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包拯

正在徐平和譚虎商量康狗狗的事情的時候,一個公吏進來稟報,說是朝廷新任的會州知州兼提舉坑冶事到了,正等在外面。

這是徐平要求朝廷設置的官職,桑懌的駐地不斷髮現礦苗,初步勘查後發現金、銀和銅的儲量不小。而且在會州附近的黃河兩岸,一直產有沙金,只是人口稀少,而且遊牧民族居住,沒有大規模地開發。徐平的印象裡,在他的前世西北是富礦區,金、銀、銅、鐵均有優質的大型產地,只是這個年代開發程度不夠,很多礦產都沒有發現。其實最早開發的中原地區也不是礦少,只是那裡數千年來就是文明中心,很多礦都被採光了。現在大宋缺少貴金屬,把這些礦開發出來,對於經濟有刺激作用,徐平提議專設官員。

拿過公吏遞來的新任官員的文狀,徐平一怔,沒想到這次派來的是包拯。天聖五年與徐平同年中進士之後,包拯便就回家奉養母親,一直不肯出仕,直到十年之後的景祐四年才任天長知縣。此時一任做完,直升知州,他的官路實在順利得讓人驚訝。

徐平到了西北之後,朝廷裡的事務基本不再參與,也不知道現在是誰在朝裡爲包拯出力,讓他能夠連跳數級,從知縣跳到實任知州來。按正常資序,包拯應該做兩任知縣纔可升通判,兩任通判纔可以升知州。以通判資序任知州的爲權知,而像包拯這樣用知縣資序直升知州的爲權發遣,這可是相當不得了的事情。做過了實任知州,便就有了任朝中大部分官員的資格,包拯在家裡養母耽誤了十年,這一出來用幾年時間就把十年資序追回來了。

搖了搖頭,跟歷史上這些留名的大人物比一比,徐平覺得自己初期的官路實在是步履蹣跚,慢得可以。由於功績突出,徐平的本官升得很快,但在差遣的資序上就實在不怎麼樣,可以說是一直功大賞少。當然,他如果跟別人那樣升,現在就快升無可升了。

重新換上公服,徐平到前面官廳,就見到包拯靜靜站在那裡。想起當年省試,自己好不容易碰到個前世的大名人,巴巴地跑去與包拯搭話,結果人家還理睬。十幾年過去,自己現在以這種身份與包拯見面,不由感慨萬千。當然那次不能怪包拯不好結交,畢竟他的恩師是主考官,要避嫌疑,只是那一次讓徐平滅了結交歷史名人的心思。

見到徐平出來,包拯拱手行禮:“下官包拯,見過都護。”

徐平笑道:“你我二人同年登科,有兄弟之情,你不必如此客氣。坐吧,不必拘束。”

分賓主落座,包拯道:“都護此時爲一路之帥,朝廷託以數千裡之地,豈是等閒!帥臣自有帥臣威儀,下官雖然與都護有同年之誼,公堂之上卻不敢有絲毫造次。”

包拯其實不是個古板不通人情的人物,官場上與人交往比較圓滑,不過他也確實嫉惡如仇。對於壞人能夠窮追猛打,但與一般的同僚,相處還是比較愉快的。想想也是,他又不是出身名門大族,父親只是箇中下層小官,他耽誤十年,一出仕就飛速升遷,不管是能力還是爲人都不會差了。歷史上包拯一任知縣之後就是端州知州,升遷速度比現在還要誇張,處處與人爲敵哪裡有這種好事。

寒喧幾句,徐平見包拯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便也就不敘情,只談公事。這種人這個年代不少見,公堂之上只談公事,關係再親密也要到私下去說。

喝過了茶,徐平對包拯道:“會州新復,治下的人戶很少,其實沒有必要這麼急着設州縣。只是因爲境內發現不少礦苗,多是金、銀、銅類,要採礦才設州。你到那裡,主要還是把心思放在坑治事上,把幾個礦先開起來。現在戰事正緊,秦州這**漢雜處,又近西域,胡商很多,全用紙幣有許多不方便之處。前些日子便就有番賊印了本朝假錢,到秦州境內來使用,還好應對得當,纔沒有出大的亂子。以後秦州會慢慢收緊紙幣的使用,百姓日常買賣貨物多用銅錢、鐵錢。銅鐵過重,從中原運來諸多不便,一貫錢從京師運到這裡來,只怕運費就超過了錢值。你也做過一任知縣,應當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包拯拱手:“都護先前在三司施政及印過的書籍,下官大多看過,此事理會得。各地所用的銅錢,實際以歷朝歷代積攢下來的爲大宗,真需要從京師運去,對朝廷就多是賠本賣賣,並不合算。秦州要多用銅錢鐵,最好由本地自己鑄造。”

徐平道:“這是一,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朝廷鑄錢向四方運去雖然賠本,但銅錢到了當地之後並不是只用一次,而是會不但轉手用來用去,這樣算下來就不賠本了。沿邊打仗的幾路卻不是這樣,隨着軍費大量的錢撥下來,當地卻沒有多少商業,銅錢來了便就被握在手裡,市面上用來用去的很少,這樣就對本地民生有不小危害。所以,必須自己鑄錢。”

對於國家這一層面來說,錢不能只看幣值,還要考慮流通速度。商業不發達,銅錢很少流通,跟流通速度快的發達地區不是一回事。秦州也是一樣,商業的繁榮只是對外貿易的發達,本地商業其實一般,錢的流通速度不快。這樣從京師運銅錢來,短時間的流轉次數不足以抵消掉高昂的運費,這就虧得厲害了。歷史上的大宋也是一樣,所以不得不使用鐵錢、交子,強行把錢的運費降下去,但依然造成了巨大的財政窟窿。

對外打仗,不能只看花掉了多少錢,還要看這錢的效率如何。徐平在秦鳳路打的仗比其他地方都大,但財政一直充裕,也沒有給本地造成經濟虛火,社會一直平穩,便就是這個道理。以爲打起仗來,我向哪個地方運去多少銅錢、多少白銀、多少黃金,數目多了軍費就充裕是沒有道理的,錢終究是錢,只是財富的一個符號。在正常的經濟條件下,錢的數目可以轉化爲軍費,但在大規模的戰爭中,則是不能如此換算的。

面對蕃落衆多、番漢雜處的複雜局面,內地用紙幣充作大客貨幣的手段在秦州變得不適用了,必須要另想辦法。如果不能夠在本地直接鑄錢,就會造成巨大的財政負擔,從而就相當於削減了徐平手下的軍費。軍費轉化成的物資少了,便就只有增加數目,由此引起一系列的經濟問題,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打仗就是打錢糧,這話沒有錯,但糧是實的,錢卻是虛的。糧食好處理,軍費的錢卻要小心謹慎,不然最終會軍費越來越高,軍隊的待遇卻越來越差。

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66章 金光洞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52章 酒鬼亭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138章 憤怒第196章 三角城第4章 郊迎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95章 西瓜種子第90章 發酒發肉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199章 外任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1章 太后崩殂第78章 要知恥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72章 底氣第137章 何爲神?第67章 決心已定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219章 星空(上)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22章 甩鍋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55章 合作社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150章 連你也說我?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134章 鬧事第64章 歸來第221章 細腰城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208章 老花鏡第50章 京城故人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88章 改制第152章 糾纏第90章 發酒發肉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84章 蓄勢待發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109章 補天裂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240章 身後殊榮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63章 瞎氈來歸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61章 入社第164章 口袋陣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15章 分工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14章 心經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152章 渡河第91章 軒然大波第57章 原則第23章 秋意第19章 理通事順第1章 錢能通神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115章 奇觀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134章 救星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98章 東南茶法第49章 天津曉月第34章 雜事第1章 徐家莊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197章 最後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