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地方反應

洛陽河南府後衙,李若谷把手裡的書狀放到面前的桌子上,皺着眉頭對另一邊的楊告道:“這個王沿,不過下來巡查個河道,竟然就能捲進人命官司裡,真真是豈有此理!道之,你分掌京西路漕憲,說說該如何處置。”

楊告想了想,小心答道:“龍圖,王沿新任戶部副使,朝廷寄予厚望,再者此事責不在他,只是恰好捲入而已。我們也不好過於嚴刻,還是據實稟報上去,上章御史臺彈劾他爲官不檢,怎麼處置還是看御史的意思吧。”

李若谷聽了有些不滿意,搖頭道:“他在京西路惹出事情來,雖然事情不在我的治下,但留守司自有御史臺,也不能袖手不管。這樣吧,你自以轉運使司的名義上書彈劾,我這裡讓西臺彈劾他便了。”

楊告答道:“如此甚好。”

雖然楊告是轉運使,掌監察京西路所有官員,實際上可以算是京西路所有州縣官員的上級,但知河南府是個例外。依慣例,知河南府兼任知西京留守司,在天下州府長官中僅次於知開封府,而實際上的政治地位還要高於開封府的長官。河南府長官的除拜是與宰相、樞密使、節度使等最高級別的大臣一樣的大除拜,地位在樞密使之下而在節度使之上,這可不是一個轉運使能夠隨便管的。

留守司下有御史臺,雖然從太宗之後越來越淪爲形式而沒有具體職責,但也沒有明確的詔令說是西京御史臺什麼事不該管,這也是張大有除了行文自己的上司孟州知州李迪外還同時行文河南府的原因。用西京御史臺的名義,李若谷可以直接上章彈劾王沿,這樣做也是在他的職責之內。

京西路轉運使司的衙門與河南府一樣是在洛陽城內,楊告與李若谷多有往來,一得了張大有的來文,便帶着來找李若谷。

喝了口茶,李若谷又道:“對了,出來巡查河道的徐平纔是正使,怎麼沒見他有什麼說法?這樣大的事情,我們也該看看他是怎麼說。”

楊告小心謹慎就是因爲事情牽扯到了徐平,他來京西路之前本是在三司,算是徐平的手下,出任轉運使也是徐平推薦的,有連帶責任。徐平與王沿不和他也早就聽到傳聞,就是怕自己單獨上書會引起非議,纔來找李若谷。

見李若谷問起,楊告道:“徐待制那裡也有書來,只是說自己照管不周,致使王副使惹出如此禍事,他失於監察,將上書御史臺自劾,其他的倒是沒說什麼。”

“嗯,明白了。”李若谷點了點頭,“那便就如此吧,我讓西京留臺與你一起聯名上書,彈劾王沿。鬧出這種事來,這個王沿實在不像話!”

如今的御史中丞是李若谷的老朋友韓億,他的分量可比其他人重。

與此同時,孟州後衙,李迪慵懶地坐在涼亭裡的椅子上,看着手裡汜水知縣張大有的來書,來來去去看了幾遍,才叫過一個隨從來,問道:“李通判還在河陰縣那裡嗎?事情處置得怎麼樣了?”

隨從答道:“相公,聽通判派回來的人說,河陰那裡比較棘手,還要待些日子。”

李迪把手裡的書信放到桌子上,隨口問道:“提刑司賈昌齡那裡派來的人,還要多少日子到孟州?爲了河陰縣的賭案,不是行文過去有些日子了嗎?”

“回相公,計算里程,大約還要兩三日才能到。”

“真是麻煩!你派人催一催,讓來人兼程趕來!還有,行文提刑司,把汜水縣那裡的事情報上去,讓他們派人來審案。若是沒有人派來,便就讓鄰近的州府派官員過來。李通判最近事務繁忙,可沒有時間去管,而這案子又牽涉到朝中大臣,那是一刻也等不得!記得用我的印,讓賈昌齡那裡警醒些!”

隨從答應,告退下去辦理了。

路級的各司分治,原則上不能位於同一城。具體到京西路這裡,一般而言轉運使司是在河南府洛陽城,提刑司則在鄧州,安撫使司在許州。軍事路的長官如安撫使一般都是兼任所在州府的長官,而轉運使和提點刑獄因爲有監察本路官員的職責,是不能兼任地方長官的,以防出現自己監察自己的情況。只有特殊情況下,如西京留守司暫時出現空缺,才由京西路轉運副使暫攝,暫時代理,但不算正任官員。

提點刑獄有一段時間與轉運使司同在洛陽城,因爲不合各司分治的原則,最終移到了鄧州去。鄧州位於京西路的南部,與北部有山區阻隔,交通不便,而提點刑獄又大多時間在各州巡視,交流相當不方便。已經過了這麼多日子,那裡派來參與審訊河陰聚賭案的官員還沒有到地方,把孟州通判李參徹底纏在了那裡。

李迪以使相判孟州,自己是絕沒有道理去審什麼案子的,而又牽涉到了王沿,讓州里的籤判牽頭去審也不合適,他便乾脆把案子推了出去。或者河南府,或者鄭州那裡派人來審,反正孟州這裡是不打算管了。

身份地位在這裡,鄭州的陳堯佐李迪還給他幾分面子,河南府的李若谷在他眼裡就是晚輩,還沒資格反對他的安排。

這次巡查河道,主要的地段都是在孟州境內,李迪怎麼可能不知道徐平和王沿的矛盾?李迪的性子直,他確實看徐平不順眼,但更加討厭王沿。

徐平最多也只能算是年少輕狂,做事不太穩重,王沿那就是胡鬧了。下來巡查河道天天不務正業,這下好了,還捲進了人命官司裡,把朝廷的臉面都丟盡了。

所以這案子,一定要讓提刑司的人跟鄰近的州府來審,他孟州就在這裡看着,哪個敢混水摸魚,就得小心着跟王沿一起背黑鍋。

這段河道牽扯到的三個州府,鄭州孟州河南府,主官沒有一個省油的燈。李迪曾爲帝師,兩次拜相,地位最高,與呂夷簡王曾是同一個級別的。陳堯佐先任樞密副使再任參知政事,以使相知鄭州,也是準宰相級別。地位最低的李若谷,也是龍圖閣直學士給事中,而且兼管西京留守司,政治地位等同於宰執。

王沿在這三州交界處出事,算是倒黴透頂了。

第240章 道理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30章 殿試第24章 富貴田園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217章 追獵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26章 前奏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214章 僵局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201章 提舉官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202章 換相(上)第239章 馬帥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231章 購物券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1章 回到從前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165章 版權費第98章 破上思寨第20章 匪訊(下)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15章 理政(一)第24章 談判第265章 瀚海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19章 宣詔使臣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7章 盼盼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58章 怪人知縣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43章 重逢第133章 矛盾第21章 矛盾第98章 一起發財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38章 統計學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49章 戰後忠州第78章 要知恥第93章 新格局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35章 我有三策第81章 準備迎駕第77章 你倒黴第187章 時差第127章 大捷第67章 晾到一邊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67章 選擇第168章 大新聞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192章 鑿齒蠻第202章 換相(上)第218章 銀行(下)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58章 軍政結合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319章 使節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42章 方田均稅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25章 你們不懂第312章 郵寄司第68章 別跟着我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24章 留客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23章 流民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11章 回莊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40章 炸山第208章 使氣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41章 串香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