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 蘇定方復仇

PS :感謝書友“KDF”、“Hugo”投的月票,感謝書友“宋代大俠”的打賞,書友們的支持是我碼字的動力。

這讓蘇定方頓時想起了原本改編的高句麗“歸義軍”。

李沐肯定不會預料到,他的這道密旨,徹底改變了東北戰場的力量格局。

蘇定方就憑藉着這道旨意,一年之內,愣是在高句麗徵發了二十萬大軍。

而這二十萬大軍的名字,就叫“歸義軍”。

蘇定方屬於悶騷型的全能形將領,這與他的戎馬生涯有關。

在歸唐之前,他屢屢更換主公,未得明主。

歸唐之後,又因之前與唐軍交戰太狠,屢遭排擠,處處壓制。

七、八年中,他過得太憋屈了。

自從投入李沐麾下,得到了李沐的重用,如今又被列入軍機七大臣之一,他有一種揚眉吐氣的舒暢感。

所以,他咬着牙,無論如何都要報靺鞨、室韋一箭之仇,以告慰五千鐵騎在天之靈。

甚至連蘇定方此時也不知道,他徵發“歸義軍”的舉措,爲大唐之後的戰略提供了可行的先例。

鑑於蘇定方組建“歸義軍”的成功,大唐開始大規模施行“以夷制夷”的戰略。

當然這是後話了。

蘇定方此時僅僅是需要兵員,以西南軍團的名義,在高句麗全境徵召兵員。

與如今軍制改革之後的唐軍不同,“歸義軍”沒有任何軍餉,蘇定方只爲“歸義軍”提供糧食和軍械,而口糧僅是唐軍的一半,軍械自然也是之前遼東戰場繳獲的戰利品。

另外就是從現有唐軍中選拔軍官,進行訓練和統帥。

“歸義軍”沒有唐軍一應的軍餉、撫卹、家眷減免賦稅等福利,就是說,戰場死傷,各安天命,西南軍團沒有義務對其進行撫卹。

“歸義軍”唯一的福利就是,戰場上士兵自己繳獲的戰利品,士兵可以得到一半。

但就這麼苛刻到極致的“福利”,在高句麗百姓中,依舊被追捧到踊躍的程度。

高句麗與大唐一戰,持續大半年的時間,死傷且,整個經濟崩潰了。

百姓家中基本上沒有餘糧,全被淵蓋蘇文徵集一空。

如今連吃都吃不飽,聽說西南軍團徵兵管飯,自然是趨之若鶩了。

更重要的是,蘇定方擅自在徵兵令中加了一條:但凡在戰場上梟敵首級五級者,可入唐籍。

高句麗實際已經滅亡,如今所有州府主官皆是唐人。

中原各大世家豪族遵循李沐的方略,瘋狂地購買土地。

他們信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於土著和唐人自然是有分別的對待,他們更相信唐人。

所以在半島,僱傭唐人和僱傭高句麗人的價錢,那是天壤之別。

也就是說,雖然沒有明確劃分,但,階層已經明確出現。

高句麗人渴望成爲唐人,特別是原本高句麗貴族和官員被允准入唐籍之後,民間更是以入唐籍爲榮。

所以蘇定方拍腦袋加上的這一條,被稱爲入唐籍最迅速有效的方法。

也是激勵“歸義軍”戰場上悍不畏死,拼命殺敵最有效的手段。

蘇定方很“兇殘”。

剛組建的“歸義軍”,僅訓練了三個月之後,便被派上了戰場。

按蘇定方的話來說,打獵爲生的高句麗人,箭術基本不用訓練,近戰更不用訓練。

需要訓練的只有陣法和軍紀,三個月綽綽有餘。

於是,唐與靺鞨、室韋的大戰暴發了。

而此次,攻防雙方的位置開始改變,大唐攻,靺鞨、室韋守。

……。

東亞大陸上戰火連綿。

倭國島上,也是不得安寧。

由大唐暫借糧食、軍械,新羅出人征伐倭國的戰爭,已經持續兩個多月了。

可能是經年與高句麗、百濟交戰的緣故吧,金德曼、金勝曼姐妹的軍事造詣,居然非常不錯。

她們看穿了李沐的“卑鄙”意圖。

新羅軍僅僅進攻了倭國西南的九州。

在擊潰了九州七萬倭軍主力之後,倭國九州已經被新羅佔領。

新羅軍開始在筑前、豐前、豐後三地囤兵,不再向倭國發起進攻。

以積極防禦地姿態來應對這場戰事。

而不是象與李沐商議好的,向倭國東北全境發起攻擊,以此來避免新羅軍的損失。

新羅的入侵,讓皇極朝君臣猝不及防。

他們的根本沒有防到,一直被倭國壓着打的新羅,居然膽敢渡海登陸九州。

皇極朝一直將他們的目光定在大唐身上,在石見周圍囤有大量軍隊。

所以,新羅軍對九州的佔領,倭國國內是一片憤怒和責疑,朝野紛紛指責大臣蘇我蝦夷的失責和不作爲。

迫於朝野上下的壓力,蘇我蝦夷只能以皇極TIAN皇的名義,向大唐派出了使團。

他想想求助於大唐,調停新羅和倭國的戰事,並希望得到大唐的援助。

失去九州的倭國,就象失去了雙腳。

倭國迫不及待地想要收復九州,所以在蘇我蝦夷派出使團的同時,倭國已經在全國徵兵,積極備戰。

蘇我蝦夷很清楚,新羅背後定有大唐的支持。

但現在,倭國根本沒有實力同時與新羅、大唐開戰。

既然不能,便要有所選擇。

說服大唐置身事外,甚至以利益交換來得到大唐的支持,然後全力擊退新羅,收復失地,這是蘇我蝦夷派遣使團的真正目的。

……。

而此時,唐軍勢如破竹地西進。

吐蕃內憂外患,朝野已經亂成一片。

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

倒不是說吐蕃沒有還手之力,只是各部落失去了強有力地領導者,上下形成不了合力。

加上唐軍挺進的速度太快。

許多吐蕃軍還在趕往防禦城池的路上,目標城池就已經被唐軍佔領。

而李師此戰明顯暴露出他“邪惡”的一面。

他此時斬釘截鐵的一句話,被唐軍奉爲至理名言,敢犯大唐者皆可誅!

西南十數州百姓慘遭屠戮,將士們想做的,就是以血還血,以牙還牙。

爲了防止遭遇抵抗和身後的襲擾,但凡所遇到的吐蕃軍和吐蕃部落的成長男子,都被李師下令屠殺。

可以說唐軍所經過的三路,如同風暴席捲大地,已經很難找到一個活着的成年男丁。

這也是戰後,李師被朝廷訓誡的主要原因,這次訓誡直接使得李師接替李靖入軍機之事,成爲了泡影。

而由此引發不斷的吐蕃民間叛亂,一直持續到若干年後。

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治被長孫無忌利用第五百四十二章 微服出宮第三百七十章 受封會稽郡王第七百三十二章 合縱連橫第七百九十章 抽絲剝繭(一)第五十章 尉遲恭的報復第四百八十四章 破釜沉舟第五百二十章 江南交易所第五十七章 出征大典(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駁旨第四百五十二章 佔領浮圖城第七百三十章 李孝恭的要求第九百二十八章 朕要是崩了呢?第七百六十九章 新羅王的貪念第三十二章 若要富先修路第三十九章 打了小的惹來老的第九百零八章 皇帝,查!第六百七十九章 長孫渙遷兵部左侍郎第一百三十四章 馬周馬賓王第四百三十五章 劫獄(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沈綸第三百五十三章 長孫無忌真會謀反?第八百八十四章 那你就去死吧第四百八十九章 據堅而守第八百八十二章 房玄齡稱頌第四百二十六章 不求清名,只求聞達第二百四十二章 求仁得仁,復無怨懟第四百六十一章 延攬韓仲良第三百七十六章 李沐心中的背鍋俠第五百九十六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九百七十二章 出走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誠佈公第四十二章 合作第五百二十六章 主僕遇難第九百二十六章 心狠嗎?第七百九十九章 新皇登基第三百三十九章 疑似線索重現(二)第七百九十九章 新皇登基第三百二十九章 魯縣子的跋扈第六百二十四章 長孫無忌的演技第九百零二章 朕的目標是大海第五百十九章 李靖祖孫第四百二十九章 欲救沈綸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口是戰略問題第七百七十九章 扮可憐第三百二十五章 殿下答對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這黑鍋究竟誰來背第十六章 撒謊是門藝術活第九百十三章 高陽一案第七百五十二章 瘋狂的淵蓋蘇文第二百七十一章 小丑般的候君集第五百四十一章 房玄齡入宮第八百零二章 內閣第二百五十二章 崔尚的野望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義府第三百二十六章 楊務廉案發(加更)第二百四十五章 驟聞驚變第四百九十二章 圍城(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破釜沉舟第三百九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五百八十一章 不還價第五百二十一章 李靖的遺憾第九百二十章 段志玄謀反第十三章 朝廷議賞第八百四十三章 吃某一刀者,池一刀也第四百七十章 李沐的底牌第五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七百九十五章 一切如舊第八百七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朝會(二)第十二章 謊言與真實第七百九十三章 抽絲剝繭(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常寶親手畫押的口供第七百六十章 圓桌會議(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實則虛之第八十二章 拍馬入天牢第四百八十章 長孫無忌的陰謀第二百三十二章 人口與人脈第二百十二章 誠意?第六百二十九章 蓋棺定論第八百八十七章 拿朕當婚託嗎?第九百二十三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十一章 生死一搏第四十七章 轉瞬即逝的野望第九百七十章 擁立太子?第十章 忽悠是種功德第九百四十六章 調虎出籠第五百二十一章 李靖的遺憾第四百十六章 徒費國帑?第六百六十九章 私唔長孫渙第八百七十九章 既在其位,必謀其政第五百九十六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八百零三章 軍機處第六百二十九章 蓋棺定論第四百七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八十八章 定襄縣主第九百六十五章 朕不是這世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沈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