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定論

很多在後世看來理所當然的東西,這個年代理解起來還是有困難。這與聰明與否無關,人成長過程中形成的思維定勢,很難一下子改變。

趁着大家思考的機會,徐平讓柳植把一些具體的數據列在了黑板上。包括洛河和汜水河的徑流量,相關河段每年的蒸發量,汴河每年需要補充的水量,以及周圍陂塘的蓄水量和可以補充的水量,最後還有近幾年的最高洪峰水位和平常水位。

這些數據並不需要殿中的人都知道,但記起來可以備查,運河實際開通後作爲參照,進行修正。且不說測量本身誤差較大,就是精度高,也總有測量不到的地方,數據整理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而要一直堅持下去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趙禎和一衆大臣一邊看柳植抄寫的數據,一邊消化着徐平剛纔所講的內容,明白了徐平所說如果王沿只有那三不可修,那這運河就必須修了的意思。王沿說得好像一開運河就天下震動,民不聊生,實際上把數據一列出來,所需人力物力根本不多。

既然是所需不多,修好之後好處又是極大,那當然是非修不可了。

執政做決策的人最怕的是什麼?要做一件事情,屬下的人報上來的數據都是漫無邊際,所需成本不可計數,做成之後的收益說不清楚,任誰都不敢隨便下決心。現在徐平把成本和收益都已經列得清清楚楚,趙禎前面的猶豫一掃而光,下定了決心要把這運河作爲自己親政的第一件大工程,漂漂亮亮修成,爲自己施政開個好頭。

呂夷簡和王曾自然也清楚,到了現在,已經再沒有什麼能夠阻止運河開工了,只能心裡嘆氣。呂夷簡嘆氣是因爲徐平地位鞏固,三司他更加不好插手。王曾遺憾的是這運河一旦修成,趙禎的雄心只怕就要膨脹起來,施政愈發要大刀闊斧。不是每一件朝政都會如此順利,步子太大,終究是要摔跟頭的。而且天下已經習慣了安靜,朝政突然變得激進,不管官員還是百姓,適應起來都會出很多亂子。

最失意的人是王沿,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精心準備了許久的說辭,不但沒有絲毫對徐平造成影響,反而使朝中上下更知道了他做事如何仔細。

怎麼辦?王沿只覺得眼前一片發黑,前面再也沒有路可走。過了今天,自己是無論如何也在三司呆不下了,能夠不降官職出任外州都是難求。爲什麼會這樣?考之典籍,歷數各代,自己列出的理由都足夠紮實,哪個君主敢無視民生開工大工程?怎麼徐平會去計算河裡流了多水,甚至風吹日曬會少多少水都去算,這不是有毛病嗎!

這一路上可以在徐平面前裝瘋賣傻,在殿堂之上,當着皇帝和一衆執政大臣裝瘋賣傻可就成真傻了。一紙詔令奪官回家休養,多少年的拼搏都要白費。所以一進了京城,與徐平分開之後王沿非常清醒,非常冷靜,絕沒有之前那樣的癡傻之態。

大勢已去,大勢已去了,王沿在中連連哀嘆。以十年之力,苦心編成《春秋》十卷,再借着自己在河北路治水的政績突然顯了出來,得以直集賢閣,入三司爲戶部副使,沒想到就這麼稀裡糊塗地全沒了。

真地只是因爲那兩隻雞?自己堂堂三司副使,吃兩隻雞怎麼了?徐平這廝在河陰縣還吃兩隻豬呢!看着一邊貌似鎮定的徐平,王沿越想越是不甘心。

在黑板邊對着桌子上的沙盤,趙禎和宰執大臣重新對修運河的方案檢視一番,只覺得此事萬無一失。就連一直反對的王曾,也覺得這運河不修實在說不過去。

衆人重新落座,趙禎道:“新開引洛入汴運河一事,徐平勘查甚明,利弊已經條列得清清楚楚。朕以爲,開此運河,勢在必行!衆卿以爲如何?”

呂夷簡看看王曾,王曾點了點頭,呂夷簡捧笏奏道:“陛下聖明,臣等也認爲開此運河有百利而無一害。只等過了秋汛,運河便可以開工。”

晏殊和梅詢,以及韓億和其他宰執,紛紛一起附議。

見再無異議,趙禎滿意地點了點頭:“如此,事情便就定下來。呂相公,你覺得誰主持此事合適啊?”

“臣以爲,開挖運河牽涉極廣,調配諸般人力物力,儘量使用廂軍,而不輕易動用地方民夫,非是大臣不能主持。如此,便以參知政事宋綬和樞密副使李諮兩人把握大局。等到準備妥當,再用一能吏提舉,必能一舉竟全功。”

趙禎聽了微微有些失望,他心裡是想把事情全部交給徐平的,一是徐平付出這麼多,這功勞不好落到別人身上,再一個用徐平自己也放心。但現在徐平把一切都算得明明白白,大家都看得出來這功勞唾手可得,中書怎麼可能再把這便宜隨便送到徐平手上?呂夷簡一直想壓一壓徐平,正愁找不到機會,更加不會給他了。

宋綬是呂夷簡的人,李諮比較獨立,因爲要用到廂軍,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各出一人是合理的。不過呂夷簡留了一個口子,那就是真開挖的時候不可能讓兩位宰執大臣去幹,到時還要找人提舉,也是爲了堵反對者的口。

王曾的臉色不好看,呂夷簡在政事堂拉幫結派,只有一個蔡齊與自己走得近,如果再讓呂夷簡最鐵桿的手下宋綬得了這大功勞,自己在政事堂的日子更不好過了。

趙禎也看見了王曾的表情,問道:“王相公以爲如何?”

王曾想了想,捧笏回奏:“陛下,剛纔徐平已經講得明白,這運河真正開挖動用的人力也並不多,沒必要用到兩位宰執。政事堂裡事務紛雜,蔡綬一下子也不好抽身出來,還是隻讓李諮一人主持,徐平從旁協助,便就足夠了。用到廂軍,李諮那裡儘可以做主,需要的物力,調配起來還有什麼人比三司副使合適?”

讓徐平參與,正合趙禎心意,當即點頭道:“王相公所言即是。那便這樣定下來吧,李諮主持,徐平協助,秋汛結束前把一切都準備好,進入深秋便就動工!”

呂夷簡雖然不滿,也沒有理由反對,只好帶着一衆臣僚領旨。

只有王沿,看着徐平的眼色越來越不好。如果說他之前對徐平還只是討厭,這時候就真地嫉恨了。踏着自己的肩膀上去,沒人喜歡做那塊被踩的墊腳石。

這一行的兩位執行者徐平和王沿到底該如何處置,就要等到明天由御史臺出面提出來了。今天的場合不對,更重要的是要避開當事的兩人。

第56章 驚變第47章 一年一考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45章 安撫第168章 大新聞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91章 災年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54章 將要離去第36章 釀酒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32章 小縣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72章 三個關節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75章 弒父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53章 一條出路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18章 父母妻小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155章 攻城(下)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23章 生意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80章 小人難纏第137章 何爲神?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188章 開戰第147章 破綻第12章 私下商量第288章 分岐第54章 家賊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25章 你們不懂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47章 應對第201章 陛辭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78章 提攜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40章 軍令之外第6章 酒第54章 買馬第155章 解套第66章 新鮮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13章 蠻人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96章 移風易俗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13章 糉子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86章 有錢人第3章 人之將去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14章 賜名第59章 夜戰(下)第94章 春狩防秋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235章 天機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21章 舊人第90章 發酒發肉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21章 衆人到來第4章 炒花生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161章 開課第30章 分道揚鑣第38章 再見故人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62章 這有何難?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24章 嫉妒第77章 交涉第111章 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