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也不提醒,須得一口把茶中小龍吞了,方有奇效,看着李象和幾個兄弟小口輕啜,茶盞中小龍越來越小,最後不見,笑嘻嘻的,也並不說什麼。
他不把王雲馳放回來,就是故意爲之,此乃各有緣法,強求不來。
待得衆人飲了一杯茶,王崇就令手下的靈鵲送上來一些茶點,有做五色奇花模樣,有方方糯糯如玉圓潤,有些便是花瓣,有些做成了飛禽走獸……
司徒威終究是大派弟子,忍不住提醒道:“多謝季師叔,這些東西能增長普通人的力氣,只是須得整個一口吞下,不然就是浪費了。”
李象聽得自家的威叔提醒,全的一頭小鯨魚模樣的糕點,輕輕取過,一口吞下,全身骨骼劈啪作響,只覺得身上力氣漸增。
他驚喜交加,急忙使了眼色給好友,這些俠少才知道,王崇招待客人的都是好東西。只是司徒威都點明瞭,須得一口吞下,一個叫做徐陽的少年,還是一口咬了一半,兩三口吃了一個,卻並無半分感覺,還在疑惑,這位老世叔居然哄人,這東西並無增長力氣。
王崇主要還是招待,葵花和尚,趙劍龍和司徒威,就連秦旭都是個蹭飯的貨,李象那幾個俠少,他更是沒當回事兒。
他跟兩位好友,以及司徒威閒談了幾句,忽然就笑道:“既然來了我這裡,多少也都各贈一件禮物罷。”
王崇叫了人下去,過不得多久,就捧了一盤紙人上來,還有幾件玩物一般的小東西。待得衆人仔細瞧時,卻發現不是紙人兒,而是一些彩色紙張摺疊的鎧甲,那些玩物看起來也甚不起眼,只是頗精緻而已。
李象心道:“我日後要學道,何苦要這般稀奇古怪的東西?”就推辭道:“長者有賜,並不敢推辭,只是此物真個與我無用,還是不挑了。”
倒是他的幾個小兄弟,各自挑了一件“符靈鎧”,也只當做寄情之物,都沒有挑那些玩物。
反倒是秦旭識貨,挑了一件玩物,這些小東西都是罡氣之寶,當年王崇得了一件也難,如今卻積攢下許多,都是丹鼎門弟子祭煉。
葵花和尚和趙劍龍當然不須這些東西,司徒威也不好意思拿。
王崇也不勉強,分別給了三人幾罈美酒,另做相贈,倒是讓三人都歡喜不盡。
接下來這纔開了宴席,都是些人間不見之物,光是各種靈禽異獸,珍貴食材,就連巨頭龍王,雲臺山九煙上人都不多見,倒是讓這些人吃了一個暢快。
王崇招待了這幾人半日,就將之都送出了凌虛葫蘆,王雲馳這纔算是找到了衆人,他在道觀裡吹了半日冷風,淒涼非常。
司徒威和秦旭就帶了,李象的一衆小兄弟,迴轉自己家中去了。
路上李象取了一個小茶點,遞給了王雲馳,笑道:“爲兄特意幫你藏了一個,快些吃了,要一口……”
他還未說完,早就餓極的王雲馳就一口把這個差點吞了,當下就是一愣,雙臂一晃,就跑去路邊扛起了一塊巨石,叫道:“雙臂的力氣,居然增加數百斤!這真是仙家的珍饈,人間不得見,好處無窮。”
有幾個少年,比如徐陽叫道:“怎麼我吃了好幾個,也不見有什麼變化?”
司徒威嘆息道:“那些茶和茶點都須一口吃下,放有妙用,你們喝茶不曾一口,吃東西咬了幾次,也就只剩下滋味,沒得好處了。”
一衆少年這才嗟吁,互相問了幾句,只得半數得了好處,一口吃盡龍苔金鱗茶的居然只有王雲馳,得輕身之妙。
司徒威也得了幾罈美酒,也知道功效,但也不捨得給這些晚輩,他自己日後也未免要收徒,這些好東西,自己用不得,但留給親徒兒也好。
一衆人離開,道觀又恢復了清淨。
葵花和尚問道:“劍龍師侄兒,你大約何時要突破金丹?”
趙劍龍思忖片刻,答道:“約在半月之後。”
葵花和尚問道:“我們便在此處罷!”
王崇倒也沒何不可,雖然他知道,若是回去大羅島,甚至去吞海玄宗,都比這處好,但他就怕那些地方太過安全,樑漱玉知道就不肯來了。
王崇和葵花和尚,趙劍龍,多與了道觀的道士們一筆銀錢,他們知道若是有鬥法,只怕會傷及無辜,故而先打發那些道士們去了。
剩下了他們三個和燕北人,尚文禮,孫青雅,倒也清淨。
每日裡三人談論道法,講些軼聞,倒是難得有些神仙的閒逸之趣兒。
燕北人和尚文禮在十餘日後,再次出關,兩人本來就是天罡境,此番居然也容易就結了鼎爐,重入天罡。
兩人都是在天罡境沉浸了十餘年之人,故而都開了十餘處孔竅,各自得了兩三種天賦法術。
燕北人得了七星聚鬥和先天劍罡,尚文禮亦得七星聚鬥和一道召雷符印,以及一門小趁腳風!
七星聚鬥當初王崇以七星元蜃的妖身,也曾領悟過,只是後來連這具妖身都廢了,並沒怎麼用過這門妖術。
尚文禮和燕北人各以本身真氣催動七星聚鬥,威力比七星雲蜃當然差之甚遠,但兩位老俠客還是歡喜不盡,這手段比他們之前運使花神罡煞和飛雷罡氣都更勝兩三分。
何況還有其他法術。
燕北人的先天劍罡就是把真氣凝聚與雙臂,吞吐三四尺有餘,能切金斷玉,放在凡俗絕世無敵,放在修仙之中,並不算什麼本事。
可燕北人哪裡見過這般了得的手段,他略做嘗試,連隨身的寶劍都能一切二段,心疼之餘,也更增了幾分感激。
尚文禮的召雷符印,能憑空招雷,威力不如道門的雷法,但卻頗有剋制妖物的妙用,至於小趁腳風,連御氣都不算,只能駕馭一團黃風,平地三四尺高飄蕩,疾如奔馬罷了。
王崇打發他們再去修行,兩個老俠客亦是好生歡喜,這一次就連孫青雅都有些按耐不住,也請求王崇傳授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