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新消息

門外傳來腳步聲,徐平擡起頭來,看見劉小乙引了高大全和楊文廣、狄青走了進來。

到了跟前叉手唱諾,高大全道:“我們幾個今天進城有些公事,順便過來拜會官人。”

徐平點點頭:“事情辦完了沒有?什麼時候回去?”

“還有一點手尾,要等到明天再回。”

徐平道:“如此正好,今晚便就住在這裡吧,家裡現在也沒有別人。我們也是很久未見過面了,一會與我出去,尋個酒樓小飲幾杯,說點閒話。”

三人應諾,一起謝過徐平。

吩咐劉小乙取了幾把交椅過來,讓高大全三人坐了,徐平問他:“你們現在禁軍裡過得如何?前些日子聽你說起,過得並不如意,不知有哪些事情煩惱。”

高大全想了一會,才道:“再是不如意,也比一般將校過得好多了。託官人臉面,這幾年我升遷得快,難免惹人嫉妒。都是些風言風語,不用理會他們。”

武官正常是五年一遷,若是沒有特別的際遇,一輩子也就是個大小使臣,八九品的小官,養家餬口而已。歷史上的楊文廣四十多歲才升到正九品的殿直,在小使臣中都是中下層。後世把楊家看作北宋將門,還頗有代表性,那這將門就實在太過寒酸了些。高大全與李璋一樣,前兩年加了“帶御器械”,身上又有軍功,正常升遷也比別人快得多。加上趙禎賞識,幾次特旨升遷,現在資序上已經算是禁軍中的中高層了。“帶御器械”是跟“閤門祇侯”和“閤門舍人”一樣的意思,屬於近職。對於在皇帝身邊的李璋來說,是有實際意義的,當差的時候佩帶禮儀性的刀劍,而對高大全來說就是帖職,類似於文官的館職性質。

武官不一定是軍人,大多數其實做的是文官職事,只是升遷序列不同,地位不同。官只是寄祿,規定了收入多少,決定身份的是職。真正的軍人是要有軍職或者是兵職的,否則就只是後世廣義上文官的一部分。

軍職指的是武將在禁軍中擔任的職位,比如高大全的軍虞侯,比如楊文廣所任的副指揮使,比如狄青的副都頭。軍職是有品級的,所以也有官的性質,只是狄青還是無品雜階。

兵職沒有品級,當然也不是指的士兵的身份,而是統兵的身份。如路一級的都部署和副都部署,鈐轄、都監和都巡檢使等。徐平以前的手下桑懌和張榮,兩人現在便就是沒有軍職而有兵職,所以是真正意義上的武將,而不是廣義上的武官。

一般講在禁軍裡帶軍職升遷不易,說是五年一遷,由於萌官過濫,而員額有限,十年不遷也是平常事。哪怕是出現缺額,有了升遷的機會,往往也落到三衙那些真正將門有關係有後臺的人身上。楊文廣算是名將之後,父親的地位夠高了,但由於楊延昭是邊將,在三衙裡沒有人脈,歷史上便就遇到十年不能遷一官的事情。至於狄青這種出身,如果沒有戰事,立下戰功,還得有人看好提拔,一輩子能夠混上個官身就算不錯。

兵職在外帶兵,相對來說立軍功的機會多一些,升遷也容易一些。而且跟掌權的文官打交道的機會多,真有本事,有他們提拔,比在禁軍裡沉淪就好得太多。便如桑懌,其實從軍並沒有比狄青多幾年,但有徐平賞識,用他打仗,兩人地位已經天差地別。但是那種機會可遇不可求,因爲兵職多是由禁軍的軍職人員轉任的,沒有禁軍經歷,難有兵職。

高大全說的是實話,沒有徐平,就是他有那些戰功,也沒有現在的地位。作爲朝廷的三品高官,這點面子樞密院還是要給徐平的,他當年的手下,最少遷官沒有遲滯。至於在禁軍裡受排擠,那就在所難免了。一個外人,在一羣將門子弟裡面,升官比別人快,當然容不下。別說高大全,當年的楊延昭威震北疆,保邊境數十年安寧,一生未能入三衙做管軍。別人保舉,真宗直說他一個邊將,進了三衙不是好事,別人容不下他。

這兩天被軍隊的事情搞得有些心煩,徐平道:“若是在禁軍待得不如意,有機會我保舉你們到邊疆去。哪怕爲一州一縣巡檢,總有機會一刀一槍拼出軍功來。”

聽了這話,狄青叉手道:“若得省主恩惠,我等必不負所望,做出番事業來!”

徐平點了點頭:“這兩年西北事緊,不定什麼時候就起大戰。此事我記在心裡,什麼時候西北出缺,你們還是到那裡去吧。”

狄青和楊文一起謝過。以現在徐平三司省主的地位,保舉他們這個地位的官員,確實只是舉手之勞。兩人在禁軍也有些年頭了,有身邊的人比着,都是有心氣的,只要有了機會,怎麼也不會比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將門子弟差到哪裡。

高大全沒有說話,在禁軍是徐平安排的,讓他不管好壞先培養些人脈。至於什麼時候出去帶兵,自然也看徐平的意思,並不需要他去操心。這一點他跟楊文廣和狄青不同,他是有靠山的,雖然這靠山在三衙裡說不上話,樞密院那裡還要賣面子。

見狄青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高大全道:“此事其實也不急在一時,我聽人閒談,說是羣牧司的李國舅要入三衙。若是李國舅來了,升一升官,再出去帶兵更好一些。”

這兩年李用和一直在各個牧監跑來跑去,回京城的時候都少,徐平回京之後還沒有見過他,這消息還沒有聽說。至於李璋,被趙禎攏在自己身邊,不讓他接觸這些,不知道反而稀鬆平常。倒是三衙禁軍對此非常敏感,在高大全這個層級已經傳開了。

徐平心裡合計一下,這兩年李用和在羣牧司可是立功了,入三衙水到渠成。羣牧司說到底是個辛苦衙門,收入又低,還好現在有人工授精,李用和做了成績出來,以前還經常背黑鍋呢。李用和入三衙,怎麼也要從都虞侯的管軍做起,那是皇上的親舅舅,起步不可能低了。只要是管軍大將,經濟待遇就向執政看齊,這種高收入職位,依着趙禎的性子肯定要給舅舅。自家人不照顧,照顧誰去?

至於李用和會不會帶兵,能不能帶好兵,誰管他呢。三衙就是那個樣子,差又能差到哪裡去?說句不好聽的,現在的三衙管軍大將,還未必比李用和強呢。

得了這個消息,徐平道:“李國舅與我家是通家之好,如果他進三衙,很多事情就好商量了。這樣,你們就先在禁軍裡等一等,時候到了我自然想辦法。”

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61章 轉機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5章 和尚契嵩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90章 捉襟見肘第61章 按戶配炭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83章 炸城門第66章 金光洞第39章 兄弟夜話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111章 李覯第74章 埋伏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17章 新的產業第28章 意外之喜第40章 炸山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254章 出路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47章 生意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174章 砲戰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210章 狄青第38章 出仕第288章 分岐第187章 包拯第9章 準備抓人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71章 北巡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226章 自助餐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33章 迷惑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295章 強兵策第70章 兩個榜樣第167章 情報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44章 增兵第5章 高大全第67章 找盟友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17章 盼盼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124章飛來橫財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14章 治術(五)第74章 無妄之災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76章 稅改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119章 審問第52章 酒鬼亭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40章 軍令之外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54章 解散佛社第52章 酒鬼亭第168章 交權第3章 盡頭牙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3章 屬下第74章 相互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