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八章 歧視

這種設定,固然是民衆的意願,方然其實也一點不難理解,所謂“奇蹟”實並無必要。

譬如所謂“任意門”,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案例。

任意門,從A點直接抵達B點,且不論物理上怎樣的無法實現,一旦真的研究出來,必然極大改變人類社會的面貌。

但,若非應用在太空探索等領域,社會日常生活,委實並沒有這樣做的必要。

這一點,看似荒謬,在全民永生的文明2.0時代,事實還真是如此,須知舊時代的人類,渴望縮短交通時間,一方面是加速物資的流動,另一方面主要還是因爲人自身的壽命有限,光陰極其寶貴。

兩百多年前,從尤洛浦、到北大陸,還要在海上耗費幾星期。

待到後來,不僅船舶速度提升,更出現了飛機,尤洛浦與北大陸的物理距離沒有任何變化,通勤時間卻從幾星期縮短到幾小時。

時間極大縮短,這,當然是一種技術上的巨大進步。

但是,從宏觀角度講,這種縮短的意義又究竟是什麼呢,還不是人生苦短,時間,何其寶貴,幾星期浪費在海上太不值。

但是這種因素,在今天,不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已經不復存在。

通勤,從A點到達B點,對生命短暫的舊時代民衆而言,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舉動,但是對生命無限長的淨土民衆而言,

則是可以、且的確有趣的人生體驗。

即便沒有其他內容,交通,不論用兩條腿走路,還是搭乘交通工具,這都是舊時代延續下來的,一種常見的生活場景,這種體驗,在永生者眼裡,完全不是什麼枯燥、乏味的負擔,即便沒有其他消遣,也總可以在路上聽音樂、看視頻。

無須擔心費用,也無須心疼時間,這時,所謂“任意門”之類的奇蹟,

委實也只有一些娛樂價值。

這一點,早在若干年前,民衆就逐漸意識到、因此而沒有對“裡世界”提出太多違背常理、違背客觀規律的要求。

像任意門這種技術,如果在現實中,研發出來,自然是一種劃時代的巨大突破,人類或許可以藉此走出太陽系,逾越遙遠距離的限制,更快、更大規模的奔向星辰大海,而無須長年累月深耕太陽系。

但這一點,需要鑽研科學,而不是在“裡世界”自娛自樂。

一邊走,一邊回憶起這些,方然的步伐不緊不慢,十分從容,不過,就這樣離開居住的三層建築,他還是沒規劃好日程。

沒想好,甚至有點迷茫,這不是一種偶爾出現的情形,而是在“裡世界”的常態。

幾個月前,具體的講,自從西曆1546年接入“混沌”中樞,方然一直在配合系統進行意識遷移,現在逐漸有了成果,但在卸任阿達民之職後,未來,近乎無限的人生中,自己究竟要做些什麼,

卻還沒有完全的想明白。

ωωω☢Tтkan☢C 〇

大方向,自然是有,蓋亞淨土的全體民衆,也包括自己,現在都擺脫了一切痛苦,再也無須爲生計而風雨奔忙,因而有時間真正實踐海因裡希的名言:

在共生主義的世界,勞動,將不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第一需要。

這句話,提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在舊時代廣爲流傳,但,也有很多人並不理解。

人的主觀意識,歸根結底,是客觀環境的塑造,在資產主義橫行的時代,一個人,極大概率並不屬於頂層、有產者、統治階層,因而不論自身條件如何,都需要在社會中竭盡全力,不擇手段,才能謀得多寡不一之生活資料。

在這種情況下,除非天賦異稟、或者意志超卓,否則絕少有人會熱愛工作。

一種事,哪怕本來興致盎然,一旦成爲工作,因應出資者的意志而進行,基本上就會從享受變爲苦差,各行各業莫不如此。

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爲萬事萬物的過程本身,出於興趣、愛好與實踐,與出於任務、壓力與空談,進行起來的路徑截然不同,另一方面則是社會分工圍繞資產,繼而,讓大量從業者的個人興趣與實際工作錯配所致。

在這種情況下,工作,對一介普通民衆而言,除提供收入外,幾乎談不上任何人生價值,

又怎會輕易認同“勞動是第一需要”。

時至今日,經歷過天翻地覆的劇變,淨土民衆纔有條件真正體會到,勞動,乃至其他一切創造活動,是人的一種終極追求。

生而爲人,並無須做任何事,便可以體會到什麼是“活着”。

但血肉之軀的存活,對人而言,只是一種意識得以延續的基礎,倘若精神空虛、無所事事,即便存在再長久,也是行屍走肉。

在不久前的舊時代,聯邦,的確有這樣的人,他們,或者身在底層,毫無希望而沉浸於一天天的苟活,或者身居高位,意志頹廢而放縱於無底線的奢靡,不論哪一種情況,都已很難再稱其爲人。

事出有因,不論身在底層、還是頂層,意識到此生無多、身後萬事皆空,

這的確都會是一種沉重的打擊。

但是在淨土,民衆,現在都逐漸深切的體會到,當無須爲生計奔忙,而有條件追尋自我實現時,最高級、最純粹的快樂,還真就不是那些五光十色的虛擬遊戲,綁定身體的感-官刺激,而是追尋自我,探尋未知。

追尋,並不是舊時代一干所謂藝術家、學術蠹的鑽營,

而是切實的沉下心來,認識客觀世界,分析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

所有這一切活動,表現,可以是學習,可以是烘焙,可以是作曲,可以是實驗,涵蓋範圍極其寬泛。

“裡世界”,未來文明的預演,方然此前的所見所聞就是如此。

第一需要,並非空喊口號、而是實打實的第一需要,迎着“朝陽”走在林蔭道上,方然現在深有體會。

一切日常生活所需,皆有保障,既不需要買菜做飯,也不需要洗漱修車,更無須爲攫取、保持從馬克到異姓的任何資源,而日夜防備、勾心鬥角……(1.26.2佔位)

第三十四章 種羣第六二四章 歷史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七五三章 爭議第四十章 機會第二五九章 軸心第二八三章 相貌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六八〇章 反常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六六一章 記憶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三一〇章 爭奪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六八一章 文字第四七五章 退化第四〇二章 堅壁第七〇〇章 塑造第七十四章 股市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四七九章 替代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六九九章 分列第八六八章 天頂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三七〇章 脫殼第一八五章 利益第八四六章 刷新第七五四章 預計第八六四章 浩渺第六一四章 分離第一四三章 孤島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六八〇章 反常第七六四章 遙遠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七四二章 掌舵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二九五章第三六六章 區別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一三一章 偶然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一八二章 租賃第三二六章 時刻第三一九章 粉碎第七三七章 物性第三八八章 東西第八二〇章 物種第六〇九章 斬草第四〇一章 休息第二二六章 獵蜂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六四七章 高下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七八四章 月面第五三三章 指揮第五五四章 燃燒第三七五章 國力第七八九章 修復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六二一章 吉爾第四一三章 貨幣第二章 消失第五七九章 激進第五〇一章 凋亡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五一六章 划算第七三六章 地位第六一三章 替換第八四〇章 往昔第七九五章 審美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三七〇章 脫殼第三八一章 潔淨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四七七章 苦難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二五五章 衝突第一二六章 感染第二一二章 心靈第二八八章 解僱第三五四章 資料第三十六章 工具第二〇九章 緊迫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四二六章 人文第五七六章 草芥第五十五章 人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