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女真對策(中)

聽了蒙古使者的話,周圍正白旗的將士都大笑起來。他們這些人都是參加過歸化城外的戰役,察哈爾部怎麼樣他們還不清楚嘛?!給他們一路追到了大河西面,一直都不敢再回來。現在的察哈爾部又是給大明捉獲的俘虜所建,才過一年的時間能有多少人馬,恐怕比起下屬的鄂拓克部落都不如,所以他們都認爲這個蒙古人不過是吹大氣而已。

多爾袞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察哈爾部如果沒有什麼舉動就犯不着派使者來。而且這個使者還有一句重要的話,那就是漠南大部分的蒙古部落都臣服了,只有喀爾喀、科爾沁沒有人去獻禮所以招致討伐。如果明朝跟蒙古所謂的同盟成立,這很明顯就是明人搞的鬼,察哈爾不過是一個傀儡而已。

這些念頭在多爾袞腦海中一閃而逝,他沉吟了會道:

“可有你們大汗的詔書?”

“當然有!”蒙古使者一臉的自傲。

“拿出來!”

“你不是女真人的大汗,我不能給你!”

前來送信的蒙古使者是察哈爾部的一個伙伕喚作努克,之所以選他來,那是因爲幾乎人人都知道去給女真人送這樣的信,回來的機會很低,大多數是會給皇太極泄憤殺死。努克爲人憨實,也就是俗話說的少一根筋。選來選去最終就挑到了他,反正這次出使並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只不過將詔書遞到瀋陽就可以了。他說話自然是直來直去,絲毫不看人臉色,一句話便戳中了多爾袞的痛處。

多爾袞眼露兇光,冷笑道:“你若是不給我,本貝勒就殺了你再拿!”

努克雖然憨實但也不是笨,他自然知道多爾袞的意思。權衡了一下,馬上從懷裡拿出了詔書。多爾袞接過一看,果然跟這使者說得一般,心中不由暗叫一聲不好。他又將詔書看了兩遍,開始來回不停的走來走去。

旁邊的努克心中卻高興起來,嗯,這個貝勒肯定是給他們察哈爾部給嚇怕了。不過看他凶神惡煞的模樣,他又怕這個生氣的貝勒將詔書給毀了,這樣他就沒有完成大汗交給他的使命,他睜大的眼緊盯着走來走去的多爾袞。

多鐸看到十四哥突然煩躁起來,不由問道:“大哥,蒙古人的詔書裡說了些什麼?!”

“你自己看看!”多爾袞一把將詔書遞到多鐸的手裡。

多鐸攤開一看,面上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半會才指着努克道:“十四哥,你說察哈爾人真的要去討伐喀爾喀嘛?!”

“這不是察哈爾部的人,而是朵顏跟其他蒙古部落的聯軍!看來大戰就要起了,你我要早作準備!來人,擊鼓傳號,讓各甲喇額真牛錄全到帳前集合!”經過一方思慮,多爾袞作了決定。

兩白旗乃先汗親軍,多爾袞又治軍嚴謹,是以鼓聲一起,兩旗的將領迅速到了帳前。阿濟格也跑了出來,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多爾袞手一揮,營地裡立時靜寂了下來,除了戰馬的嘶叫,就只有旗幟上的風聲。

“現在召集你們,是因爲北面蒙古出了大事,大戰也許就要臨近。我們兩白旗辛苦了一年,就是要去殺敵也不能這樣去。盛京裡的老婆孩子誰不惦記,誰不想在家過幾天舒心的日子。本貝勒作主,鑲白旗先回盛京休整,正白旗現在這待命,出戰時便換防!阿濟格,我的十一哥,就辛苦你留在這,我跟多鐸先去見大汗!”

“墨爾根代青萬歲!”多爾袞的話說出了下邊將士的心聲,頓時都高呼起來。阿濟格豪爽道:“你們去吧,有我在這,一定沒事,就算蒙古人來了,我也將他們打走!”

多爾袞笑了笑,心中卻是沒有讓阿濟格現在就參戰的想法。多爾袞這樣調防,爲的是開戰後以休養爲藉口,讓正白旗回來。這樣即使對明作戰,兩白旗也不用全部上。留下阿濟格,自然也是爲了到時將這個作戰勇猛的哥哥留住。

“傳我的將令,鑲白旗立刻收拾行裝!”

“是!”鑲白旗的牛錄立刻散去傳達將令。

“十四哥,這個蒙古使者怎麼處置?”多鐸指着努克道。

多爾袞瞥了眼道:“留下他吧,讓他告訴我們的八哥,蒙古出了什麼事情!”

鑲白旗的隊伍很快就出發了,他們離盛京只有百多裡的路程,不到一天的功夫,隊伍已經抵達到盛京城下。守城的將領連忙緊閉城門,立刻將情況稟報給皇太極。沒多久,皇太極派人來傳旨,命多爾袞一人入宮覲見,鑲白旗的人也就順勢放假歸家。

多爾袞一進汗宮,便發現除了皇太極,其他六旗的旗主貝勒都在,而且漢軍的將領佟養性,馬永光,謀士範文臣也在。皇太極一如既往的不動聲色,不知心裡在想什麼。其他的每個人都表情各異,跟多爾袞一向不合的豪格卻是一臉的壞笑。多爾袞深吸了口氣,利索的跪下道:

“臣弟見過大汗!”

皇太極露出親切的笑意道:“是十四弟啊,回來就好!起身吧,我們正在商議旗內的政事,你也坐下來聽!”

“謝大汗!”多爾袞起身後並沒有回座位,而是繼續道:“臣弟還有重要軍情稟報!”

“哦?”皇太極望了眼旁邊的範文臣,見他沒有什麼表示便笑道:“既是重要軍情那快快到來,這裡都是本汗的股肱大臣,不用避忌!”

“是!臣弟在西面遇到一自稱察哈爾部來的使者,其言林丹汗之子額哲已在大同外坐帳,並要出兵討伐不臣服的喀爾喀部!”

“討伐喀爾喀?!”皇太極不禁失聲站了起來,兩旁的貝勒首領們相互交頭接耳,顯然這個消息對於他們而言是震撼的。皇太極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平靜的坐回汗位道:

“那使者可在?!”

“臣弟已將此人帶了回來,就在宮門外候着!”

“帶進來!”

殿門外的戈什哈立刻帶着一臉好奇的努克進來,努克看到了皇太極,知道正中坐的這個人就是汗王,便從懷裡拿出了詔書。經過多爾袞的‘實際’教育,不用別人說,努克很配合的完成任務。

侍從拿過詔書後遞給皇太極,皇太極翻開一看,頓時臉色就變了。皇太極看完等了好一會,纔將詔書遞給範文臣道:“你來念!”

“是!”範文臣小心的接過詔書,攤開後朗聲念道:察哈爾四十萬英主額哲汗致水濱十萬之主皇太極:得長青天眷顧,本汗已於狗年九月舉行坐帳大典,承嗣成吉思汗之大統。本汗繼位諸部皆服,大明亦遣使者來賀,予以本國風俗、衣冠相近,特派使者告知。又及,察哈爾右翼之喀爾喀、科爾沁等部離國甚遠,臣化之心漸去。如此忘祖之衆,本汗豈可饒之,不日將遣人討伐。鄙部靠貴國及近大明,爲免兩國紛爭,請勿納之,此蒙國之內事也!

範文臣一念完,下邊的旗主們頓時你一言,我一句的喝罵道:“豈有此理,小小的察哈爾敢口出狂言!”

“大汗,我就帶本旗人馬前去剿平察哈爾!”

“他們根本是吹牛皮,察哈爾的人還不過喀爾喀部的十分之一,那個額哲汗敢去討伐,那是去送死!”

多爾袞一句話也沒有說,他在等待皇太極的意見。旁人沒有注意到這份詔書的內容,皇太極不可能沒有看出來。察哈爾出動的兵力自然是足以進攻喀爾喀,否則察哈爾部何必來這一套。他們真若是支援喀爾喀,那實際上就是要跟明人繼續開戰。皇太極說要打,他鑲白旗便是前鋒,雖然他想慫恿豪格去跟他爭這個位置。

皇太極將手一揮,衆人都安靜下來。皇太極盯着努克道:

“你家大汗是九月繼位的?”

“詔書裡寫得明白,是九月登基的!”努克被皇太極盯着極不舒服,結結巴巴的說道。

“你從察哈爾到盛京用了一個月?”皇太極加重了語氣。

努克自然不會說自己是奉蘇泰福晉的話,慢悠悠過來的。

“明朝的使者也到了察哈爾嘛?他們帶了多少人?”

“這個明朝的上使到了,多少人就記不清,大概一萬不,是一千人!”努克對於這些他沒有注意到的事情自然是啞口無言。

“那明人有幫着察哈爾出兵嘛?!”

“”努克大搖其頭,表示他不知道。

皇太極卻是以爲努克說沒有,心中大失所望。這幾乎成了蒙古人自己的事情,他們女真人就不好插手。但是喀爾喀一直來都很依附大金,自己八旗裡也有很多喀爾喀的騎兵。如果坐看喀爾喀被攻,那麼其他蒙古部落又會怎麼看呢?!要是強出頭的話,跟明人的和議就破裂,這跟自己原來計劃好的思路是不一樣的。

皇太極擡頭看了看殿中坐着的貝勒們,他們都熱切的看着自己。大概一聲令下,他們這些人就要領兵出戰。皇太極一個個看過,心中不由暗歎,他們都是打戰的好手,但在謀略上就差多了,在關鍵問題上一個都幫不上手。他最後看到末尾的多爾袞,只見他一臉平靜的坐在那,對皇太極詢問的目光視若無睹。

皇太極心情很是複雜,在這麼多兄弟中,唯有這個十四弟才堪大用,可是不知怎的,自己無論怎麼拉攏,彼此之間都是客客氣氣,存在着隔閡,多爾袞自然也就無法被他所用。他有點怪責起死去的代善,若不是他從中作梗,多爾袞肯定會像幼年時那麼親近他這個八哥。

皇太極在多爾袞身上的神色得不到迴應,他怏怏的收回目光,偏頭對範文臣道:

“範先生可有何計謀?”

皇太極見範文臣似乎在發呆,不由喝道:“範先生!”

“哦,是大汗!”神遊回來的範文臣趕緊謝罪道:“臣失禮了,臣方纔走神了!”

皇太極強壓心中的不快道:“那範先生對察哈爾的事有什麼想法?”

“這個臣還沒有思慮清楚,容臣回去好好計劃!”範文臣又是躬身謝罪。

連計謀百出的範文臣都沒有辦法,皇太極大感氣餒。正無可奈何之際,門外卻是有人跑了進來。

“啓稟大汗,喀爾喀有使者到!”

“快帶進來!”

說着,一個身着蒙古服的人狼狽的跑進殿來。他一見皇太極就哭訴道:

“大汗,偉大的大汗,快點發兵救我的部衆吧!”

皇太極定睛一看,發現來人是扎魯特部的貝勒巴格,見他如此模樣,忙問道:“怎麼回事?”

“朵顏部的人帶着騎兵偷襲了我的駐地,部衆牛羊全被擄走了!”

“宰賽呢?他怎麼沒有去救你?”

巴格哭喪着臉道:“被攻的不止我們扎魯特部,巴林也給人偷襲了。宰賽汗帶兵去了巴林,結果我們就給人打了。我好容易逃了出來,在路上聽人說,宰賽汗也擋不住朵顏部的人,所以纔來找大汗求救。”

皇太極倒吸了口冷氣,一切都是有圖謀的。察哈爾人分兵兩路偷襲了喀爾喀,而他們的使者卻是在這個時候纔到,詔書實際上就是告誡他們大金不要管喀爾喀的事。

那管還是不管呢?!

事情已經迫在眉睫,他們這裡卻沒有將方略定下來。這件事關係重大,這麼多人卻沒一個幫到自己,皇太極頓時覺得胸口血氣翻涌。

他搖晃着站起聲,鐵青着臉道:“你們下去好好想想,明日再來說方略!”

說着皇太極也不管巴格的祈求,旗主們的愕然,快步回了後宮。

衆人只好退下,坐在左邊第二個位置的豪格本想說什麼,但最後還是沒有說出口,憤憤的盯了多爾袞的背影一眼。

作者注:歷史上,在崇禎十一年,多爾袞圍錦州的時候,就曾經私下將士兵調防休息,後來被皇太極發現,降爲郡王,並罰銀一萬,沒收兩牛錄的兵力。

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120章 紅顏似知己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110章 訓練京營第217章 適得其反第89章 遣使第162章 運糧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241章 勸說(上)第184章 明荷戰爭(上)第88章 公主第55章 壓力第64章 暫時的寧靜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159章 朵喀一戰第207章 接應第322章 展望第230章 皇太極第137章 兩向夾攻第312章 將計就計第81章 夏季攻勢(上)第177章 峰迴路轉第316章 試探第8章 南糧北運(下)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97章 二審定案第45章 計中之計第3章 宮外世界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11章 應對計策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72章 冷處理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124章 身份懸殊第32章 初聞戰報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68章 太原第71章 變數第22章 餘塵未了第10章 陝西流民第52章 親征第212章 奪氣第73章 無終而止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48章 率兵攔截第64章 暫時的寧靜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九十六章第288章 重點在南(下)第184章 明荷戰爭(上)第47章 驚惶失措第276章 爭奪(下)第243章 協議第180章 圖窮匕現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21章 勇者爲勝第245章 詳情第44章 皇子第31章 到收網的時候第273章 反應第63章 各自息兵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120章 紅顏似知己第174章 判決第153章 五點要求第16章 另設太學第97章 二審定案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27章 出航第17章 皇權造勢(上)第94章 調動第40章 北伐第21章 勇者爲勝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108章 操炮之術第57章 心事第16章 困難時期第117章 未雨綢繆第182章 兩頭敲打第296章 下一步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74章 噩耗第260章 召回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81章 夏季攻勢(上)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292章 心裡話第27章 出航第132章 一場虛驚第244章 誓約第168章 鬥法第136章 網開一面第139章 呼嘯而來(下)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99章 難以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