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人嶺南,我很是對大街小巷中的飯館、雜貨店裡供奉的關羽神像所不解,當其敗走麥城之時,身上也無金元寶、祖母綠或大鑽石什麼的,何以粵地商販多供關羽做財神呢?不管那雜貨店有多破陋,也無論酒館多麼陳頹,裡面的關雲長永遠是金身不壞,赤面長髯,臥蠶眉下一雙丹鳳眼乜斜着芸芸衆生。在衆多的關羽神像包圍之中,不由得讓人想起歷史上真實的關公及幾樁非常不光彩但又由羅貫中粉飾塗金的“事蹟”。
《三國演義》中寫獻帝與羣臣打獵,曹操用皇帝金箭射殺一物,衆人以爲皇帝所射皆拜而山呼“萬歲”,孟德策馬擋住獻帝而受之,關羽怒而欲殺曹操,爲劉備所止,怕誤傷或驚嚇獻帝。而歷史上,關羽欲殺曹操,並不是因爲什麼君臣大義,而是爲了一個娘們兒攘袖而起。當曹操在下邳攻打呂布時,關羽得知呂布下面的將領秦宜祿之妻杜氏姿容甚美,便屢次求曹操城破之後把杜氏賞給自己。不料大英雄孟德公也是個“好色而又淫”之輩,他“疑其有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自己摟着杜氏鴛鴦帳裡銷魂去了,氣得關羽鬚髯皆豎,勸大哥劉備殺了曹操。但劉玄德何其人也,既厚且黑,斷不會因區區一女人壞了江山大業……因此,當看到演義傳說中描寫曹操破呂布後把貂嬋賞給關羽,而關羽怒其“紅顏禍水”而殺之,不禁令人笑掉大牙。一個姿色平平的杜氏尚且令關公生淫心起殺念,何況傾城傾國的貂禪小姐呢。
再講關羽降曹操一事。演義中刻劃關公力戰,有死節死義之心,最後爲顧全劉備家眷不得已與曹操大將張遼“約三事”,老大不情願而又心事重重地拜在曹公麾下。史書中卻無此鋪墊,《三國志·武帝記》中記述這件事僅寥寥數語:“備將關羽屯下邳,(曹操)復進攻之,(關)羽降”。顯然是關羽審時度勢,一見曹丞相兵多將廣鋪天蓋地壓來先自軟了半邊,不得不舉起青龍偃月刀乖乖投降,而且降後非常賣力地誅殺顏良,全不管大哥劉備也在袁紹軍中(文丑不是關羽所殺。文丑和劉備將兵五、六千同曹操戰時,曹丞相以六百之衆以逸待勞,文丑被殺,劉備鼠竄)。羅貫中是山西人,和關羽同鄉,因此他極力渲染關公忠義也是合情合理之事。“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在樊城攻魏將曹仁、于禁、龐德,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名聲威震海內,嚇得恩公曹孟德也與羣臣商議徙出許都以避關羽兵鋒。而就在此時,關羽離死期已近了。吳將陸遜對關公的評語一針見血“關羽矜其驕氣,陵轢於人,始有大功,意驕志逸……今出彼不意,自可禽制”。果不其然,飄飄然的關羽先失江陵,再失荊州,最後敗走麥城,他部下吏士“威知家門無恙”,故皆無鬥心,作鳥獸散,這次他還上演了一次假降,大開城門,自己只十餘騎跟隨,從小門逃出。吳國將領潘璋手下一個屁大的司馬小官馬忠在章鄉逮住了關羽、關平和都督趙累,根本不管什麼漢壽亭侯,“即斬之”。由此可見,孫權勸降,關公怒罵的煽情場面也是子虛烏有的杜撰,孫權見到關羽時,只見其頭,想勸降也是不能夠的了。關羽失荊州,實際上已爲蜀漢覆亡埋下了伏筆。劉備爲報仇,氣昏頭腦親自率大軍徵吳,連趙雲都勸他說:“國賊是曹氏,非孫權也”,同意劉備征戰的只有漢將張飛,但他臨行前又爲帳下將張達、範強刺殺。夷陵一戰,劉備百里聯營,遠在魏地的後生曹丕都說“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結果被陸遜燒得大敗而逃,病慚之餘,客死永安。由此可見,關羽之敗,不僅失荊州,又喪張飛,死劉備,其遺禍可謂不小!
此外,史載關羽爲人性情殘烈,剛愎自用,愛陵暴士人,用今天時髦的話來說就是不尊重知識分子。而演義中暴躁的張飛在正史中則喜於和士大夫名流之士相交往,禮遇士人。由此推斷,三顧茅廬的時候隨侍劉備的關張二人,按他們的脾氣,要放火燒房子把諸葛燒出來見大哥的應是關羽而不是“待文士以彬彬”的張飛。
話題回到本文開頭,爲什麼粵地商販多供關羽神位呢,我想這一問題如果民俗學家來解答的話可以寫上厚厚一本書。我個人以爲,嶺南自古蠻夷之地,文化落後,而又多奔走流離的商販,他們之間難免爲蠅頭小利而爾虞吾詐。傳說中關公忠義剛直,大概小販們都希望其他同行象演義中的關公那麼正直不欺,那樣的話自己趁機做孟德之輩寧我負人也好多賺點兒銅板,這也符合國人阿Q精神的劣根性吧。
無論關公爲人品性到底如何,人們的願望終究是善良的,《水滸》中也出了個大刀關勝,同樣是面若重棗,蠶眉鳳目,手中偃月刀,以示關聖帝君有後,實際上,龐德之子隨鄧艾伐蜀,劉禪出降,小龐德“盡滅關氏族”,冤冤相報,可嗟可嘆。國恨家仇,千載之下,關雲長之面也不得不赤!
註釋:關公,即三國時期蜀漢的關羽,字雲長(見圖)。當時他與吳國作戰而死被封爲壯繆候,在當地建廟供奉,唐代以後被視爲人鬼。宋徽宗追封其爲“忠患公”,佛教將其列爲伽藍神之一,道教傳說關羽爲老龍化身,列爲張天師的神將之一。宣和年間封武安王,明萬曆時加封爲“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