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搞笑諾貝爾獎

bookmark

搞笑諾貝爾獎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獎項,它設立的目的是選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研究,乍看起來搞笑,但其中蘊含的科技含量絕對不低,比如15年搞笑諾貝爾化學家得主是勞資西澳大利亞大學的卡勒姆-奧蒙德,他獲獎的成果被誤傳爲如何用化學方式讓雞蛋變熟,但實際上卻是對蛋白質的變性進行的研究。

科學家們面對這些成果往往會是在開懷大笑過後陷入深思,而無良的媒體就只剩下嘲笑了,當然,你讓他們看這些成果他們也看不懂!

這一獎項由《不可能的研究紀錄》的科學幽默雜誌創辦,每年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前一個星期在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院頒發,這一獎項不僅沒有獎金,還需要獲獎者自己承擔路費。

它僅有一次頒發獎金是在13年,那一次主辦方給出了10萬億的鉅獎,不過當時頒發的是津巴布韋幣,只相當於二十四塊人民幣,或許夠獲獎者買個漢堡。

雖然沒有獎金,還要自己出錢買機票,但大多數獲獎者還是會樂呵呵的前去參加,因爲獎項雖然搞笑,可評獎者有許多都是真正的諾獎得主,能獲得他們的認可也是一個不小的成就;當然也有例外,比如米國空軍萊特實驗室嘗試研發一種“同性戀炸彈”。這種炸彈能讓敵方士兵互相產生愛慕之情,從而喪失戰鬥意志。但美國空軍卻無人願意前來領獎,被主辦方斥爲保守落後、缺乏幽默感。

我們先來看看這一獎項是如何評選的,它不像諾貝爾獎一樣需要專人人士提名,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紙質郵件或者電子郵件發往marc@improbable。-進行提名,嗯,你們的導師如果做出來有意思的研究你們也可以給這個郵箱發郵件。

每年他們都會收到9000個左右的提名,然後由前搞笑諾貝爾獎獲得者、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科普作家、體育明星、公共人物以及決定獲獎者那一天隨便從街上拉來的一個路人進行評審,決出最後的獲獎者。

在歷屆的獲獎者之中也不乏大牛,比如2000年荷蘭奈梅亨大學的安德烈-海姆因爲通過磁懸浮技術克服重力作用。讓一隻青蛙懸浮在半空中,並推論使用類似的方法可以讓人克服重力作用漂浮起來而獲得搞笑諾貝爾物理獎;在十年後他又因爲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而獲得真正的諾貝爾物理獎。

對了,華人科學家之中也有人獲得這一獎項,《在烤麪包中看到耶穌基督:人臉空想性錯視的神經與行爲學研究》獲得了10年的神經醫學獎。

這一獎項鼓勵人類以超乎尋常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科學方法進行乍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研究,更深遠的意義是爲了鼓勵對各種各樣的有趣的東西進行研究以喚起普通大衆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這也是培養命中科學素養的一種方式,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普通人距離理解科學前沿的要求越來越高了!然而人們的生活卻與各種高大上的科學知識密切相關。比如轉基因、比如PX、比如核電站等等,人們因爲不瞭解而恐慌,政府對出來一大堆高大上的專業術語卻沒什麼卵用,大家不會看也看不懂!

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你沒辦法讓一個普通人通過幾篇文章就達到生物博士、化學教授和核輻射專家的層次;正確的方法並不是讓每個人變成專家,而是讓大家成爲有科學素養的外行,講邏輯、講證據,允許別人把話說完也能夠清晰的表達出自己的疑問等等。

而在這方面,華國的情況並不好,許多媒體有意無意的扮演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一張自己的話語權,肆意踐踏着其他領域專家的學術尊嚴,斷章取義的截取部分言論然後丟過一個磚家叫獸的名號過去,而新聞受衆在看完那些乍一看很可笑的消息之後不去深思,下意識的將那些專家的水平貶低一番,從今往後開始對所有專家產生不信任感。

所以經常會有人在網上引經據典的打死攻擊完核電站等高科技產品後,又屁顛屁顛的去購買神馬防引力波輻射服之類的詭異產品。

請記住一點,專家永遠比媒體可靠,如果要在他們之間選擇一個去相信,那麼寧肯相信專家也不要相信媒體;當然。前提是那些專家沒有因爲屁股而扭曲事實。

呂丘建一瞬間之所以想到這麼多,是因爲他已經預料到自己的計劃開始實施之後同樣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比如之前《新華北報》對他的各種攻擊就證明了這一點;哎,科普工作依然任重道遠啊!自己之前在數學方面做出了一番普及。那麼接下來要不要做一些物理方面的科普呢?

這樣做也並非沒有好處,看看霍金吧,他不一定是最牛的物理學家,但肯定是全球知名度最廣的物理學家,甚至可以說是最廣爲人知的科學家,究其原因。除了他身殘志堅之外,《果殼裡的宇宙》、《時間簡史》這幾本暢銷科普作品的功勞不可磨滅。

嗯,今年之內要完成暗物質的實驗,等試驗完成明年或許可以稍微放鬆一下,除了準備畢業論文之外就來準備這個吧!自從紅色帝國解體之後,米國沒了競爭壓力,人類對太空的探索開始停步不前,這對自己的計劃大大的不利啊!希望到時候自己的科普作品能夠稍微喚醒人類對太空的渴望吧!

從日內瓦回到慕尼黑,乘坐出租車進入慕尼黑大學,在物理系的大樓裡他剛好碰到了特奧多爾-亨施教授,亨施教授依舊熱情的打着招呼,這讓呂丘建少了一份尷尬。

在實驗室裡露了幾次面,和胥夫特教授聊了幾次,又去天文臺拜會了迪特里希教授,呂丘建又清閒了下來。那麼要不要去拜仁看看呢?新賽季似乎要開始了吧?(。)

PS:

你們可以把你們老師的成果發到這個郵箱去。

第637章 深海幽靈第202章 媒體的節操第457章 買房第324章 諾貝爾獎預測第480章 男籃集合第404章 殘酷的科研第6章 動人的情話第656章 諾福克軍港第133章 演講語言第370章 單曲上線第720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284章 最關鍵的是錢第258章 忙碌的準備第46章 夜遊哈佛第601章 局勢變化第670章 捉襟見肘的米國第348章 我們來麻將吧第705章 震懾第652章 2017第194章 試訓第62章 投稿《Science》第523章 點亮太陽第108章 臨近離別第84章 男女之別第434章 人工智能第378章 馬德里機場第690章 獲獎理由第461章 展望第528章 未雨綢繆第663章 核彈危機第26章 季前賽開幕第674章 救命!鋼鐵俠來了!第661章 躁動的米國第339章 呂丘建去哪兒了第51章 無從下手第406章 把妹教程第13章 NCAA第399章 宣傳配合第415章 人生轉折點第557章 擴大合作第521章 長遠打算第4章 酒吧爭執第444章 你們一起上吧第672章 瑪德智障第493章 夜空中最亮的星第498章 這才叫學霸第414章 忙碌的招聘會第526章 母校第727章 全人類的太空?第707章 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515章 大開眼界第397章 回國第310章 三冠王第142章 一片譁然第199章 說好的油紙包呢?第525章 要錢第227章 和埃文斯的賭局第597章 令人驚歎的演出陣容第688章 屬於呂丘建的富豪榜第681章 登月第261章 21世紀最偉大物理髮現第81章 採訪第443章 我就是權威第279章 藥廠十號駕臨拜仁第157章 江城第692章 春節禮物第61章 聲名鵲起第250章 冬歇期第536章 又見樑笑第388章 決定第12章 一山更比一山小第713章 資本無國界第342章 物理屆大地震第480章 男籃集合第221章 海德堡的留學生第526章 母校第201章 如何快速獲獎?第710章 全民搶紅包第273章 晉級八強第422章 他回來了第150章 數學所第409章 提案第663章 核彈危機第550章 對外交流第625章 熱烈提問第180章 聖誕夜第211章 希格斯的邀請第171章 郵件第668章 隕石召喚術第384章 來自瑞典的電話第294章 又讓你失望了第5章 的士數和偏微分第694章 例行記者會第115章 我就說四點第484章 淘汰賽第492章 零秒出手第92章 最終四強第405章 戀愛中的葉楚第287章 科技部第383章 出乎意料的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