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朝鮮局勢

與遼東毗鄰的朝鮮,原爲周初箕的封國,曾被戰國燕人衛滿所據,也曾讓漢武帝征服設置州郡。漢末扶余人高氏趁亂建國高句麗,到五代十國時,王建取高氏而代之;大明洪武二十二年,高麗大將李成桂再來了一次歷史重演,建國後,改用古之國號--朝鮮。先時,高麗國王貪心未足,常遣兵過界與明交惡,大明忙於消除蒙古人的威脅而無暇顧及。李成桂傾向與明和平共處,向大明上表臣服,貢方物求封。是以太祖下詔書及誥文封李成桂爲朝鮮權理國事,建文帝時賜金印封李氏爲朝鮮國王,此後朝鮮一直爲大明之藩屬。

李氏朝鮮自建國後,仰慕大明中原文化,其政體國家體制都是仿我大明設置,只是名稱互不相同罷了。朝鮮全國郡縣共分爲慶尚、全羅、忠清、黃海、平安、江原、京畿八道,這朝鮮的‘道’便是等同於大明的行省。京畿道略有些不同,其含漢城、開城兩府,皇城就在漢城府。

漢城既是都城,本應是繁華之所,但漢城附近鄉野卻不如其他道的府縣。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起於天啓七年,皇太極命阿敏、濟爾哈朗、嶽託等人率軍東征朝鮮,勢如破竹的攻到了王京漢城。國王李倧迫於女真的軍事壓力,跟女真簽訂了和約。女真人撤兵之前,曾在漢城附近擄掠三日,京畿道遭到破壞。有這樣的一個‘兄弟’之邦,漢城又建在平原之上無險可守。待李倧重回漢城後,基於戰略安全的考慮,便將朝鮮的重心南移,修建及加固南漢山城作爲以後抵抗的基地。在這樣有意識的指導下,京畿道附近恢復得較緩慢。

不僅如此,朝鮮國中也生活着不少的漢人,自從薩爾滸一戰失利後,遼東有許多漢民逃到了朝鮮避難,不僅深入到漢城,甚至有些還到了南方的全羅、忠清兩道。因爲兩族世代友好,而且在壬辰倭亂,大明曾全力出兵援朝,是以朝鮮上下對流亡在朝鮮的漢民都極爲友善。在朝鮮嚴森的戶籍管理制度下,漢民仍舊可以較自由的往來。對於從遼東逃亡出來的漢民,朝鮮是廣開門戶接納。不過這樣也使女真人的探有可趁之機,容易混雜期間刺探到朝鮮國內的消息。

大明的使團到岸登6不久,女真人便已經得到了消息。姜曰廣他們是打着爲朝鮮國王慶賀生辰的旗號而來,坊間也是這般傳聞,就光大明賜下的禮物就運了滿滿的十二艘小號福船。不過禮物是什麼倒沒有人說得清,因爲船到岸後,朝鮮國王李倧就派來都城御營廳軍,將所有禮物都打包封好運往南漢山城。

姜曰廣一行人受到了朝鮮極高的禮遇,李倧命世李溰出城迎接。經過盛大的歡迎儀式後,正使姜曰廣跟副使鹿繼善被迎入仁政殿。李倧事前就接到密函,知道大明使團不單單是爲了給他慶賀生辰,況且歷代朝鮮國主生辰,大明都未派使者道賀。此番由上朝六部侍郎領團,太常少卿爲輔,自然事關重大。

爲了慎重其事,平日處理朝政的仁政殿,除了李倧,只有世李溰,李倧第二鳳林大君李淏,以及領議政李貴(相當於大明輔),左右議政李適跟金自點(等於次輔)。聽着李溰的介紹,姜曰廣已經知道能留在殿內與聞的都是朝鮮國位高權重的核心人物。

不過介紹到李淏的時候,姜曰廣微微皺了下眉頭。朝鮮向來以‘小中華’自居,其禮法典制都是跟大明相仿,朝鮮國主中,以嫡長爲尊,其他王雖然被封爲大君,但都沒有實際權力。大明建文帝時,成祖起靖難之役,其後大明對王爺都管制極嚴,不僅設有宗人府,還在鳳陽設有監城看押有罪宗室。李成桂建國後,也曾生過兩次宗室動亂,李成桂之李芳遠動王之亂,不僅逼迫李成桂退位,還從兄弟手中奪得王位。此後,除了世,王有了諸多限制,頭一條便是不能從政。如今使團談及到的都是機密,李倧讓李淏出席便大不合常理。姜曰廣以前出使過朝鮮,又自認爲儒家正統,對李倧的做法頗不以爲然。

李淏在哥哥的指引下躬身行禮,姜曰廣身旁的鹿善繼打量了眼李淏,這位二王儀表堂堂,身上儒雅讓人望而親近,略有些鷹勾的鼻讓他看起來加英姿勃勃。雖然年紀尚幼,但能夠在上朝使官面前進退有矩,可見此大有不同之處。相對而言,世李溰雖年長几歲,但在風采上就比其弟差了許多。難怪李倧溺愛的眼神時不時落在他身上,也會讓他隨侍在旁。

姜曰廣沒有像鹿善繼打量得這麼仔細,都只是略略而過。衆人落座後,李倧滿面含笑道:“姜大人,孤有”說着偏了下頭,似在回憶姜曰廣上次是什麼時候來的。

“父王,有八年了!”侍立在旁的李淏小聲提醒道。

對於李淏的插話,李倧不以爲忤,而是笑道:“對啊,已有八年了。姜大人風采如昔,孤王也就心安了!”

姜曰廣回禮道:“下官不敢勞大王掛念!”他說着頓了頓,又接着道:

“大王,此番下官奉聖命而來,一則是爲大王祝賀生辰,二則是與大王商議如何共同聯防女真韃虜。下官離京之時,皇上曾聖諭微臣,說女真韃虜雖然近幾年未曾南下進攻朝鮮國,但恐其無法西征而率兵南下來犯。大明可阻其於西方,然東南方向只有皮島一鎮,兵不過兩萬,一旦韃虜來襲,則無法禦敵於國門外。”

李倧拱手合禮道:“皇帝陛下的恩典遍澤朝鮮,敝邦上下都銘感於心。朝鮮乃大明屬國,原爲一體。韃虜若來侵犯,敝邦自當舉全國之兵迎敵。”

姜曰廣道:“大王說得是,大王對大明忠順之心天地可鑑,朝鮮文明之地豈可落入蠻愚韃虜之手!”姜曰廣說到這,環視了一週衆人後,話鋒一轉道:

“但大王也應該知道,女真人茹毛飲血,全是兇蠻之徒。如韃虜仗着人多勢衆遽然來襲,恐難以抵擋。皇上命我等前來,便是想着事先做好計劃,敵襲之時斷不會無法應對。如此‘丁卯胡亂’方不會再一次重演!”

朝鮮國君臣聽到丁卯胡亂幾個字頓時不自然起來,鹿善繼甚至現小小年紀的李淏握緊了膝頭。丁卯胡亂便是指天啓七年(天聰元年、仁祖五年),皇太極命阿敏、濟爾哈朗、嶽託等人率三萬女真騎兵攻朝,朝鮮被迫簽訂和約納供,京畿道附近也是在那一次被破壞,朝鮮上下都以此爲辱。後領議政李貴幹笑了一聲道:

“有大明援助,敝國自當不會讓女真韃得逞。大明在遼東駐有數十萬將士,袁督師厲兵秣馬,量韃也不敢飲馬鴨綠江。”

其他幾個參政也附和道:“正是如此!”

姜曰廣不善軍事,女真會不會打朝鮮,他也是聽從皇上的旨意,就他本心而言,大約也跟李貴想得一般。袁崇煥在遼東帶着二十萬人馬,他不信敵酋皇太極敢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抽兵攻朝,除非他是不想要瀋陽了。不過皇上說了,他只能按旨意辦事。

姜曰廣正想着怎麼將話題扯回到防禦上,一直沒有說話的鹿善繼開口道:

“大王,天啓七年之時,袁督師亦在遼東,韃騎兵瞬息而下,即便大明救援也難以趕至。敵酋皇太極用兵常出人意料之外,其人又得賊范文程襄助,崇禎二年,韃兵突入長城北面,兵烽直指京師,全仗聖上英明神武,方敗敵於遵化。是以,我等不應掉以輕心。”

鹿善繼說的是事實,朝鮮方面雖覺得女真應該不會調兵南來,但也無法斷定女真人不會攻打朝鮮。李倧點頭道:

“上使說得對,有道是有備無患!”

姜曰廣也話道:“正是如此,我大明得知韃的大貝勒代善突然病死,這些年代善一直勸阻皇太極用兵,如今其人一死,無人可制衡敵酋,是以憂心皇太極對朝鮮動兵。我皇遣下官等至,便是爲了這般。”

李倧既然話,朝鮮的官員自然不能再提反備戰的論調,右議政金自點道:

“不知上使將如何防禦女真韃?”

這個問題自然不是姜曰廣能答的,他示意了下旁邊的鹿善繼道:“如何防禦,鹿大人早已胸有成竹。鹿大人早年曾跟隨孫承宗大學士在遼東抗擊韃,並多有建功立業,這個問題就請鹿大人作答!”

衆人的目光一下都集在鹿善繼身上,鹿善繼不緊不慢道:

“在朝鮮防禦女真人,說到底就是一個字--守!在各處關隘、大城集中兵力駐守,同時堅壁清野,拉長與敵攻防戰線。一旦女真騎兵到了義州,便請大王駕到南方島嶼指揮抗戰。漢城不足以守,可留一王代駐南山漢城,各路勤王之師無需集結,只需守住各州道府。這個是戰時的舉措,現在要做的是將朝鮮百姓逐漸遷往南方,特別是全羅、忠清兩道。”

鹿善繼說的,他們朝鮮君臣大都可以理解,一直來他們也是這麼做的。只是讓他們不懂的是,朝鮮軍隊不集結迎戰,反而是死守城池。

“這個”李倧有些猶豫的置疑,這時李淏出言道:“父王,兒臣想問上使大人一個問題!”

鹿善繼道:“王請問!”

李淏得到李倧的應允後,施禮道:“小王方聽了鹿大人的防禦策略,想冒昧的問一個問題,那就是單純的防守,如何讓女真人退兵?難道是讓韃自己撤兵嘛?!”

李淏說得很是恭謙,他不是在置疑鹿善繼的方略,而是在詢問自己有沒有猜對。鹿善繼自然明白,他一笑道:

“王說得不錯,就是讓韃自己撤兵無功而反。女真人因爲也要耕田打獵,自然無法在農忙之時出征,以這數十年來看,女真人常在冬季,春耕之前出戰。下官估計,女真人若攻朝鮮,必然也是在這個時候。女真善騎兵,糧草輜重無法多帶,天寒地凍,極不利於對峙持久,女真便會拋開其它各道,直撲王京漢城。”

說到這,衆人都恍然。李淏神情一動,似乎想到什麼要再問,但後還是沒有說出口。鹿善繼卻繼續解釋道:

“如女真人不知大王已離開險境,一昧的攻打南山漢城,那麼久攻不下後,女真人面對糧草枯竭,必然會從朝鮮本地打穀草。讓各處緊守關隘,便是讓女真人得不償失,攻下之後也無糧可得。如此,女真人師老兵疲,我大明皮島將士設伏斷其歸路,朝鮮各軍將士尾隨其後,便能建功立業。”

李倧、李淏皆被這個方略所震撼,甚至有點在想象後如何痛擊女真韃,一洗前番舊怨。此時一直在傾聽的世李溰出聲道:

“小王覺得如此一來,任女真人在國內橫行,不知有多少無辜平民遭劫。”

李淏不等衆人反應便出聲道:“世殿下,上使大人不是說了嘛,現在就將百姓往南遷,這樣不就可以降低百姓傷亡。不然等到戰時,百姓們在往南奔逃,情勢難收拾。”

既然是兩兄弟相爭,鹿善繼就不好說話了,何況在他的方略中,確實沒有完全考慮朝鮮的民。是戰爭就會死人,這是不可避免的。

世李溰卻並不應二弟的回答,反而向李倧道:“父王,現在朝鮮未有跡象要攻我國,若我邦自亂陣腳,就光遷民便造成北方田地荒蕪,南方需要開墾,百姓需要安置等等問題。如不能妥善處理,兒臣恐怕韃人未至,民亂已生。”

聽到李溰這麼說,李倧也有些動搖,畢竟世說得也有道理。他猶豫了會後,便對姜曰廣他們道:

“此事關係重大,孤不能一言而決,孤自當召集羣臣商議,必會想出妥善辦法。兩位上使大人遠途勞頓,先回館驛休息,孤隨後設宴款待。”

大明雖然是朝鮮的宗主國,但使者也無權對人家國主指手畫腳。既然李倧這麼說了,姜曰廣跟鹿善繼只好告退出來。

第82章 夏季攻勢(下)第131章 家事國事第3章 宮外世界第3章 宮外世界第320章 説客第212章 奪氣第3章 宮外世界第278章 決裂(上)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91章 風花雪月夜(上)第37章 二度失利第135章 再議條件第236章 轉機第131章 家事國事第187章 疑雲重重(下)第232章 扶持計劃第93章 歃血第165章 美女的誘惑第122章 暗波涌動第95章 平沈戰前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302章 手段(上)第125章 地理畫策第202章 算計(上)第64章 煩事一堆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97章 廣寧之失(一)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267章 遠圖佈局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31章 憂天杞人(下)第159章 再接再勵第315章 鐵案第199章 另類策略(上)第10章 官商不法第91章 南國方略第250章 反覆第246章 遠征第105章 非我族類第109章 啓蒙老師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305章 御史大人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176章 揭破第166章 苦等第22章 女真對策(中)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15章 兩方責難第103章 一箭雙鵰第247章 反攻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103章 再建二軍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218章 又見陷阱第4章 巡視三營(下)第11章 年前第164章 爭權第129章 遠方客人(下)第73章 無終而止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115章 模擬實戰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217章 適得其反第294章 輿論分化(上)第231章 取與舍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145章 簡單任務第32章 初聞戰報第291章 見識第107章 作壁上觀第190章 最後的對話第6章 額哲歸國第9章 改革開始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36章 角逐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311章 亂子第253章 迴鑾第10章 陝西流民第90章 說服第155章 紈絝子弟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146章 合縱之策第68章 京察(上)第16章 困難時期第161章 遷移第64章 暫時的寧靜第260章 召回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202章 算計(上)第45章 計中之計第16章 困難時期第195章 破城(下)第80章 多事之秋(下)第94章 決不簡單第78章 河南之變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20章 大同會盟(下)第117章 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