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傳承

李覯出身貧寒,父親耕讀一生,卻不曾應舉。他隨着父親學習,都是野路子,再加上十四歲父親去世之後寡母拉扯他非常辛苦,有些憤世嫉俗的意思。反應到文章上,就是經常不按常規,好自己抒發議論,總是有點離經叛道的味道。

這是應科舉的大忌,科舉是選拔官員的,不是尋找儒學理論家。徐平一直擔心的就是他這一點改不過來,自己的經術之學又拿不出手,纔給他機會廣訪名師。現在看來效果還不錯,科舉文章不會給人驚奇的感覺。

殿試黜落最多不過兩三成,文章沒有出格的地方,這進士就握在手裡了。至於名次等第只能看考官的看法,畢竟李覯也沒有那一見就令人讚歎的文采,名次不會太高。

高第進士自然有許多仕途上的便利,但等次低了也不是沒有出路。宰相張士遜中進士時一百多名,范仲淹只是乙科,年輕時是蹉跎了點,只要真有本事還是有熬出頭的機會。

聽了徐平的話,李覯也感到高興。

家貧母老待養不能擇祿,這是文人士大夫的基本要求,只要有出路就是好的。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毛病,學問廣博但不精深,往往在不經意間就犯了忌諱,與別人相比應舉分外艱難。只有中了進士,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錢,纔有發揚自己學問的機會。

見徐平今天的心情不錯,李覯道:“難得今天先生有閒,來京城之前,我曾作了幾篇《禮論》的文章,不知能否一起看了指點於我?”

徐平道:“拿來我看。中了進士之後,這些學問就可以做起來,不必像以前一樣汲汲於科舉文章。進士是個門檻,過了之後只管按自己的意思做學問。”

李覯轉身回房,不多時拿了幾張紙稿過,恭恭敬敬地交到徐平手裡。

徐平就着燈光,一頁一頁看下去。他看得很粗,所謂觀其大意而已,並沒有仔仔細細地去摳字眼。他受的是不尋章摘句的教育,已經習慣了。

李覯受荀子的影響很深,把禮視爲一切的根本,仕、義、智、信都由禮生髮開來。也一樣認爲禮的來源是人的慾望,人生下來要活着,要吃飯,要娶妻生子繁衍後代,這些都是人生來就有的本能慾望,是客觀存在。

禮就是從這些慾望中昇華出來,不過荀子認爲是要對這些慾望加以限制,以禮來制約不及於亂。從這個角度來說,荀子講禮天然包含了法的內容,同時也包含了儀制的內容。

李覯更進一步,荀子還是認爲人的本來慾望是亂的根源,有惡的意味,而李覯則認爲這些慾望是正面的,雖然需要禮來制約,但慾望本身並沒有錯。

徐平早就知道李覯在學術上尊荀子抑孟子的一派,甚至到了視孟子爲仇敵的地步,看了他的這些文章也不覺得奇怪。

不過李覯由這種對禮的認識,進而引發出了“義利並重”的思想,還是讓徐平覺得有些新奇。講實話,雖然李覯在徐平面前以學生自居,但兩人從來沒談論過學術問題。都說言傳身教,徐平這裡是只有身教而沒有言傳。

所謂學問,往往不過是一句話,但學問不在這一句話上,而在怎麼掰開來講清楚了讓人理解並接受上。所以李覯的“義利並重”是學問,徐平不管說是勞動創造價值,還是講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都不是學問,而僅僅只是一句話而已。

把文章放在桌子上,徐平想了一會,問李覯:“今天在金明池,我與範待制等館閣人員釣魚賞景,說起了一件事。範待制講,天下之財有定數,在官則不在民。這話常常聽聽人講起,但我想來想去,卻覺得未必是這個道理。”

聽徐平質疑這個觀點,李覯很想張嘴反駁,不過沒說出口,生生把話壓在了心裡。與徐平的師生關係雖然不正規,基本的禮儀他也不會違反。

看着李覯的樣子,徐平笑了笑,問道:“你文章裡講了人之慾自然是禮,這個是有道理的,暫且不談。只說由人慾而生的財,比如說,一個人走在路上,口渴了,看見前面有棵梨樹,上面梨子大而肥美,便摘了一個吃了解渴。那麼我問你,這梨子到了這個人的手上,算不算是他的財呢?”

“恕學生愚昧,當先看這梨樹有沒有主人,有主人便是偷竊了,又何談人財呢?”

聽了這話,徐平笑道:“我既然如此說,這樹自然是無主之物,不然何必問你?我是在認真跟你談事情,又不是瓦子裡的說書人,跟你打這種啞謎!”

“先生恕罪,是學生想得差了。既然是無主之物,這梨子自然是這人的財產。”

“那我問你,這人得了一個梨子,或者多摘幾個有了幾個梨子,作爲他的財產。那這財產是從哪裡來的呢?”

“自然是從梨樹上來,梨子要從梨樹上長出來。這道理簡單明白,先生因何發問?”

“到底這人有了這些梨子,是因爲梨樹呢,還是因爲他動手摘了呢?梨樹在那裡,如果他不去摘,梨子怎麼也不會是他的。他花摘一個梨子的力氣,便得一個梨子,花摘兩個梨子的力氣,便得兩個梨子。那這幾個梨子的財產,爲何不說是他花力氣得來的?”

Wшw •тt kдn •CO

“先生,總得先有梨子,他花力氣才能得到,根本還是在梨子上。”

徐平點了點頭:“那我問你,聖人收門生,必納束脩。這束脩自然也成了聖人的財產,對不對?那聖人的這些財產從哪裡來?”

李覯有些遲疑:“自然是門生交來——”

“爲什麼不說是聖人教導學生勞心勞力賺來的呢?”

見李覯欲言又止,徐平道:“今天我跟你講這些,不是講來玩笑,實在是白天範待制的那一句天下之財有定數,讓我不能苟同。這財到底從哪裡來?是天上掉下來的,還是人花力氣賺出來的?如果是花力氣賺出來的,那麼花更大的力氣是不是就會有更多財富?那天下之財還有沒有定數?像邕州並沒有甘蔗長在那裡,是蔗糖務的人花了無數力氣開田種了甘蔗榨糧出來才了白糖的財富,這財富從哪裡來的?依我說,天下之財並沒有定數,只要人肯花力氣,會花力氣,就可以生出更多的財富來。”

說到這裡,徐平站起身來,來回踱步,口中道:“所以,說天下之財有定數是不對的,在官則在民更不對。這還不僅僅是花力氣,還要會花力氣。比如我莊子裡先前一個人只能種十畝地,有了那些新式農具,便能夠輕鬆種三五十畝。這不是平空多出財富來了嗎?這財富從哪裡來的?因爲會使力氣了!”

見李覯有些迷惑,徐平又道:“李覯啊,講清楚了財富從哪裡來,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我們理財官員,一旦歲入增多,因爲風調雨順還好,如果不是,則難免就會受到朝臣搜刮民財的彈劾。但實際是這樣嗎?有的時候,只是讓百姓能夠用同樣的力氣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來,水漲則船高,朝廷歲入自然也就增多了。這個道理並不算難懂,比如官貸耕牛給百姓,他們就能種更多的地,朝廷自然也就可以收更多的稅。但是一到三司理財的時候,就有人說與民爭利,捆住三司的手腳。於國於民,這都是大害。”

李覯道:“先生的意思是——”

“剛纔看你的《禮論》,講到‘義利並重’,我也是有感而發。僅僅講‘義利並重’還是遠遠不夠的,你應該講清楚利從何來,要讓所有的人都明白,官方收到的利不是搜刮百姓而來,而是給了他們更好的條件,創造出了更多的財富收來的。這種利,自然是越多越好,官府的歲入高了,百姓得利也多了。僅僅多收賦稅自然不行,但官府幫助百姓創造更多的財富,歲入年年升高是好事!”

說到這裡,徐平轉過身來,看着李覯道:“人的雙手,是能夠創造財富的!我們所有財富,自然是要藉助天地所賜物產,但根本上還是靠人的雙手創造出來的。朝廷理財,這纔是根本,也只有這樣,才能理直氣壯地多收錢糧。學問學問,李覯,你如果能夠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了,纔是真學問,必將成爲流傳後世的一代宗師!”

第150章 連你也說我?第59章 洞若觀火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72章 魚水第92章 餘波未了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24章 死城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15章 理政(一)第151章 春狩第11章 酒精燈第10章 生財之道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187章 時差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58章 步步爲營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75章 人質第70章 蜀兵入隴第273章 示威第14章 治術(五)第139章 朝爭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32章 東華門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165章 試探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6章 難處第99章 刻書準備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19章 遊園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66章 金光洞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60章 致太平(二)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51章 春狩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40章 炸山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151章 春狩第62章 算計第10章 除害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183章 擒獲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250章 修兵書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240章 道理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28章 月夜第200章 營田務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310章 死局第165章 試探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18章 突圍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121章 煙花第35章 申峒第57章 千里西來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76章 臨機處置第213章 預算第128章 優遷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302章 青冢第193章 威脅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