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兩國判官的一聲敲鑼打鑔,鼓聲震天,齊周兩國的友誼切磋賽,正式拉開了帷幕。
——第一場比的是騎射。
對於騎射,齊國這邊的斛律恆伽最具權威,斛律部就是敕勒歌裡生活在陰山下、遊牧射獵爲生的敕勒族中最善騎射的一支,其父斛律明月更有“落雕都督”之稱,論騎射他是有家傳的。
但蘭陵王表示,如果讓斛律恆伽登臺打擂,贏肯定是贏,但會被人笑話,你齊國“殺雞焉用牛刀”?第一場就把齊國頂尖神射放出去,莫非蘭陵王是怕了周國?贏得也不光彩啊,即便開門紅,也會引發後續賽程兩國的緊張氣氛。
萬一最不可能的事發生,斛律恆伽要是輸給一個周國送上的開胃菜、無名小卒,則整個斛律部連他爹斛律光都會被輕視,淪爲曠世笑柄,比他蘭陵王輸了還丟臉。
於是齊國這邊派出了西北少年阿渡。而周國派出了一個戴儺面,匆忙趕到現場的銀鎧小將。
論騎射,阿渡也挺胸有成竹,他雖是弱水族,熟識水性,但與白蘭党項諸部周旋多年,他用党項弓的特性改良了齊國的強弓,結果還沒上場,先被敵方秀了一臉射術。
靶架設置在百步之外,參賽者每人發一支箭,僅一次機會,取最接近靶心者爲勝。
那銀鎧小將不止把一普普通通的弓箭,僅憑一箭就把靶心給射穿扎透了,這還嫌不夠,而後竟然抄起自己腰間別的一隻青龍戟,招手喊人過去,說讓把靶架扶起來掛上這個,他要射斷戟上連接月牙刃的小枝上的一條長命縷手繩。
戟這種兵器是結合了矛戈的特點,在戟杆頂端裝有金屬槍尖,一側有月牙形利刃通過兩枚小枝與槍尖相連,可刺可砍,分爲單耳和雙耳,單耳一般叫青龍戟,雙耳是呂布那種方天戟。
當這話傳到兩軍主帥那裡,周國胸有成竹的答允了,而齊國這邊也只是通知一下,倘若齊國阻攔他給自己加碼,倒顯得小心眼兒,更何況他剛纔那一箭,幾乎就是勝負已定。
於是那小將的青龍戟,便掛在了靶架上。
這銀鎧小將再次挽弓搭箭,銀光乍現之間,只聽轟然一聲巨響,青龍戟後頭的靶心碎裂,靶架轟然倒塌。
好傢伙,效仿呂奉先轅門射戟?
儺面銀鎧小將這一展示,看臺上和場外圍觀的兩國兵士,頓時爆發出震地的叫好和驚呼。
此時的齊國女主帥,眉眼凝重地瞧着臺下的呂布在世,滿腦子都是他何時弒父給她瞅瞅啊?她上哪兒挖個貂蟬去忽悠他,來場宿命情劫?
待靶架重新搭好,輪到了周國這邊的阿渡,他不知是壓力太大還是緊張,一箭就偏離靶心。
把齊國副帥蘭陵王瞧得拍扶手怒吼:“臭小子你在想什麼!無名小將就威懾住你了?”
隨着鬼面大將這句失態,演武場上,那名敵國的無名小將當着判官摘下儺面。
猙獰的鬼臉儺面底下,是五官深邃俊冷,眉黑臉白滿眼肅殺,居然是多年未見的萬鬱無虞。
得知他身份,元無憂腸子都悔青了。
但凡他先摘了面具,元無憂都得讓斛律恆伽上陣,不用射靶心,直接射他心窩子。
萬鬱無虞反客爲主,爲周國贏得開門紅後,居然還衝看臺上的周國主、虛空抱拳行禮,對齊周兩國的判官道:“末將師從國主陛下。”
元無憂尚未明顯表露出震驚,身旁的高長恭就驚詫道:“周國主瞧着病弱體虛,居然還有這神射手的本事呢?可真是人不可貌相,藏得夠深的呀,本王倒想看他親身上陣了。”
元無憂:“……什麼都信只會害了你。”
齊國開門就出師不利,引得周兵譏諷嘲笑,但是遠調來的萬鬱無虞突然上場,也警醒元無憂該認真來了。
在第二場開賽之前,有段人員調度的時間。
一下場,慘敗的紅臉少年就往角落一堆萎,阿渡都內疚的都不行了,只恨自己沒能贏過華胥叛將,給她報一箭之仇和出氣,元無憂嘆道,“這事兒不怪你。他母親統帥的萬鬱部,是党項出了名的神射手,人家有家傳。”
女主帥一下了看臺不久,鬱久閭軍師便過來問她,周國主可有透露接下來第三場比啥項目?
元無憂:“……不是,你們指着出賣我呢?”
因着在第一場開賽之前,蘭陵王和周國主就把要比的所有項目都翻好了,周國翻的第一場,齊國翻第二場,第三場再是周國,以此順延。
第二場是高長恭翻的乘馬擊鞠,齊國早就準備好了,便是讓鬱久閭軍師上場。
但第三場便不知周國翻到了什麼。
對於這種臨近開場,才能知道下來比什麼,再當場派人的遊戲模式,就特別需要兩邊人的保密程度。齊國這邊且先不說,就周國的保密程度做的太好了,元無憂只看見一幫人圍在黑壓壓的帳子裡,不露半點兒風聲。
確實很有宇文懷璧那個悶罐的處事風格。
——第二場比的是擊鞠。
亦稱打毬或擊毬,遊戲者乘於馬上擊球,擊鞠所用的球有拳頭大小,球體的中間被掏空,制球的原料是一種質地輕巧且柔韌的木材,球的外面還雕有精緻花紋。
這項貴胄運動自東漢便已出現了,在曹植的《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便有提及。
北齊自命承繼漢室,頗受門閥世家擁戴,對這種貴胄運動擊鞠自然十分熱衷,即便北周鮮卑貴胄,多是馬背上長大的遊牧民族,可對擊打這種小蹴鞠的花活兒,還是乏力無措了些。
這場齊國贏得頗爲輕巧。
——第三場比的是投壺。
投壺禮源於射禮。先秦由於庭院不夠寬闊,不足以張侯置鵠;或者由於賓客衆多,不足以備弓比耦;或者有的賓客的確不會射箭,故而以投壺代替彎弓,以樂嘉賓,以習禮儀。
春秋戰國時,諸侯宴請賓客時的禮儀之一就是請客人射箭。那時成年男子不會射箭被視爲恥辱,主人請客人射箭,客人不能推辭。後來有的客人確實不會射箭,就用箭投酒壺代替。秦漢以後廢除了射禮,投壺便成爲一種宴賓的娛樂。據《東觀漢記》載,大將祭遵”取士皆用儒術,對酒娛樂,必雅歌投壺。”
而魏晉在廣泛開展投壺活動中,在壺口兩旁增添兩耳。因此花式上就多了許多名目,如“依耳”、“貫耳”、“倒耳”、“連中”、“全壺”等。
由於投壺是由射禮演變而來的,漢代投壺成爲儒士的高雅活動。魏晉以後,投壺翻出了不少花樣,一些正宗儒派於是大爲不滿。
今天玩的是魏晉花式投壺,沒成想周國裡面,宇文孝伯竟然頗爲擅長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