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萬民雲集

宋朝的寺廟,必有敕額方爲合法,不然即爲野寺。朝廷一旦收緊佛教政策,第一步就是拆除無敕額的寺廟。敕額不是立廟就有的,有一個考察期,即系賬。寺廟一立,先隸名籍於本州,報到京城祠部,全國統一有一本賬籍。達到了一定的條件,可以請朝廷以敕令賜額,纔算正式合法。系賬而沒有賜額的,一般情況下也視爲合法寺廟。

一般情況就是指不出現天下滅佛的極端事件,如周世宗當朝,就曾經盡毀天下沒有敕額的寺廟。此爲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滅佛,以至周世宗之死,也被附會成他砲打揚州銅佛的報應。用系賬和敕額制度,把天下佛寺盡納入朝廷掌控,是政權顯示統治能力。

在圓覺寺獲得敕額的同時,中書命其設男僧女尼戒壇,爲瓜沙兩州信衆剃度。

和尚跟尼姑不是想當就能當的,必須有度牒,到指定的地方剃度纔可以。宋朝天下戒壇七十餘座,大致數州的範圍有一戒壇,所有的僧人必須到戒壇剃度才爲合法。

剃度每年只有一次機會,即皇帝的生日,此時爲四月十四乾元節。

這些制度多是從唐朝五代繼承而來,進行了一定的修改,沙州百姓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在張佛奴爲佛主的光環下,由契嵩帶着僧錄司,推向地方。

圓覺寺獲得的不只是敕額,而且是敕修,即由朝廷出錢,地方量力出工。隨之而來的是寺院制度被規定,採用十方住持制度,住持由朝廷決定,即敕差住持。

此時天下寺院大致以禪宗和律宗分成兩大類。禪宗爲十方住持制度,即財產公有,住持爲公推的高僧大德。寺裡的僧人來者不拒,去者不追,管理者實行公推制度。律宗則爲甲乙制,即師徒、師兄弟相繼,寺產爲私有制,比較封閉。一般來說,官府希望推行的是十方住持制度,對甲乙制有一定限制。

沙州圓覺寺是第一座敕差住持的寺院,一旦上任住持圓寂,由寺院公推出幾個下一任住持的名額,中書下敕令選定一人。徐平的目的,就是把佛教制度官僚化,一些大的寺院變成僧侶管理衙署。以後分等級,讓僧人一級一級拾階而上,與俗世官制合一。

這是宋朝把佛教徹底世俗化的成功辦法,從此之後,佛教成爲了政權社會管理的一部分,方外之教完全成了方內。保持宗教純潔性之類說法,完全是政權給自己找不自在。化外不在管內,再怎麼籠絡都沒用,相當於寄生在社會的軀體上。宋朝之後,佛教及其他宗教還無比懷念這種制度,自己給自己定出等級來,仿照從前的做法。

此時的圓覺寺還只是一座十幾間,只有三五個僧人的小寺,按照朝廷的制度,連繫賬的資格都沒有,就是一座野寺。沙洲的經濟與內地隔絕,紙幣還不通行,建寺的錢主要是以白銀和絹帛付賬,正在來的路上。契嵩帶着僧錄司的僧人和公吏,或搭帳篷,或者是搭草廬,侍奉張佛奴住在這裡。

僧錄司除了僧人,是還有官府派出來的公吏的,不然不足以作爲官方衙署。宋朝沒有讓宗教自己管理的覺悟,不但是派公吏,寺院的管理人員也越來越被官府操控。

圓覺寺的格局,正中爲寺,左邊爲西平王府,右邊爲僧錄司,一字排開。此時只是劃出了大致範圍,要想真正建成,只怕要等到冬天去了。

有了受萬民朝拜的張佛奴,加上離剃度的乾元節只有幾天時間,四周無數的百姓趕到這裡來。他們在圓覺寺周圍搭起帳篷和草廬,各自住了下來。每天契嵩在寺前講經,大約用時兩個時辰。而後張佛奴主持法事,一時熱鬧無比。

州衙裡,孫祖德查看着各種文書,對前面立着的趙滋道:“都巡,現今城西圓覺寺那裡四方之民輻集,魚龍混雜,最易鬧事。你多用心一些,萬不可出了亂子。”

趙滋叉手:“下官理會。這些日子我天天在那裡,夜裡也與屬下排班值宿。”

孫祖德點點頭:“辛苦一些,朝廷自有獎賞。西平王不比尋常人物,朝廷賞賜別出殊恩,更得地方百姓愛戴,出事上下都無法交待。除了不生亂子,還要注意水火之警。”

趙滋一一答應,現在他屬下的大半兵力都派到了那裡,實是重中之重。

西域佛國,有這麼一個受到公認的佛主,一切糾紛都被壓下來了。現在沙州百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到那裡,見佛主一面,得到賜福。而且不只是沙州,附近的瓜州也有不少百姓趕來。就連西邊屬於西州回鶻的伊州,也有不少人來,風暴一樣影響力越來越大。

宗教本就是非理性的,一傳十,十傳百,在傳播的過程中,當日契嵩點化張佛奴被傳得越來越神。什麼天現金光,天女散花,能想到的異象全出現了。神奇的是,這些在傳播過程中添油加醋出來的異象,又傳回沙州,沙州的百姓竟然也深信不疑。

沙州城原來不過一千左右人戶,現在城西圓覺寺那裡,聚集了數萬之衆,早已經超出了沙州城的接待能力。孫祖德和蔡挺忙得焦頭爛額,每天眼都合不上。這種盛典,絕對不允許出亂子,不然必面臨朝廷重懲。中書不惜代價,要錢給錢,要物給物,要求就是寺要建好,人心要安撫好,一舉定下瓜沙兩州的格局。

這幾萬人每天的吃喝拉撒就是個大問題,韓琦把自己的軍糧都從肅州運來了,銀帛也挪用給沙州。州衙在城西設了粥棚,有吃飯不易的信衆,免費施粥。

宗教有自己的秩序,很少有百姓去冒領施粥。絕大部分都是因爲窮,或者因爲種種原因買不到米或柴,纔去領粥。在人口劇增的情況下,物價波動很小,已經難能可貴了。

趙滋領命離開,蔡挺走了進來,與孫祖德敘禮,坐了下來。

孫祖德吩咐上茶,蔡挺擺手:“不必了,太守莫要客氣。我來,是說一說這幾天的事情。臨來沙州的時候,昭文相公一再叮囑,民間不許因教立社,還不許引起民亂。沙州這裡最多的就是佛社,依着朝廷制度,是不許的。一時之間,實在難以下手。”

孫祖德道:“現在沙州施政,自然儘量靠着西平王幫忙。有他發話,百姓心服。”

“太守說的是,下官也是這樣想的。圓覺寺原是因社立寺,想來要從這裡着手。”

第28章 殿中議事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1章 徐家莊第187章 攻防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29章 重貶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124章 死城第22章 清路第100章 鑄錢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39章 兄弟夜話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66章 以民爲師第55章 合作社第10章 除害第203章 換相(中)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33章 迷惑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194章 立場第304章 話從前第239章 馬帥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32章 東華門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80章 花開富貴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28章 唐大姐第16章 活在洛陽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76章 增兵第217章 追獵第118章 突圍第68章 交易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78章 入甕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29章 邕諒路第15章 分工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1章 回到從前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8章 草市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2章 黯然離去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73章 點將第214章 僵局第60章 新的門路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68章 交易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33章 我有秘法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53章 秦二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55章 合作社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218章 銀行(下)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39章 先來後到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29章 重貶第26章 龍門酒家第294章 養起來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74章 無妄之災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46章 我們只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