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最強大的力量

“曹公!劉路不見了!”

次日,曹髦剛剛睜開了雙眼,就看到郭責滿臉焦急的站在自己面前。

曹髦揉了下眼睛,隨即坐起身來。

“哦,劉路啊,他是家裡出了些事,回去操辦去了,無礙,您不必在意。”

曹髦說着,不慌不忙的穿起了衣裳。

“您那封書信,可是送出去了?”

“昨日就已經送出去了,請您放心吧,不出五日就能到太后的手裡。”

“嗯,那就好。”

曹髦與郭責一同走出了內屋,天氣十分不錯,很是清爽,豪俠們昨日裡大概是喝了太多,此刻也沒有幾個清醒的。

“您先準備一番吧,今日天氣這麼好,估計要有貴客上門了。”

聽到曹髦的話,郭責若有所思,“您是說王肅要來?”

“他沒有離開元城,那自然就是還要前來....不是今日就是明日。”

“那您要怎麼辦呢?”

“大將軍權傾天下,我這個小宗室想要保命,當然就得聽從楊公的勸諫,給大將軍當狗,不然還能怎麼辦呢?”

“主公?!您這是....”

“哈哈哈,莫要擔心,這次,我依舊不能答應他,因爲我還有一件事要辦,得先穩住王肅等人,我自有考量,您照辦就是!”

郭責重重的點着頭,“唯!”

曹髦在洗漱過後,再次開始在前院裡鍛鍊,這件事他堅持了足足一年多,從不曾怠慢。

練武甚至可以說是曹髦這一年裡最爲重視的一件事了。

被成濟一矛捅穿的結局就是他練武最大的動力,怎麼着也得有個還手的實力吧?

那木棍在他手裡虎虎生風,勢大力沉,傳出陣陣破空聲來。

這自然又引得諸門客前來圍觀。

有門客手熱,忍不住就要與曹髦過招。

公府內很是熱鬧。

曹髦以一敵三,不落下風,門客們紛紛叫好。

貴客的忽然造訪,打斷了府內的熱鬧氛圍。

王肅領着衆人,再次出現在了高貴鄉公府外。

這一次,他們倒是沒有再派人沿路戒嚴,其實也不必如此,沿路的人看到這個架勢,沒有不害怕的,紛紛躲避。

就連出來玩耍的孩童,都被嚇得嚎啕大哭,被家裡大人抱走。

百姓們惶恐的跑進了家裡,關上了大門。

只是片刻之間,街道上就看不到什麼行人了,空蕩蕩的,猶如鬼城。

這與曹髦平日裡外出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而在前方開路的騎士見到這一幕,甚是驕傲,高高仰起頭來,爲自己非凡的聲勢而得意洋洋。

這次,他們總算能進高貴鄉府了。

郭責早已做好了準備,領着府內的老卒大開府門,他站在大門的左邊,保持行禮的模樣。

而站在右邊的正是楊綜,也不知爲何,今日的他臉色通紅,站在原地,神色恍惚,只是哼哼着什麼。

王肅滿意的點着頭,看了看左右,吩咐道:“衆人就留在府外,鄭君,可與我一同入內。”

華表雖然對自己被留在外頭有些不滿,卻也不敢表現出來。

王肅手持節仗,大步走進了府內,他目視前方,絲毫沒有表現出對府內的一點好奇,也不張望,鄭袤更是如此,低着頭,小步跟在王肅身後,頭都不擡。

曹髦就站在前院,孤身一人,朝着王肅兩人行禮。

王肅正要開口,

曹髦卻急忙上前,一把抓住了王肅的手,眼裡滿是真誠。

“王公,不知能否進內屋敘話?”

王肅皺了皺眉頭,沒有拒絕。

三人走進了內屋,曹髦畢恭畢敬的請兩人上坐,王肅自然是不敢的,曹髦坐在了上位,誠惶誠恐的開了口。

“請王公恕罪,我實在是無法擔當大任。”

“有些話,當外我不敢直說,只能與您在私下裡說。”

王肅及時打斷了他,不給他繼續開口的機會,直接質問道:“您當真要抗太后的詔令不從嗎?”

“這件事與太后無關,連我這個不知事的稚童都知道,天下事在大將軍。”

王肅即刻回答道:“天下事不在太后,更不在大將軍,在陛下!陛下豈能這般言語呢?豈不是要寒了忠良之心?”

曹髦表現的更加惶恐了,他趕忙說道:“我對大將軍向來是極爲敬仰的。”

“我在宗室裡,並沒有什麼才能,我是庶出,也不如其餘人那般尊貴,我聽聞,彭城王據,乃是宗室裡有名的大賢!”

“他爲人仁義,溫和,謙讓,慈祥,博愛,勇武,剛毅,爲宗室之長,整個宗室,都對他極爲尊崇,連鄉野之民,都知道他的賢名!”

“賢人都說他才比陳思,武同太祖!”

“他禮賢下士,愛民如子,勤勉節儉,寬厚真誠,實堯舜之資!”

“有如此賢明的宗室,哪裡又輪的上我這樣的毛頭小子來繼承大位呢?”

“請您告知大將軍,我願意將大業讓與彭城王!讓他來完成中興魏室,安定天下的偉業!”

“有他這樣賢明的君王,有大將軍這般的忠良,何愁大魏不興呢?!”

王肅瞠目結舌。

我怎麼不知道彭城王這般賢明呢??

司馬師主張擁立彭城王,郭太后主張擁立曹髦,這是衆所皆知的事情。

最後司馬師無奈的做出了讓步,讓曹髦來繼承。

可現在曹髦卻說主動讓給彭城王。

王肅頓時就不知該說些什麼了。

王肅很愛惜自己的名譽,一些髒事,他是能不參與就不參與的,本來想着擁立天子不會出現太多變故,方纔領命。

沒有想到,這件事居然變得如此複雜。

你答應不就好了?爲什麼非要搞事呢?!

王肅此刻都有些失去了耐心。

要不乾脆換人??

可是王肅也只是這麼一想,作爲高層,他心裡明白,曹髦繼位是郭氏與司馬氏協商後的結果。

郭氏與司馬氏是親密的聯盟。

但是有一點,雙方都不能侵犯彼此的底線,太后位顯然就是郭氏的底線。

而輩分小,年紀小,無父無母,沒有親族,親近郭氏(郭責)的曹髦,這對郭氏來說簡直是完美的人選。

曹髦繼位,宮省內依舊是郭氏的天下。

這不是想換就能換掉的,就算真的要換,那也不是王肅說了算。

況且,王肅也不能爲司馬師做出選擇,誰知道司馬師是怎麼想的?或許他就真的想順水推舟讓彭城王來擔任皇帝之位呢?

畢竟司馬氏對宮省內的權力也是很有想法的,這些年裡用自家人來更換了郭氏不少人。

彭城王曹據是鄧哀王曹衝的同胞弟,身爲宗室的他,跟司馬家的關係居然還不錯,在司馬家開始掌權後,他的食邑增加到了四千六百戶。

他好享受,喜歡奢侈品,在曹叡那會,他因爲偷偷打造奢侈品被削了兩千戶,這個人又沒什麼膽魄,總是唯唯諾諾的,完全沒有一點武皇帝的風範。

若是他當了皇帝,司馬家對宮省內的掌控力會得到加強。

因爲他的輩分比明帝要高,郭太后就失去了名義,而郭氏也就能順理成章的離開宮省,司馬師可以直接管理。

盟友再親近,自然也比不得自家人。

王肅隨即又勸說了很多,可無論他怎麼說,曹髦都是一個勁的誇讚彭城王,請求以彭城王來繼承大位。

王肅的第二次上門,再一次無疾而終。

當王肅板着臉,頭也不回的走出內屋的時候,鄭袤卻慢了半拍。

他回過頭來,看着身後那誠惶誠恐的少年。

“陛下...大將軍定然可敬,可郭太后也並非好惹,您這般言語,恐會得罪太后,還望陛下深思。”

說完,他就跟着一同走了出去。

他這句話像是在警告,卻又像是提醒。

曹髦眯了眯雙眼,他當然知道後果,故而,交給太后的書信,昨日就已經寄出去了。

這個鄭袤,看起來倒不是鐵桿的司馬派啊。

當王肅一臉不悅的走出門的時候,誰也不敢多問,他領着衆人,再次離開了此處。

而元城的羣賢們也很快就得知了這個勁爆的消息。

全城的賢良們沸騰了!

拒絕了!!

竟然又拒絕了!!

鄉公實有文皇帝之風啊!!

平日裡怎麼沒看出來,高貴鄉公居然是這般的謙讓君子?!

曹髦坐在內屋裡,再次思索着面前的局勢。

他這次按着楊綜的計謀來當狗,並非是爲了保命苟且,而是爲了給自己的最終計劃鋪墊。

關鍵,在於王肅的第三次上門。

等到那一天,自己就能無所顧忌的搏一次!

要讓天下人都知道,乳虎雖幼,卻天生獠牙!

第153章 其樂融融第6章 當世梟雄第124章 一貫的作風第96章 魏武之志第214章 他並沒有輸第100章 最缺人才第87章 秋後再算賬第045章 監聽是吧?第246章 這一次,我聽您的第115章 皇家圖書第174章 天下事在列位忠臣第139章 福從天上來第155章 無能爲力第191章 暫且隱忍第170章 失人心第6章 真名士也第51章 自有人來辦第238章 我們真的是太強了第083章 享福你來,背鍋我去?第49章 挾大將軍以令諸侯第1章 問策第72章 很正常第130章 誰家的壞東西?!第16章 需要一個大將軍第123章 一視同仁第159章 真吾兒也第129章 將軍百戰死第084章 獵人與獵物第235章 混亂第44章 先下手爲強第205章 司徒公,我們非敵第112章 想不想出道啊?第61章 治天下事如治家事第137章 你看看咱倆誰合適?第16章 舅父!第124章 五經考覈法第153章 格格不入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41章 你們說的很對第264章 再分配第196章 絕非忠良第149章 可爲將軍第42章 記住我的名字!第102章 這就是女王??第096章 不求有功,只爲搗亂第140章 上進第80章 不怕了第123章 派了個什麼東西第122章 不知中原已易主第186章 煽風點火王老師第051章 伯父家的親弟弟第120章 成名第一步第79章 中計第94章 政略五策第25章 奢靡成風第192章 致大一統第158章 逝去的時代第120章 成名第一步第119章 號召天下第063章 造孽啊!第31章 幸運兒第101章 但使洛陽聖王在第123章 派了個什麼東西第153章 保他一命第104章 忍無可忍第31章 雍涼開戰第220章 我拒絕第58章 壯士第159章 同謀大事第083章 享福你來,背鍋我去?第110章 拿捏第135章 公美甚第025章 仁至義盡第048章 誰敢與皇帝親近?!第152章 激將法的集大成者第148章 不算第163章 無小事第135章 破賊!第152章 明君賢臣第129章 將軍百戰死第102章 平北將軍第186章 煽風點火王老師第168章 戰略佈局第21章 離心離德第7章 重塑第245章 新一年的小目標第068章 神出鬼沒第88章 遠不如陳思!第48章 那我呢?第102章 這就是女王??第98章 警告第57章 治學官第4章 正是時候第048章 誰敢與皇帝親近?!第105章 硬氣!第1章 輸的不冤第119章 種田爲上第82章 迎接第112章 想不想出道啊?第153章 來自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