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學生

見徐平這裡有了客人,衆人把酒喝光,把肉吃完,便就沒有多呆,紛紛告辭離去。離着上元節已經沒幾天了,雖然都是一時才子,文章還是要花不少精力,要早點回去準備。

徐平讓僕人收拾了桌上殘局,讓李覯坐下來,問道:“什麼時候到的京城?”

“清早進的城,去交了書狀,便就問路來到郡侯府上。”

離着禮部試的日子也就十天左右,李覯這是算是日期趕來京城。京城物價騰貴,李覯家貧,能夠在京城裡少住一天是一天,耽誤不起。

徐平道:“好了,既然已經到了,便就安心住下來,好好讀書準備應試。我這小院裡也沒有其他人,你便就住在這裡,一日三餐自有人送來,你不用管其他的事。”

李覯猶豫了一下:“郡侯這處府第不大,家裡人又多,學生住在這裡,會不會有什麼不便的地方?還是到外面賃一間官房,想來也花不了多少錢。”

“你不用操心這些,我在城外還有府第,家人都住在那邊。我最近因爲公務繁忙,一般不出城去,所以住在這裡。你官心住是就是!”

李覯急忙開心地道謝:“多謝郡侯!早晚服侍身邊,學生也能聽聽教導。”

如果真說起這個年代的學問來,徐平自認教不了李覯什麼,但說起應考,徐平還是有許多經驗教給李覯的。李覯自小飽讀經書,書本上的學問是足夠了,但他立向高遠,滿腦子想的都是繼往聖絕學,自開一派,考試還真未必受考官喜歡。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徐平所在的這個年代,不知有多少大思想家正在成長,但他們大多都在科場上不怎麼如意,很少有登進士高第的。進士考試雖然考的是詩賦,雖然現在又加了策論,但總體上來說考的不是學問,而是爲人做官揣摩心思的本事。這些專心做學問的人偏偏都自視甚高,一不小心就輸在了這一點上。

隨口問了幾句李覯在路上的情況,徐平又道:“你平時的詩文有沒有帶在身上?今年禮部試是鄭舍人主持,我過兩天剛好有事前去拜會,呈他閱覽,也爲你揚名。”

李覯有些扭捏:“天下舉子齊集京師,先生做這種事,不是受人注目?”

徐平笑道:“既然朝廷沒有停了公卷,投獻便是份屬應當。李覯,你需記住自己來京城是應試考功名,自今天起,一切以登第爲重,其他心思暫且放下。”

李覯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只是面子放不下來,聽了徐平的話,拱手施禮道:“謝先生教誨,學生明白了。稍候我便整理出來,交給先生先看過。”

徐平點頭應承。投公卷也是應考的一部分,可不是顯露李覯才學的,徐平這裡先把一把關也是好的。今年主持禮部試的知制誥鄭向,屬於道學一派,跟李覯的學術思想不怎麼合拍,徐平當然要把李覯的詩文挑選一下,免得效果適得其反。

本來徐平對這個年代的人的學術思想沒有什麼研究,但鄭向是個例外,因爲他有個天天帶在身邊的外甥在後世太有名。

這外甥名叫周敦實,名字聽起來頗有鄉土氣息,徐平第一次聽到也沒有向心裡去。偏偏鄭向逢人就顯擺這個外甥,自小詩書滿腹,文章不凡。

這也沒有什麼,徐平有時候興致來了還顯擺自己閨女盼盼六七歲就會作詩呢,只是水平不怎麼樣罷了。這個年代文人士大夫家裡,只要有心的,誰不能教自己孩子從小就會作詩填詞什麼的,就像徐平前世的孩子幾歲就會背“九九乘法表”一樣。

但當鄭向把外甥周敦實的文章拿出來,徐平才真正吃了一驚,因爲這孩子的文章裡有一篇徐平前世上學必背的文章——《愛蓮說》。徐平想破了腦袋也搞不清楚,自己前世學這文章的時候,作者明明是周敦頤,很有文人氣息,怎麼一下子變這麼樸實了呢?

這問題徐平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只好不管,反正憑着一篇《愛蓮說》,徐平認定鄭向的這個小外甥就是在後世得享大名的周敦頤,兩宋理學的開山鼻祖。

周敦頤家庭條件不好,父親早早就去世了,八歲起便跟母親隨着舅舅鄭向生活,可以說是鄭向把他養大成人。而周敦頤的母親嫁給他父親的時候是二婚再嫁,帶着一個前夫的孩子,也跟他們生活在一起。

宋朝時候對女子的離婚再婚並不另眼相看,很平常的事,周敦頤的母親如是,後來陸游的妻子也如是。而且再嫁一樣嫁的是官宦人家,並不就低人一等。至於說出“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這句話的程頤,現在還剛只有一歲,正在吃奶的年紀。

說起來徐平與鄭向也是有淵源的,兩人都是開封府人氏,算是老鄉,而周敦頤的爺爺周智強也是天聖五年進士,與徐平同年。只是當時一是周智強年老,再一個進士的名次靠後,與徐平這些少年高第的不是一路人,並沒有什麼接觸。

不過這有什麼關係?現在要套近乎了,這些都可以搬出來。徐平總是要拉下臉面,爲李覯掙一個進士出身就是。到了這個世界難得有一個思想頻率對得上,對自己又恭謹的好學生,自然要全力提拔。

贏得生前身後名,生前靠自己,身後的名聲就全靠子孫弟子了。徐平現在也不知道自己子孫如何,兒子還沒有出生,盼盼也不知道將來會嫁個什麼樣的人,爲自己着想,還是先着落在學生身上。李覯有學問,又乖巧,當然是個合適人選。

僕人帶着去安頓好了,李覯又過來向徐平道謝。

徐平道:“這些天我的書房你儘可以用,安心讀書。還有,明天讓小廝帶你到相國寺那裡的書鋪,買些應考的書籍回來。當年我中進士,那些書籍起的作用不小,可惜都放在中牟莊園裡了,沒有帶到京城裡來。”

李覯應了。

徐平又取出一錠銀鋌道:“在京城裡走動,身上不能沒有銀錢,這銀子你帶在身上,緩急之間可以使用。”

李覯沒有推辭,謝過便就收了起來。文人之間互贈點錢是小事,將來發達了記着這恩情就行,不發達了就當投資失敗,矯情反而就不好了。

收好銀子,李覯問道:“先生這些日子也住在這裡嗎?不要照看家裡?”

“照看什麼?等過了上元節事情少了再回去住。”

徐平有點喪氣。最近林素娘不與自己同牀,想來想去也沒有其他的事情,時間長了徐平纔看出點端倪,可能是又有了身孕,不知怎麼不跟自己說。

第243章 算賬第6章 手段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18章 農田輯要第98章 東南茶法第254章 出路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254章 出路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72章 夜襲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37章 夜對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13章 治術(四)第109章 殺人越貨第32章 長命縷第17章 盼盼第70章 風波起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30章 端午(中)第318章 解甲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7章 第一權臣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98章 東南茶法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19章 理通事順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58章 軍政結合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32章 長命縷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318章 解甲第160章 呂公綽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165章 試探第7章 實際演示第120章 破陣子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209章 階下囚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21章 黃白朮第43章 賜姓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116章 對衝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196章 神針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01章 抽血第4章 邕州城外第11章 人選第82章 祭奠續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57章 夜戰(上)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93章 拔牙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14章 茶法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65章 試探第67章 海外琉璃第28章 蟾宮折桂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145章 三不朽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82章 水淹三軍第105章 先生第253章 收網第209章 楊文廣第82章 水淹三軍第53章 查稅第58章 升任副使第2章 黯然離去第37章 夜對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