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私下奏對

党項反宋,樞密院失職,張士遜請辭出知外州。出乎意料的是,趙禎沒有另外選人掌樞密,而是升王德用爲知樞密院事,以代張士遜。

這種關鍵時候,用武將主政樞密院,與漸漸形成的軍政軍令文武分掌的習慣不合,引起朝臣反對。武將如果深得軍心,又在三衙長時間管軍,則主政樞密院後有可能把統兵和調兵的隔閡打通,重演五代軍頭的廢立故事。和平年代關係還不大,一到關鍵時刻,就可能出現重大變故。歷史上狄青以武將任樞密使,平平安安當了五年都沒事,仁宗的身體一出問題,他又沒有親生兒子繼位,文官集團立即集中攻擊狄青。用什麼藉口無所謂,真正的用意是在皇位更替的時候,不允許武將擁兵干涉皇位繼承的可能性存在。

戰事將起,用王德用爲樞密使,便犯了忌諱。開封府推官蘇紳首先上書,說王德用泰寧坊的家風水太厲害,宅枕乾綱。他的面貌又奇特,臉黑而脖子以下很白,傳說太祖皇帝便就是這種相貌,所謂貌類太祖。這道奏章讓趙禎極爲厭惡,留中不發不說,還把蘇紳改爲京城之外任職,出知河陽。這任命之迅速,讓徐平想挽救一下都沒有機會。

不過也讓徐平見識了一下這個年代官員的想象力,前世只知道文官用類似藉口攻擊狄青,沒想到之前蘇紳已經預演了一遍。這種做法讓徐平覺得很噁心,有話就堂堂正正地說出來。開戰用兵,覺得用武將掌樞密不妥,或者用武將爲樞密,也不用曾經在三衙做過管軍大將統過禁軍的,那就明白說出來好了。爲什麼要這樣拐着彎,用噁心人的藉口來達到目的。要不是看好蘇頌,徐平真想對蘇紳落井下石一番,這個先例開得太惡劣了。

王德用自己亦不心安,請求帶兵去打党項,被趙禎委婉拒絕了。

隔日崇政殿裡再次集議,果然出現了徐平最不想面對的情況。中書和臺諫言官一起主戰,要求朝廷發大軍,迅速平滅党項。而樞密院主守,包括王德用在內,都覺得不可以草率發兵,而應該首先鞏固邊防,求不敗然後再求勝。學士院受剛剛離開的夏竦影響,也一樣主守。特別是曾做過七年樞密副使的夏竦,回顧了太宗和真宗年間對党項的戰事,以自己的父親不幸戰死爲例,說明輕兵冒進的危害。

繼遷窮蹙,對比元昊富厚,先朝累勝之軍,對比如今關東之兵,興國習戰之師,對比現在緣邊未試之將,繼遷逃伏平夏,對比現在元昊窟**外。總而言之一句話,大宋此時的軍隊比不了太宗時候的精兵強將,而元昊則比繼遷強了太多,那個時候出征党項,最終勞而無功,現在要想戰而勝之,憑的什麼?朝廷多錢糧,那就更應該嚴守邊境,只要過上幾年,党項自己堅持不下去,必然會去帝號繼續稱臣,天下太平。

軍事終歸是樞密院在管的,又有王德用這種強將,夏竦這種辨才站在對立面。徐平再是據理力爭,也無法挽回,他上的攻守三策,最後果然還是選了下下之策第三策。哪怕就是選第三策,樞密院還特意強調,正要藉助唃廝羅的勢力牽制元昊,不同意向西開拓。

集議一直到下午,終於定了下來對策。三司立即啓動原來西北戰事的預案,開始向那裡運輸物資。沿路州軍按照三司的計劃,開始招募人手,以新成立的郵寄司爲主,負責軍用物資和錢糧的運送,原則上不再使用讓商人入中的政策。樞密院提出京城禁軍調往陝西路的草案,要調多少軍隊,哪些番號,上報趙禎。

出了大內,徐平心情複雜,不知道這個結果是好還是壞。雖然在意料之中,但自己的努力沒有起到作用,還是覺得有些失落。

夏竦則意氣風發。意見被採用,再加上樞密院出缺,一隻腳已經邁進政府了,這些天來的上竄下跳力氣沒有白費。張士遜確定離開,除了剛補進來的杜衍,盛度和韓億很大的可能也會被換。這麼多名額,輪也輪到自己身上了。

回到三司衙門,徐平一個人坐在案後發呆,不知道後邊該怎麼辦。按照現在朝廷定下的方向,並不想對党項開戰,而是用非戰的方法逼着元昊去帝號,回到原來的軌道上。但徐平所做的準備,是與黨項大打出手,傾國之力不滅掉党項不罷休。這一下彷彿用盡全身力氣打出去一拳,卻落到了空處,被閃了的滋味有些難以接受。

不知不覺天黑了下來,譚虎進來提醒徐平,是時候回府上了。徐平不走,三司衙門裡他直屬下的官吏也不敢走,會引起怨言。

站起身來,嘆了口氣,徐平摘了官帽拿在手裡,讓譚虎去牽馬。

正站在院子裡等着的時候,石全彬突然急匆匆地趕了過來,對徐平道:“給事,官家召你入宮,天章閣奏對!”

徐平愣了一下:“現在?”

石全彬點頭:“正是現在!官家已經等在那裡,專候給事!”

有的話,衆人面前不好講,看來趙禎要跟自己交底了。

王德用嶄露頭角,正是隨着父親王超出徵党項。當時表現極爲出色,王超讚他:“王家有後!”用王德用主樞密院,趙禎的心裡只怕不是白天崇政殿裡定下來的那樣,他還是想打的。不過這個年代不是皇帝一個人下決心就可以了,必須在朝廷中統一意見,不然下了決心要打也執行不下去。想來也是,哪個皇帝願意這麼窩囊?

長出了一口氣,徐平吩咐牽馬過來的譚虎,立即隨自己入宮。

石全彬小聲道:“官家此時召給事,必然是問西北戰略,給事可有應對?”

徐平的心情好了一些,輕鬆地道:“應對自然有。本朝對党項,是以有道伐不臣,先佔住了大義的名分。實力上又是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只要上下同心,党項就是土雞瓦狗一般!最怕的,就是聖上決心未定,邊將各有主意,如此什麼戰略都沒有用處。”

石全彬連連點頭。這一次西北戰起是徐平的機會,石全彬也很關心。到了徐平這個地位,已經一隻腳踏進了政府,只要在西北再立下功勞,宰執就握在手裡了。兩人相交這麼多年,如果說以前主要是友情,那麼以後就要相互扶持了。在外朝有宰執支持,石全彬在宮裡地位同樣不可限量,內侍的升遷,外朝可同樣是要過問的。

第72章 夜襲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33章 你是官了第91章 軒然大波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124章飛來橫財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81章 準備迎駕第29章 生活不易第62章 新場務第81章 各逞其能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35章 災民第50章 防秋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76章 增兵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199章 傳承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213章 預算第196章 補丁第102章 首告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11章 遇仙樓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32章 東華門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2章 黯然離去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152章 橫死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319章 使節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12章 知己知彼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68章 冬日牡丹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77章 賬目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148章 軟着陸第29章 邕諒路第60章 慶功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298章 試用期第28章 月夜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43章 賜姓第21章 矛盾第129章 新場務第4章 郊迎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56章 驚變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21章 同年第98章 破上思寨第314章 偷營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90章 公人世界第38章 必勝之勢第36章 組織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81章 祭奠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51章 三路佈防第119章 審問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81章 臭味相投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52章 糾纏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134章 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