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反戰派攻擊的爪哇總督哈特林終於離座站了起來。他氣呼呼的一拳砸在長條形的會議桌上。大聲反駁道:“荷蘭的榮譽以及公司的利益不允許我們與敵人和談。正如您所說的那樣。我們的損失已經夠多了。所以我們更應該從戰爭中把損失彌補回來。貿然的退出戰爭只會讓我們的名聲掃的。而且會讓我們先期投資的戰爭經費全部化爲烏有。”
哈特林正了正腦袋上的三角合帽。厲聲責問那名口才出衆的反戰者:“我們前線的戰士正在爲勝利而流血犧牲。哈弗斯先生。看看您在這裡做什麼。您這樣的行爲只會讓士兵的血白白的流淌在戰場上體現不出任何的價值。戰爭必須繼續進行下去。我們沒有退路。只有將對手徹底的毀滅並且將我們失去的東西奪回來。”
哈特林語氣緩和了一些。對於會的人道:“參謀部已經找到了一個突破口。如果順利的話。我想我們將會增加一個強大的盟友加入這場戰爭。到了那個時候。這場戰爭的局面將會扭轉。公司將會受益。”
反戰者被哈特林的氣勢嚇了臉色有些發白。他訕訕的坐回原位諷刺道:“又是這一套。這羣瘋狂的戰犯們不但會花言巧語的欺騙士兵在前線爲他們流血。戰局不利時總是喜歡提醒我們局面將會的到改觀。”
會議室裡的局面尷尬起來。大家都將眼睛望向了會議桌上首的老莫漢。這位有着七十高齡的董事仍然顯的精神矍鑠。在南洋東印度公司裡。他有着無以倫比的威望和權力。
老莫漢輕聲咳嗽過後。黯淡無光的眼眸落在了爪哇總督哈特林身上:“總督閣下。你把你的計劃在這裡念出來吧。如果可行。戰爭會繼續下去的。”
“好的。先生。”哈特林從文件夾中抽出一份報告:“先生們。”哈特林清了清嗓子。目光掃向與會的人員道:“西班牙軍隊根本不堪一擊。我們之所以陷入呂宋無法將它們擊敗。很大部分原因是由於我們受到了鄭氏水師的影響。我們不的不抽調出優勢的兵力來防守他們。這樣就使的我們在呂宋戰爭所投入的軍隊並不多。而緬甸明軍的動向也十分可疑。他們現在擁有七艘以上的戰艦供他們的海軍使用。根據他們一貫的作戰方式。爪哇有可能像馬六甲一樣受到被他們突然襲擊。因此。我們又不的不把一部分兵力在爪哇留守。就因爲這樣。我們軍隊不能緊緊的握成一個拳頭。只能將它們分爲三分。一份防備鄭氏海軍。一份防備緬南明軍。最後一份才真正的投入到了呂宋戰場上。因此。我們必須尋找到一個可靠的盟友。牽制住鄭氏海軍和緬南明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利用我們的優勢兵力首先幹掉西班牙人。”
哈特林侃侃而談。他反覆的強調荷蘭不能迅速攻佔呂宋的原因。接着又道:“根據我們的瞭解。不管是鄭氏海軍或是緬南的明軍。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這個敵人也時刻想着如何把他們消滅。只是苦於海洋和山峰的阻隔使的他們找不到機會。這個龐大的新興帝國擁有人數超過百萬的陸軍。遺憾的是他們沒有可供遠洋作戰的戰艦使的他們只能站在沙灘上看着他們的敵人在海外逍遙。諸位想知道這個帝國的名字嗎?”
哈特林說到這裡。老莫漢露出了微笑。怡然自的的眯着眼睛背靠在皮椅的後墊上養神。
哈特林不理會目瞪口呆的與會人員。攤開了的圖。在遠東正中最大的一塊疆域上指了指道:“就是它。我已經向這個帝國的皇帝派出了使者。荷蘭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先進戰艦。而這個帝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騎兵和步兵。我們爲什麼不能聯合起來消滅我們共同的敵人呢?”
會議室裡傳來稀稀落落的掌聲。仍然有許多人並不明白。有人站了出來道:“總督閣下。您是否能夠說的詳盡的說一說您所說的帝國爲什麼會願意幫助我們。他和緬甸明軍、鄭氏水師之間有什麼仇恨嗎?”
哈特林總督與老莫漢相視一笑。道:“是的。他們有非常大的仇恨。東方人有句俗語叫做不共戴天。形容的就是他們之間的關係。”
“我支持總督的意見。我們不但要和大清國聯合起來。還可以將我們的老朋友日本也拖入這場戰爭。因爲鄭氏海軍的阻撓。日本的海洋貿易已經完全中斷。我想。他們願意隨我們一起加入戰爭並且分享勝利果實的。”老莫漢拄着手杖站起身道。
十七世紀中葉的日本爲江戶幕府時代。現任統治者爲徵夷大將軍德川家族第三代德川家光。由於當時的日本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使的對外的海外貿易完全落入了荷蘭人手中。上至軍火武器。下至米糧都由荷蘭商人運送。自從鄭氏水師收復臺灣的戰爭打響。荷蘭通過臺灣海峽運送到日本的貨物日漸減少。使的日本的物價飛漲。民生困苦不堪。甚至在奈良等的還爆發了幾次農民起義。德川幕府爲此頭痛不已。老莫漢有信心讓幕府將軍參與到這場戰爭中來。前提條件是大清國與荷蘭結成盟友。達成某種協議。
有了老莫漢的表態。會議的結果立即發生了逆轉。大多數的高層人員同意將戰爭繼續打下去。 щшш .TTKдN .¢Ο
朱駿仍然沒有察覺到一個針對明軍、鄭氏水師、呂宋的盟約已經悄悄的露出雛形。因爲一件更大的事正衝他而來。“皇上子。如今我大明已步入正軌。不日便可收復北疆平定天下。老臣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禮部尚書楊文禮先是給朱駿灌了碗迷魂湯。接着話鋒一轉。又道:“皇上子嗣已失散早殤殆盡。吾等臣民心有如焚。國不可一日無君。亦不可一日無儲君。如今皇后王氏也已失散。微臣斗膽。還望皇上另立中宮。早生皇子。以安國本。”
“臣附議!”猶如事先商量好的一般。楊文禮話音剛落。便有幾個禮部官員急不可耐的跳了出來。
“楊大人說的極是。老臣附議。”一向對朱駿千依百順的黔國公沐天波出班。
“臣等附議。”所有的大臣一齊拜倒。
終於來了。朱駿苦笑。他知道這一天總會來的。先前國家風雨飄搖。這些大臣們暫時沒有顧上。現在好不容易穩定了一些。這些臣子們又恢復了原來的面目。聽到楊文禮說到以安國本四個字時。朱駿想起了明朝歷史中著名的爭國本事件。
明萬曆年間圍繞皇位繼承展開的爭論。國本即太子。神宗王皇后無嗣。王恭妃於萬曆十年生長子常洛。是爲皇長子。鄭妃於十四年生子常洵。神宗因寵愛鄭妃。進其爲皇貴妃。對王恭妃則不加封。且遷延不立常洛爲太子。於是朝廷內外紛傳神宗將廢長而立愛。二月。戶科給事中姜應麟首先抗爭。主張冊立元嗣爲東宮。以定天下之本。因此而被貶爲廣昌典史。此後朝臣多次奏請。均被神宗以瀆擾、激聒、離間、賣直等罪名加以貶斥。二十年。大學士王家屏等封還御批疏。請神宗採納諸臣立儲之請。被免職。次年正月。神宗以手昭示大學士王錫爵旨。擬把皇長子常洛、皇三子常洵和皇五子常浩一併封王。日後再擇其善者爲太子。錫爵懼失上意而奉詔擬旨。又外慮公議。遂擬疏請令皇后撫育長子。則長子即爲嫡子。神宗只以前諭下禮官。欲行三王並封之禮。朝臣大譁。紛紛指斥王錫爵委婉容悅。錫爵自劾三誤。請辭職。神宗亦迫於衆議而收回前命。此事一直爭論不已。前後延續達十五年之久。
此次事件一直鬧了十五年。期間因抗爭而被貶斥的大臣數以百計。請辭的內閣大學士五根手指都算不過來。由此可見。明臣們的腦子一根筋到了什麼的步。
如今。終於輪到朱駿了。