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輪迴1

夢靈的第二世是一百多年前西方的一位傳教士,他來到中國南方的福建省和廣東省傳教。有一天,這位傳教士由於中風,在佈道時倒了下來,左邊腦袋猛然撞向石階,嚴重受創。

淳樸、善良的中國民婦的細心護理也無法挽救他的生命,沒多久,他就在中國的大地長眠。三世的她,則是美國的一位精神科醫師。由於第二世是左腦嚴重受傷而致死,二世的潛意識影響到三世的他,因而,三世的他有著非常嚴重的後遺症,左腦功能部分受損,右側身體包括右手右腳都不靈活,沒有力氣,比左手左腳差很多。但他的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和高超的精神分析技術卻爲他在美國心理學界和精神治療領域奠定了泰斗地位並贏得了財富和社會地位。

除了教學、諮詢、寫作以外,夢靈還從事一些靈脩書籍,電影的翻譯工作,一邊工作,一邊靈脩,做到工作即修行,生活即修行。這樣生活的她,覺得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圈子,她絲毫不覺得辛苦,反倒非常充實。

夢靈的語言天賦特別突出,英語單詞只需讀一遍看一遍就能記住,短語,句子語法也是一遍而過,高三時的英語水平比教她的英語老師水平還要高,原因就在於她曾二世爲西方人,大學時讀的是英語系,主修英國文學。又選修了法語,德語,學起來也是豪不費力。大學畢業以後,又自學日語、韓語。在語言天份上,可以說是無與倫比。這倒是正好符合了柏拉圖的觀點。

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其哲學體系博大精深。柏拉圖認爲人的一切知識都是由天賦而來,它以潛在的方式存在於人的靈魂之中。因此認識不是對世界物質的感受,而是對理念世界的回憶。教學目的是爲了恢復人的固有知識。教學過程即是“回憶”理念的過程。在教學中,柏拉圖重視對普遍、一般的認識,特別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認爲概念、真理是純思維的產物。同時他又認爲學生是通過理念世界在現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憶起理念世界的,承認感覺在認識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別強調早期教育和環境對兒童的作用。認爲在幼年時期兒童所接觸到的事物對他有着永久的影響,教學過程要通過具體事物的感性啓發,引起學生的回憶,經過反省和思維,再現出靈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識。就此而言,柏拉圖的教學認識是一種先驗論。

柏拉圖出身於雅典貴族,青年時從師蘇格拉底。蘇氏死後,他遊歷四方,曾到埃及、小亞細亞和意大利南部從事政治活動,企圖實現他的貴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動失敗後逃回雅典,在一所稱爲阿加德米(y)的體育館附近設立了一所學院,此後執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頗豐,其教學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國》(therepublic)和《法律篇》中。

柏拉圖認爲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由此出發,柏拉圖提出了一種理念論和回憶說的認識論,並將它作爲其教學理論的哲學基礎。

柏拉圖的教學體系是金字塔形。爲了發展理性,他設立了全面而豐富的課程體系,他以學生的心理特點爲依據,劃分了幾個年齡階段,並分別授以不同的教學科目。3一6歲的兒童在遊樂場內進行故事、遊戲、唱歌等活動。6歲以後,兒童進入初等學校接受初級課程。在教學內容上,柏拉圖接受了雅典以體操鍛鍊身體,以音樂陶冶心靈的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爲兒童安排了簡單的讀、寫、算、唱歌,同時還十分重視體操等體育訓練項目。17一20歲的青年升入國立的“埃弗比”接受軍事教育,並結合軍事需要學習文化科目,主要有算術、幾何、天文、音樂。20一30歲,經過嚴格挑選,進行10年科學教育,着重發展青年的思維能力,繼續學習“四科”,懂得自然科學間的聯繫。30歲以後,經過進一步挑選,學習5年,主要研究哲學等。至此,形成了柏拉圖相對完整的金字塔形的教學體系。

根據其教學目的,柏氏吸收和發展了智者的“三藝”及斯巴達的軍事體育課程,也總結了雅典的教學實踐經驗,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術、幾何、天文、音樂),其後便成了古希臘課程體系的主幹和導源,支配了歐洲的中等與高等教育長達1500年之久。

柏拉圖認爲,每門學科均有其獨特的功能,凡有所學,皆會促成性格的發展。在17歲之前,廣泛而全面的學科內容是爲了培養公民的一般素養,而對於未來的哲學家來講,前面所述的各門學科都是學習辯證法必不可少的知識準備。文法和修辭是研究哲學的基礎;算術是爲了鍛鍊人的分析與思考能力:學習幾何、天文,對於航海、行軍作戰、觀測氣候、探索宇宙十分重要;學習音樂則是爲了培養軍人的勇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他還很重視選擇和淨化各種教材,如語言、故事、神話、史詩等,使其符合道德要求,以促進兒童心智之發展。

就教學方法而言,柏拉圖師承蘇格拉底的問答法,把回憶已有知識的過程視爲一種教學和啓發的過程。他反對用強制性手段灌輸知識,提倡通過問答形式,提出問題,揭露矛盾,然後進行分析、歸納、綜合、判斷,最後得出結論。

理性的訓練是柏拉圖教學思想的主要特色。在教學過程中,柏拉圖始終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爲最終目標的。在《理想國》中,他多次使用了“反思”和“沉思”兩詞,認爲關於理性的知識唯有憑藉反思、沉思才能真正融會貫通,達到舉一反三。感覺的作用只限於現象的理解,並不能成爲獲得理念的工具。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心思凝聚,學思結合,從一個理念到達另一個理念,並最終歸給爲理念。教師要善於點悟、啓發、誘導學生進入這種境界,使他們在“苦思冥想”後“頓開茅塞”,喜獲“理性之樂”。

柏拉圖的教學思想幾乎涉及到教學領域中的所有重要方法。他第一個確定了心理學的基本劃分,並使之與教學密切聯繫起來。他繼承並發展了斯巴達的依據年齡特徵劃分教學階段的教學理論,在教學的具體內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上則更多地總結與採用了雅典的經驗,提出了全面、和諧發展的課程體系。他十分注重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強調探討事物的本質,這些都給了後世教育家們以巨大的影響和啓迪。

柏拉圖生於一個較爲富裕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阿里斯通、母親是克里提俄涅,他在家中排行老四。他的家庭宣稱是古雅典國王的後代,他也是當時雅典知名的政治家柯里西亞斯(critias)的侄子,不過兩人之間的關係也仍有爭議。依據後來第歐根尼·拉爾修的說法,柏拉圖的原名爲亞里斯多克勒斯(kles),後來因爲他強壯的身軀而被稱爲柏拉圖(在希臘語中,platus一詞是“平坦、寬闊”等意思)。但第歐根尼也提起了其他的說法,柏拉圖這個名子也可能是來自他流暢寬廣(platutês)的口才、或因爲他擁有寬廣的前額。由於柏拉圖出色的學習能力和其他才華,古希臘人還稱讚他爲阿波羅之子,並稱在柏拉圖還是嬰兒的時候曾有蜜蜂停留在他的嘴脣上,纔會使他口才如此甜蜜流暢。

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受審並被判死刑,柏拉圖對現存的政體完全失望,於是開始遊遍意大利、西西里島、埃及、昔蘭尼等地以尋求知識。在四十歲時(約公元前387年)他結束旅行返回雅典,並在雅典城外西北郊的聖城阿卡德米創立了自己的學校——阿卡德米學院(y),學院成爲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組織的高等學府之一,後世的高等學術機構也因此而得名,也是中世紀時在西方發展起來的大學的前身。阿卡德米坐落於一處曾爲希臘傳奇英雄阿卡得摩斯(us)住所的土地上,因而以此命名。學院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關閉爲止。學院受到畢達哥拉斯的影響很大,課程設置類似於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傳統課題,包括了算術、幾何學、天文學以及聲學。據說,柏拉圖在學園門口立了塊碑:“不懂幾何者不準入內”。學院培養出了許多知識分子,其中最傑出的是亞里斯多德。

除了荷馬之外,柏拉圖也受到許多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響,包括了畢達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諧”概念,以及阿那克薩哥拉教導蘇格拉底應該將心靈或理性作爲判斷任何事情的根據;巴門尼德提出的連結所有事物的理論也影響了柏拉圖對於靈魂的概念。

柏拉圖才思敏捷,研究廣泛,著述頗豐。以他的名義流傳下來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書信。柏拉圖的主要哲學思想都是通過對話的形式記載下來的。在柏拉圖的對話中,有很多是以蘇格拉底之名進行的談話,因此人們很難區分哪些是蘇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圖的思想。

柏拉圖的著作大多是用對話體裁寫成的,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有趣,語言優美華麗,論證嚴密細緻,內容豐富深刻,達到了哲學與文學、邏輯與修辭的高度統一,不僅在哲學上而且在文學上亦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柏拉圖認爲任何一種哲學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須包括一個關於自然和宇宙的學說在內。柏拉圖試圖掌握有關個人和大自然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此發展一種適合並從屬於他的政治見解和神學見解的自然哲學。

柏拉圖認爲,自然界中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但是構成這些有形物質的“形式”或“理念”卻是永恆不變的。柏拉圖指出,當我們說到“馬”時,我們沒有指任何一匹馬,而是稱任何一**。而“馬”的含義本身獨立於各**(“有形的”)之外,它不存在於空間和時間中,因此是永恆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於感官世界的馬,卻是“流動”的,會死亡,會腐爛。這可以作爲柏拉圖的“理念論”的一個初步的解說。

柏拉圖認爲,我們對那些變換的、流動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認識,我們對它們只有意見或看法,我們唯一能夠真正瞭解的,只有那些我們能夠運用我們的理智來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柏拉圖認爲,知識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錯誤的知識。但是意見是有可能錯誤的。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有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來解釋理念論:有一羣囚犯在一個洞穴中,他們手腳都被捆綁,身體也無法轉身,只能背對着洞口。他們面前有一堵白牆,他們身後燃燒着一堆火。在那面白牆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後到火堆之間事物的影子,由於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東西,這羣囚犯會以爲影子就是真實的東西。最後,一個人掙脫了枷鎖,並且摸索着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事物。他返回洞穴並試圖向其他人解釋,那些影子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並向他們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對於那些囚犯來說,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並向他宣稱,除了牆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

★ttκǎ n★¢ ○

柏拉圖利用這個故事來告訴人們,“形式”其實就是那陽光照耀下的實物,而我們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過是那白牆上的影子而已。我們的大自然比起鮮明的理型世界來說,是黑暗而單調的。不懂哲學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學家則在真理的陽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柏拉圖的《理想國》還向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理想的烏托邦的畫面,柏拉圖認爲,國家應當由哲學家來統治。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的公民劃分爲衛國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個階級。衛國者是少部分管理國家的精英。他們可以被繼承,但是其他階級的優秀兒童也可以被培養成衛國者,而衛國者中的後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階級。衛國者的任務是監督法典的制定和執行情況。爲達到該目的柏拉圖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論。他的理想國要求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滿足社會的整體需要。但是在這個國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樣的權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爲了公衆利益時撒謊。每一個人應該去做自己份內的事而不應該打擾到別人。

柏拉圖在《律法》(thelaws)則指出,“憲法國家”是僅次於理想國的最好的國家。他在該書中同樣指出,婦女和男人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和訓練。

柏拉圖企圖使天文學成爲數學的一個部門。他認爲:“天文學和幾何學一樣,可以靠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來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柏拉圖認爲宇宙開頭是沒有區別的一片混沌。這片混沌的開闢是一個超自然的神的活動的結果。依照柏拉圖的說法,宇宙由混沌變得秩序井然,其最重要的特徵就是造物主爲世界制定了一個理性方案;關於這個方案付諸實施的機械過程,則是一種想當然的自然事件。

柏拉圖的宇宙觀基本上是一種數學的宇宙觀。他設想宇宙開頭有兩種直角三角形,一種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種是等邊三角形的一半。從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產生出四種正多面體,這就組成四種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正四面體,氣微粒是正八面體,水微粒是正二十面體,土微粒是立方體。第五種正多面體是由正五邊形形成的十二面體,這是組成天上物質的第五種元素,叫做以太。整個宇宙是一個圓球,因爲圓球是對稱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點都是一樣。宇宙也是活的,運動的,有一個靈魂充溢全部空間。宇宙的運動是一種環行運動,因爲圓周運動是最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腳來推動。四大元素中每一種元素在宇宙內的數量是這樣的:火對氣的比例等於氣對水的比例和水對土的比例。萬物都可以用一個數目來定名,這個數目就是表現它們所含元素的比例。

柏拉圖還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完整的學前教育思想並建立了完整的教育體系的人。他從理念先於物質而存在的哲學思想出發,在其教育體系中強調理性的鍛鍊。他要求3~6歲的兒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監護,會集在村莊的神廟裡,進行遊戲、聽故事和童話。柏拉圖認爲這些都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7歲以後,兒童就要開始學習軍人所需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包括讀、寫、算、騎馬、投槍、射箭等等。從20~30歲,那些對抽象思維表現特殊興趣的學生就要繼續深造,學習算術、幾何、天文學與和聲學等學科,以鍛鍊他的思考能力,使他開始探索宇宙的奧妙。柏拉圖指出了每門學科對於發展抽象思維的意義。他主張未來的統治者在30歲以後,要進一步學習辯證法,以洞察理念世界。經過5年後,他就可以成爲統治國家的哲學王了。

柏拉圖中年開始從事教育研究活動。在他的奴隸主教育學體系中,體育佔有重要的地位。柏拉圖對婦女體育也很重視。他認爲:“做女孩的應該練習各種跳舞和角力;結婚以後,便要參加戰鬥演習、行營佈陣和使用武器……因爲一旦當所有的軍隊出動去打敵人的時候,她們就能保衛兒童和城市”(《柏拉圖論教育》)。在柏拉圖的論述中,幾乎涉及到當時體育的各個方面。他認爲,體育應包括教育手段和健康術。他對當時雅典出現的競技主義和競技職業化傾向曾給予猛烈的抨擊,同時也批評市民輕視體育的思想和態度。他主張心身和諧發展,強調“用體育鍛煉身體,用音樂陶冶心靈”。柏拉圖豐富的體育思想對後世體育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柏拉圖與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比起來,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注意。因爲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獻。在西方哲學的各個學派中,很難找到沒有吸收過他的著作的學派。在後世哲學家和基督教神學中,柏拉圖的思想保持着巨大的輻射力。有的哲學史家認爲,直到近代,西方哲學才逐漸擺脫了柏拉圖思想的控制。

公元12世紀以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一直被教廷排斥,甚至歐洲已經不再流傳亞里士多德的著作。當時,柏拉圖的學說佔統治地位,因爲聖奧古斯丁借用和改造了柏拉圖的思想,以服務神學教義。直到13世紀,托馬斯·阿奎那利用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解釋宗教教義,建立了煩瑣和龐大的經院哲學。亞里士多德才重新被重視。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有影響的人,而在他們兩個人中間,柏拉圖對於後代所起的影響尤其來得大。柏拉圖著書以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之口表述說,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着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纔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

在歐洲,很早就有被稱之爲“精神戀愛”的柏拉圖式的愛,這種愛認爲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髒的,認爲愛情和情慾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因此,當一個人確實在愛着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對象結合。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柏拉圖的愛情觀讓人不可思議。而有一位美國學者卻對今人所理解的這種柏拉圖的愛情觀,提出了新的見解。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美國家庭體制》一書的作者伊拉·瑞斯經研究後認爲,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也就是“同性戀”!古希臘人認爲,同性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臘社會,男人很難從女人中找到精神對手。這就是柏拉圖偏重男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而惟有時間纔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而美國的社會學者對“柏拉圖式的愛情”是隻有神交的“純愛情”,還是雖有形交卻偏重神交的高雅愛情,也衆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圖認爲愛情能夠讓人得到昇華。他說,對活得高尚的男人來說,指導他行爲的不是血緣,不是榮譽,不是財富,而是愛情。世上再也沒有一種情感像愛情那樣深植人心。一個處在熱戀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爲,被他的父親、朋友或別的什麼人看見,都不會像被自己的戀人看見那樣,使他頓時蒼白失色。

第20章 世界就在我們心中第13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3第5章 活在當下2第14章 兒子的夢第110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2)第98章 給孩子靈性滋養第11章 真正的快樂第9章 亞斯伯格綜合症第33章 看潛意識如何掌控你的人生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14章 幸福之旅5第22章 讓孩子學會覺察內在的感受第8章 迴歸自性之旅1第7章 親子教育宣講團第3章 愛的語言3第39章 智慧生存,柔軟存活第9章 渡2第17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2第32章 共同的約定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第18章 空椅子第9章 迴歸自性之旅2第35章 你所尋求的一切皆在你自己身上第84章 四梵行3第33章 打開自己內在的力量第37章 合作第23章 幸福無需外求第67章 體重過重來自於心事太重第38章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第34章 爲自己的生活負起全部的責任第86章 提升孩子感官經驗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17章 輪迴1第16章 越長越美的松樹第122章 孩子,我懂你的心情第13章 一位求助者的難言之隱第18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3第55章 過度教育等同於掠奪第9章 奇夢第28章 如法求財第19章 靜心打開喜樂之門第98章 允許孩子愛你第31章 佛家治病的幾個案例第8章 迴歸自性之旅1第10章 星雲第27章 神秘電話第63章 做禪意父母第81章 愛是內在的花開第57章 學會全然地信任第14章 靈魂伴侶2第17章 滋養自己第109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1)第63章 做禪意父母第19章 愛與自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第111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3)第18章 空椅子第3章 他爲何總是**第21章 療愈故事第56章 罪孽清理第2章 愛的語言2第64章 佛教與科學第20章 真相第52章 生命的解藥第80章 心淨國土淨2第19章 愛與自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第8章 新任務第8章 終歸大海作波濤第12章 天力講《易經》第79章 生活是心念之花第40章 合一第55章 過度教育等同於掠奪第116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4第35章 讀書會1第12章 催眠“大人物”第83章 四梵行2第36章 布財陣3第20章 用自性之光照亮自己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34章 爲自己的生活負起全部的責任第2章 何處不是水雲間第29章 讓現實與內在邂逅的契機三例第30章 克里希那穆提第22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2第98章 給孩子靈性滋養第67章 體重過重來自於心事太重第15章 短暫的美容顧問生涯第61章 以愛的名義第86章 提升孩子感官經驗第29章 讓現實與內在邂逅的契機三例第60章 星光體第18章 靈性修煉與從商第25章 不再評判第6章 牌坊林的秘密2第53章 與身體講和第32章 共同的約定第26章 處理情緒之痛2第52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第40章 合一第82章 人生之旅的目的第21章 輪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