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導致《science》拒稿?呂丘建皺起了眉頭,如果他僅僅是想將這篇論文發表出來的話,依靠前幾篇論文刷出來的聲望,《數學年刊》肯定不會拒絕他的稿件。
可是他將來要回國發展,那麼《science》更能爲他增加資本,畢竟對國內來說s這三本期刊和其他期刊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在這裡刊登文章也容易在其他領域的科學家哪裡刷一刷存在感,對於以後的行動大有好處。
當然在決定投稿的時候他也不是沒有考慮會出現問題,因爲《science》是綜合類、面向跨學科讀者的期刊,版面有限,太長的、太過專業的、難以被跨專業人讀懂的、對科技發展暫時沒有大範圍貢獻的都會被拒,反倒是那些常見生物或實驗物理的文章容易被髮表,因爲這些文章跨專業閱讀門檻低。
呂丘建關於龐加萊猜想的論文恰好佔全了太長、太過專業、難以被跨專業人讀懂、對科技發展暫時沒有大範圍貢獻這四項拒稿標準。倒不是他的成果不厲害,只是不合適。
可是就算是不能全文刊登,起碼也可以給個新聞欄目的報道吧?呂丘建鬱悶的搖搖頭拉動鼠標開始瀏覽郵件的全文,只見郵件上寫着審稿人認爲這兩篇論文尚存在一些顯而易見的漏洞,因此不予通過審覈,建議重新修改後再進行發表。
啊!果然和自己想的差不多啊!根據瑟斯頓教授的意見完成的論文的確存在這樣的問題,可是現在沒有把細節寫出來都好幾十頁了,全寫出來的話恐怕要上百頁!如此以來《science》就更不可能刊登了!
呵呵,這都是自己名聲還不夠的緣故啊,如果能到達愛因斯坦當年的地位,把《science》變成自己的專刊都沒有問題吧?
自己投稿沒辦法通過的話就去找找其他人幫忙吧!如果有瑟斯頓、高爾斯、懷爾斯這樣聲名遠揚、學術地位崇高的學者推薦,大概《science》會重新考慮審稿結果吧?
呂丘建換好衣服,出門向數學系的辦公樓走去,他的第一站打算去瑟斯頓教授哪裡,畢竟他看過自己的文章,又對龐加萊猜想有深入研究,在《science》內部也有關係,找他起碼能把自己論文被拒的真實原因打聽出來。
“被拒稿了?”,瑟斯頓教授聽到這個消息後稍微愣了下,然後渾不在意的笑笑說道,“那是他們的損失而不是你的!既然退了你就轉發給《數學年刊》吧,我相信他們會在最短的時間、用最好的版面將你的文章刊登出來的!”
《science》和《nature》上的論文一般新穎、吸引人眼球,通俗,但深度和嚴謹性都不怎麼樣,而且通過技術細節展示證明的數學論文跟它們的整體風格格格不入,所以數學界並不十分看重這幾份期刊,而是更相信自己圈內的四大期刊。
瑟斯頓的話是沒錯,但呂丘建卻不甘心就這麼認了,他懇求道,“教授先生,您能幫我打聽下是誰拒絕了我的稿子麼?拒絕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如果是因爲沒有看明白自己論文的原因,自己或許可以通過幾位教授的關係去進行一番解釋。
“好吧,我打幾個電話問問!”,瑟斯頓拿起了手機,到底是圈內人,幾個電話過去她就弄清楚了大概,“我問出來了,編委初步通過了審覈,然後將你的論文發給了哈佛大學的福斯曼教授和耶魯的費裡格教授;福斯曼教授說短時間內並沒有發現該論文有致命的缺陷,但具體的過程還要研究,可以刊登也可以再等等;費裡格教授則以許多細節的推導過程沒有列出爲原因沒有通過審覈!”
“見鬼!這算什麼理由!”,不等呂丘建說話,瑟斯頓教授就怒罵起來,“所有具有開創性的工作已經都在論文裡了,剩下的都是一些下笨功夫的工作!隨便一個研究所拉起一支團隊花上一兩年的功夫就能完成!費裡格的腦子壞掉了麼?”
“您和他的關係不好?”,呂丘建從他的語氣裡聽出了些其他味道,或許自己通過他幫忙聯繫審稿人的計劃要泡湯啊!
“這是個虛僞的傢伙,只懂得用些高深莫測的術語糊弄下外行人罷了!”,瑟斯頓對他的評價果然不高,“不過他在《science》還是有些關係的,如果是他拒絕了你的論文,其他人也不會爲你出頭。”
明白了,你混社會沒人家混的好!呂丘建聽出了他話語中的隱含意思,難道自己只有繼續在《數學年刊》上發表一條路了麼?
看到呂丘建鬱悶的表情,瑟斯頓也有些不好意思,他撓撓頭說,“你先別急着給其他刊物投稿,我再去幫你想想辦法!”
呂丘建想想還是拒絕了瑟斯頓教授的好意,對面的傢伙一看就是個不喜歡和那些人打交道的人,自己又何必勉強人家呢!哎,就投《數學年刊》好了,自己將來又不是做不出其他有資格上《science》的論文。
把情況說明,瑟斯頓也對他的決定表示了支持,“對,早就該這樣了,要我說數學界的事情咱們自己分享就好,何必強求他們的認同。”,這話大有咱們自己玩自己的,不帶他們玩的意思。
“好吧,我回去再準備準備,既然決定發《數學年刊》的話,那我的論文篇幅還可以再加長一點。”,呂丘建說完告辭而去。
哎,還是有些可惜啊!雖然在數學界來說《數學年刊》的權威性還要高過《science》,但呂丘建可不想自己的名聲僅僅在數學界的小圈子裡傳播;算了,等論文刊出後起碼能在《science》上混個新聞吧!也算是聊勝於無了。
瑟斯頓教授自從呂丘建走後也沒將這件事放在心上,不再找《science》的關係打聽此事,轉而專心的繼續開展自己的研究。
一星期後,就在他結束兩節課的教學,回到電腦前的時候,收到了一封新的郵件。
此事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這是八千收的加更,九千的俺記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