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賦稅第一

朱由榔回到皇宮,來到勤政殿東配殿。

陳子壯、張家玉和陳邦彥暫時在這裡集中辦公,以備皇上諮詢顧問。

事實上,朱由榔也打算把內閣設在此處,不圖別的,方便啊。

“皇上駕到!”

守門的士兵一見皇上來了,連忙喊了一聲。

“臣等叩見皇上。”陳子壯、張家玉和陳邦彥連忙跪倒迎接。

“平身。”

朱由榔隨口吩咐一句,走到東牆邊主位的一張椅子上坐下。

環視一週,朱由榔發現屋裡安了四張桌案,除了自己身側這一張,他們三人各據一張,除了他三人,還有幾名士兵在打下手。

“卿等在做什麼?”朱由榔隨口問道。

“回皇上,還有三天,就是永曆元年,臣在擬建元文告。皇上來了正好,臣正要稟報皇上呢。”陳子壯說着,把一張文告遞過來。

“元子,你呢?”朱由榔把文告接過來,隨手放在桌案上,先問張家玉。

“回皇上,臣在彙集各處報來的軍情,想着如何儘快把清兵趕出廣東。”張家玉稟道。

朱由榔掃了一眼,見他桌案上堆積了一疊公文,旁邊還攤了一張地圖。

“令斌,你呢?”朱由榔問道。

“回皇上,臣正在草擬戰後廣州城幾項臨時法令。”陳邦彥答道。

“好嘛,人家李大將軍還在做着當廣東王的美夢,你們一點不把人家放到心上,太不給面子了吧?”朱由榔笑道。

他本意是想開個玩笑,活躍下氣氛,可除了幾名士兵附和着笑了兩聲,那三位互相看了看,卻是誰都沒笑。

君上怎能跟臣子狎笑?不是有損君王之威?

朱由榔尷尬了,摸了摸鼻子,拿起手中的文告看起來。

陳子壯起草的文告其實就是個通知,通知軍民人等,明年就是永曆元年之意,很簡單。

“集生,朕覺得有一層意思是不是在文告中加上?”

“請皇上訓示。”

“紹武年號是僞號,朕的年號纔是正朔。隆武帝罹難前,曾下詔令朕監國,這層意思應該在文告中曉諭軍民人等。”

陳子壯聞言,眼睛一亮,是啊,紹武帝雖在位僅四十天,但難免有人會念其好,如果別有用心的人在皇上皇位來歷上做文章,無知百姓不免會上當受騙。

此事雖小,但意義不小,確實應該早早堵住宵小之口。

“皇上聖明,是臣疏忽了。”陳子壯服氣地說道。

“另外,朕想下一道詔書,闡明朕之治國理念,使天下臣民皆知,以便凝心聚力,也利於吸引天下有識之士來投。”

朱由榔說道。

他說話旁人無人插話,無人應答,全是一副聆聽狀。

“大家討論嘛,都發表發表意見嘛,怎麼讓我一人唱獨角戲?難道這就是爲君之道?這就是孤家寡人?”朱由榔見大家都不說話,心裡不禁有些氣悶。

無奈,只好自己一路說下去。

“朕之治國理念,不想全盤接受祖宗成法,有些弊病必須根除。其一,富民。朝廷仍以勸耕爲主,但也要鼓勵工商。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士農兵工商,皆我大明子民,區別對待是可以的,但不可過。過去對工商的打壓太厲害,以後要改,要給工商業者更高的地位,比如,軍戶子弟完全可以參加科考,工商子弟可擇一人蔘加科考等。”

“稅賦也要改,農耕者十稅一不改了,可循成例,而工商三十稅一太低了,也改爲十稅一。另外,除了朝廷有制定稅法的權利,任何地方官府不許另找藉口,另設稅目,否則,一律嚴辦。”

說到這裡,朱由榔覺得還是有必要集思廣議,看看這個時代的人怎麼看待他的改革。

“諸位愛卿,大明立國二百多年來,國力每況愈下,以至於反賊橫行、清兵倔起,爲何?原因很多,諸如天災不斷、吏治腐敗、黨爭激烈、苛捐雜稅等,朕以爲最重要的還是稅賦制度出了問題,一方面沒有統一稅法,稅賦名目繁多,除了朝廷不斷加賦外,地方官府還巧立名目,對百姓盤剝太甚。另一方面工商業者財富更多,卻稅率更低,以至於百姓難以生存,而財富又集中到了少數人手裡,百姓活不下去,如何不反?所以,朕首要進行稅賦改革。諸位愛卿,大明中興任重道遠,還需諸位戮力相助。朕不想搞成一言堂,還望諸卿擡遺補缺,說說各人的想法。如何?”

朱由榔說完第一條,三個臣子陷入了沉思。

很明顯,皇上最終的意思還是要錢糧。

確實,當前的急務自然是軍務,可軍務最終還要落到錢糧二字上。

剛纔皇上說了那麼多,核心的不過就是提高工商稅賦,同時,爲了鼓勵工商業者,不至於引起他們的反彈,在社會地位上給予一定的提高。

“皇上,臣覺得提高軍戶的地位很有必要,畢竟接下來戰事是最主要的,此舉可大大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不過,將工商業者的地位提高到跟原來軍戶一樣的地位,是不是過了?有違聖人之意啊。”陳子壯提出了不同意見。

而其他重要的戰略物資,比如鹽鐵等,都是由統治者專賣。所以,古代商業市場經濟的發展沒什麼條件,其次,在統治者眼中,商人這些經濟活動並不能產生價值。所以,商人自然沒有存在感。

二是政治制度方面:古代中國封建王朝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上必然對應的政治制度就是封建專制和家天下,只要將農民和土地這兩方面的問題處理好,那麼統治就很穩定。而商人的經濟活動造成了人員流動和錢財貨幣流動,同時,聖人認爲,商人都是重利輕義,這些對於非常重視以德治國的統治者來說都是影響統治穩定的,所以當然,就要重農抑商了。

三是文化方面的因素:中國傳統文化認爲民以食爲天,而佔主體地位的漢族羣體的性格趨向於內斂保守,這兩方面的因素導致了老百姓自給自足,小富即安的心態,對於商業活動不那麼熱衷。

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作瞿式耜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眼賊”和“疤瘌臉”第二十三章 衾溫衾冷第三十四章 有錢就開銀行第十九章 陳子壯歸順第二百零八章 漳州之戰(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不見兔子不撒鷹第一百一十六章 錢謙益受寵第二百零七章 考校第一百六十一章 撿到寶了第五十三章 民心猶似草從風第十一章 九江歷險(一)(爲簽約成功加更)第三十九章 人不狠站不穩第二十六章 投機分子李國英第二百零八章 當頭棒喝第二百五十六章 母女同窗第二百三十章 俺有錢連,有錢連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頭太過第二十三章 衾溫衾冷第四十章 土匪變美女第二百一十三章 龍巖夜戰(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急則生變第一百八十章 掩罪諉過的把戲第二百六十五章 給顧炎武改字第八十章 歪說聖言(二)第七十四章 讓你身敗名裂第八十一章 咱爺倆怕是再不能活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範三條第二十章 董小碗第二百九十章 烏石山大戰(十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細作現蹤第八十三章 行長人選第五十二章 吹牛是會死人的第十二章 密謀第一百一十九章 都御史第一百九十三章 黃越之死(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似被利用第八十六章 冊封風波(三)第一百零四章 人都做不好,如何能做好官第一百四十八章 被玩死的都是傻蛋第三十章 度娘是獻賊姬妾?第二百一十一章 龍巖夜戰(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知府宋應升第一百六十二章 “洗沐”制度改革第二百九十九章 挑撥第一百五十七章 第一個發明第六十六章 柳如是死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偏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定計設伏第一百一十章 豈能讓英雄蒙羞?!第二十七章 誰殺了皇帝?第十四章 笑裡藏刀第一百五十二章 貪財君遇到上打劫臣第二百四十八章 吃相看人品九十三章 洪承疇大局觀極強第六十五章 城頭血戰第二百八十四章 烏石山大戰(五)第一百零三章 永曆朝的升遷之道第三百一十五章 罵死孔有德第二百三十三章 皇上開的就是有理的店第二十六章 投機分子李國英第七十四章 讓你身敗名裂第一百九十五章 常德大戰(二)第三百零五章 危機第九十章 冊封風波(七)第一百章 蘇“政委”的快樂生活第一百八十九章 阿花病危第二百九十三章 烏石山大戰(十四)第四十章 攻守大戰(五)第六十三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第一百零九章 游龍戲鳳(五)第二百四十七章 軍器營炸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潑天大功的誘惑第七章 鬥法秦良玉第一百六十八章 蜜糖裹砒霜第一百五十一章 奇葩父親發奇想第二十六章 生男生女不一樣第四十八章 心正則身正第二十五章 你先噁心到朕了第四十章 攻守大戰(五)第九十六章 風波定第六十九章 爲帥之人豈肯爲將?第二十八章 真服假服第二十四章 自取其辱第一百七十九章 譚泰的艱難選擇第六十六章 情種皇帝第二百零九章 難道皇上還有愛慕之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寧完我差點被薰死第八十二章 母慈子孝第一百零四章 巨大壓力第一百五十二章 不擊則已,一擊必中第五十五章 這不是閃人麼第二百八十章 烏石山大戰(一)第五十六章 豪情萬丈盡雪消第二百一十五章 馬寶折服白文選第一百三十三章 難以選擇第七十八章 尊嚴第一百一十章 我要去當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