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徵收商稅

“魏公想必還記得當日我在朝堂上說過,稅賦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做到這一點,百姓不會反對徵稅,畢竟每戶都有孩子,給他們讀書入仕的希望,對每戶百姓來說都是期盼的。”

魏徵點頭,大唐哪一戶百姓不想家中出個入仕的,哪怕能進縣衙門做個尋常小吏,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都是光耀門楣之事了。

想到此,魏徵想此事還真有可能辦得成。

李沐道:“所以,推行此策時,還得制訂入仕制度,我考慮得是,從鄉間蒙學到縣學最後至州學,皆以優晉升,進州學者,皆可擇優入仕爲官。如此,百姓必不會反對商稅,而商人就失去了煽動輿情的基礎。”

魏徵道:“既然殿下心意已決,臣並無異議。”

次日,州府衙門官員攜同學子們分批下縣、鄉宣傳徵收商稅的用途和此後州府選士的政令。

五天後,徵收商稅政策正式頒佈。

李沐特意設立了一個徵稅部門,稱之爲商務署,主官稱爲商務總管。

並在各縣設立商務分署,主官爲署長。

由此大唐第一個正式向商人徵稅的官衙成立了。

雖然這是一個不被朝廷承認的“黑部門”,可對杭州來說,代表着州府衙門,無人敢去質疑它的合法性。

民間經過短暫的混亂之後,迅速恢復平靜。

甚至許多百姓非常擁護這項政策,能讓自己家中出一個學子,這是千年以來,百姓想都不敢去想的事情。

一年至少一貫錢的學費,一貫錢啊,可以讓一家六口人吃喝不愁一年的開銷。

在大唐有幾家能負擔得起?

可如今夢想成真了,自家孩子能免費讀書了。

學子們雖然辛苦,但從李沐興修水利,賑災救民的善舉中,讓他們覺得李沐確實是幹實事之人,所以,年輕的心總是容易激動,他們對李沐有種崇拜和盲從。

而現在對於李沐在每鄉開設免費官辦蒙學的政令,更是彈冠相慶,因爲從此之後,聖賢之道會更廣泛地進入人心,這對於學子們來說,何止是一項善舉。

而他們便是參與者,這必將讓他們青史留名,。

學子們欣然遵從李沐的命令,一齊去蒙學教授孩子。

這也是他們隨李沐南下的初衷,不是嗎?

當然,李沐也沒有殺豬用牛刀的意思。

每個學子都在州縣府中掛了號了,最低的也是縣衙八品學丞,高的便是州府七品博士。

同時,李沐承諾他們,將第一批學子帶至縣學,即可另任要職。

也就是說三年的實習,然後正式入州縣衙門和都督衙門就職。

鑑於商稅的順利推行。

李沐又下了一道看似“荒謬”的政令。

凡就讀蒙學的孩子,午餐皆在學堂就餐,由官府統一提供。

伙食標準爲一頓兩文。

依此時的物價,一文錢可以買兩個饅頭。

這饅頭可不是後世的饅頭,沒有經過發酵,是實打實的糧食。

一個約摸有六七兩重,尋常人一個就能吃飽。

而一人二文錢一頓的標準,對於尋常人家,恐怕連過年時也到不了。

這個標準足以讓每個孩子可以吃到一個饅頭,兩塊肉,加上一杯羊奶。

聽起來錢花費的不多,但按十五萬孩子這個基數來說,一天就需要三百貫。

這對於僅一州之地的衙門,確實是負擔很重。

如果不是李沐,沒有哪個刺史敢行如此吃力不討好的事。

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可靠團隊,這便是李沐的真實目的。

這個政令百姓們自然是舉雙手擁護的,可讓李沐沒想到的是,州縣官府竟也沒有絲毫異議。

或許是因爲對李沐的尊重。

更或許是因爲人心都是肉長的。

李沐從來杭州的第一天起,都在爲百姓做事,甚至拿着自己口袋的錢去興修水利。

而本應該由州府負責的都督府,直到今天都沒有建造。

由此,所有官員上下一心,憋着一股子勁地,對這個舊時代進行改造。

……。

十天之後,朝廷的旨意傳到錢塘府。

李沐被任命爲安東道行軍總管,原職照舊。

即日起籌備神機衛北上救援新羅事宜,戰爭所需錢、糧皆由揚州府中轉倉供給。

行軍總管的權力是非常大的,沿途所及的各州官府都得聽令行事。

所以這不是一個常設的職務,而是一個戰爭時臨時設置的官職。

而揚州中轉倉是江南各州和淮南道各州賦稅向長安轉運的中轉站。

其中所存的錢糧幾乎佔了朝廷賦稅的三成。

由此揚州來保障神機衛一萬多將士的作戰消耗,那是輕而易舉的。

旨意最後意外地指定了李沐不得輕易擅離杭州。

這旨意非常荒謬,李沐做爲行軍總管,豈能遙控指揮千里之外的戰事。

所以,李沐只是將它當作是李世民擔心自己把命丟在百濟。

隨旨意而來的,是第一批出宮安置的一萬宮女。

李沐將這一萬宮女分成二批,分別安置在寶石山、吳山腳下的織造坊和茶葉坊。

空曠了一個多月的織造工坊終於開始啓動。

原材料依舊是從揚州採辦,這種局面恐怕要到第一批桑蠶收穫纔會扭轉。

而茶葉則需要到下一年了。

李婉順三姐妹一正二副三個織造司總管也從這一天正式上任了。

安排完這些可憐的女人。

李沐纔有時間召集起麾下的文武,來商討對百濟的作戰問題。

其實在李沐心中,北上救援新羅,並不牴觸。

但李沐所考慮的是,該介入百濟、新羅之戰多深。

神機衛是自己的根基,來不得半點閃失。

訓練這支軍隊,花費的錢財李沐已經懶得去算了。

反正這麼多賺錢的生意,到了目前,帳上的餘錢可能不及所賺的一成。

最主要的是,這些將士都是未來擴編的種子。

死一個李沐都會感到心痛。

可如今去異國他鄉作戰,就算神機衛戰力強悍,也無法預料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軍事會議一開就是三天。

文官的想法與李世民旨意相符,以魏徵爲首的官員們,堅決反對李沐率兵北上。

第二十七章 人臣的覺悟第三百二十七章 本王能看中你那些髒錢?第六百二十三章 隱太子李建成第七百三十六章 慌報第三百五十章 劍履上殿?第三百四十二章 欽犯劉仁軌第七百五十一章 高延壽獻策第五百三十一章 席君買來投第五百三十一章 席君買來投第一百零二章 黑白配第八百七十六章 世間唯情話最爲動人第八百十八章 篡改史書者誅第九百十七章 常綠雲省親第七百二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九百六十九章 八年的幽禁第七百九十七章 很多人死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駁旨第七百九十章 抽絲剝繭(一)第二百二十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六百四十章 李婉順出嫁第五百七十四章 改道李家莊第九百四十六章 調虎出籠第九百七十六章 飲勝第三十二章 若要富先修路第四百三十五章 劫獄(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兩相呼應第九百五十五章 還可以做的更完美一些第六百十四章 別開生面的談判(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餘杭縣令張士衡第九百三十九章 強者間的廝殺第七百五十二章 瘋狂的淵蓋蘇文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朝會(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不吃飯的有,不吃醋的沒第八百三十三章 又一次宮變第七百二十三章 遼東有變第一百四十四章 父子有隙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義府第一百九十四章 同氣連枝第六百八十一章 背影中的那一抹廖落第四百三十四章 劫獄(二)第三百十章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一百六十四章 刀,有了自己的思想第九百七十八章 難辯雌雄第一百十一章 不起眼的孫福(第六更 求訂閱)第九百八十一章 懿旨提名太子人選?第六百三十八章 慘遭逼婚?第四百五十九章 敲竹槓?第一百九十五章 勾心鬥角第五百九十五章 長孫無忌發動兵諫第七百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勸進第七百三十七章 三萬玄甲軍第三百四十章 仇恨可以讓人記一輩子第九百五十一章 三戰三捷第四百五十四章 錢莊之爭第十一章 生死一搏第九百六十八章 沒什麼不對的第七百九十二章 抽絲剝繭(三)第二百十七章 逼李沐就範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帝不治國第七百六十三章 李義府的“奸計”(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振聾發聵第三百二十九章 魯縣子的跋扈第六百七十四章 滎陽之行(四)第六百六十三章 韓仲良脫離險境第四百二十三章 倭皇乞和第六百四十六章 美人如玉(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蓋棺定論第八百九十五章 孤是賢王第五百十一章 孫華的敘述(二)第五百零一章 長孫無忌吐露隱秘(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突厥參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實則虛之第五百三十五章 李靖的諫言第二百三十一章 嫡女來襲第九百五十一章 三戰三捷第一百五十章 大明宮第一百六十章 試探軍心(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彈指一揮,生死之間第五百章 一命換滿門第六百五十七章 奪情起復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義府第一百八十八章 腌臢之地第五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哀第二百四十七章 抉擇第九百六十四章 傳說中的孫思邈第八百十一章 甘露殿君臣奏對(二)第八百二十九章 匹夫之志難奪第六百四十一章 玩陰的?我也行!第四百三十章 玉佩的秘密第四百五十章 故友重逢第三百零五章 十一年前的密事(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孫福回來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生母是誰?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朝會(二)第六百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五百七十四章 改道李家莊第二百五十七章 常寶親手畫押的口供第五百十章 孫華的敘述(一)第八百五十八章 財權大於夫權第十章 忽悠是種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