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李參的任務

貸款的成本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說清楚的,哪怕就是把每項都詳細地列出來擺在面前,還是有許多人根本就不相信。或者是有的人信了你的成本有這麼高,卻認爲是做得不行,如果怎樣怎樣,如果是我來做,結果絕不會如此。

農業收益天生地不穩定,小農戶的收益更加不穩定,一年收穫一季的資金週轉期又過長,幾乎是被排斥在商業貸款對象之外的。地方上的地主豪強可以利用高利貸盤剝農民,是因爲他們有規避風險的手段,必要時可以把貸款的農民連皮帶骨頭吞進自己肚子裡去,國家政權怎麼可能這樣做?

分散的小農戶,光收回貸款利息時的人力物力成本就無法忍受,更不要說年年都會有小農戶無力償還貸款,必須向其他貸款戶分攤成本。青苗貸這種方式,一旦碰到災年,就要面臨大規模虧損,想減小損失對災情就是雪上加霜。

歷史上宋朝是用政權的力量來強行分攤貸款成本,比如收款使用官府公吏,不需要額外付出成本。但實際上,官方不額外承擔成本,做事的公吏就會想方設法把成本轉嫁到民間去,他們不會白白額外付出勞動而沒有收益的。

說一千道一萬,歸根結底一句話,對分散的小農戶,想使用金融手段來減輕他們的負擔,或者幫助他們的發展,從成本考慮,遠不如免稅或者直接發錢來得划算。

徐平想起自己前世政權在農村有那樣嚴密的組織,小額貸款都推行得不順暢。自己所在的縣裡曾經有個鎮推廣過大棚種植蔬菜,優惠措施就包括小額低息貸款,最後的結局是政府寧可從財政出錢把所有的貸款填上,而不再向農民追繳。對於基層組織來說,一次又一次地到農戶家裡追貸款,付出的人力物力早已經超出未還貸款的數額了,再追下去,純粹就是賠本生意。從那之後,面向農戶的小額貸款在他所在的地方再也沒聽說過。

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帶毛的都不算了,地裡沒收回來的帶葉子的就更加不能算了。以這種財產作抵押貸款,你向哪裡收繳去?好言好語到農戶家裡收一次,總有人告訴你地裡沒有收成,現在還不上,緩一緩吧。你同意了,以後就會有更多的人這樣做。不同意,一刀切地強行牽牛扒房,就成了擾亂農業的惡政。

商業社會,發貸機構想要規避風險而又不引起社會動盪,便就只有求助於貸款保險,相當於增加了貸款成本,還是要轉嫁到貸款對象頭上。這個年代,官府想要規避貸款風險,便就強行讓幾戶作保,把風險轉嫁到保戶的頭上。

李參在河陰縣規避風險的方法便是讓惟一的大戶蔣大有作保,實際上是把貸款的風險轉移到了他的身上。蔣大有又不是善男信女,怎麼會吃這個啞巴虧?這種情況他不自己組織人手追捕逃亡才奇怪了,徐平都覺得他沒有什麼其他辦法。

見自己面前的李參手足無措,顯然徐平捉摸不定的態度讓他更加焦慮。

想了一會,徐平對李參道:“你在河陰縣裡放了青苗貸,如今這裡的夏糧已經收過,按說到了還貸的季節,可摸清楚了這裡還貸的情況?”

李參嘆口氣,搖了搖頭:“今年河陰大旱,地裡的麥子基本沒有收成,百姓能夠用什麼還貸?下官想的是,乘現在天時還早,再貸一筆出去,讓縣裡的百姓有本錢補種秋糧,秋後一起收回來。所以懇請待制寬限時日,一切等秋後再說!”

“那要是秋糧再遭災呢?你想過沒有,怎麼補系省錢物的窟窿?”

李參沉默了一會,沉聲道:“天道有常,不會如此——如果有事,我一個人擔了就是!我終究不信,這裡能夠旱上一年!”

聽了這話,徐平不禁笑了起來:“不會旱上一年,你就不怕旱半年澇半年?你還是聽我說,天災不是人禍,你也不是把錢糧自己吞了,沒必要像賭徒一樣,輸了更加要回注,到最後無法收拾。惟今之計,沉下心來,先把這你放青苗貸的地方,到底遭災情況如何,會虧欠多少,都一一統計清楚。三司也不會不近人情,實在不行,我會幫你說話,大不了寬限你一年兩年,把挪用的錢物補上就是。”

李參沒有說話,這不僅僅是關於自己政治前途的問題,也是關於自己的施政措施到底合不合理的問題。按徐平所說,差不多就是承認青苗貸失敗了,這他一時無法接受。自中唐以後有了青苗貸的雛形,到李參纔算是發展成熟,怎麼能夠半途而廢?

青苗法,聽起來很美好,又能夠幫助小農戶渡過難關,又能夠打擊鄉村大戶利用高利貸兼併盤剝,官府又有收入,一舉多得。但現實很殘酷,小農戶能夠得到多少好處很難說得清,鄉村大戶總會想方設法把損失轉嫁出去,官府要想有收入,必須是以盤剝農民爲代價。這中間的差異,就在於貸款不是沒有成本的。

按照商業行爲算經濟賬,就必須要計算成本,官府認爲沒有成本,那成本就必然要被轉嫁到民間去。這是經濟現實,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

徐平從心裡是反對青苗貸的,也反對針對小農經濟的任何金融措施。除非是讓小農戶變成大的田莊,增加了抗風險的能力,不然的話,對農業的扶助寧可使用減免稅收和直接或者間接發錢的方式。農戶可以直接得利,官府的政策成本也最低。

看李參的樣子,徐平知道自己一時說服不了他,嘆了口氣道:“不要多想了,你在河陰縣這些日子,不要再想着什麼青苗貸,更加不能再多發。至於這一季會賠掉多少,統計清楚,就算三司撥下來的救災款。”

說到這裡,徐平想起自己給李覯寫的那封信,順手拿了起來,正色道:“接下來你在河陰縣要做的事情,有以下這些。查清楚河陰縣到底有多少客戶多少主戶,五等戶各自佔多少,多少人能夠正常年景維持生活,多少人不能維持。又有多少人正常年景可以維持,但一旦遭災就無法支撐。如果無法生活,他們是怎麼渡過遇到的暫時的難關的,是向大戶借貸,還是變賣資產。這些主戶和客戶是從哪裡來,來鄉土生土長的佔多少,外來的佔多少,是怎麼變成主戶或者客戶的。”

說到這裡,徐平喝了口茶:“你先把這些事情搞清楚,再談其他。這半個月我會在黃河沿岸視察河道,半年月後你寫一份書狀給我!”

(備註:歷史上青苗法是由李參先實行,王安石跟上,最後才作爲變法的重要內容。)

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39章 兄弟夜話第73章 地方反應第195章 反攻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95章 西瓜種子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49章 戰後忠州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310章 死局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74章 無妄之災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118章突然遭遇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63章 瞎氈來歸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68章 交易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33章 家信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3章 護衛鐵騎第38章 統計學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199章 傳承第18章 徐昌定親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10章 野味第152章 橫死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93章 威脅王城說一下最近情況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96章 貴客盈門第134章 鬧事第80章 伏羌寨前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83章 炸城門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25章 搜尋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258章 拆借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62章 宰相氣度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125章 搜尋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40章 冬雨第65章 離開河陰第27章 牧草換豆第47章 應對第196章 機遇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42章 方田均稅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61章 入社第284章 新軍第47章 法外之地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60章 窮人當家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69章 國子監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200章 營田務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295章 強兵策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38章 必勝之勢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38章 必勝之勢第88章 改制第71章 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