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磨鏡焚香說楊妃

一秒記住

日子該怎麼過還得怎麼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可以,這是必要的覺悟,後天下之樂而樂不行,有得樂還得先樂着,張原並沒有因爲山陰乾旱而憂華忡忡,不然的話再想到三十年後的事鼻簡直沒法活了,救災之事他目前只能做到這一步,他已經盡力,問心無愧夏麥豐收讓山陰民衆對旱災的嚴重後果估計不足,尤其是富民田主,不認爲乾旱能持續多久,他們的對建義倉納糧興趣不大,卻對祈雨很熱衷,出銀錢辦賽社祭神,城郊也是村村禱雨,扮潮神海鬼,民衆爭唾之,張汝霜的第三子張炳芳尤喜熱鬧愛攀比,與兩個侄子張岱、張萼要組織盛大的祈雨賽社,要賽過會稽錢肅王祠的海龍王廟會,就好比龍山燈會冠絕紹興一般,張炳芳叔侄三人要別出機杼,選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要搬演《水滸》一百零八將,派了十來個熟讀《水滸》的家奴到城郊各鄉村尋訪,找美髯客、找黑矮漢、找兇惡頭陀、找胖大和尚、找赤臉紅須漢、找青疤面、找茁壯婦人、找身量高挑面目姣好的婦人,反正《水滸》裡的粱山好漢都要按書中描寫的面目找齊,本縣就不到就到鄰縣找,估計找齊這些人都要兩個月,然後還要置辦衣衫器杖,沒個百多日搞不下來張原沒空參與這事,到時有熱鬧看就行了,這也是鄉民喜聞樂見的看看到時能否借這些水滸人物募到一些錢糧助建義倉?

張汝霜雖是陽和義倉的社首,但並不管義倉籌建的具體事務,這還得張原來管,張原就作爲陽和義倉的社正,社正需要處事公平、人所信服者來擔當,張原雖然才十六歲,但卻是縣試、府試雙案首,更鬥垮了姚話棍,在山陰名頭很響、聲譽上佳,張原做社正也能服衆魯雲谷行醫忙,就由魯雲鵬來協理義倉之事,十多年前魯雲鵬家產被姚復侵奪後就到了餘姚謀生,學會了數算,會打算盤,這次取回了大部分田產,魯雲鵬也是擁有百多畝良田的小地主了,比較有閒,張原就讓魯雲鵬和瘸腿的柳秀才做義倉的兩個社副,掌管義倉鑰匙和賬簿陽和義倉按儲糧一萬兩千石的規模來建造依照張原的設計,陽和義倉分甲乙兩大倉,因爲銀錢有限,今年先建甲倉,乙倉基礎也會一併建好,侯縣令委派縣衙主簿來協助張原督建,縣工科房徵用了十名工匠,建好後縣衙並不參與管理義倉,這是張汝霜與侯之翰約定好的,因爲很多義倉到後來往往被官府侵佔民辦義倉最後成了官府的預備倉,若是遇到廉潔縣令也就罷了,遇到個貪官就全侵吞了,張汝霜並非不信任侯之翰,而是爲了長遠計,而侯之翰在山陰任期還有不到兩年的時間,所以也不強求要接管義倉…

四月二十七日張原寫給父親張瑞陽的信託由族叔祖張汝霜以驛遞快信寄住開封周王府,信中張原向父親稟明自己去青浦爲姐夫祝壽、回來參加府試並獲案首的經過,張若曦也附信一封寄給父親,問父親何日歸山陰?

張原又給青浦的楊石香和姐夫陸韜各寫了一封信,報知自己府試奪魁的消息邀請楊石香和姐夫一道來山陰作客五月初一戍午日,陽和義倉在北城牆內破土動工,紹興知府徐時進和山陰縣令侯之翰親臨祝賀,山陰知名鄉紳也大都來看了看,這時只是一堆亂石而已。

張原將營建義倉的日常事務委託給柳秀才和魯雲鵬二人,只有柳、

魯二人不能作主的事纔來問他這樣張原就輕鬆了許多,每日依舊讀書、習字,只傍晚時分帶着武陵或者穆真真來到北城邊看看建倉進展萬曆四十一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又逢二十四節氣的夏至山陰與會稽交界的府河照例要舉行賽龍舟,這日一大早魯雲谷就讓小僮給張原家送來十個雄黃香囊,佩戴着可避蟲蛇,張母呂氏又讓伊亭從十字街那邊買來菖蒲通草雕成的天師取虎圖案,放在大盤中,四周用五色蒲絲圍繞,剪橘皮作百蟲形象鋪在盤上,這也是辟邪的,履純、履潔快活地跑來跑去,1小孩子最喜過節,等下孃親還要帶他們去看賽龍舟呢張原吃了兩個糉子,便帶着武陵和石雙去會稽向王思任老師和商氏送禮,王思任是老師、商氏是姻親,這逢年過節的禮品是少不了的,角秦糉子、油撤、南北果品、糟魚、塒魚、麻姑酒,送給商氏的還加添了紅黃夏布、紗扇、汗巾,還有兩隻大白鵝,紹興人比較時興送鵝,尤其是端午,女婿給丈人家送禮必備白鵝~

過越王橋,但見府河上已有龍舟在劃來劃去,兩岸看龍舟的民衆已經有不少,府河的水源比較充沛,張原家後面的那條投醪河都已經快乾涸了,這府河還能行船,張原主僕三人在橋頭看了半晌,時辰尚早,還沒到賽龍舟的時候,主僕三人便朝杏花寺那邊行去,先去王思任老師那裡,那老門子一見張原上門,歡喜道:“張公子有心,這麼一大早就來給我家老爺送節禮啊。”張原笑道:“王老師是我的恩師,這只是學生盡的一點心意而已。”石雙放在牆門外的再只大白鵝“吭吭”的叫,這老門子聽到了,說道:“張公子還送了鵝來呀,老爺和二小姐最愛吃鵝脖子。”這兩隻大白鵝是張原要送到商家去的,張原沒打算給王老師送鵝,所以才讓石雙把鵝放在牆門外,不料這鵝吭鳴個不停,老門子又這麼說,便道:“是嗎,我卻不知道王老師還喜歡吃鵝脖子。”讓石雙把兩隻鵝也拎進來。

延慶寺一個小沙彌奉師命給王思任府上送來金筒輪子這是辟邪、

辟惡的,端午節寺廟僧侶送給一些檀越施主金筒輪子,道觀的道士就送信衆辟惡靈符王思任與小沙紙問答幾句,打發小沙彌回去了,留張原在前廳飲茶說話,張原坐了一會,也便告辭,王思任料想張原還要去商家送端午節禮,也不留他,只是道:“張原我知你現在忙於籌建義倉,但學業切莫荒疏。四書題八股現在已對不住你,但道試是一道四書題和一道五經題,你的本經是《春秋》,道試就會有一道春秋題,你現在要在《春秋》經義上再功了,這個我也不能給你什麼指點,因爲我的本經是《禮記》,手《春秋》涉獵未深坊間關於《春秋》的程文也不多,你可仔怕搜檢出來揣摩學習,你過些日子寫兩篇給我看看,五經題與四書題雖不同,但作八股的法子是相通的。“送走了張原,王思任正待進內院,那老門子拎着兩隻鵝過來說:“老爺,這鵝是張公子送的,兩隻有二十來斤呢。”

王思任心道:“女婿給丈人端午送禮才送鵝,張原怎麼特意送鵝來?”便細問當時情況大笑起來,對老門子道:“這雙鵝是張原送給商家的,被你那麼一說,張原就只好送給我了。”

老門子回想方纔情景,那鵝果然是放在牆門外的,也笑道:“張公子聽說老爺和二小姐喜歡吃鵝喉,也就很情願地送了。”

王思任搖着頭笑進內院對夫人說起這事,原想博夫人一笑,不料夫人蹙眉傷感道:“去年端午陳樹瓤還派了僕人送了鵝酒來,今年就一”

一邊的王嬰姿道:“爹爹,過幾日把阿姐接回家裡吧。”

王思任道:“總耍等過了七七之期才行這個月底我去接吧。”

張原讓石雙就在會稽集市上買兩隻大鵝,今日鵝價大漲,兩隻大白鵝費銀七錢,石雙一頭挑着兩隻鵝,一頭挑着糉子和麻姑酒等禮品,武陵也提着一個禮盒跟着張原在東大池左岸向北,往商氏府第而行,一路上與張原作揖寒暄的人又多,山陰、會稽兩縣無人不識張介子來到商氏府第,接待他的又是商澹然的那個堂兄老秀才這老秀才對張原中了府試案首頗感意外,他以爲張原那篇“趙孟之所”的八股文頗不規範,能通過府試就不錯了,沒想到能中案首,不過這是他堂妹之婿,能中府試案首他也是與有榮焉。

老秀才陪着張原用午餐,喝了幾杯酒,又大嘆自己懷才不遇,說張原運氣好,而他卻是命乖運集,張原笑眯眯聽着,偶爾附和幾句,心想:“有這位老先生在,我也不好來這裡消夏讀書,還得等二兄商周德從京中回來纔好,這個月底或者下個月初商二兄應該要回來了吧。”

商澹然想必也是這麼想的,這回沒請張原去後園與她相見,只讓婢女送了她親手繡的香囊給張原貼身佩戴,這香囊用絲線繡着青蓮花紋,垂着青絲穗子,淡雅美觀,芬芳馥郁一張萼派去海州採購水晶石的一名鏡匠和兩個西張奴僕於五月十九日回來了,往返兩個月,隨船運回大約數千斤大大小小的水晶石,都是精挑細選適合打磨成鏡片的那種無色透明水晶,在海州,最貴的是紫水晶,這種無色純淨的反而便宜。

張原先讓三個鏡匠用這水晶石製作焚香鏡、昏眼鏡和近視鏡,熟練技巧,提高對光技術,要能根據老花眼和近視眼的程度不同製作出適合的鏡片,並教授三個鏡匠凹透鏡和凸透鏡原理和成像規律,這三個鏡匠原先也會製作凹透鏡和凸透鏡,卻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現在聽張原細心講解,真是茅塞頓開,對這位雙案首的少年書生佩服得是五體投地,俗雲上知天文下識地理三教九流無所不知,就是指張介子公子這樣的人吧。

張原傳授三鏡匠光學知識時,張萼也在旁聽,張萼聰明,三個鏡匠還沒聽明白他先明白了,立即着手試驗,正反虛實皆如張原所言,喜道:“介子,莫非你前世就是製作眼鏡的!”

張原微笑道:“三兄沒聽過佛經所說的末那識的嗎,末那識包含一個人所有的前世記憶,我記得我的前世,曾是墨翟的門徒,孔丘的弟子,我在古越見過西子捧心和東施效顰,我在三國欣逢羽扇綸巾的周郎與小喬初嫁,我在天寶逍運了楊妃,我看過嵇康打鐵,我曾與東坡共醉,所以我懂得很多”心裡道:“我還把四百年後都活了。”

張萼瞠目,半信不信,問道:“你怎麼就能記得自己的前世?”

張原道:“就是我得眼疾那段時間開啓的宿慧靈光。”這話說了很多遍了。

張萼懊惱道:“我去年也蒙目靜坐了許久,卻一無所得。”

張原笑道:“這個也講究機緣的,萬中無一,三兄羨慕是羨慕不來的。”

張萼忽問:“你說天寶時逍運了楊妃,果真絕色否?”

張原道:“那是當然,豐腴美白,無與倫比。”

萬萬沒料到張萼下一句問的是:“那介子你可曾與那豐腴美白的楊貴妃通姦?

張原無語,張尊以爲他默認,羨慕嫉妒恨道:“難道你在唐朝時就是那安祿山!”

陽和義倉在建,望遠鏡在磨,張原的《春秋》在讀、八股文在作,日復一日,轉眼就是六月了,因爲氣候炎熱,又不下雨,河裡的水蒸發得快,張原家後面的投醪河斷流了,徹底乾涸,前幾日武陵和石頭兄弟赤着腳挎着竹簍,在河中央一些溼地上翻找,隨隨便便就能找到垂死的魚,蚜魚最多,兩天時間從溼泥窪中翻出二十幾斤魚,吃不完,翠姑就用鹽醃着,一邊醃魚一邊嘆息道:“這投醪河的塒魚怕是要就此絕種了,吃了這回就沒有下回了。”

六月初五的這日傍晚,一名商氏管事從會稽趕來告知張原,說他們二老爺從京裡回來了,請張公子明日前去相會。

張原甚喜,商二兄回來了,他終於可以去白馬山消夏讀書了,嗯,靜下心好好讀些書,澹然小姐會伴他讀書嗎?

謝謝書友們的票票,今天四千字暫且過渡一下,明日小道會有二更送上。!。

第255章 佳麗地第107章 又見同船渡第462章 小貞第229章 先慮敗第15章 將遊園第346章 東廠耳目第281章 調虎離山第51章 悶騷第270章 梳攏第57章 及時雨第379章 秘密與挽留第91章 有涯之生無涯之學第236章 人無橫財不富第136章 夜半鐘聲到客船第299章 通天塔書友弄清寒評雅騷和八股第61章 重色輕友張介子第502章 謀事在人第217章 翩然一羽雲間鶴第287章 潔癖之累第475章 月下東鄰吹簫第207章 如此殘花敗柳第48章 真真認主第247章 娥眉月第96章 飽暖思美人第504章 薩爾滸!薩爾滸!第434章 大辯論之終第350章 不狎妓是罪過第33章 七擒七縱第249章 雨後花第228章 沉舟第223章 以子之矛第68章 住家弟子第327章 水是眼波橫第70章 臨死抱佛腳第39章 快使用雙截棍第260章 二度梅書友曉月燦聽崑曲讀雅騷第239章 女郎笑如王師妹第252章 男女真情名教僞藥第371章 聲東擊西第104章 菩薩姻緣第147章 挾妓第162章 今生得見挖筍人第135章 驛遞斟合牌第250章 官高即是仙第482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203章 航船夜雨一夕燈第418章 翻雲覆雨第254章 四壁荷花三面柳第257章 琉球王子第258章 從貢院到舊院第263章 無故加之而不怒第370章 君子遠庖廚第477章 景福宮之變第62章 泥妝杜麗娘第447章 除夕煙火第17章 思無邪第157章 忠臣、名妓和太監第272章 第一等聰明人第443章 敘舊武陵春第144章 欺負痛了第77章 牛刀小試第219章 揚州瘦馬第486章 勝負一線第246章 殺威棒第461章 處士與少女第183章 復古或者求新第129章 撒嬌也生硬第230章 火燒董宦(上)第26章 後生可畏第236章 人無橫財不富第143章 清風明月本無價第50章 息怒第214章 高士邪僧房中術書友陳歸來寫在雅騷上架前夕第507章 蝴蝶的翅膀第326章 我愛燧發槍第201章 遙望薩爾滸第162章 今生得見挖筍人第13章 蜀道難第27章 靜夜思第140章 眉月第222章 吳龍惡手第312章 欲寄彩箋兼尺素第487章 在廣寧第372章 苦海彼岸第504章 薩爾滸!薩爾滸!第143章 清風明月本無價第350章 不狎妓是罪過第487章 在廣寧第102章 將何往?第141章 訓弟第33章 七擒七縱第93章 鬧市捉賊第277章 微姑你好找棋子第392章 波瀾起第124章 靜止的相片第222章 吳龍惡手第98章 少女蹴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