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

夢靈最近接待了一位來訪者曹女士,年齡29歲,老公外遇,自己痛苦不堪。夢靈用生命數字地圖展現了她的一生境遇。發現她的第一高峰期是由數字4制約的,缺乏安全感,在此階段,她沒有工作,結婚早,已經生了兩個孩子,又遇到自己的妹妹自殺身亡,老公工作好,長相帥,與其單位同事好上了,這是一個轉折期事件,進入她生命的第二個高峰期,受數字8主宰,由於相繼發生了妹妹自殺和老公外遇事件,她更加缺乏安全感,(8是雙倍的4),以致於發展到了跟蹤老公,控制家中的一切金錢,只要老公脫離她的視線,她就焦慮不安的程度。

詳細詢問她對待其老公的方式,發現比對自己的一雙兒女還要好,爲其洗衣,做飯,連牙膏都要給擠好,無微不至,這哪裡是在照顧丈夫,整個就是媽媽對兒子的模式。而其夫,果然從小在家有個照顧他好到極點的媽媽,自己娶的老婆,完全沿襲了其母親對待他的方式。他娶的不是老婆,娶了一個樣貌不一樣的老媽。

中國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是在找媽媽。男人找老婆就是在找媽,只要一個女人給他溫暖的感覺,讓他放低戒備,覺得自己像小孩兒,那他就一定被收服了。

女人同樣也是如此,她們渴望寬厚無私的愛和照料。無論是蘿莉找大叔,還是通常婚戀標準中讓女人放心的忠厚男人,其實都是“媽媽”——一個被閹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

爲什麼中國人會處理不好親密關係?

聲稱最重視孩子的中國父母,實際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中國父母有一個十分陳舊的觀念,認爲孩子小的時候怎麼對待他都沒有所謂,越大就越應該重視、尊重他。嬰幼兒時期不親密,長大後又瞎親密,處理不好愛與自由的關係。

孩子在三歲到六歲之間是十分脆弱的,成年後很多問題的根源都來自這個階段。精神分裂症等嚴重的人格障礙則源於六個月之前的嚴重心理創傷。所以,孩子越小就越需要媽媽的關注和愛。在嬰兒一歲之前,怎麼愛他都不過分。

新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爲,母親對於孩子未來的情感方式和生活的幸福是起決定作用的。三歲之前,父愛可以不存在。爸爸的作用只是支持媽媽,給媽媽安全感,而不是爸爸直接發揮作用。但是,中國人的產假只是給媽媽一個身體恢復的時間,中國家庭中的老人又習慣把孩子從媽媽身邊“搶走”,社會與家庭一起製造了母親與孩子分離。

在一個有男權傾向的社會,媽媽作爲外來者進入一個家庭是孤立無援的,爸爸把自己的父母放在第一位,兒女放在第二位,情感上;

。媽媽永遠是最末位的。當母親有了兒子,她便將自己與丈夫的慾望轉移到兒子身上,兒子總是害怕被母親的愛所吞沒,於是便有抗爭,抗爭的結果是。將逃離媽媽的慾望轉移到自己老婆身上。在父權色彩濃重的廣東潮汕地區,一般男人不會離婚,老婆就是媽媽,是責任。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妻子是合法的性伴侶,男人對衆所周知的性愛有羞恥感,因爲這令他想到對母親的情慾。所以。很多男人會在妻子之外找另外一個女人來談情說愛。這樣,被丟在家裡的妻子、一個缺愛的媽媽,她生的孩子,男孩會與來自母親的情慾糾纏,而女孩,則容易成爲媽媽“被討厭的內在小女孩”的投射對象。

通常我們第一個愛上的都是自己的媽媽。如果與媽媽的親子關係構築得不好,成年之後,就很難處理好與另一半的親密關係。童年的內心模式在成年就會呈現出來,這樣就形成一個輪迴。

爲什麼蘿莉愛大叔?蘿莉總是嘟着嘴要吃奶的樣子,她們渴望被包容。需要安全感,但是同齡人只有活力、熱情。大叔就是媽媽,一個沒有乳房的“媽媽”。大叔都是被閹割的,如果面對成熟的女性,他們會自卑於自己的男性力量,但是蘿莉讓大叔有了用武之地——餵奶。按照正常的心理髮育,如果女孩在原生家庭中從父母那裡得到了足夠多的愛,那麼到了大學畢業的年齡,應該尋找激情和獨立的情感。如果這個時候有個人對你說,你不用工作,每個月給你多少錢,我來照顧你,正常女孩一般都會拒絕的,因爲她不想被約束。但是愛大叔的蘿莉只是生理年齡到了,心理年齡還停留在拉着爸爸的手探索世界的階段。

其實每個時代的中國女性都有大叔情結,中國總體上是個男權社會,女性缺乏安全感,無論是在家庭還是社會,相對於她們的兄弟,根本上得到的關注和愛更少。在有些重男輕女現象比較嚴重的地區,有一些高中生與大叔在一起,不是要大叔的錢,只是希望從這些大叔身上獲得一些關注和愛。她們往往是多子女家庭中被忽略的孩子,與大叔的關係中,還會重複她們之前被忽視的關係模式——那個男人有自己的家庭,不會將所有的關注傾注在她一個人身上。

很多大叔在小時候便是懂事、少年老成、父母不用操心的好孩子,小孩子的那一部分天性過早丟掉了。他們與蘿莉在一起,在“餵奶”的同時,也滿足了一部分回到童年的幻象,是對自己的一種補償。

爲什麼會有小三?小三有三種類型:一種是想要物質上的滿足,另一種是想要贏,最後一種是做小三上癮。小三成癮的女人一般都比較會折騰,但是一旦男人爲她放棄家庭轉向她,她馬上就跑開了。因爲她們只想構建三角關係,她們通常受戀父情結折磨,小時候在與媽媽的競爭中失敗了,長大後要修正這個錯誤。但是,又不能完全把“爸爸”奪走,因爲這樣會得罪“媽媽”,會讓自己很羞愧。

一位女士,有過三段第三者戀情,每一次都是在男人表示很愛自己的妻子或者女朋友的狀況下愛上對方的。因爲她認爲男人很愛“那個女人”。她就可以爭一下,而且相信這個男人一定可以更愛她。她的邏輯在別人看來很奇怪,但是繼續考察她與男人的交往模式就可以看到某種合理性,比如。她對於男人的需求比較低,只要節假日來看她就可以了。她處於愛的絕望中,將戀父情結一直維持在沒有實現的狀態,接受了競爭不過“媽媽”以及得不到“父愛”的事實。

在廣東潮汕和客家地區,有比較典型的重男輕女現象,很多家庭爲了要一個男孩,之前生了好幾個女孩,當這個男孩出生後,家長又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男孩身上;

。這個地區有很多男人包二奶,而且總有看起來無怨無悔的女孩投入這樣的關係。她們來自重男輕女的家庭。都不習慣於獨享一個男人,覺得分得一分愛情就滿足了。所以,這些地區就有這種奇特的現象:女人無論受多大的委屈都不離婚,而另一部分女人甘願去做二奶。

真正很愛自己的女人是沒有辦法與人分享另外一個男人的。在三角關係中,得利的是男人。痛苦的是兩個女人,如果男人有足夠的同理心,應該不會去構築這種讓人痛苦的關係。

爲什麼好男人總是被“壞女人”搞定?中國男性有一多半是那種沒有力量的老好人,沒有活力。傳統意義上的“好女人”是道德高尚但乏味的,而且在家裡又總是暗示、攻擊、指責別人道德低下。與男人一樣,這樣的女人也是沒有活力的。但是,充滿慾望的女人是有活力的。比如田樸珺。媒體上關於她的信息讓我們看到一個積極主動,慾望強盛的女性。她跟鄧文迪很像,都是可以很直接地向男人示好、撒嬌的,她們會兇悍地對待對方,也會兇悍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人類在尋找另一半的時候往往是找一種圓滿,將自己沒有的那部分補足。這是無意識的。而且帶有普遍性。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好男人都被“壞女人”搞定了,因爲好男人渴望擁有壞女人身上那份活力。

爲什麼沒有人可以愛?人的內心既有對愛的渴望也有對愛的絕望。當愛的渴望級別很高時,就很容易建立親密關係,但是如果愛的絕望很深。也不渴望,就很容易成爲橡皮人,也就是我們在現實中看到的超級宅男和超級剩女。很多人會認爲剩女是擇偶標準太高,其實是她們害怕去愛,害怕渴望得不到滿足會痛苦。不讓情感升起,就不存在失望了。只要是想結婚的都結婚了,在這一點上,真的可以心想事成。

有人說,愛情發生的概率是很低,這反應了他內心的侷限,因爲對愛絕望,範圍纔會那麼狹窄。

一個圓有360度,有的人非得在361度上找到愛,那他永遠找不到;有的人有36度,那麼他就有十分之一的可能性;有的人能在180度上找到,那麼他就有一半的機會。真正的愛是活出來的,幸福不在於找對一個人,就像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所說,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兩個人的關係越來越深,就不容易審美疲勞。

前人有總結,一對相愛的男女,通常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一加一等於一,你跟我想象的完全一樣,這是激情期。心理學上說,這是情結與情結對上了,其實你看不見我,我也看不見你,但是,你和我頭腦中想象一模一樣的階段,彼此都活在幻覺中。第二個階段,一加一等於零,我的人生痛苦一切都是因爲你。婚姻戰爭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試圖改造對方,當筋疲力盡,發現對方完全是另外一個人時,還願意接受那個真實的他,那纔是愛。進入第三個階段,一加一等於二,你是你,我是我,但是我們在一起。

爲什麼婚姻沒有安全感?中國人有七成至八成的婚姻都是建立在安全感基礎上,婚姻安全的最高境界是彼此成了親人了,因爲親人是不會離開你的,想起他就很親切,但實際上也很少想起他。

關於安全感,中國人有單一的物質化界定,比如房子、車子。沒有房子就不能結婚,所以說,丈母孃推動了中國的房價。選愛情和物質,這樣的選擇題的出發點就是錯誤的,爲什麼不能先有愛情然後再有物質條件呢?中國人總是在勸那些在婚姻關係中沒有愛情的人,別貪心,不可能得到一切。他們一定不會將愛情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但是——真正能夠製造安全感的只有愛。

第28章 參禪開悟第16章 誰該負起拯救靈魂之責第27章 謀劃人生從自己的興趣開始(1)第59章 吸引高靈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2章 職業倦怠第81章 做有愛的能力的家長第80章 對生命保持覺知第16章 渡9第73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3第40章 虛與實第120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1第24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第122章 孩子,我懂你的心情第17章 愛你的存在第33章 沒有觀察者的觀察第18章 清除幼年傷痛的種子第8章 新任務第71章 慈悲喜捨(4)第9章 迴歸自性之旅2第65章 詞語聯想推開潛意識之門第83章 顯化的法則第21章 輪迴5第2章 孩子也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第25章 他心通第18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3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29章 狗屠夫第61章 以愛的名義第45章 培養靈性孩子第32章 共同的約定第56章 附體現象探秘2第2章 可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第9章 笑看風雲淡 坐對雲起時第12章 與天力的連結第93章 給孩子安全穩定的關愛第9章 靜享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第27章 神秘電話第4章 夢魘2第24章 衣櫥與鼻竇炎第57章 學會全然地信任第97章 與孩子一起創造共同的幸福時光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6章 牌坊林的秘密2第15章 親愛的,我們不必取悅別人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76章 非言語治療與後現代心理學第4章 這些孩子怎麼了第38章 宇宙也只是幻像第17章 輪迴1第13章 一位求助者的難言之隱第24章 進入平和的心境第32章 太極高手楊師傅第15章 蘇格拉底之死第11章 神奇的催眠術第99章 被“精神分裂”的孩子第27章 謀劃人生從自己的興趣開始(1)第4章 選擇第24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8章 渡1第13章 靈魂伴侶第28章 參禪開悟第60章 星光體第14章 佛經與外星人2第17章 流水線上的加工品第85章 人生就是在地球上旅遊第27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第46章 父母是禍害?第98章 給孩子靈性滋養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第20章 接納父母第17章 愛你的存在第85章 人生就是在地球上旅遊第22章 神念第63章 做禪意父母第15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2第15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2第12章 催眠“大人物”第26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86章 平行宇宙1第16章 幸福之旅(7)第21章 懂得放過自己第55章 附體現象探秘1第29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3第11章 幸福之旅2第38章 定期清理心靈垃圾第7章 月淡煙深聽牧笛第33章 看潛意識如何掌控你的人生第7章 渡第9章 亞斯伯格綜合症第32章 理智與情感第74章 世間八法1第12章 靈心療法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16章 幸福之旅(7)第62章 童年創傷療愈第19章 愛與自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第10章 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