面的鑽營,和整個北美商業界千絲萬縷的聯繫總是斷不開的。

上邊有人好辦事,這句話的適用範圍是全世界,當然也包括了北美。

本着人盡其用的原則,羅傑乾脆將拉贊助的活全交給了大衛-勞倫斯去做,只提出了一點要求:“我只有一個要求,所有的贊助合同只籤一季。”

粗略翻看了所有的意向書,雖然這些品牌給出的價格都還算大方,但沒有一個能夠真正達到羅傑對《美國偶像》這個項目的預期。

以可口可樂爲例,他們希望以一季800萬美元的價格,拿下《美國偶像》的冠名權。

而以前世《美國偶像》的火爆程度來看,羅傑認爲這個數字最起碼要加上一個零。

儘管這只是初步的報價,後續必然還有談判的空間,但也可以體現出商界對這檔節目的態度。

重視,但卻不夠重視。

但是口說無憑,在收視數據出來之前,羅傑也沒有任何方法能夠證明《美國偶像》會有多麼的火爆。

既然沒有人肯給出超高的價格,那就先低價簽着,等到第二季再開始漲價。

這種生意,可不存在什麼“沒人出高價,我寧可不賣也不降價”的原則。

少賣一季的廣告,就少賺一年的錢,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哪怕這錢看起來少了些,但總比沒有要強。

哪怕拿下大衛-勞倫斯拉來的這些贊助,《美國偶像》第一季也很大概率會出現虧損的賬單,但多收一美元的贊助費,就能少虧損一美元。

哪怕是虧錢做品牌,也不能虧得太嚴重,否則品牌還沒做起來,投資人就破產了,那還談什麼後續的盈利?

第758章 北美的傷疤第330章 十億美元的十分之一第671章 風險第798章 兩個大項目第685章 月之暗面第563章 享受和折磨第812章 新的董事長第140章 三線樂隊(五更)第511章 助理的“傳統”第66章 爲貝斯而生的單曲(第五更)第35章 樂評第405章 【女裝出鏡】第798章 兩個大項目第763章 “年輕”的董事長第114章 改變曲風?第109章 安妮的女朋友第230章 沒有派對就會死星人第881章 《太陽報》的報道第585章 宿醉第867章 三方合作的提議第659章 一片陰霾第565章 你應該去當推銷員第489章 買買買第699章 真正的目標第580章 流血事件第132章 生日和派對(5更)第822章 母女平安第110章 兩支樂隊的近況第786章 底線第741章 代號《伊甸園》第475章 分分鐘幾十萬上下第79章 雙頭琴第409章 重要的是氣勢第136章 吸粉利器第596章 環球的重視第822章 母女平安第791章 塵埃落定?第265章 勞資矛盾第102章 發行方:華納唱片第252章 Plan.C第15章 練習第229章 AC-130第257章 所謂的“內幕消息”第332章 慶功派對第634章 五支樂隊第842章 夜談第719章 你是怎麼想的?第284 罪惡之城第513章 影帝第580章 流血事件第17章 野心第586章 家賊難防第175章 計劃有變第814章第423章 你能做些什麼?第22章 加入第103章 慢得不可思議的速度第852章 RIAA怎麼樣?第545章 三句話離不開派對第51章 銷量和分成第538章 你一個敲鼓的……第285章 1億2300萬美元第182章 假期結束第238章 郊區的耶穌第594章 誰上誰下第168章 我們來玩個遊戲吧第809章 孩之寶的股份怎麼樣?第5章 經紀人第198章 五項提名第67章 主唱的位置第493章 傳記電影?第41章 與索尼唱片的會面第472章 胖子,你老了第577章 這到底是爲什麼呢?第664章 《紐約郵報》的副刊第326章 先導EP:《深淵》(下)第35章 樂評第780章第465章 《三種符號》?第326章 先導EP:《深淵》(下)第477章 年度專輯第592章 我以爲你在開玩笑!第764章第140章 三線樂隊(五更)第505章 兩份邀請第74章 塵埃落定第37章 上東區的豪宅第668章 價值幾百億美元的大生意第657章 豪賭還是敗家?第137章 朋克禮第769章 Party-Time第285章 1億2300萬美元第541章 我們不該錯過這個機會第525章 甜黨逆賊第598章 能力不足!第599章 抄襲指控第195章 兩件禮物(第六更,2萬+)第305章 六種風格第447章 我不會跟你客氣的第623章 狂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