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章 離去

悲天憫人,這樣的想法是無趣而危險的,方然提醒過自己。

要裝作尋常的宅男,把托馬斯*安生的角色扮演好,也不一定要拉Emily下水,隨便在發達的社交網絡上搭訕幾個女子,憑自身的優越條件,難度也並不高,過去十幾年的人生經讓他有起碼的自信。

但很罕見的,在考慮並實施這件事的時候,他的想法,卻和過去不太一樣。

同樣是遮掩行蹤,以安生的身份做一個普通人該做的事,譬如擇偶,隨便以誰爲目標都可以,難道不是嗎。

和追尋永生的最高目標相比,這件事,畢竟只是一個小環節,並沒有非完成不可的目標,所以在計劃時,方然幾乎是下意識的選擇了Emily,他覺得和這位女孩交往會比較輕鬆,或說說的更直白些,會讓他感覺舒服一點。

Emily這樣的人類,心態,在他看來甚至有一些幼稚,可捫心自問,方然卻必須承認,即便他自己,都一點也不願意和自己這樣極端理性、現實的傢伙相處。

愛美之心,這樣說未免膚淺,他真正感覺到的是意識與潛意識的衝突。

在意識,正思考的這存在,基於起碼的利弊權衡和理性決策,方然很清楚自己接下來的每一步應該怎麼做。

但是在潛意識,自然選擇所塑造的人類特質,卻又蘊含着人自身的價值追求,即便這些追求,本質上不過是爲“存續”這一終極目標而服務的手段,人的價值判斷,卻未必完全理性,而更傾向於追尋這些表面化的存在。

不爲目標、而爲手段去努力,似乎是一種捨本逐末。

然而換一個角度,方然卻不禁回想,倘若絕對客觀、理性的人,畢生都在爲“活着”的終極目標而竭盡全力(這不正是永生追尋者的寫照嗎),這種行爲,與一臺毫無思想的自動機又有什麼區別呢。

畢竟如果只是“活着”,這樣的動機,一臺高度發達的AI都能做到。

生而爲人,活着,是起碼的要求,繼而想要追尋無限長的生命,這是順理成章的事。

然而活着……

對凡事都要找一個目標的人而言,卻又是爲了什麼呢。

……

清晨,一大早起牀洗漱,年輕人檢查過打包好的行李,目送機器人將其裝進物流運輸車。

幾天前參加完典禮,辦妥相關手續,方然花費了好幾天時間,把托馬斯*安生的住所調查過一遍,確保房間裡沒有可能泄露身份的訊息、密碼或機關,做完這一切後,他又打開租賃公司的網頁,繳納了接下來半年的費用。

人去屋空,很快要在夏洛特上班,方然卻在屋子裡保留了一些陳設和雜物。

以存放大量手辦、傢俱和其他陳設的理由,續租半年房屋,算是給自己留一個後手,萬一他的調查還不夠徹底,或者密室那邊出了什麼情況,總還可以稍加應對。

至於半年的上萬馬克房租,對他而言,並不構成多大的負擔。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新入職員工待遇,在普遍高薪的IT領域中,位居上游,也包括前往夏洛特的經濟艙機票費用,在如今廉價航空滿天飛、把人當貨物運輸的聯邦,待遇已經很不錯,但方然只能放棄這福利,自行購買火車票。

坐飛機,是不可能的;

至少在成爲“那個人”,並擁有絕對安全的空中交通手段之前,是不可能的。

自從成爲托馬斯*安生後,一年多來,方然很少出門,也未曾在Philadelphia這座大城市裡穿行,安全方面的考慮當然有,除此之外,一想到真正的托馬斯*安生,就長眠在這座城市的某棟建築物地下,他就有些喉頭髮緊,更不願意貿然接近。

哪怕在行動時十分堅決,下手毫不拖泥帶水,方然也不願意直面那一樁罪行的受害者,甚至只是接近事發地點,都會令他不適。

爲隱匿身份,犧牲掉一個普通人,以追尋無限長生命的目標而言,這其實也沒什麼。

雖然在考慮這件事的時候,方然也曾糾結,奪取一個註定將死之人的生命,這種事,究竟會罪惡到何種程度;倘若是爲了追尋永不下車的神蹟,與或將到手的無限大收益相比,安生的有限生命,是不是就可以作爲一個可以接受的代價。

甚至,如果以無限大的收益爲砝碼,得失的恆量,就註定無法用什麼東西來配平;

即便搭上整個人類文明,和其中每一個人的生命,有限長的生命乘以七十億,距離無限大,也還是有無限遠的距離。

這樣想一想的話,似乎,爲求永生而讓人類世界毀滅,也都無妨了呢。

想法,事實上大錯特錯,略作思考的年輕人卻沒想更多,看一下時間過了八點,方然背起行囊走出大門,他鬆開手,讓房門在身後“咔噠”閉鎖。

再見了,Philadelphia。

出門搭乘共享電動車,從住處到費城火車站的路上,方然又一次瀏覽了這座城市。

盛夏時節,車窗外陽光明媚,灰濛濛的偌大城市沐浴在燦爛的天光中,彷彿也褪去了幾分疲憊,平添了幾分勃勃的生氣。

聯邦大城市的景象,方然在網絡上經常見到,他一邊留意車輛的前進軌跡,一邊看向街頭巷尾,公園廣場上隨處可見的攝像頭,信息化終端,物流轉基礎設施,乃至於推着輪椅、或搬運着貨物的形態各異之機器人。

機器人,和顧名思義的想象不一樣,結構並無須以人、或四足動物爲參照。

當今時代的信息科技,發達的程度,超乎想象,但再怎樣發達的信息技術,也要藉助機電系統才能應用於現實。

在這一領域,聯邦的若干IT巨頭,並不只負責研發、設計頂層架構和軟件體系,而是在信息技術的浪潮中,競相退出軟件與硬件結合、終端與網絡結合的產品體系,試圖以自己的標準,全方位滲透到聯邦乃至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進而建立自己的信息帝國,攫取超乎想象的利潤。

這一設想,在商業層面是很尋常,但要真正實施,則必須仰賴聯邦政府的支持。

而管理着社會的當局,對此又有什麼樣的考慮呢:

出發點不同,採取的策略也不同,資本主導的各方力量博弈之結果,則是基於“聯邦標準信息測度碼”的歸一化體系。

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四六七章 生態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三〇八章 更替第一二九章 徑庭第六九六章 緊迫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二六〇章 衍生第六四五章 火山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二三六章 儲備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五八六章 痛恨第六八五章 嘶吼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八四五章 限制第六五八章 消耗第四六〇章 理由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六八八章 考慮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六〇七章 主義第八六五章 拜訪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四〇三章 花園第二七九章 同僚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七六六章 海洋第八三三章 推進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四六〇章 理由第二一六章 手套第七七二章 珍惜第四章 學習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四二九章第八九二章 輪迴第一二二章 冬季第四一七章 規劃第一一三章 大廈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七一七章 蔑視第二六八章 堅持第九十四章 清除第三三七章 脫離第五三五章 超越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二五三章 處境第三一二章 暗鬥第六五九章 社員第六二三章 工廠第六五四章 拜託第六九〇章 想法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六六六章 人口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八九〇章 乘馬第一九四章 心理第三九七章 拋棄第七六八章 火種第九五三章 印痕第八七六章 潮汐第一三五章 推進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九章 保障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五八〇章 五湖第四四六章 遊蕩第六十章 凱恩第四三九章 經費第五一一章 差異第一七五章 回顧第七七六章 高教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一九六章 應聘第十四章 適者第七七九章 綿延第五六六章 海默第六五九章 社員第二十四章 前途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七八六章 急救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三九九章 帕克第二〇九章 緊迫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二二四章 創造第四二一章 生活第八二〇章 物種第六〇二章 機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