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英式入侵?

或許是爲了和羅傑打好關係,在費用方面,弗格森兄妹僅僅只要了象徵性的一美元,並且不涉及任何後續的分成,或者改編後新作品版權的分成。

雙方又聊了許多音樂方面的話題,最後話題漸漸轉移到閒聊上,羅傑對這兩兄妹的瞭解也多了許多。

比如說,酒吧的那個大鬍子酒保,就是兩兄妹的父親,同時也是那家酒吧的老闆,這也是爲什麼在喝酒的時候,大鬍子不斷向羅傑“推銷”這兩兄妹。

倒不是認出了羅傑的身份,只是出於父親對孩子的支持,希望孩子們能夠有更多的粉絲,哪怕多一個也好。

至於兩人膚色上的不同……

哥哥理查德-弗格森是老弗格森和前妻所生,而妹妹麗貝卡-弗格森,則是老弗格森和第二任妻子的孩子。

麗貝卡的母親和老弗格森一樣,都是標準的英國白人,至於理查德的母親,卻是一位黑人,這種家庭在歐洲非常常見,沒什麼好奇怪的。

除了這些八卦之外,對於兩兄妹的“事業”,羅傑瞭解得更加深入。

理查德和麗貝卡相差兩歲,哥哥已經高中畢業,沒有選擇去上大學,而是打算以音樂爲生。

妹妹還在上高中,不過也和哥哥有着同樣的想法,同時在創作才華上,麗貝卡也要比理查德更加優秀一些,兩人的歌曲,有接近一半都是出自麗貝卡之手,還有差不多三成是兩人合作完成,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是屬於理查德的作品。

現在兩兄妹是以組合的形式,在父親的酒吧裡表演,但在羅傑看來,兩兄妹“分手”只不過是遲早的事。

不說一黑一白的兄妹組合有多麼難以適應流行樂壇的問題,單單只是風格上的差異,就讓這兩兄妹沒辦法長期合作下去。

理查德的音樂風格更加偏向於五六十年代那種經典搖滾,而妹妹麗貝卡的嗓音則更適合現代流行音樂。

至於老弗格森所說的,兩兄妹得到了在雷丁&利茲音樂節上演出的機會……

這麼說倒也沒錯,不過卻不是得到了主辦方的邀請,而是在音樂節外圍自行搭建舞臺表演。

每逢大型音樂節,都會有不少懷揣着音樂夢想的人,在音樂節的場地之外進行演出,以期望能夠得到更多的粉絲,或者乾脆一步登天,被哪個唱片公司或者大牌經紀人看中。

不過,夢想是美好的,但現實嘛……

至少在羅傑的記憶當中,似乎沒有哪個大牌是通過這種方式被髮掘出來的。

無論是搖滾音樂,還是其它類型的音樂領域。

自掏腰包錄上一張DEMO,然後去音樂製作人那裡推銷自己,都比這種方式更加靠譜。

通過短短半個小時的表演,羅傑沒有從兩兄妹身上發現特別出色的潛力,不過卻也沒有差到哪去,若是按照一個“樂壇星探”的標準,屬於可籤可不籤的那種。

簽下來沒多大潛力,不籤也沒什麼可惜,這種情況下,一般來說會被推薦到唱片公司,但在唱片公司那一關往往會被刷掉。

不過剛剛收了兄妹倆的好處,羅傑在結束談話之前,考慮了片刻,留下一張名片,開口道:“如果你們有興趣去美國發展,可以打這個電話,說是我介紹的。但是……”

羅傑本來想直言相告,說對方沒什麼潛力,不過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說出來,改口道:“沒什麼,就這樣吧。”

人生的選擇是別人自己的事,羅傑和弗格森兄妹又算不上熟,沒必要多說什麼。

至於說簽下來虧錢……

反正就算虧也虧不到哪裡去,若是在初期推廣中看不到成效,MAD唱片那邊的負責人又不是白癡,自然不會繼續在這對兄妹身上投入資源。

幾天之後,羅傑接到MAD唱片打來的電話,兩兄妹還是決定放棄學業,遠渡大洋彼岸。

聽到這個消息,羅傑嘆了一口氣,卻是沒有評價什麼。

放下電話,羅傑看向兩名隊友,開口道:“繼續說剛纔的話題,兩首歌會不會太少了?”

三人在討論新專輯的問題,《你好,莫莉小姐》和《大長腿莎莉》的版權註冊已經在進行,這兩首歌將會確定爲樂隊下一張專輯的歌曲。

在連續發了三張《搖滾聖經》之後,樂隊認爲這個系列應該暫停一段時間,至少要等到明年夏天,再發行下一部。

而在這大半年的空白期當中,樂隊也不可能什麼都不做。

發行一張完整專輯沒有太大的必要,一張EP總是要出的。

但就算是EP,兩首歌也太少了點。

更何況,這還關係到樂隊在少數族裔羣體當中拓展粉絲的計劃,無論怎麼看,兩首歌,都顯得不夠重視。

樂隊這幾年來雖然算得上是順風順水,但走到現在這個地步,要說沒有敵人,那怎麼可能?

金字塔頂端的位置就這麼幾個,一個人上位,就必然要把另一個人擠下去。

哪怕沒有什麼直接的矛盾,單單只是利益兩個字,也足夠讓兩個沒有任何交集的人成爲不死不休的敵人。

若是被有心人朝着這個方向去引導輿論,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影響。

“兩首歌夠了。”

胖子從一開始就堅持着這個觀點:“這張EP是試探市場,其實出一首單曲就夠了,沒有必要出EP。根據發行之後的反饋,再調整後續的計劃。”

“我同意胖子的看法。”

安妮聳聳肩,開口道:“我們該休息一段時間了,我是指休一個長假,最少半年的長假。”

雖然出發點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安妮和胖子的意見難得地達成了一致。

看到兩人的想法一樣,羅傑也不再堅持,點點頭:“好吧,那就出一首單曲,另一首留着以後再說。你們覺得選哪首合適?”

投票的結果沒有絲毫意外,三人都認爲,《你好,莫莉小姐》要比《大長腿莎莉》的完成度更高一些,質量也同樣如此。

隨後又簡單地討論了幾句,很快就確定下來,音樂節的演出結束之後,就直接在英國錄這首《你好,莫莉小姐》,錄完之後樂隊直接解散休假,將發行等事項丟給MAD唱片去處理。

等到明年的四月底到五月初,再重新集合,開始爲下一階段的工作做準備。

“你們能休息半年,我這個假期可沒那麼輕鬆。”

羅傑指了指自己的腦袋,抱怨道:“我有點後悔包攬樂隊作品創作了,明年最少要發兩張《搖滾聖經》,現在……”

胖子好奇地問了一句:“有想法了麼?”

“之前錄好的《郊區的耶穌》,明年三月到四月之間拿出來發行。”

羅傑沉吟了片刻,繼續說道:“至於另外一張,我也有些思路了,不過具體還要看《你好,莫莉小姐》發行之後的反饋再決定出哪一張,總之在英式入侵和民謠搖滾中二選一吧。”

明年,也就是2004年,是北美的大選年。

按照傳統,北美連任失敗的總統極少,儘管現在因爲美軍在中東陷入困境的緣故,現在象黨的那位總統在民間的支持率已經降到了最低點,但驢黨想要阻止對方連任,依然是一件極爲困難的事情。

隨着羅傑地位不斷的提升,雖然一直在避免和政.治打交道,但眼界卻是比前世開闊了不知道多少倍。

以現在的眼界來看,前世Green.Day那張《美國白癡》專輯的大獲成功,除了作品本身足夠出色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爲這張專輯契合了反戰派的聲音。

而當時又正值大選年,驢黨爲了打擊象黨,多半也是在背後推了一把的。

歸根結底,娛樂圈比拼的從來都不是單純的作品,哪怕最爲客觀的商業成績,也有太多作品質量之外的因素可以影響到它了。

作品出色只是前提,營銷上的成功,纔是更爲重要的。

相較於《美國白癡》,《郊區的耶穌》去掉了許多敏感的歌,但本質上來說,《郊區的耶穌》依然是一張反戰主題的專輯,同樣契合大選年的“需要”。

至少是驢黨一派的需要。

雖然這張專輯的反戰主題沒有《美國白癡》那麼明確就是了,但只要在宣傳中重點點出來,除非驢黨的幕僚都是白癡,否則肯定會加以利用。

只要借上股力,再加上《搖滾聖經》這個品牌,《郊區的耶穌》不說一定能超越前世的《美國白癡》,但至少也不會更差。

羅傑沒興趣成爲喬治-克魯尼那樣的政.治巨星,但利用社會環境來提升樂隊作品的影響力這種手段,運用起來卻是沒有半點壓力。

至於說兩年前樂隊還在支持對中東宣戰,現在又調轉槍頭站到反戰一派去……

這叫事嗎?

在娛樂圈混,臉皮這種東西,完全可以丟進下水道里去。

若是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羅傑三人也不可能有今天這個成就了。

“《郊區的耶穌》?”

胖子顯然和羅傑想到一塊去了:“明年是大選年,出這張專輯正好。或許我們應該再加幾首更明確的反戰歌曲進去,其實《敲開天堂之門》就不錯,可惜是民謠搖滾……”

“那張專輯往後放放吧,明年下半年或者2005年上半年出。”

羅傑搖了搖頭:“其實朋克搖滾裡合適的歌我這也有,但是……政.治這種東西我們不要過多涉及,否則容易被來自神獸的力量降維打擊。”

比如說《美國白癡》專輯中的那首《假日(Holiday)》,這種歌要是成了主角的作品,尤其是2分半到3分鐘的那一段,分分鐘就要被不可描述的神獸給變成一串4開頭的神秘代碼。

咳……

危險的話題到此爲止……

胖子還想追問,卻被安妮打斷了:“其實我更關心你剛纔說的英式入侵。我有沒有跟你們說過?在認識你們之前,蟲子樂隊是我最喜歡的搖滾樂隊。”

英式入侵,指的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大量英國搖滾樂隊登錄北美的浪潮。

在羅傑的前世,這股浪潮由披頭士帶領,這支偉大的樂隊在1964年爲英國人敲開了北美的大門,第一次北美巡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而緊隨其後的滾石等樂隊看到披頭士的成功,也紛紛殺向北美。

而這段時間,正值貓王將事業核心轉向好萊塢,其它同時期的頂尖巨星也都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處於活躍期,整個北美樂壇幾乎毫無抵抗之力,就被英國人所攻陷。

這個世界的英國入侵和前世大同小異,只不過敲開北美大門的樂隊變成了一支叫做【蟲子】的樂隊。

這個世界的蟲子樂隊,有點像是前世的披頭士樂隊,以及戴夫-克拉克五人組(The.Dave.Clark.Five)結合的感覺。

戴夫-克拉克五人組是和披頭士同時期的樂隊,在六十年代中期,曾經是“英國入侵”狂潮的締造者之一,一度和披頭士齊名,但卻只是曇花一現,沒能走得更遠,到了二十一世紀,甚至沒有幾個人還記得他們。

這個世界的的蟲子樂隊,就像是披頭士和戴夫-克拉克五人組平均了一下,發展得不錯,卻沒有了前世披頭士那般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橫掃全球樂壇的霸氣。

當然,作爲這個世界英式入侵的扛鼎樂隊,蟲子樂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只不過它的結局和前世的披頭士一樣悽慘,雙核心之一被粉絲槍殺,樂隊解散之後幾乎所有歌曲的版權都被“朋友”米迦勒-傑佛遜竊取,另一位核心都六十多歲了,還在和米迦勒-傑佛遜打着版權官司……

扯遠了……

雖然英式入侵指的是搖滾樂壇中的一個歷史事件,但通常來說,同樣也是指披頭士樂隊時期的英國搖滾風格。

和英倫搖滾不同的是,英式入侵是六七十年代的風格,而英倫搖滾則是以九十年代的綠洲(Oasis)、Blur等樂隊爲代表的搖滾風格。

雖然都出自英國,但因爲時代的不同,差異還是非常明顯的。

“對,英式入侵。”

羅傑點了點頭:“如果《你好,莫莉小姐》的反響出色,我們明年下半年就做這個。”

第844章 “達成一致”第628章 《波西米亞狂想曲》第345章 希望你是她第487章 這是生意第761章 吃獨食?第395章 《美國偶像》第一季決賽第359章 停戰協議第296章 提名者晚會第733章 歡迎加入第422章 下一階段的計劃第182章 假期結束第226章 替換合約第88章 “混進去”第102章 發行方:華納唱片第444章 兩份計劃書第237章 《美國偶像》第438章 交給歌迷們決定第681 只要鋤頭揮得好第55章 音樂節前的準備第621章 異境入侵者之歌第94章 換房子第586章 家賊難防第617章 無人能及第793章 融資目標:兩千億美元!第71章 攤牌(第五更)第683章 局外人第383章 佛跳牆不是粵菜第23章 Murphy樂隊 上第204章 “休假”第340章 恐怖襲擊第147章 聯合巡演計劃第467章 斯威夫特第696章 泰勒登頂福布斯?第879章 貝斯主音第577章 這到底是爲什麼呢?第84章 玩貝斯的歌第519章 要錢還是要影響力?第590章 王牌第3章 畢業舞會第362章 融(坑)資(錢)計劃 上第220章 長不大的孩子第4章 第一首歌第741章 代號《伊甸園》第476章 哪有不吃苦的第660章 吉米-亨德里克斯第220章 長不大的孩子第458章 你退羣吧第459章 不靠譜的提議:抽籤!第413章 英式入侵?第358章 八項提名第694章 互相傷害第722章 少奮鬥二十年第174章 純正的“硬搖滾”第845章 生日派對第637章 《血腥統治》第702章 我也是這麼想的第444章 兩份計劃書第398章 發行時間確定第754章第518章 五百美元怎麼樣?第13章 目標第826章 叫做“玫瑰碗體育場”的火山第348章 萬惡的資本主義!第313章 華麗搖滾:波西米亞狂想曲第872章 自帶項目?第630章 黑暗使者號第435章 心理醫生???第18章 第一筆收入第473章 人情的作用第798章 兩個大項目第61章 後臺和前臺第519章 要錢還是要影響力?第860章 三專連發第425章 嗨,Surprise!第430章 《後天》試映第51章 銷量和分成第246章 寫(chao)不出來的歌第366章 兩個極端第88章 “混進去”第562章 繼承百億家產第94章 換房子第567章 有錢真爽第221章 鬼知道什麼原因第202章 意料之外的獲得和失去(5更)第48章 羅傑和理查森的要求第794章 要做父親了第416 埋藏過去第758章 北美的傷疤第557章 誰能說服誰第708章 解決問題?第169章 特意爲你準備的第277章 好萊塢都不敢這麼拍第783章 曾經的友誼?第427章 暫時沒這個打算第311章 半張專輯的版權第791章 塵埃落定?第814章第436章 這是最後一次第592章 我以爲你在開玩笑!第495章 劇情加強版超長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