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三章 關係

蓋亞上的人類文明,迄今爲止,已發展成一個七十億成員的體系。

七十億,即便只是簡單如螺絲釘、彈簧或長杆這樣的零件,組裝起來的系統,都會複雜到難以想象,須知兩萬個零件,就能組裝成一輛家用小轎車,龐大的Boeing747飛機則由近六百萬零件組成。

而人類社會,它的幾十億成員,甚至並非螺絲或彈簧,而是有獨立頭腦、獨自利益之活生生的人。

如此龐大的體系,可想而知,在人類歷史上的絕大多數時期,根本無法用已掌握的自然科學知識去描述與分析,研究者們的對策則是“社會科學”,從形而上學、不求甚解、知其然而無須知其所以然的角度,解析並理解這世界。

如此巨大的世界,幾十億人相互聯繫、互相作用的整體,其究竟從哪裡來,又將要向哪裡去,根本就不是一個人所能把握、甚至掌控。

漫長曆史中,即便再怎樣的雄才大略、天縱奇才,也無法將其駕馭。

更多的歷史偉人,至多,也只能在觀察、理解這世界的基礎上,看清大勢,順勢而爲,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厚重歷史面前,這,也差不多就是一個人的極限。

任憑信息技術如何發達,人工智能遍地開花,今天的世界,站在西曆1480年代的歷史節點上,二十九歲的年輕人認識格外清醒,他知道,自己既沒有能力,也沒有義務去爲整個世界,整個文明的前途命運而憂慮。

航船,依舊破浪前行,潛藏殺機的洋麪濃重如墨,但身在船舷上眺望,自己,其實並什麼都做不了。

又或者,即便真能有所作爲,那也會是在多麼遙遠的未來;

相比於未來,眼前的迫在眉睫,才更值得關注,更值得每一天竭盡全力。

抱着這樣的想法,在基礎研發組,方然的工作和生活,就進行的格外從容與低調,節奏也是一如既往的順暢。

畢竟在基礎研發領域,和AIG部門的烏煙瘴氣不同,理想主義者、憧憬幻想者,甚或像赫伯特*西蒙那樣曾經滄海的淡定者,都爲數不少,大家似乎都很平靜的接受了AI滲透世界、改變整個社會面貌的宿命,然後該怎麼做還怎麼做。

野心,在這裡也幾乎不存在。

生命有限、年華易逝,但凡眼前的生活還過得去,對一生短暫而格外匆匆的凡人而言,其實並無多少過客,會真的想要掌控全世界。

肯*湯普森那樣,對外界充滿控制慾與攻擊性的人,畢竟只是極少數。

但本質上,方然和同事們都不一樣,表面的行爲如常,只能掩蓋、而無法消弭掉這一點。

西曆1482年夏天,在持續幾個月的監控、聯絡之後,耗費百萬馬克的科羅拉多避難所終於完工,可以遠程驗收。

相比於之前的“費城”與“波士頓”避難所,新建造的這一座避難所耗資更巨,隱蔽性卻反而不及前者。

成本的增加,除通貨膨脹因素外,主要在於“科羅拉多”避難所位居荒野,在施工與日常保障方面,顯然不及位於市區的避難所那樣容易進行;不僅如此,由於走漏消息的風險更高,方然還要額外花費一筆錢財,設法提高其隱秘性。

不過在修建過程中,近幾年來,出於種種考慮而修築末日避難所、至少是應急避難場所的聯邦民衆越來越多,即便沒心思、或者沒錢大興土木,很多人也在着手準備、囤積物資,在國土廣袤的聯邦,大家差不多就是各顯神通,混雜在這一波熱潮之中,倒是讓科羅拉多避難所的保密程度有所提升。

保密,或者不保密,方然並不很在乎,反正他也沒打算真的入駐其中。

與有章可循,只要搭上時間、金錢就能辦成的避難所相比,有些急迫的事務,做起來可就沒這麼簡單。

規劃起來,大致從西曆1480年、也就是與Emily聯繫後不久,還沒確定要調至基礎研發組的方然,就有了一個大概的設想,繼而,開始有意識的通過網絡,調查Emily本人的身份背景,以及所有的社會聯繫等相關信息。

進行這一切,起初,並沒有很確切的緣由,而是某種未雨綢繆。

是對年輕漂亮的Emily產生了興趣嗎,也許是,但顯然遠非主要的原因,身爲永生追尋者,方然很清楚自己和周圍一切人的不同之處。

即便生理的角度,大家是同類,但是在思想、行爲上,壓根就不是同一個物種。

待到進入了基礎研發組,具體而言,逐漸接近赫伯特*西蒙之後,憑藉對這位資深專家性格特質、與身份地位的觀察和思考,方然才逐漸明白,驅使自己去調查Emily背景的直覺,究竟是基於什麼樣的考量。

在當今時代,調查一個人,一個不自知的普通民衆,對方然而言是很容易。

在費城初來乍到,活動現場結實了Emily,幾年以來,方然一直在維繫這若即若離的聯繫,表面上的理由,當然可以認爲是對女孩的某種好感,實質上的原因,則主要是在聯繫Emily時,尤其是聽到她那些天真幼稚的觀點,自己反而會有一種久違的放鬆。

只有在這時,方然纔會意識到這世界,並非完全充斥着爾虞我詐的兇徒、和愚蠢無知的麻瓜。

扮演托馬斯*安生的角色,一開始,方然還有些陌生,畢竟過去二十年的人生絕非尋常,他並不完全確定,作爲普通宅男的“安生”該有怎樣的人設與言行。

正因如此,Emily的出現,即便人在幾百公里之外,對方然而言,也彷彿多了一扇窺看外界的窗戶。

身在時代大潮中,聯邦的年輕人,究竟是怎樣看待這一切的呢。

在這方面,本身就讀IT類專業、思維卻稍幼稚的Emily,正好可以作爲參照。

不過,前兩年的時有聯繫,維持彼此間心照不宣的關係,是一回事,隨着畢業季的臨近,這位女輕女孩的去向如何安排,則又是另一回事。

時間,一天天流逝,方然越來越意識到,他必須得做出某種抉擇了。

第八一六章 貨櫃第三二六章 時刻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六五九章 社員第八八一章 墜落第三三三章 藉口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二四一章 歷史第五二一章 審訊第五八三章 善待第一一三章 大廈第九十四章 清除第七一七章 蔑視第六五七章 探尋第四二六章 人文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七六五章 物質第八三三章 推進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四二三章 定居第十六章 概率第六六二章 期限第二八五章 全產第三五二章 戰火第八四六章 刷新第六三〇章 制海第六五九章 社員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四四七章 避難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四六九章 態勢第九五一章 中學第四六七章 生態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六八六章 失控第七三一章 人文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八五二章 見面第六七四章 遏制第一九一章 防禦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四六四章 預感第五十二章 導師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九十五章 體檢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二〇六章 線性第五一九章 四戰第一三三章 意義第七十二章 平衡第三十九章 合流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二〇二章 職責第七四六章 有限第四四六章 遊蕩第四二五章 用教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八五二章 見面第八〇四章 虛擬第七二〇章 秋分第五九〇章 前景第二三一章 鼓勵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三八三章 內鬥第九十八章 模擬第五九六章 關鍵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四十二章 準備第三一四章 管制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一五三章 密室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八一八章 傳送第一二八章 隕石第六三〇章 制海第八三五章 轉變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三六四章 覈查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二六五章 金融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二一七章 變遷第三六六章 區別第一二二章 冬季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四四六章 遊蕩第五一〇章 盤古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四四一章 滴答第五三五章 超越第二二〇章 培訓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二五三章 處境第三六二章 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