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這一年的冬天來得格外早。

一入冬,趙英身體竟好了不少。他決定親自去主持冬祭,祈禱來年風調雨順。

百姓不明就裡,滿懷歡喜地等着趙英出現,一派歡喜祥和。

趙英乘車沿着御街直走,精神雖有些疲乏,卻看得格外認真。等到了祭臺那兒,趙英說:“這邊可有備馬?”

內侍趕緊說:“有的。”

趙英說:“牽三匹過來。冬祭吉時還未到,六弟,九弟,你們陪我到後頭騎騎馬。”

趙崇昭想要勸,最終還是忍住了,眼巴巴地看着趙英和恭王、端王上馬離開。

他叮囑禁軍統領:“跟緊一點,千萬不能出問題。”

趙英與兩個弟弟打馬疾行,胸中的鬱氣散了大半。自從病後他再也不曾碰過馬匹,可這一天他心中隱隱有點兒預感,因而反倒少了顧忌。

等周圍的禁軍離得遠了,趙英才稍稍慢下來,對恭王說:“六弟,我原想着我會死在馬上……”

恭王說:“皇兄哪會再上沙場,這個心願只能我來實現了。”

趙英說:“你也莫要涉險,你若出了事,北境危矣。”

恭王說:“我若出了事,還有……譚先生,還有邊境無數能人志士。北境之固絕不是我一人之功,我一年回京數月,不也安然無恙?”

趙英說:“你竟也學會謙虛了。”

恭王說:“實話而已。”

端王像從前一樣緘默着,騎馬跟在他們身後。

趙英說:“九弟,你若在西邊過得不習慣,大可回京來。我上次說的事還作數,宗正之位你隨時可以坐。”

端王苦笑說:“皇兄你不要埋汰我了,我這人閒散慣了,你讓我管着那麼多宗親我哪裡管得來。”

三兄弟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在吉時到來前回到了祭臺。

趙英主持冬祭時,恭王的目光轉向了端王,直至端王發現了他的視線才悠悠地轉開眼。

端王心中微微一跳,專注地看向祭臺。

其他兄弟雖多,但都老的老,殘的殘,只有他和恭王正當壯年又享有盛名,恭王那不明不白的視線讓他心裡打了個突。這也是他一直小心行事的原因,恭王這頭猛虎從前就夠難纏了,能讓趙英皇位大多是看在那位“臨均”的面子上。趙英一去,恭王說不定就反了,畢竟他們那位侄兒的表現可遠遠不如趙英!

端王不會傻到當出頭鳥,恭王說不定正愁師出無名呢,他貿然行動豈不是送上門給恭王一個“出兵勤王”的絕佳藉口?

還是等恭王按捺不住動手了,他再好好攪攪渾水,好來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端王心中有了計較,表現得更爲從容,在歸去的路上甚至還開口邀恭王過府一敘。

恭王對下屬親近得很,對兄弟卻很疏淡。他瞧了端王一眼,說道:“免了。”

一行人齊齊入城,各自歸家。

謝季禹回到謝府,謝小弟和謝小妹快步跑了上來,謝小弟年紀小,什麼都不怕,伸手朝謝季禹要抱抱。謝季禹伸手把謝小弟抱了起來,見謝小妹在一旁笑嘻嘻地看着自己,牽住謝小妹的手說:“你哥哥呢?”

謝小妹說:“在主屋那邊和嫂嫂說話。”

謝季禹抱着一個牽着一個,徑直走向主屋。到了謝則安門外,謝季禹發現氣氛有些凝滯,他嘆息了一聲,走進門問:“都在呢?”

謝則安正在寬慰晏寧公主,見謝季禹來了,如釋重負:“阿爹你來得正好,剛纔你不是見着了陛下嘛,和晏寧說說他氣色是不是好多了。”

謝季禹說:“陛下他精神很好,還去騎了馬——”

謝季禹話還沒說完,突然有個內侍跌跌撞撞地跑了進來:“殿下,駙馬,謝大人!宮裡急召!快跟我來!”

謝則安心頭一跳。

晏寧公主猛地站了起來,腳卻不由得有些發軟,整個人搖搖欲墜。

謝則安怕晏寧公主有事,伸手扶住她,叫人拿來披風和帷帽,一把抱起她:“別擔心,我這就帶你進宮。”

謝則安抱着晏寧公主上馬,快馬加鞭趕向皇城。馬蹄踏過一道又一道大門,來到了最後的石階前才驀然止步。

謝則安帶晏寧公主下了馬,認真地打量着晏寧公主的氣色。晏寧公主費勁地回握謝則安的手:“我沒事,我們進去吧……”

謝則安卻擡頭看着不遠處。

另一撥人也到了,爲首的是去處理冬祭雜事的趙崇昭。他們相隔得不遠也不近,眼前卻像有着一條無限寬廣的鴻溝,誰都無法往前邁半步。

趙崇昭早就看到謝則安和晏寧公主了,敢在宮中騎馬的人不多,遠遠看到馬上的兩個人他就猜出是誰。等看到謝則安抱着人下馬、看到謝則安和妹妹雙手緊握,趙崇昭鼻頭一酸,差點掉下淚來。

想到趙英危急的病情,趙崇昭心中的酸澀又減了幾分。

他們兄妹親如一人,妹妹能有一個圓滿,那是天大的好事。

趙崇昭強迫自己邁出了灌鉛般的雙腿,一步一步地走進謝則安。他控制着將要哽咽的聲音,點頭說:“你們也趕到了,一起進去吧。”這一句話說得自然又平靜,實際上每說一個字都像有把尖刀刺入他胸口。

謝則安與趙崇昭相識多年,一下子聽出趙崇昭語氣之下壓抑着的感情。他眼睫微垂,與晏寧公主落後趙崇昭一步,一起走進趙英寢殿。

會診的太醫們面色如土,灰敗不已。

趙崇昭沒有遷怒,拉過晏寧公主的手快步走到牀前。

從秋到冬,趙英已將事情都安排好了。見到一雙兒女齊齊來到牀前,趙英先是擡手理了理晏寧公主的劉海,然後看向趙崇昭:“寧兒以後就靠你護着了。”

趙崇昭認真點頭,眼淚再也忍不下去了,一下子奪眶而出。他滿心苦楚,最終卻只能說:“我會的,我會一直疼寧兒。”

趙英說:“你將來也早日大婚,稱孤道寡的日子並沒有那麼風光,你身邊總要有人陪伴才行……”

趙崇昭不願說謊,抓住趙英的手哭了出來。

趙英只當他情難自禁,沒再多話。他放緩了呼吸,目光轉向靜立一旁的謝則安。

謝則安連忙上前:“父皇!”

趙英說:“三郎,好好對寧兒。”他看向哭得像個孩子的趙崇昭,“也好好對崇昭。”

謝則安愣了愣,說:“……我會的。”

趙英說:“有時候我覺得遺憾很多,總想再活久一點,哪怕幾天都好。但看着你們三個人和當初一樣好,我又覺得沒什麼遺憾……”

趙崇昭死死抓牢趙英的手:“父皇!”

趙英說:“姚先生的萬言書,你看過了嗎?”

趙英話鋒忽轉,趙崇昭怔了一下才答:“看過了!”

趙英說:“裡面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你一定要記住四個字,循序漸進。”

趙崇昭牢牢地把這四個字印在心裡。

他向趙英保證:“我絕對不會忘記父皇您的話!”

趙英說:“若是貪功急進,後果不堪設想……”

趙英的聲音越來越輕,眼睛也慢慢閉上了,神色安詳得如同熟睡了一樣。

謝則安三人淚流如雨。

喪鐘響徹京城。

明君離世,舉國同哀。

趙英生前留下了好幾份的旨意:定參知政事孟元紹、徐延年,太子太傅徐君誠爲顧命大臣,拜孟元紹爲相,徐君誠、姚鼎言入政事堂,拜參知政事;諸王世子在皇城外圍設府,比鄰而居,多與新皇親近;新皇遇事應多向三位顧命大臣以及恭王、端王兩位皇叔請教……

趙崇昭一道道地往下聽,知道趙英臨去前仍在爲他操心,不由更爲傷心,在靈前足足守了三天。

趙英的喪事處理完畢後,趙崇昭的登基儀式被提上日程。

孟元紹這個丞相與剛致仕不久的張相一脈相承,都是圓滑世故的人,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方寶成主禮部,拿出了好幾個方案,孟元紹每看一個都說:“不錯,不錯,挺好的。”方寶成拿他沒轍,只能曲線救國,讓楊珣去問趙崇昭的意思。

趙崇昭心中沉鬱,哪有心情大操大辦,給了個明確的指示:“一切從簡。”

登基儀式依然是先行祭禮,想到趙英臨去前正是在祭臺上主持冬祭,趙崇昭又忍不住淚落如雨。

不少老臣見趙崇昭真情流露,心中亦感念起趙英的好來,對趙崇昭這個新皇多了幾分認同。不管以往如何,至少眼下看來趙崇昭是個純孝之人。

祭禮行完,孟元紹朝趙崇昭奏道:“禮成,請即皇帝位!”

衆臣扶擁趙崇昭至金椅前,由孟元紹取袞冕替趙崇昭戴上,衆臣按早朝時的秩序排班就列,朝趙崇昭行大禮。再經過一長串繁複的禮儀,趙崇昭才得以入太廟,追尊趙英爲聖武皇帝、先皇后爲聖德皇后。

百官稱賀。

趙崇昭看着一張張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第一次體會居高臨下俯瞰衆生的感覺。

他心中並不全是志得意滿。

許多複雜滋味實在難以言說。

次年春闈如期舉行。

謝則安在春闈前又一次閉關備考。

春闈在京城舉行,匯聚了來自各州的士子,他們都通過了鄉試,而且不少都名列前茅,粗略一數,“解元”都有四十來個,而謝則安只是其中一個。

謝則安與許多同年考生往來,每次交流都感覺自己更進了一步,真正開始考試時已經變得從容不迫起來。

張榜日一到,謝則安又一次名列榜首。

稱他“解元”的人紛紛改口稱“會元”,解元各州都有,“會元”三年只有一個啊!

京城有人暗暗開了賭局,賭趙崇昭會不會給謝則安一個“三元及第”。懷疑謝則安的人不在少數,可謝則安的文章一流出來,所有人都住了口。

不愧是姚鼎言、徐君誠教出來的啊!

再看那一手詩賦,雖說不是驚才絕豔的那種,切入點卻總是別具匠心,叫人讀來耳目一新,又不得不承認他十分切題。

不管哪方面來看,前面的“雙元”都是實至名歸的。

若是殿試文章再作好一點,他不得狀元別人還要替他喊冤呢。

孟元紹心情挺複雜,因爲他手裡還拿着趙英的旨意,等謝則安從任地歸來就將勸君尺交給他。趙英對謝則安這麼有信心,他怎麼能攔得住謝則安這大好勢頭?

偏偏謝則安又是姚鼎言的學生。

提起姚鼎言,誰心裡不會打個突?

明明都去守孝了,居然能被趙英奪情復職,一眨眼還入了政事堂、成了參知政事!孟元紹有預感,他這個相位說不定坐不了多久。

雖然謝家父子看着不算完全偏向姚鼎言那邊,但要是姚鼎言開了口呢?

孟元紹只能拿出一貫的推字訣,一律把要做的重要決定留給趙崇昭。

趙崇昭與孟元紹打了一段時間交道,很快了解了孟元紹的算盤。他對孟元紹有些不喜,但想到孟元紹是趙英留給他的丞相,只能忍了下來。忍歸忍,遇事他極少與孟元紹相商,更經常找曾經是自己太傅的徐君誠、自己敬佩不已的姚鼎言。

徐君誠、姚鼎言兩個新加入政事堂的“新人”,在趙崇昭心中的分量竟比其他老臣都重。

這日徐君誠和姚鼎言從政事堂出來,沿着青石道一起往皇城外走。

靜默許久,姚鼎言先開了口:“君誠兄,你老師近來可好?”

聽到姚鼎言提起秦老太師,徐君誠心頭猛跳。姚鼎言已暗中開始把秦老太師的門生壓下去,他看在眼裡,卻不能和姚鼎言一樣在趙崇昭面前肆意進言。

秦老太師對這點很不滿,徐君誠唯有苦笑。趙崇昭看重他是看在這些年的師生情誼上,趙崇昭看重姚鼎言卻是因爲他打心裡認同姚鼎言的許多設想,時日一久,此消彼長是免不了的。在帝王心中昔日師生情分能撐多久?趙崇昭終究會放手去做他想做的事。

而且他若是和姚鼎言用一樣的手段,與自己看不慣的那些做法又有什麼不同?

徐君誠說:“老師他精神還不錯。”

聽到徐君誠仍誠摯地喊一聲“老師”,姚鼎言心中失望。政事堂那幾位老臣都無意相爭,明顯與孟元紹一般脾氣,整個政事堂內只有徐君誠能與他一爭,偏偏徐君誠明明正當壯年卻銳意全無,實在讓他失望。

姚鼎言說:“三郎這次不知能不能中狀元,他若真能三元及第,你準備送他東西?”

徐君誠說:“鼎言兄又準備送什麼?”

姚鼎言說:“我會將我這幾年來陸陸續續寫下的文稿都交予他。”

徐君誠一震。

姚鼎言說:“我覺得三郎有超於你我的能力,有些事若是我做不成了,我會盼着三郎替我做下去。”

徐君誠沉默。

姚鼎言說:“君誠兄爲官多年,到底做了些什麼?”

姚鼎言這話有誅心之意,可徐君誠聽後反倒雲淡風輕了,他淡淡地答道:“我只盡了本分,沒做什麼特別的事。”

姚鼎言說:“依我愚見,君誠兄大概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徐君誠擡頭望着姚鼎言。

姚鼎言說:“君誠兄在地方時也曾銳意變法,可惜底下的人陽奉陰違,差點鑄成大錯。當時若非文公相助,君誠兄恐怕難以收場。”

徐君誠道:“鼎言兄既然知道這件事,推行你的新法時應當更謹慎纔是。”

姚鼎言見徐君誠面色未改,只能答道:“那是自然。”

話不投機半句多,這次簡短的談話就這樣不歡而散。

徐君誠看着姚鼎言拂袖離去,眉頭皺了皺,最後千思萬緒都付作一聲輕嘆。他遲遲不願依老師的話行事,未嘗不是想看看姚鼎言能做到什麼程度,若姚鼎言真的能做成,於國於民都是好事。若是姚鼎言做不成,他還保有與趙崇昭的師生情分,說不定還能補救一二。

徐君誠俯身坐入軟轎,在那輕微的晃動中出了神。

三天之後,殿試開始。

趙崇昭終於見到了謝則安。

不知不覺他們已有一兩個月沒見面,謝則安看起來瘦了一點,不過依然俊朗非凡。所有士子之中謝則安離他最近,離御階僅有數步之遙,離他不足十米,他從御階上望下去,可以清晰地看見謝則安的每一絲表情。

趙崇昭的目光貪婪地在謝則安身上掃了一輪,才讓人宣佈殿試開始。

殿試是趙崇昭親自出題,他寫了個與農桑有關的題目。西邊久經戰亂,百廢待興,正需要專擅民生的人才,謝則安若是寫得好,自然而然會被安排到那邊去。

謝則安一拿到題目,瞬間回憶。

他並未擡眼看向趙崇昭,而是揮毫疾書。

第一個寫完的是他。

聽到謝則安輕敲桌上的瓷鈴,趙崇昭精神一振,直直地看向謝則安。

謝則安擡起頭安靜地與趙崇昭對視。

想到自己要親自送走謝則安,趙崇昭心如刀絞。但轉念一想,他們的一生還那麼長遠,根本不需急於一時,慢慢地也就心安了。

等有資格參加殿試的士子統統敲鈴交卷,趙崇昭示意他們可以先去御苑賞賞花,自己開始評閱“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