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亡明不由我

其實張力與高元良和李定國想的是一回事,那就是大明最好不要亡於自己的手中。

這個漢人統治的最後朝代,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張力實在有些難以接受親手將他滅亡。

從歷史上來說,明末的問題與漢末、唐末並沒有太大的區別——要知道漢代和唐代乃是華夏民族最引以爲傲的兩個朝代。

由於滿清的緣故有人對明朝極盡污衊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實,只要細心比較,就會發現明朝其實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它和號稱最強大的漢、唐相比,明朝亦毫無遜色。

長期爲明朝邊患的是蒙古,而漢朝則是匈奴。有些人總是津津樂道於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可是漢高祖當年也被匈奴兵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的解決方案是,漢朝去給單于老婆送禮,請她吹枕邊風,這樣才放了漢高祖一條生路;而明朝則斷然拒絕蒙古索求財物換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寧死不降,最後明朝另立新君打敗了蒙古。漢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則是御駕親征五徵蒙古。“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並不僅僅適用於漢朝,而明朝也有過類似的輝煌。

與唐朝相比,唐初國力強盛,四海鹹服。可中唐以後呢?安祿山叛兵和黃巢匪兵以及吐蕃蠻兵都曾攻入長安。可以比較的是,在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棄都南逃蜀中。明朝則從未有過這種例子。

明朝永樂皇帝從南京遷都北京,原因之一就是他後來說的“天子守國門”: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親自在第一線守國門。

歷史上崇禎皇帝情商實在堪憂,並不適合做一任皇帝。但遇到北京形勢危急的時候。他也沒有逃往南京,而是登上煤山自縊殉國而死,算是做到了忠於朱明王朝的江山社稷。

說一個朝代行不行,那得看和誰比。後世有位名“蟲年”的磚家叫獸津津樂道於明亡清興xx年,拿康熙雍正與萬曆崇禎去比——他怎麼不拿康熙、乾隆與朱元璋、朱棣去比呢?

要比也要比萬曆與咸豐,崇禎與宣統。這才公平。

清廷的咸豐皇帝致京城百姓於不顧兩度倉狂逃離北京,以及清廷末帝溥儀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認賊作父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明朝無論是遇到多大壓力,既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到了明末那種內憂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兩路頑強對付滿清和李自成,對關外的國土自始至終沒有放棄“全遼可復”的願望。從明英宗到崇禎帝的幾次北京保衛戰中,明朝更是堅定,兵臨城下仍然寧死不遷都“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亡”。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原本歷史上崇禎皇帝的遺言和清廷宣統帝的“豪言”可見兩個皇帝對國計民生的不同態度——

崇禎皇帝殉國前怕李自成傷害無辜百姓,就寫了一首絕命詩給他:“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

宣統帝溥儀的豪言是:“我不管日本人在東北殺多少人,運走多少糧食和煤,只要不讓我當大清的皇帝我就不會心甘。”——這話是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中他自己寫的。

大明朝毛病很多,甚至最後的一任統治者崇禎皇帝剛愎自用。多疑善變,但“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段話基本還是做到了。

這樣一個朝代,到了它的末期。問題實在很多,但張力還是對它充滿了敬意。

所以,張力不願意採用激烈的方式,譬如直接造反來推翻明朝,建立自己的國家。而是希望用影響力慢慢來改變這個千瘡百孔的王國。

感情上如此,現實中的考慮也不是沒有,畢竟張力經歷了這麼多事情,已經變得相當成熟,不會去做什麼憤青。

張力要推行近代的各種政策,建立一個全新的國家,遇到的最大阻力,並不是軍事上的敵人。不管是滿清,亦或者是漢奸洪承疇、吳三桂等人,即使加上西洋侵略者,張力也不會懼怕他們。可是有一個問題卻非常棘手,恐怕要花費很多年的時間才能解決。

那就是所謂的封建勢力,千百年來影響人們最深的那一套。要改變人們的思想,何其難也?!

這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孜孜不倦的對下一代的教育,才能說到徹底改變。比起漫長的改造來,還有一個法子可以最快速地將封建勢力最頑固的官紳階層滅亡——這一點卻不足爲外人道也,正所謂“不破不立,破而後立”,幹“破士大夫階層”這個“髒活”的,明末實在太多了——什麼李自成,張獻忠之流便是最好的實施者。

張力自然是愛惜羽毛的,你們可勁的折騰去,反正那些官紳階層實在也不是什麼好鳥。團山軍抓了他們可不能通通一殺了之,總得來個三堂會審,也不可能把所有官紳都殺光了,恐怕大多數還是發配去勞動改造而已。而且這得講究個“統一陣線”,拉攏一批,打擊一批——實在是棘手之極。

還是農民軍來得直接,徹底——由他們去鬧吧!

一時間,張力想得有些入神了……高元良和李定國見張力如此這般神態,自然也不敢打擾,也就那麼站在那裡陪他。

良久之後,張力將思緒收了回來,整個人恢復了往常的平靜。張力掃了高元良和李定國一眼,緩緩地道:“從今往後,咱們團山軍自成體系,不管是大明朝廷還是滿清韃子,亦或者是流賊李自成張獻忠等,都視爲敵對的勢力。有道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朝廷與農民軍打得越狠,往後我們廓清天下的阻力也就越小。”

高元良和李定國一臉興奮之色,這,這還是張大人第一次捅破了這層窗戶紙呀!

張力微微一笑,接着道:“我以前說過,我不會去當什麼太祖太宗,你們也不要多想。盧象升那邊只需嚴守山東即可,眼下咱們要考慮的事情,便是如何將滿清在朝鮮國摁住——然後痛打一頓!”

“哈哈哈——”高元良和李定國都放聲大笑,眼神中充滿了期待之感!(。)

第202章 科場睡仙第130章 英國公府未來的姑爺第55章 棋子第256章 日寇的招數第31章 回城第36章 毛遂自薦第515章 帝王末路(五)第254章 兵工廠大遷徙第180章 吳將軍,你爹有病嗎?第428章 與虎謀皮第94章 再見,醫卿大人第407章 郊迎第553章 爲萬世開太平(一)第558章 爲萬 世開太平(六)第250章 淺水灘之戰(二)第219章 殿試前的安排第401章 原來是他第287章 夜生第295章 消息要帶給誰?第164章 拆!第158章 太祖禁令第416章 代言人第468章 雷霆一擊?第515章 帝王末路(五)第483章 亡明不由我第291章 蕭何計與過牆梯第339章 首輔大人的小九九第253章 “分配”戰功第538章 何方神聖第188章 想他的柳妹妹了?第103章 抽獎第280章 緊急撤退第527章 鬆嶽山之戰(五)第556章 爲萬 世開太平(四)第150章 女郎中第505章 藏富於民第482章 惦記第138章 我終究不是聖人第200章 差點被這老賊騙過了!第35章 處理石膏第171章 自生火銃(二)第548章 弄不死你第89章 這賊小子是要鬧哪出第482章 惦記第9章 夜宴驚變第30章 不求連城璧,但求殺人劍第23章 精關不固第331章 點校典禮第307章 夜探第174章 妹子誤會了,我這不是透視眼啊第496章 迴光返照第104章 掙錢了第405章 無兵可用第507章 分崩離析第472章 “賠款”第498章 請立九阿哥福臨爲太子第468章 雷霆一擊?第204章 若晨這是海誓,自己又該如何山盟?第396章 冒天下之大不韙第503章 南遷?第142章 貧道所驅者,實爲衆人心中之鬼第541章 倭寇入朝第367章 甲喇章京第234章 要不皇上自個兒去?第373章 苦衷第224章 臣請輔臣督師遼東第53章 鉅變第295章 消息要帶給誰?第346章 靜萍去哪兒了?第2章 孔府第371章 兔兒屯之戰(四)第519章 翻身第17章 會試試題第401章 原來是他第531章 六醜園第110章 招人第351章 窮寇莫追第448章 勾結第21章 天仙第498章 請立九阿哥福臨爲太子第518章 太師第545章 大索第396章 冒天下之大不韙第21章 天仙第137章 張力的鋼鐵夢第101章 一文錢包治百病第13章 無藥可治的肝硬化第119章 玄陽子第379章 揚威城下(一)第318章 七品官?第454章 豈有必勝之仗第461章 躺槍的《三國演義》第281章 該死的張力怎麼還不上來送死?第86章 你射中何處?第272章 廠公王德化的心頭肉第432章 有多少買多少第508章 席捲第518章 太師第209章 太清觀第36章 毛遂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