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我無精打采的的接起電話。
“我靠,牛子,你這邊除了風頭就跑了,我們哥幾個搬了半天的石頭!”孫崴抱怨道。
“我這不是把那對花中花給安頓好嗎。”我有點不好意思,忙給自己找個理由。
“你趕緊問正經事,餓着呢。”電話那頭傳來光哥的聲音。
“什麼事啊?”我好奇的問道。
“沒事,我們說問問你,乾德通寶,是哪個朝代的?你就說是清朝還是明朝吧!”孫崴問道。
我有些蒙,“好像都不是啊,我想想啊。”
思索片刻,我說道:“乾德元寶,是五代前蜀王衍乾德元年鑄。”
“五代,什麼意思?”孫崴問道。
我有些無語。電話那頭,光哥搶過了電話,“喂,牛子,給具體說說,是寶貝嗎?”
“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後主王衍乾德年間鑄乾德元寶。該錢基本形制爲小平錢,版式有大字、小字以及背月紋等式。乾德元寶除折五型爲珍稀外,其小平錢相對遺存較豐,諸譜多載,不難見到。這個乾德元寶背有月紋,隸、真兩種書體。銅質小平,隸書錢體小,真書錢體較大。隸書旋讀,元字第二畫左挑。有光背、背月紋之別。有銅鐵二種。傳有鐵錢,未見。乾德元寶存世較多,其中一枚折五型大錢僅見拓片,實物已不知留落何處了。”我說道。
“至於通寶嘛。五代十國時期,各政權鑄幣寶文雖然相對元寶爲多,然亦有通寶。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後蜀時期分別鑄“廣政通寶”和“大蜀通寶”兩錢。那麼,前蜀除了元寶以外,是不是也鑄有通寶錢呢?後蜀的通寶錢是不是後蜀繼承前蜀,繼續採用的寶文呢?這從邏輯上講,並不能斷然排除。而究竟有無,當然首先是要有實物依據,並經得起考辯,才能回答這個問題。”對於專業的問題,我很謹慎的說道。
“我靠,聽不懂。你在家呢吧?等我們,去找你!”說完,光哥就掛斷了電話。
不到半個小時,光哥和孫崴就興致勃勃的來到我家。
“牛子,牛子,你看看這個。”光哥邊說,邊把一枚滿是鏽跡的銅幣拿了出來。
“不會吧,你倆爲個銅幣專程跑來找我?”我很是無語,不過目光還是掃了過去。
定睛觀瞧,這是一枚滿是藍鏽的銅幣,顯而易見,是青銅材質。
“五代十國乾德通寶光背小平銅錢。”腦海裡突然閃現出這幾個字。
我很是驚訝,“什麼!”
“什麼什麼呀,銅幣。”孫崴接話道。
“這銅幣,你們怎麼得來的?”我問道。
“你還好意思說!你出完了風頭,自己跑路了,留我們在那給南利搬了半天石頭!”孫崴說道。
“和銅幣有什麼關係?”我懶得聽他囉嗦,問着重點。
“路上撿的。”光哥說道。
我暗歎道。“我靠,我以爲我已經是運氣逆天了,沒想到這哥倆更是傻人有傻福。我最多是淘寶貝,這哥倆滿大街撿東寶貝!?”
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但還是認真的觀察起來,拿出卡尺和小電子秤,作了測量。
孫崴催促道:“牛子,你到底知不知道啊。我倆打着賭呢!”
“急什麼急!”我沒好氣得說道。
“這鑑賞銅幣,首識書相。品文識書,清晰可見本品面文“乾道通寶”四字,隸書書體(似隸似楷),旋讀,光背。其字書寫雖然率意,然筆劃亦是橫直豎立,字形大小適中,佈局協調,整體來看,凸顯古樸之韻,而將該書意與元寶錢進行比較,便不難發現其風格極爲相似矣。由此可斷,本品書相符合時代特徵,應爲其時官爐所鑄,可謂開門。”我說道。
“次觀鑄相。觀鑄識體,可見本品鑄制規整,直徑約爲23.3毫米;重量約4.56克,厚薄適中,小平形制確定。其鑄相顯示,方正圓矩,平整地章,穿輪乾乾淨淨。復觀字廓,錢文稍顯平漫,背亦如此,筆劃亦有粘連現象,然可見鼓凸適度,毫無做作之態。無需細表,以此鑄相來看,其亦是十分符合前後蜀時期之時代特徵,謂之其時官爐所鑄,難以存疑,其門得開。再察鏽相。辯鏽識漿,一眼可見,本品盎然孔雀藍鏽色,渾身裹縛,出於大東北地域生坑,而孔雀藍鏽色,至今來看,新作僞制蓋難成就矣。細察鏽色,深淺相間,分佈自然,鏽痂皮殼,耄耋堅實,不糟不虛。薄鏽之處,包漿凝重老道,踏實不虛。辯其材質,乃青銅質地,銅色更是呈老舊之相。毫無疑問,以此鏽相來看,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耄耋至老,大門可謂洞開矣。”我繼續評論着。
一番鑑賞,幾度審視。我肯定的說道:“我覺得本枚乾道通寶光背小平錢,三相一材,無異無邪,過關斬將,開門見山而毋容置疑。”並且基於此,可以認爲,前蜀乾德年間,也是鑄了通寶錢的,其與元寶小平,雖非對錢形式,然亦是官爐同鑄,而之所以其存世罕少,發現很晚,應該是未有量鑄,或鑄後未發行流通。此外,後蜀鑄通寶似乎也因此前例而續鑄。”
“我靠,居然我和崴都猜錯了。那這破銅幣給你了”光哥說道。
“破銅幣?光哥,你可能沒聽懂,我是說,這個銅幣是真的,是五代十國乾德通寶光背小平銅錢。很是珍貴”我說道。
“愛是什麼是什麼。這古董,在懂的人手裡,是寶貝,在不懂的人手裡,什麼都不是。況且,我倆本來就是撿來的,都不知道是什麼。這一拿給你看,你就能分辨出來,這不就是伯樂識得寶馬良駒嗎?”光哥說道。
我居然莫名有些感動。
光哥壞壞一笑,說道:“不過,我倆這頓飯也着落在你身上了!奶奶的,可餓死我倆了!朱晨這重色輕友的玩意。”
“哈哈,有飯吃,比這銅幣強多了!”孫崴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