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復旦

同文館是恭親王奕在今年7月所建立,附屬於總理衙門,設管理大臣、專管大臣、提調、教習等職,由總稅務局英國人赫德任監察官,實際操縱館務。該館目前的招生對象限於十四歲以下的八旗子弟,設英文、法文、俄文三班,以爲培養翻譯人才。同文館的建立,也是北京以恭親王爲代表的朝廷準備開始洋務運動的標誌。

李善蘭、徐壽極立建議上海也開辦同文館,伍廷芳、華蘅芳也持相同意見,他們四人能有這樣的想法,也正是曾紀澤所樂見的,因爲建立一所翻譯機構,培養翻譯型人才,本就是他的變革大計中的一部分。先前因爲身邊缺乏李善蘭等相關人才,所以一直耽置,而今卻正是付諸實施的時機。

曾紀澤欣然道:“各位的建議非常好,我也正有仿效朝廷之意,只是跟前一直未有足夠的西學之士,眼下幾位雲集於此,正是開辦同文館的最佳時機。”

曾紀澤的肯定,令李善蘭等人倍加鼓舞。曾紀澤道:“既然咱們要開辦同文館,自然要依靠幾位精通西學之才,各位有何建議,儘管說來大家一起討論。”

李善蘭道:“北京同文館自有先例,咱們只需仿照便可。不過我建議應該擴大招收學生的範圍,不但要招八旗子弟,漢人子弟也應當招收。”

徐壽也道:“至於語言班的科目種類,我覺得不應該侷限於英、法、俄,還應該開設德文、日文,這兩國一個是正在崛起的歐洲強國,一個是我們的近邦,學習這兩個國的語言還是頗有益處的。”

曾紀澤聽着各人的意見同時,心裡也在盤算着,最後說道:“各位的意見都很中肯,也很有實際意義,我完全同意採納。不過,我覺得咱們上海同文館的步子應該更大一點,各位的目光也應該更長遠一些。”

衆人一聽,便知曾紀澤有話要講,都集中精神,洗耳恭聽。

“學生的年齡,十四歲的限制太過苛刻,我以爲當放開到30歲以下。選拔的範圍應當更廣一點,凡是會讀書寫字者,擇優而選,都應當有機會入同文館學習。至於課程的話,單學語言太過狹窄,要同時開設算學、天文、化學、物理、外國史地等基礎科目,咱們中國人又不笨,沒必要像教三歲小孩子那樣。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學生的身份。”

曾紀澤頓了頓,道:“八旗子弟雖然身份尊殊,但卻大都是養尊處優,不學無術之輩,這一點你們從八旗軍的無能大概也能看得出來。入咱們同文館的學生,那必須個個是刻苦好學業之輩,將來出去之後,那肯定是每一個人都要成爲棟樑之才的,而咱們的師資力量畢竟有限,不可能白花力氣去培養那些懶惰紈絝之徒,所以我以爲,同文館招生的範圍,應當只限於漢人便可。”

曾紀澤想改寫歷史,那勢必要與滿清走上對立之路,不願招收滿人,就是不願意到時候,自己精心培養的人才卻成爲了敵人。

那四人均是聰明之人,當然聽得懂曾紀澤的意思,但表情卻似乎頗有猶豫。李善蘭道:“八旗子弟不學無……咳,不太好學,這是衆所周知之事。不過官府開辦的同文館,卻不收八旗子弟,專收漢人,傳到朝廷那裡,只怕會引起一些不便吧。”

曾紀澤胸中早有對策,笑道:“明面上當然不能這樣說了,但選拔之權在各位手中,選誰與不選誰,還不都有你們做主。再說了,八旗子弟本來就比較少,而其中願意同文館應招的就更少,到時被淘汰了也不太會引人關注。我話說到這裡,各位心裡應該有數了吧。”

滿人懶惰無能,那是世人皆知之事,似李善蘭這樣的開明之士,心裡自然多有厭惡之情,他們還巴不得不招滿人呢,曾紀澤的這個意思,其實正中他們的下懷,他們哪有不明白,不贊成的道理。

於是,各人也不多言,只是相視而笑,心領神會。

大體意向確定,曾紀澤遂將同文館的開辦劃入了教育司的管轄範圍,而李善蘭等人也被任命爲了教育司的學政督察。

由於容閎的出國,教育司的常務工作暫由馮桂芬全權負責,而馮桂芬在此之前,也曾向曾紀澤建議過開辦翻譯學堂。而當曾紀澤正式下令開始籌辦時,馮桂芬自然是不遺餘力的爲之奔波。

首先是經費上的問題,曾紀澤已經向王大經下令,每月的釐捐中應當拿出百分之五劃入教育司,這個比例即使相比當時的歐美國家而言,也是高得十分驚人。教育這東西是投資大,成本回收期限長,但若持久下去,回報卻是不可估量的,遠比一場戰爭的勝負要可觀。

曾紀澤顯然不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在對待新式教育上,他懂得該花的錢一定要花,絕不能心疼。

師資力量方面,上海租界外國僑民衆多,其中不乏有學識之人,就像之前的黃浦軍官學堂以及同濟醫學堂,只要待遇優厚,那些外國人是很樂意從事相對而言,並不是很艱苦的教育工作。

別外,李善蘭等人本身就是精通中西之士,在充當教育司官員的同時,自然也可以兼任老師。唯一困難就是教材的缺乏,租界中的外國書店雖然不乏教育書籍,但多是外文版本,對於剛剛開始學習西學的學生而言,顯然是不合適的。

而像同濟醫學堂,目前的大部分課業教授還是在採用老師與學生口耳相傳的方式,授課的效果並不算理想。

之前,馮桂芬一直在主持翻譯外文教科書的工作,只因精通中西語言的人材匱乏,進展十分緩慢,而今李善蘭等人的到來,自然充實了翻譯的隊伍,加快相關書籍的翻譯工作。

至於學生的招收工作,因爲有了黃浦軍官學堂和同濟醫學堂的先例在前,人們看到了到新學堂學習之後前途的光明,所以新辦學堂的招生工作十分順利,報名的人數遠較前兩人所學校要多。李善蘭等人嚴格把關,巧妙的淘汰了所有的滿人,並選出了兩百多名優質的學生,年齡在十四到三歲之間不等。

“大人,同文館的各項工作都已經就緒,很快就可以開學了,還請你爲新學取個名吧。”按照之前的慣例,馮桂芬把這項“殊榮”送給了曾紀澤。

曾紀澤低頭沉思了片刻:“《尚書》中言道: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思是日月光明照耀,日復一日永無停息。我希望咱們的學堂,能像日月一樣,用知識照亮這個國家。依然看,這個新堂就叫做‘復旦公學’吧。”

第248章 絕育第98章 慕王第176章 忠?愚?第104 江南製造局第一百二十六章第269章 強硬第133章 山雨欲來第135章 左擁右抱第247章 儲君第41章 上海,擴軍第267章 傀儡第199章 最後的騎兵第272章 強硬第293章 示威第276章 不當婊子第11章 洋槍營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294章 致命武力第198章 大沽口第260章 五條誓約第243章 黎明第257章 誰入地獄第258章 大權在握第269章 強硬第62章 行刑第17章 堅守黃州第73章 劉銘傳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19章 美國局勢第280章 升級第42章 政策調整第71章 兵工廠第102章 技術方向第146章 派系第198章 大沽口第56章 軍校第80章 壕溝戰術第304章 求情第167章 列強的矛盾第297章 攻其不備第120章 對峙第20章 以利換技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11章 洋槍營第271章 水下蛟龍第243章 黎明第218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114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第121章 來陰的第314章 犧牲第107章 官與私的爭論第127章 血戰第73章 劉銘傳第97章 立威第293章 示威第84章 教科書第25章 江上縱論第32章 太平軍的投降第93章 北方重鎮第311章 大陸之行第9章 殺手第242章 肉第29章 李鴻章第159章 易主第43章 美國領事第185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62章 行刑第168章 望洋興嘆第6章 舢板與火輪第294章 致命武力第69章 整風第173章 絕境中的變革第315章 憲法第214章 小喜兒第117章 天兆第159章 易主第243章 黎明第70章 三路進兵第276章 不當婊子第261章 改革大幕第233章 刺客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275章 開源第194章 人,狗第141章 心腹之患第75章 特雷格醫生第99章 土地之重第50章 幕府第44章 辛酉第108章 洪神經第65章 海襲第175章 志向,玩物第230章 困境第146章 派系第185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24章 人慾第3章 初顯不凡第217章 曖昧第146章 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