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陳條之辯

楊盛文多少有些意外,太子劉靜更是第一次面對這種情況。作爲監國的太子,以後是要坐上寶座的,難道這些羣臣,都沒有提前做準備,是沒看好自己,還是賑災這個事情不能去做?

不過,這些事情只能記在心中,卻無法說出口,太子劉靜神態上還得裝着若無其事。

楊盛文也明白,自己離開這幾年,朝堂確實有不少改變。這也是事先有所考慮的,只是,實際的情況比預計的要更糟糕,壓力也會更大。

擡起頭,看一個個朝臣,這些人都回避楊盛文的眼神,但朱子善卻與之對視,沉穩不亂。可能是朱子善先就預料的情況,見完全按照自己所設想的,自然很得逞。

右丞相府在賑災工作上如果不得力,可攻擊的就太多了,民議沸沸揚揚,也會對右丞相府不利。

太子劉靜見這情況,不得不開口,“右相,既然沒有人自告奮勇,不知右相有沒有推舉人選?”

楊盛文知道太子不是在爲難他,而是確實要儘快解決問題,不能繼續拖下去。

“太子殿下,臣一時間也沒有很好的人選,不過,我手裡有一份賑災陳條,請太子殿下和各位大人過目。若是還可,就召令其前往豫南。殿下以爲如何?”楊盛文說。

隨後將陳條先遞一份給太子劉靜,再給左丞相朱子善,其他重要朝臣,也都拿到陳條。

這些陳條並非原稿,而是楊盛文讓右丞相府的工作人員抄寫的,墨跡都換沒幹透。朱子善等人拿到陳條,也明白這一點,好在陳條本身字數不多,看一遍又看一遍,都不需要一盞茶時間。

看過陳條,各人臉上神色都比較奇異。賑災工作雖說不是工部負責,但黃河潰堤之事,與工部多少關聯得上,這次會議,工部的三位大佬,也被通知前來參與。

工部左侍郎關衛東敲敲桌面,然後擡頭看向楊盛文。說:“右相,這份陳條與文朝歷年來救災之事務盡皆有異,不知是哪位地上來的陳條?譁衆取寵嗎,還是別出心裁?

救災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將災民集中,放糧、施粥,靜等洪水退去,督促執行人重返家園,進行建設;二是廣邀醫師,熬藥防疫,以防疫病氾濫,流傳。

下官看這份陳條,細則細矣。可倍覺怪異,什麼撒石灰能夠防疫病?什麼統一如廁,禁絕喝生冷水……這些都與古法相違背,不知此人從何而知,或是爲了譁衆取寵,故意說這些奇談怪論?”

關衛東如此說,自然引起了其他官員們共鳴,紛紛直言,這份陳條之人用心不正。這樣的人去做賑災,未必是豫南之福。

高詹遠是吏部右侍郎,聽關衛東這些話,顯然是在故意爲難楊盛文。借對陳條的否定,先否定遞出陳條之人。繼而讓楊盛文沒人可用,達到壓制楊盛文的目的。

“關侍郎,古法賑災沿用已久,確實積累不少可行之策。”高詹遠說,“不過,事事從古、按照古人所做,不思改進,那如今就該還處在三皇五帝之期。正因爲人類發展,不斷地思索,探索,纔不斷地找到新方法,提升效率。

我看這份陳條,就經再三思考,還有實際操作的經驗在其中。當真嚴格執行這些陳條,控制疫病方面上,必有奇效……”

高詹遠如此說,支持楊盛文以防的人,自然找到更多理由,哪怕這些理由本身有過度解讀、牽強附會之嫌,雙方爭議逐漸激烈。引經據典的爭議,本身就沒什麼意義。

太子劉靜見狀,當即敲敲桌,放下茶杯,說,“各位,這時候不是我們爭辯優劣之時,選用欽差大臣前往豫南賑災,纔是需要的決策。諸位可不要忘記……右相,不知陳條爲誰所寫?既然這位有此想法,何不讓他前往?”

“陳條乃犬子楊忠良所寫,上午遞送過來。不過,忠良之前沒承擔過這方面的工作……”楊盛文當然不會一句肯定的話,將兒子就推送出來。

在做的人聽說是楊忠良遞交的陳條,更覺得這些陳條是書生呆子所做,楊忠良是什麼人,他們都非常清楚。性子弱,做事沒有主見,思路也不清晰。這份陳條,說不定就是楊盛文所寫,讓兒子抄一遍罷了。

對於陳條所列,多數人都覺得搞笑,完全與實際不一樣。而這一次賑災工作,右丞相府和太子府對於賑災銀錢的監管嚴厲,誰還肯去豫南受罪?楊盛文既然有心推薦自己兒子,何不順着將楊忠良推到風口浪尖,然後大家來挑刺?

“修職郎文采出衆,對救災之法有自己的思考,那是非常好的人選。右相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古人曾說過,舉賢不避親。”關衛東笑呵呵地說。

“右相,二郎才能很不錯。以本相之見,就無需多討論了,朝堂就指派二郎爲賑災欽差大臣吧。事急從權,哪位大臣若是覺得有更好的人選,就推舉出來,不然,就定下來吧。”朱子善這時候也發話。

楊忠良雖說之前沒什麼做事的機會,沒有展示自身才華和能力的平臺。但這個人的性格,本身就不是這方面的人才。估計楊忠良到豫南之後,都不知要從哪一件事情開始着手。

楊盛文也不知是真昏了頭,還是是在無人可選,纔將自己兒子楊忠良推舉出來。

朱子善這樣說之後,與會的人都紛紛叫好。太子劉靜稍微猶豫,看了看楊盛文,見他神色稍微有些憂鬱,可能是在擔心楊忠良作爲欽差大臣,能不能將這件事情辦好?豫南賑災之事,不僅僅是右相楊家的事,也是太子府的臉面,更是豫南二三十萬災民的命運……

“既然各位大人都推舉楊忠良作爲這次豫南賑災的欽差大臣,那就這樣定下來。除了欽差大臣外,還需要幾個人協同工作。有什麼好的人選?”

“殿下,臣可推舉一位去豫南……”關衛東說。既然讓楊忠良去豫南賑災,那監督楊忠良的人,也會派人過去,如此,才能將豫南那邊發生的所有事情,都完全掌握,等賑災之後,纔可在朝堂上進行清算。

第277章 誦詩揚名第451章 父子相見第44章 一幅對聯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496章 巫龍尋礦第657章 女兒心思第46章 一把竹筒槍第496章 巫龍尋礦第517章 追蹤者是誰第264章 邀女進家第65章 匪衆逃散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699章 排禾縣第271章 提前的中秋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218章 教 化第408章 好東西第449章 老臣遵命第293章 假 打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341章 李家分支在杭城第596章 京城風起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699章 排禾縣第15章 巫 龍第395章 奇襲見湖鎮(七)第314章 名次不高第179章 討要戰馬第11章 一拳之威第354章 王府軍的生死蛻變第28章 酬 謝第441章 直接斬殺第432章 巫豹戰大和尚第566章 膠着與潰退第387章 強行軍第270章 離家赴考第567章 韃子增兵第175章 斬馬腿第214章 娶 你第61章 豹虎鬥第15章 巫 龍第508章 教學理念第597章 朱成章的心願第227章 昔日少年已成長第284章 孫大炮第74章 露臺上第187章 攀爬山崖第88章 洗 臉第622章 鏢旗的威力第687章 橫肉男亡第148章 第一戰第614章 楊家幺兒第49章 鷹巢山匪第551章 纏 鬥第27章 笨死了第570章 命不該絕第175章 斬馬腿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707章 密 談第428章 各方反響第300章 等了個空第19章 三個問題第315章 星夜返回第570章 命不該絕第582章 各方得失第151章 削勁的血性第19章 三個問題第612章 強軍鐵軍第683章 先走一步第281章 進場與考試第41章 微 瀾第552章 退入山莊第244章 惡意濃烈第683章 先走一步第366章 蠻族軍離城遠第377章 潰 逃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148章 第一戰第200章 強 攻第643章 尚書秦鍾彬第574章 太子行跡第647章 沉重的話題:北地第267章 三女碰面第35章 認死理第433章 三段式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550章 順利截殺第701章 春塘江口第709章 新仇舊恨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670章 經營北地思路第65章 匪衆逃散第185章 同行同吃同睡第386章 新年新家第483章 全 滅第502章 後金破關第290章 五家齊聚第233章 嫁或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