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1%!
在環球音樂集團的股東大會上,道格-莫里斯的提案得到了通過。
但這個數字,卻讓人感到高興不起來。
只有百分之五十三的贊同票,另外,還有百分之四十一的反對票。
——至於剩下大約百分之六的票數哪去了?兩位小股東投了棄權票,另外,持股不足百分之一的股東無權參加股東大會,總票數相加自然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
對於道格-莫里斯和維旺迪而言,這次的投票結果,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徵兆。
意味着,維旺迪和道格-莫里斯,正在失去對環球音樂集團的控制。
對於這種局面,道格-莫里斯是有心理準備的。
雖然維旺迪手中的股份很多,但並沒有達到絕對控股權的程度,離相對控股權都還有一段明顯的距離。
而其它絕大多數股東之所以投資環球,也是因爲有利可圖。
若是維旺迪和道格-莫里斯無法給股東們帶來預期的利益和收入,被股東們拋棄,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維旺迪還好一些,畢竟股權在手。
而道格-莫里斯手中的卻僅僅只是期權,若是有超過三分之二的股東投出不信任票,就不得不黯然下臺。
在如今的北美,職業經理人確實是一個光鮮體面的工作,收入也高得嚇人,但是,壓力卻只會更大。
好消息在於,道格-莫里斯暫時不必擔心不信任票的問題。
因爲按照公司法的規定,只有當股東們投出的不信任票超過三分之二,纔會觸發合同中的相應條款。
而有維旺迪的百分之四十多的股份支持,不信任票的數字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超過三分之二。
但是,道格-莫里斯卻不得不擔心另一件事:若是這樣的局面繼續下去,在這次合約到期之後,自己很有可能會失業!
——道格-莫里斯的合同只剩下一年多的時間,合約期內強制下臺,確實是需要三分之二的不信任票,但若是合約到期,只要有超過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東一致否決,道格-莫里斯就必然會失去與環球續約的機會。
對於一個美國人而言,沒有什麼比失業更可怕的事情了。
超前消費的習慣所帶來的高額負債,一旦失去了工作和收入,哪怕是小有資產的富豪,也很有可能會破產。
股東大會結束之後,道格-莫里斯翻閱着會議記錄,同時飛快地對助理下達着一個個命令,讓整個公司的各個部門快速運轉起來。
做一個職業經理人,既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在有些時候,卻又可以變得很簡單。
困難在於,這不但需要極強的手腕和能力,同時還要具備許多在“專業技能”之外的能力,比如說辦公室鬥爭。
而簡單之處在於,只要讓公司的股東們看到,自己確實能夠讓他們手中的股份越來越值錢,這個位置就穩如泰山,絕不可能動搖。
道格-莫里斯很清楚這個道理,並沒有因爲這次股東大會上表現出一些不好的苗頭而愁眉苦臉,到處尋找退路。
反而,是強打起精神,試圖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讓環球的業務儘快回到正軌。
以環球音樂集團的體量,只要掙脫目前的困境,依然還是那個唱片業市場佔有率第一的超級巨頭。
“讓人給Spotify發消息,環球同意接受他們的條件,版權庫中的所有作品以分成的方式加入Spotify,並且同意分成比例降低至標準數字的百分之七十五。”
道格-莫里斯看着助理,認真地強調道:“同時,要求Spotify將十五年合約改爲五年,五年之後再重新談判!不管你用什麼辦法,讓Spotify在合約上簽字!另外,環球計劃收購或者注資Spotify,不多,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的股份即可,問問Spotify需要什麼條件,有了消息第一時間向我彙報。”
“好的。”助理接過授權書,應了一聲,立刻離開去辦事。
道格-莫里斯繼續翻閱着會議記錄。
這次股東大會討論的問題不多,畢竟,絕大多數的日常事務,道格-莫里斯自己就有足夠的權限去處理。
只有很少一部分重要決策,才需要拿到董事會上討論。
而董事會也無法單獨決定,必須經由股東大會投票的事情,往往一年也未必有一次。
事實上,這一次的股東大會,唯一的“主要議題”,就是是否接受Spotify苛刻的分成條款。
Spotify給其它版權方的條款,是以一定的價格買斷,或者是按照某種算法,依照“有效點播比例”進行分成。
簡單來說,就是Spotify會將付費用戶充值以及廣告收入綜合起來,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來向版權方支付版權費用。
其中,在計算“應當支付的分成”時,買斷合約和分成合約的版權方是混一起計算的,但前者並不會真正支付,因爲版權費用早就以一次性結清的方式支付過了,這筆錢是屬於Spotify自己的。
至於具體的計算方式,就是按照“有效點播比例”來計算。
比如說,假設環球授權提供的版權,在一個結算週期內總計有一億次有效點播,佔百分之二十。
而Spotify在這個週期內,拿出的“分成資金”總數爲五億美元。
那麼支付給環球的版權費用,就是百分之二十。
當然,這是在“標準條款”下的計算方式。
因爲【量子音樂】,華納唱片,以及索尼-BMG音樂集團三方在這方面達成了默契的緣故,Spotify對環球提出的條件自然也有所差別。
其它的倒是沒有變化,僅僅只是修改了對環球提供的音樂版權的“有效點播”計算權重。
大體上來講,在同樣的點播比例之下,環球能夠獲得的收益會降低至原有的四分之三,多出來的差價,會用來補貼其它所有版權方,依照有效點播比例進行分配。
百分之二十五的差價看上去不多,而且以Spotify現在的用戶量而言,絕對數字也沒有大到不可忽視的程度。
但若是關注到另一項數據:Spotify的用戶增長速度。
現在,Spotify的用戶量還不夠多,或許虧不了多少錢。
但隨着Spotify的推廣,用戶量越來越龐大之後,單單只是每個月的包月付費數字,就是一筆鉅款。
這百分之二十五的差價,將會在幾年之內,讓環球出現鉅額的“虧損”。
少賺就等於虧錢,按照這種典型的商人思維,環球音樂集團的市場部門做出了一份預測,預計在五年之內,環球音樂將會在這批版權的授權上,出現至少數億美元的“虧損”。
(注:2019年的時候Spotify公開的付費用戶量是1.3億左右,按照平均10美元的包月費用來算,每月就是13億美元。Spotify拿出來支付給版權方費用的收入比例是90%,也就是11.7億美元,按照環球三分之一的市場佔有率,這筆錢大約在不到4億,五分之一就是8000萬,這是一個月的數字,一年就是9個億,還沒算廣告收入!)
不過,以後的虧損,那是以後的事情了。
或許因爲“可以預期的虧損”的緣故,導致股東們對環球股票的信心下降,直接體現在股票價格的降低上。
畢竟,股票這東西,玩的就是一個信心。
市場對某一支股票有信心的情況下,哪怕這個公司的業務做的稀爛,每年都產生鉅額的虧損,也不會影響其股價一路走高,Spotify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同樣的例子還有油土鱉、奈飛等等。
若是反過來,市場對某支股票信心不足,無論這家公司有多麼能賺錢,股價都會出現暴跌。
這種完全“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實際上在股市之內非常的常見。
哪怕對於環球音樂集團這樣的非上市公司來說,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不能上市,頂多就是投資者的範圍變小一些,從全北美的股民,縮小到一小撮富豪投資者身上,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但就實際營收能力而言,至少在一兩年內,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反而,因爲一條新渠道的出現,還能讓環球的財務報表變得更加的漂亮。
道格-莫里斯之所以如此重視這件事,實際上還是因爲Spotify的苛刻合約背後,所導致的版權合作方大面積中斷合作的風險。
環球能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地位,維旺迪在環球崛起之初提供的鉅額資金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但發展到現在,早已不是單純的錢的問題了。
哪怕繼續像當初一樣,不斷玩併購,在全世界到處收購有價值的廠牌,也只能在“量”上起到一定的幫助,而不會產生什麼質變。
有了大量併購來的廠牌,再通過環球自身的體系將這些資源進行整合之後,在內容製作和發行這兩個環節,道格-莫里斯敢拍着胸口說一聲,環球絕對是如今唱片業內做得最好的公司,沒有之一。
事實也正是如此。
同樣的一張專輯,若是交由環球來運作、發行,只要專輯本身的質量有保障,銷量絕對會比交給其它公司來發行要高出一截。
哪怕這個“其它公司”是【量子音樂】、華納唱片、索尼-BMG音樂集團這樣的巨頭,也同樣不例外。
其它三大巨頭確實也有各自的全球發行體系,但和環球這套數百億美元砸出來的發行體系相比起來,還是顯得差了些。
當然,差距也有限就是了。
依靠着最爲出色,最爲頂尖的發行體系,環球從來不擔心旗下明星的斷檔。
一家擁有業內最好的製作和發行資源的大公司,天然就具備對明星,和夢想成爲明星的年輕人們最強大的吸引力。
然而,版權問題,卻一直是環球的短板所在。
沒辦法,環球成立的時間太短了。
如果不算被維旺迪收購之前,那段小打小鬧的時期,滿打滿算,也就是十幾年而已。
(注:環球唱片在1930年成立,但是在90年代被維旺迪收購之前一直都只是個十八線小廠。維旺迪買了環球,又通過環球收購了寶麗金以後,這個廠牌才發展起來,具體的時間是1998年。)
雖然一路走來,併購了許多的廠牌,但環球的版權庫卻是一直沒有積累起來。
一方面,那些數量較大,價值較高的音樂版權,都掌握在幾大巨頭的手裡,最起碼也得是RCA唱片這樣的一線大廠。
收購一些小廠牌,確實也能“順帶”買來一些版權,但數量太少,質量也參差不齊。
另一方面,在八十年代之後,唱片業內的各個版權方,都開始對自家手中的音樂版權重視了起來,絕對不肯輕易出售。
像【蟲子】樂隊的保羅那種,所有才華都只在音樂創作上,在其它事情上多少顯得有些腦袋不太靈光的人,畢竟是極少數。
除非環球出一個原高於市場價的價碼,否則即便是想要收購版權,也沒有多少人肯賣。
十幾年下來,環球手中,僅僅只是積累了幾十萬首歌的版權。
和大多數唱片公司比起來,這個數字確實不少了,但卻多少有些匹配不上頂尖巨頭的身份。
在環球音樂集團龐大的版權庫當中,很大一部分,實際上還是依靠外來合作方的授權。
環球僅僅只有運營這些版權盈利的權利,但卻沒有所有權。
當然了,在大多數情況下,僅僅只有運營權,也是夠用的。
畢竟這種合約一般簽訂的都是排他性合約,只要版權的運營權在手,所有權的歸屬反而不那麼重要,環球完全有足夠的資本藉助這些版權的運營權,爲自己謀求更大的利益。
但是,如今,藉着Spotify這個新興的渠道,以【量子音樂】爲首,環球的所有競爭對手都不約而同地達成了默契,開始大面積地挖角環球的版權合作方。
而且,也確實因爲眼饞新渠道的收入,有不少合作方感到了心動,甚至不惜出高價違約金,也要收回授權。
這立刻讓環球陷入了被動之中。
要知道,人都是有從衆心理的。
一旦版權合作方大面積中斷與環球的合作,剩下的人,跟風的可能性只會越來越大。
好在,這次股東大會雖然過程出現了一些波折,但道格-莫里斯總算是得到了一個想要的結果。
只要能夠儘快與Spotify簽訂合約,至少可以在短時間內,穩住這些合作人的信心。
前提是,這段時間裡,千萬不要再搞出什麼幺蛾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