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菩薩轉世

孫祖德、包拯和新任沙州通判兼監社使蔡挺立於檐下,看着趙滋帶着一班兵士,族擁着都僧錄契嵩,吹吹打打,出了州衙。

按說,這個西平王雖然只是郡王,一樣也要有中使,有宣詔使臣上門。只是因爲這個王主要注重於佛教方面,便由契嵩代替了中使,與都巡檢使趙滋一起去宣詔。

孫祖德臉面不好看,他覺得徐平這一次有些過於胡鬧了。西平王是正規郡王,一切待遇、禮儀皆比照郡王。但又說是這一帶的佛主,標誌就是在郡王公服之外,格外披上一塊紅緞,來自御賜。其餘既無袈裟,也無僧帽,還沒有紫衣法號。

徐平的原話是,官法即規矩。朝廷這樣定了,從此以後這一帶的佛事便如此處理。西平王享受着世俗郡王的待遇,作爲佛主,代表佛祖菩薩在這裡的象徵。不需要懂經,不需要念佛,只需要言行謹慎即可。真正解經、傳法的,由沙州僧錄司負責。

宋朝的佛教管理機構,國家級的稱僧統、僧錄,州郡稱僧正,縣級稱僧首。在沙州設置僧錄司,表示這裡是國家一級,規格極高。現今天下,只有在東京開封府和西京河南府設有僧錄司,這裡是第三家。沙州僧錄司在規格上要高於西京河南府,略低於開封府,是以設僧官七員。都僧錄一人,僧錄、首座、副首座,左右街各一人,比西京多一都僧錄。

契嵩是被緊急召入京城,親捧敕令,來這裡做都僧錄,管理佛事的。封的西平王實際只是一個象徵,真正掌管這一帶佛教大權的,是契嵩,和他管下的僧錄司。

宋朝佛教在社會上層比唐朝時大大衰落了,但在民間又大大發展了,後世除了元和清尊崇的喇嘛教,其本維持了宋朝的格局。

此時佛教已經深入到民間,不但是佛寺衆多,出家爲僧者衆,而且對社會風俗影響極深。民間喪葬法事,基本使用佛教禮儀,哪怕是宗室親王和宰相也無法與民俗抗衡。這個年代社會火葬率高達三成,與徐平前世相差不大,可想而知影響有多深遠。

在前世的時候,徐平經常聽別人說,自己也說,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如何。如喜歡紅紅火火,人要入土爲安,社會比較散漫,講究宗族家庭,其實大多來自於明清兩朝。從周朝到宋朝,漫長的歷史時期,社會文化和風俗並不是那樣。中國文化一般比較開明,民間並不強調長幼尊卑,人和人容易團結,紀律性強,家庭宗族觀念並沒有那麼濃厚,對土葬根本不執着。合股做生意,結社立契在民間非常普遍,注重契約精神,書契是社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民間的自我管理,經濟活動,大多是用結社立契的形式進行。

正是因爲佛教深刻影響了社會文化和風俗,政權必須管理掌控,不允許脫離社會自我管理。立西平王,設沙州僧錄司,便就是徐平嘗試整理佛教管理制度和政策。

一個僧錄司,一個監社使,用這兩個手段,儘快讓朝廷掌控社會的基層管理。

民間管理方法大多是從政權那裡學來的,就是一個從法到禮的過程。僧事的管理,僧人的學習升遷,會比照官僚制度。年深日久,習慣了,也就融合到一起了。

一時間沙州城裡鑼鼓喧天,一羣公吏批紅掛彩,在都巡檢司軍人前帶路。而在隊伍前面,是從民間招來的舞者,打扮得五花八門,有神有鬼,有男有女,塗脂抹粉,手中拿着綵緞搖搖擺擺開路。滿城百姓都出來看,好似年節一般熱鬧。

有人問:“如此熱鬧,那裡捧着緞匹無數,可是哪一家大戶娶親麼?”

身邊抱孩子的婦人笑道:“哪個大戶能有如此排場?這是大官家封了西平王,這些人捧着詔書,去宣詔的。沙州有一個郡王坐鎮,畢竟與其他州軍不同!”

“西平王?党項番賊未來之時,太師令公不是敦煌王麼?”

婦人笑道:“現在立的西平王是張太保後人,如何肯再稱敦煌王?是以稱西平王。”

太師是檢校官之極,令公是對中書令的尊稱,官的最高一級。這是最後得到宋朝承認的歸義軍首領曹延祿的官稱。太師令公,已是升無可升。曹延祿在境內冒稱大王,指的是敦煌王。實際在他臨被殺之前,宋朝已封他爲譙郡王,也可稱大王。依此時的習慣,只要封王皆可稱大王,如果有排行,如皇子,則依大大王、二大王排下去。

張議潮最高的加官是檢校太保,他的子孫只有他是太保,故稱張太保就是指張議潮。

曹延祿被族人所殺奪權,此後掌權的曹家向契丹靠攏,最終亡於党項。現在到沙州來建立統治的是宋朝,治下百姓都知道,曹家最後投靠契丹,宋朝不會立他爲王。一說立的是張太保的後人,大家紛紛明白。中原王朝實際沒有封過歸義軍西平王,這王來自前朝。

前面的舞者一搖一扭,引得百姓觀看。走不了半條街,都已經知道,城西爲曹法律家放羊的張佛奴,因爲是張太保後人,被朝廷封爲西平王。爲什麼封個放羊的家奴呢?也不知道從誰那裡傳出來,不多時就滿城皆知,因爲張佛奴是菩薩轉世。不大一會,是哪個菩薩轉世,怎麼樣白日一道金光,都傳得有板有眼。

張家的後人,在張承奉之後實際已經沒有確切的說法,查訪也沒有真正實據。包拯和孫祖德把張佛奴奏上去,是因爲這個人忠厚老實,一生如同白紙一般,沒有絲毫污點。他自小清苦,稍微長大便賣身爲奴,近三十年都是掙扎渡日。自小又是在佛寺養大,可以說是佛子,在這個佛國特別容易讓人信任。

跟張佛奴一起奏到朝廷的,還有七八個人,都是有傳聞爲張家之後。包拯實際不看好張佛奴,這人老實是老實,但身份太低微,而且與人接觸不多。如果立爲西平王,不善待人接物的他,只怕不能很好勝任。沒想到奏章到了京城,徐平直接就把這個人圈了出來。

這就是徐平想象中完美的佛主,身份低微有什麼關係?最重要的是清白。自小養於佛寺,與世無爭,他的一生沒有任何黑點。不善待人接物就更加沒有關係,他只要在百姓面前秉持佛戒,神容莊嚴即可。不管是管理僧衆,還是傳法論道,都不需要他做。真找個大德高僧來做西平王,事情就難辦了。張家後人只是借一個光環,以應民心,至於他是不是真的張議潮之後,並不重要。即使不是,就當過繼過來,繼子也是子。

半天時間,張佛奴的身世便就被百姓自己編了出來,說明這個人已經被認可了。

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74章 無妄之災第114章 心經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12章 煙花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55章 攻城(下)第13章 治術(四)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279章 黑吃黑第6章 買書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95章 衝突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200章 營田務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18章 春忙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7章 我做好人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11章 治術(二)第63章 放生池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310章 死局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24章 談判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252章 驚夢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63章 工場第20章 匪訊(下)第61章 轉機第166章 初戰第19章 遊園第50章 大典(上)第18章 春忙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55章 合作社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80章 按規矩來第65章 永寧侯府第38章 再見故人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14章 邊亂第49章 事發第239章 馬帥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31章 探花郎第110章 小大人第102章 首告第203章 換相(中)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118章 突圍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37章 夜對第93章 新格局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73章 田二第282章 桑懌歸來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67章 選擇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14章 茶法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332章 建節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162章 你的尷尬我的機會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27章 牧草換豆第43章 重逢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70章 南下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