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回 有專攻

見妻子打趣,寧王憨笑了半晌,想起武承訓也執着於疆場,夫妻二人不免又是一陣擔心。

“也不知你上次的話他聽進去不曾,”寧王嘆氣道,“要是還惦記着帶兵打仗的事,可怎麼辦?”

馬氏略一思忖,隨即微微一笑,道:

“王爺不妨把今日朝上的事說與承訓聽,看他作何想。”

寧王不懂妻子何意,但依舊照着做了,讓人這就請世子過來。

武承訓聽說父親找他,還以爲是要說他的婚事,卻沒想到父親講的都是朝堂上的事,且那般慘烈灰暗,直到寧王說完,武承訓還沒反應過來。

寧王講完便看向馬氏,以爲她會幫腔,再勸兒子兩句,豈料馬氏竟只低着眉眼,似乎沒有開口的打算。寧王有些慌了,他生怕兒子問他爲何要講這些。到時寧王說不出來,自己丟臉不說,更怕兒子從此不服勸管,時時處處逆意而爲。

未曾想到,武承訓聽完沉思了半晌,忽然嘆了口氣,給他二人叩了頭,便回自己房中去了。

寧王不解其意,讓僕從偷偷跟過去瞧瞧,卻得知武承訓回房苦讀去了。

“讀的是什麼?”寧王好奇問道。

“奴才只遠遠地看了一眼,並沒聽見世子背書的聲音,實在不知世子讀的是什麼書。”

寧王皺了皺眉,示意那人下去,擡頭問馬氏壺盧裡賣的什麼藥。

“清心去火的良藥。”馬氏笑道,“我不是壺仙,開不出濟世度人的藥方來,但教子的本分卻要做好。自己的兒子是什麼病症,如何解救,總還是知道一二的。”

“上次你那番話,連我都被勸動了,可見你懂得相夫教子。”寧王由衷讚道,“剛你讓我講朝上的事,我雖不懂內裡究竟,但承訓顯然懂了,不知究竟爲何?”

武承訓當然懂了,不然也不會回去讀書。

馬氏笑着把緣由說了。

寧王只有武承訓這一子,生怕他出了什麼事,因此從小養得金貴。

武承訓幼時在外頭和人打架,寧王都要幫着出頭,日子久了,自然沒有孩子願意同武承訓玩,甚至有人拿此事譏諷於他,說他沒出息。

眼見着被衆人冷落嫌棄,還要不時地聽些風涼話,武承訓性子難免有些孤僻,他索性裝出一副窩囊相,避開那些麻煩。幸好還有堂弟承思、仇灝與柳克明願意同他玩耍,不然非要憋出些病來。

也是因此,武承訓對風風火火的父親和霽月光風的武承思愈發羨慕起來,覺得非要如此磊落灑脫纔算得上男兒,只把征戰沙場當作男兒當爲之事,卻忘了文可以輔君治國。

今日朝堂的事,卻讓他警醒。

那諫官死前痛斥朝廷制度,想來本朝當真有如此積弊,而這極可能只是積弊之一。如今再說行軍已是不能,與其自怨自艾,不如專心做個賢良的王爺。若他能憑己力,未必做不到澄清玉宇、造福萬民。

武承訓自此在家中發奮,整日日苦讀了起來。

寧王見狀,忙託人給武承訓找先生,奈何總不合意。還是仇灝幾人過府,聽說武承訓如今讀書,由柳克明舉薦了一位擅長經史的先生。

武承訓跟着師父讀書,眼界愈發不同了起來。他從前只當這些是死學問,不過背書蒙人罷了,如今仔細翻看研讀過,才知道其中都是些難得的道理。

再見武承思時,武承訓心中雖有感慨,卻多了幾分灑脫和暢懷。

攻破河左城後,武承思雖曾返回都中,然呆了沒有三五日便又帶兵出去。

這一次卻不是幫着武嶽攻打別人,而是剿匪平亂。

並、代兩州一帶興匪患,起初不過是一羣逃兵流犯並地痞無賴,偶然聚在一起,做些個打家劫舍、攔路越貨的勾當,自稱“遊俠”。後來人數漸多,規模漸大,嚴重影響了治安。

當地廂軍多次圍剿不成,反勾起衆匪同仇敵愾之心。衆匪遂以三十六人爲首,於代州關山內紮寨結盟,自稱“聚義”,共聚集了近數千人,當真揭竿而起,明着造起反來。

這幫匪人倒也有些手段,自從“聚義”之後,把從前打家劫舍的勾當全不做了,整日地“劫富濟貧”,專挑富戶鄉紳下手,把搶來的銀錢米糧散與貧戶,再就只與官府爲敵。如此一來,倒教不少百姓迷了心,竟忘了從前被衆匪擾得不得安生,直把他們當成了好人。

衆匪大多是亡命之徒,不少人身手不凡,且又將寨子建在易守難攻之處,廂軍無力討伐,只得報入京中。風頭正盛的武承思纔剛回家,便被派去剿匪了。

武承思帶了兩萬兵馬去了代州,卻不急着立即進攻,而是用了近兩月訓練廂軍,之後一舉攻破了山寨,除了戰死的上千匪人之外,將其餘的匪人全部生擒,交給當地官員處置。

纔剛回到家中,便聽說日前朝上發生了大事。

武承思搖頭苦笑,慶幸自己遠離了朝爭,卻怕長此以往功高震主,總有一日爲君王所不容。

廉王見他在家中煩悶,便讓他出去找朋友喝酒。武承思哪能不懂父親苦心?他自己雖然也有俸祿,更有皇帝的諸多賞賜,但他心中自有分寸,情知問父親要銀子才能讓大家安心,因此笑着應了,又問廉王要了百餘兩銀子,這纔出門找仇灝他們。

武承思將地點定在瞭望江樓四樓雅間,這地方當真可以望見滔滔江水,兼着又是頂樓,修得也十分雅緻,最是清靜不過的去處。

仇灝出來得十分痛快,武承訓與柳克明卻姍姍來遲,武承思一問才知道,二人竟都在家中用功。

“都讀的什麼書,竟然這麼用功?”武承思笑得爽朗,一面問,一面吩咐跑堂的去傳菜。

柳克明看了武承訓一眼,笑道:

“說來倒也巧合——承訓與我讀的卻是同一類書。”

“哦?”武承思聞言,愈發好奇起來,“莫非承訓如今也研讀經史麼?”

柳克明要考三史、三傳,這事幾人皆知,武承訓既與柳克明讀的是同一類,自然也是些經史典籍。

武承訓坦然一笑,十分大方地點了點頭。

第一八七回 半憂喜第三一八回 暗相較第一零六回 無心眠(二更)第三四零回 有取捨第二零三回 起興致第二四六回 寒徹骨第二八九回 心膽吊第六十九回 興所至第一七一回 憐同命第八十一回 明月夜第二零七回 遇貴人第一三八回 形於色第二七六回 糊塗人第八十九回 心生鬼第一一九回 微動念第八回 鴛鴦譜第三零四回 如雲散第二十八回 金蘭語第十九回 八鳳殿第三十九回 延芳殿第四十八回 步步錯第一九七回 相圖謀第二四四回 履薄冰第五十九回 隔肚皮第二十回 起居注第一六一回 無處訴第八十一回 明月夜第四十二回 長遠計第二四七回 欲語難第二一三回 講舊聞第十一回 風波起第三十七回 三分話第三十二回 喜盈門第六十二回 語驚人第七十六回 生枝節第七十五回 意外事第四十二回 長遠計第一七五回 毋擅動第二七四回 誠可鑑第一四一回 退爲進第六十九回 興所至第三十一回 遲相應第一八八回 留情面第三五零回 有誰聽第二五三回 各不同第三四四回 主僕情第一四七回 延福宮第二六一回 計深遠第一四六回 恩卓殊第二八一回 恨失足第三二一回 走爲上第三零五回 六十九第一八零回 赦天下第一七四回 觀爲先第一八八回 留情面第三一一回 洞於先第三二九回 人之終第八十五回 親成仇第一三一回 會當晴第二九八回 杯中物第一一四回 巧成拙第一二五回 痼難痊第二三八回 積思慮第二四八回 敬如賓第二六三回 惱無情第二六七回 哀心死第二零九回 天有異第二一九回 娶賢德第二一三回 講舊聞第一四三回 孰憂喜第一二五回 痼難痊第九十四回 淺輒止第二五零回 一傳十第二百回 手足親第二七七回 困跼蹐第二九九回 留戀處第三零五回 六十九第三二一回 走爲上第一三八回 形於色第六十回 悔當初第三二零回 刀兵劫第二三八回 積思慮第三十四回 自盤算第十回 蓄陰謀第八十一回 明月夜第五十回 百思苦第二七四回 誠可鑑第一八零回 赦天下第一一二回 怯春寒第六回 謹相詢第二八三回 分離乍第二五五回 無多路第三四四回 主僕情第一二七回 文死諫第一四一回 退爲進第十三回 推八字第一九二回 量進退第二十三回 下階行第二百回 手足親第三零八回 心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